?

心中教學有“度”,活動豐滿有“力”

2022-05-30 10:48鐘慧娜
教育·綜合視線 2022年10期
關鍵詞:評價活動課程

鐘慧娜

將“講授型”課程塑造成“活動型”課程是政治學科新一輪課改最顯著的亮點,也是培育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著力點之一。教師在進行活動型教學時,要做到“目標有高度、知識有厚度、思維有深度、活動有效度、評價有尺度”,從而切實落實“課程內容活動化”“活動內容課程化”的新課改理念,使活動教學含有吸引力,具有內蘊力,享有創造力,富有執行力,擁有續航力。

2017年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應采取“活動+知識點”的嵌入式課堂模式,建構以培養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如何打造“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長靈氣”的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從而在活動生成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新時代對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師提出的要求和考驗。本文結合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商賽模擬活動課”實踐(以下簡稱“華師附中商賽課”),從“目標、內容、思維、活動、評價”等五個維度出發,探究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的實施策略,希望能為優化活動品質、完善活動形式、提高活動實效提供可行建議,讓核心素養在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中真正實現軟著陸。

一、教學目標有高度,提高活動吸引力

教學目標是課程的靈魂,為課程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新課標明確指出,“高中思想政治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根本目標,高中學生通過思想政治課程學習能夠具備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與公共參與四大核心素養”。因此,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的實施應立足課標理念,以謀求學生發展,培養學科核心素養作為標志性追求,教師應將“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知識傳授”作為目標導向,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通過深入剖析課標要求、認真解讀教材內容、深度鉆研學情實況,確定課堂的主旨高度,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活動的吸引力。

在華師附中的商賽課中,教師以“增加團隊財富”為活動主線,以“培養政治認同,增強制度自信”為價值目標,以“提高思辨能力,培育科學精神”為能力目標,以“分析經濟形勢,理解制度建設”為知識目標,通過四個財年的生產、交換、消費等活動,引導學生自覺領悟我國的經濟制度、市場運作環境和企業經營文化,讓學生感受“無形的手”在市場調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認同感,增強學生對我國的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在學生每節課的思維創造和活動建構過程中,提升學生分析、決策、批判、解決問題的高階思維能力,在活動創造中鍛煉本領,在實踐創新中增長才干;在每財年的商業活動推進過程中,教師將我國市場機制、企業經營、基本經濟制度等內容融入其中,形成多維度滲透,引發學生進行全方位分析,引導學生走向深度學習,幫助學生自覺生成和內化知識。

總的來說,在具體的活動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程標準與教材資源,找準教學的立足點;緊密扣合學生實際和活動實情,把握目標的切入點;關注社會生活、聚焦時政熱點,抓牢理論的支撐點;努力創設思維空間、開發創造潛能,尋求學生發展的生長點。

二、知識內容有厚度,增強活動內蘊力

活動是學科知識的承載體,一個扎實高效的活動型課程是活動與學科知識相互融合、互相滲透的過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是一門融合經濟學、政治學、哲學、倫理學等核心知識,并涵蓋文學、歷史、藝術等學科內容的綜合性學科。教師在設計活動的過程中要有綜合思維能力和系統優化方法,精準把握教材知識的邏輯關系和脈絡結構,有效整合不同領域的學科知識,敏感捕捉國內外重大熱點新聞,靈活融入社會生活常識,提高活動的知識內容厚度,豐富學生的知識學習體驗。教師要認真處理好知識文本和實踐活動的關系,依托知識建構活動,通過活動探究知識,為活動設計提供基本的認知框架,認真梳理每一活動環節所應蘊含的知識內容,扎實推進每一個活動步驟所將達成的知識目標,讓學生在活動體驗過程中逐步獲得學科知識,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增加學生對知識的獲得感、充實感、成就感。

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商賽課知識涵蓋范圍比較廣,包括教材知識、時政見識、生活常識三大部分。從整個活動設計來看,學生在進行經濟活動的過程中會自覺學習和運用必修二模塊《經濟與社會》中有關市場經濟體制、新發展理念和供給側改革的內容,選擇性必修模塊二《法律與生活》中有關就業與創業的內容,選修課程《財經與生活》中有關貨幣價格、供需關系、收支平衡、投資理財、企業經營等內容。在每一節課的財年背景介紹部分,學生還能了解到近幾年國家在一些重要經濟領域的政策措施,如對鋼鐵、水泥等原材料行業進行“供給側改革”;加強住房保障體系,房地產行業的“房住不炒”政策;新發展理念下,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扶持政策……在生產、貿易、融資、消費等多個環節,學生能充分運用社會生活小常識,如貨比三家、等價交換、互惠互利等,將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使思政課更扎實、靈動、有溫度。

三、思維水平有深度,提高活動創造力

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個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標志,思維的培養亦是教育的本質目的之一。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用記憶替代思考,用背誦替代對現象本質的清晰理解和觀察是一大陋習,能使孩子變得遲鈍,到頭來會使他喪失學習的愿望?!币瞥@種陋習,產生更具高度的思維水平,需要學生在課堂中積極參與、認真投入、獲得健康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體驗。這就意味著,思政課教學不能簡單地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知識,更要通過活動幫助學生形成高級認知、高階思維;學生要從淺層的識記、復述知識走向更深層次的思考,即進行思辨、推理、驗證、應用等更有難度、更加復雜和更具綜合性的學習。

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商賽課上,學生可以通過對財年信息的分析、對上下游企業生產規模的預判以及對產品市場價格的比較等,在綜合考量后做出合理、恰當的生產與交易選擇,自覺生成相應的財經知識,提升其觀察、概括、判斷、分析以及解決問題等多種思維能力;在與同伴的討論、協商、合作過程中,學生可以不斷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歸納,從而多角度理解知識,對知識產生新的洞察力;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及時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幫助學生形成情感的積淀,達到情感的升華,促進健全人格和精神成長。

總的來說,教師在組織活動開展的過程中,一要向學生提供具有典型意義的學習材料,使學生能實現知識的綜合運用和實踐轉化;二是要結合教材內容進行活動設計,幫助學生通過活動全面把握知識的內在聯系;三是要為學生創設恰當的真實的活動情境,提供解決真實問題的機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四是要通過及時的評價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促進學生深入思考,對知識的意義和價值有正確的判斷,從而產生高階社會性情感和正確的價值觀。在培養學生深度思維的過程中,不斷優化活動方案,改進活動設計,增強活動的核心競爭力,提高活動的創新創造活力。

四、活動過程有效度,提升活動執行力

活動要求是否清晰合理,活動流程是否有序規范,活動參與是否積極主動,直接關系到課堂效率的高低、教學目標的實現。為確?;顒佑行蛲七M、提高課堂活動實效,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真正有所收獲、有所成長,教師應做到合理設計任務、有序組織課堂、及時總結調整這三個方面。

(一)合理設計活動任務

第一,活動主題需“接地氣”,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密切相關,能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第二,活動任務需“有才氣”,能與學科內容相契合,與教材知識相銜接,讓學生在活動中能自覺生成和內化知識。第三,活動方式需“有生氣”,通過活動能充分點燃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學生的創造、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精神和探究意識。第四,活動難度需“能共氣”,在對學生的學習習慣、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進行全方位了解的情況下,設置貼合大多數學生“最近發展區”的任務難度,打造出能推動學生拾級而上的任務臺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有序組織課堂

教師在活動正式開始前就應向學生介紹整個活動方案,包括活動目的、活動任務、活動時間、活動角色及評價方式等。在活動開始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小組互動、合作情況,深入小組進行仔細觀察、聆聽和解答,對情緒倦怠的學生要及時地給予鼓勵和肯定,對違反活動規則、投機取巧的學生要進一步強調活動要求,引導活動有序開展。在保證學生充分參與活動的同時,教師還要維持好課堂紀律,防止課堂失控,并且準確把握活動的時間與節奏,保證活動順利推進,把好活動前進方向。

(三)及時總結調整

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是靈活、機動、充滿創造性的過程,在活動教學過程中隨時能出現新觀點、發現新問題、遇見新狀況。例如,在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商賽課中,某個班級的學生在第一財年活動課就發現了原來活動方案中的紕漏:沒有提及原材料商是否可以先與下游商家簽訂合同后再進行生產;缺少第三方監管,導致部分商家在財年最后隨意改動自己的生產、交易和借貸款數據。教師要機智應對各類“突發情況”,及時調整優化活動方案,在下次活動課中,教師便增設了“工商局”一角,各類廠商與財團、銀行的每一次生產、交易、借貸款都要向工商局報備,并且進一步細化規則:廠商在交易前就得制定生產計劃進行生產,不能出售后再生產。此外,在每一財年結束后至下一財年開始前,教師都會花5~10分鐘的時間讓各小組對上一財年的活動情況進行總結分析,讓學生就組內成員的配合度、組間競爭情況、自身分析思考問題角度和改進措施進行充分表達,增強學生的活動體驗感,使下一次課堂活動參與更高效、優質,提高活動的執行力。

五、評價體系有尺度,加強活動續航力

新課標摒棄傳統教學“一個標準做到底,一把尺子量到底”的做法,強調要建立激勵學生不斷進步的發展性評價機制,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綜合評價學生學業質量水平的提升及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科學、恰當的評價,教師要以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為導向,構建多方位的評價尺度,使評價指標多維化、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方式多樣化,以評價豐富學生的活動內容,提升學生的活動獲得感,加強學生的活動續航力。

(一)評價指標多維化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看最后形成的活動成果,更應關注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行為表現,綜合評價學生的理論思維能力、政治認同度、價值判斷力、法治素養和社會參與能力等。教師可在活動課前設計經驗分享環節考查學生思維發展的“生成度”,在活動課時通過各項任務環節考察學生的活動“參與度”,課后布置相關練習考察學生的知識“遷移度”……既有量性尺度,又有質性標準,讓學生在多方位評價中能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發展,從而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活活動課程的生命力。

(二)評價主體多元化

學生是活動課程的主要參與者,教師是活動課程的重要引導者。小組合作是活動課程的常見組織形式,為使評價更全面客觀、科學有效,教師要建立“他評、自評、互評”一體的多方位綜合評價體系,實現學生、教師、小組,乃至家長和社區工作人員等多主體評價,對學生的活動態度、組織安排能力、團隊合作意識、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表達能力等進行適時、恰當地考察和點評,讓學生能從多個角度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三)評價方式多樣化

高中政治活動型課程是動態、開放的課程,這要求教師必須在動態中進行發展性評價,引導學生對自身進行反思,促進其人格的全面發展。教師要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引導性評價和持續性評價相結合、表現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通過行為觀察法、檔案記錄法、成果展示法、學生自評互評法等記錄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成長點滴,讓學生在活動中切實感受到有所得、有所獲、有所益,調動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活動內驅力。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痹谛抡n改背景下,構建具有吸引力、內驅力、創造力、執行力、續航力的高中活動型課程,落實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師努力探索的目標和方向。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將繼續探索更行之有效的活動型課程教學策略,讓新課改理念照進現實,讓核心素養在活動型課程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猜你喜歡
評價活動課程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行動不便者,也要多活動
數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中藥治療室性早搏系統評價再評價
軟件設計與開發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基于Moodle的學習評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