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銜接:生命成長中的儀式與姿態

2022-05-30 10:51楊柳
早期教育(教育教學) 2022年10期
關鍵詞:幼小學段幼兒園

楊柳

今年第11個全國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是“幼小銜接,我們在行動!”幼小銜接是當前學前教育的一個基本議題,也是幼兒園教育實踐中一項重要的常規活動。2021年教育部《關于大力推進幼兒園與小學科學銜接的指導意見》提出,要積極推進科學有效的幼小銜接,這為重新審視、加強幼小銜接工作迎來新的契機。

一、疑慮:“百步九折縈巖巒”

幼小銜接,對幼兒來說,是他們人生早期經歷的一個重大事件。這個事件,作為生命的年輪,展示著生命的姿態,如同儀式一樣會烙印在他們記憶深處。對于離開自己熟悉的幼兒園,結束三年以游戲為主的學前教育生活,步入自己既向往又陌生的小學,他們有著豐富多樣的視角和體驗感受。

正常情況下,大多數幼兒會如自然花開般地邁進小學的大門,但也有不少幼兒會表現出種種疑慮,這種疑慮“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比如,幼兒園教師帶領大班幼兒參觀小學的半日活動以熟悉小學環境,消除其對小學的陌生感,激發其入小學的愿望,但實際上,有些幼兒可能在內心感覺“小學比幼兒園大多了,在校園里參觀時繞來繞去,像走迷宮,我以后時間著急會不會找不到自己的教室啊”,流露出一種環境疑慮。不少家長也常常為孩子報各種各樣入學前的輔導班,又是識字又是拼音又是書法等,通過提前學小學的課程知識,幫孩子做入小學的準備,但這種“拔苗助長”的方法,不僅會增加孩子的心理負擔,孩子還會因輔導班的作業多和難,感覺“上小學后可能會有更多作業,做不完怎么辦”,流露出一種學業疑慮。不少幼兒認為“上小學可以交到新朋友,學到新本領”,但有些幼兒內心的另一個角落,可能也感覺“小學里陌生的大孩子是否會欺負我”,流露出一種交往疑慮。有學者調查,當幼兒園孩子被問到“你覺得小學老師是什么樣的,你會喜歡小學老師嗎”時,不少幼兒給出的答案是“小學老師很嚴格,我們做錯了事會被罰站”“幼兒園老師都很好看,小學老師有些兇”[1],流露出一種對老師的疑慮。凡此種種,對幼兒來說,上小學是一個既充滿興奮和期待,又不時會體驗到緊張、擔心和疑慮的復雜未來。

二、正視:“解鈴還要系鈴人”

面對幼兒的疑慮,我們要深知,打消幼兒疑慮最終還要依靠幼兒。表面上看,幼兒幼稚脆弱,但在他們的世界里,卻是所有教育教學行為的親身經歷者、創造者和體驗者,是他們自己所處環境的主角。因此,在幼小銜接過程中,要突出幼兒的“主人翁”地位。

第一,要正視“幼兒聲音”。這不僅僅包括給幼兒提供話語表達的機會,更要提供他們對自己從幼兒園到小學轉換過渡的所有認識、理解和感受表達的機會。作為教師,既要基于幼兒的聲音,去改進審議幼小銜接課程,更要將幼兒作為積極行動的主體,讓他們參與到幼小銜接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來,使他們有機會在早期的教育生活轉換的過程中施展自己的力量。比如,在具體的活動實施中,對即將進入小學的幼兒園大班幼兒,可以借鑒項目化學習的方式,引導他們通過小組探究,實地探訪小學,調查小學老師和小學生,親自比較幼兒園和小學的差異與聯系等,來正面回答幼兒的聲音。

第二,要正視“幼兒心理”。要引導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主動建構對未來小學生活的認知,不斷重審自己以往對上小學的認識,調整認識的偏差和誤區,化解種種擔心和疑惑,形成對上學的合理期待,從而真正形成“我要上小學”中所蘊含的幼兒正常心理。這樣的正常心理,可以使幼兒所積累的成功經驗轉換為過渡經驗,作為一種原初性的經驗范式,必將有利于他們今后乃至更長遠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種種銜接。

第三,要正視“幼兒留戀”。知道自己即將離開幼兒園,幼兒常常會表現出強烈的留戀。如何讓幼兒在“留戀”中生發新的“期待”?在幼小銜接活動的設計和實施中,我們通過利用諸如幼兒在園三年中的成長檔案袋、關鍵事件的照片和小視頻、代表性的作品、使用過的物品等,讓幼兒在體會積極情感的同時,想象未來的美好,激發他們迎接新事物的決心和力量,以此來體驗自己慢慢長大的喜悅感和自豪感,以及面對未來生活的自信心和勇氣。所有這些都有利于幼兒建構起“向前看”的積極有力的自我意識,幫助他們順利由“幼兒園小朋友”的角色轉換成“準小學生”的角色。

三、應對:“為伊消得人憔悴”

在學前教育階段,幼小銜接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做好進入小學的各項準備工作,包括學習適應、心理適應和社會適應準備等。為此,作為幼兒園要想方設法運用多種手段解決幼兒入學時面臨的適應性問題,科學設計和開展幼小銜接活動,幫助幼兒逐步適應小學生活,實現從幼兒園到小學的平穩過渡。

幼兒園要強調“直接感知適應”。要支持幼兒通過親近自然、動手操作等直接感知,來鼓勵幼兒積累大量含有他們自己的深度體驗的感性經驗和具體化認知,滿足他們基于具體情境的理解力和解決問題的創造性,以及對周圍世界的審美感受能力。比如,在建構游戲中,當他們在動手搭建樓房時,需要考慮在空間上如何布局;搭建內部樓梯時,會運用遞增或遞減的數學方法;搭建高架橋時,會考慮坡度與橋墩高低序列的問題,等等,從中獲得一定的數學和科學知識的初步經驗,養成有利于未來發展的良好學習品質。

幼兒園要強調“概念學科適應”。要引入一些抽象化的思維方式。比如在戶外活動分享環節,要引導幼兒通過繪畫等表達自己的活動經驗和感受,這其實就是他們表達敘事抽象能力的絕好發展機會。再如,在數學活動中,圍繞“數”與“形”相關的內容開展的游戲,旨在通過學習使幼兒獲得必需的體會數學內部及數學與其他學科和生活的聯系,能夠運用數學思維方式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自信,養成良好的關鍵能力與品格意志[2]。所有這些都是他們日后進入小學展開符號化、概念化、學科化學習的經驗原點和智慧支撐。

幼兒園要強調“語言交流適應”。教師可以通過與幼兒的日常隨機交流、有組織的集體或小組會談,或運用繪畫訪談等,把繪畫作為幼兒的一種表達方式,讓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想法或者感受簡單地畫出來,并據此講一講自己所畫的內容。在這些活動過程中,一方面,作為成人的教師和家長,能比較充分而深入地觸摸到幼兒在入學之前對未來小學生活的種種微妙而鮮活的預期和期待,另一方面也能促進幼兒對語言交流的認知,為其進入小學奠定更厚實的語言基礎。

四、期待:“開窗放入大江來”

幼兒的發展是階段性與連續性的統一,雖然不同學段的幼兒有著不同的心理發展特點,但是一個孩子絕不可能從前一學段跨入下一學段的那一天起,就突然完全失去前一學段的年齡心理特點。發展的連續性規律決定了他在學段的轉換過渡期,必然是前后兩個學段的年齡心理特點同時存在,而且互相疊加。因此,各學段不能畫地為牢、各自為政、自我封閉,而是要上下游相互支持。在整個教育體系的鏈條中,只有學段之間的銜接之橋暢通、穩健而有力,才有利于幼兒從前一個學段順利過渡到后一個學段,才能使幼兒的可持續發展之路通暢。

小學不能消極地等著幼兒怯生生地走近它,而要積極轉變讓幼兒被動適應學校的認知和做法,滿腔熱忱地關注他們的需要,主動了解幼兒園教育特點,在教育觀、課程設置、教學方式、文化創設等各個方面主動調整,創設包容和支持性的活動環境、學習環境,最大程度消除幼兒的陌生體驗和不適應感,支持幼兒不斷獲得積極的入學心理,促進幼兒以積極愉快的情緒投入小學生活。要張開雙臂迎接幼兒的加入,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有針對性地激活和鏈接幼兒在學前期所獲得的經驗,以提升學習的適應性、有效性。

差異性、個體性是所有學段必須重視的問題。小學應充分理解和尊重各位幼兒在原有水平、進步狀況和發展能力上的差異,有針對性地為所有幼兒提供有差異化的指導和幫助,促使他們按照自己的速度和方式逐步適應小學生活。要設置好入學適應期,滿足幼兒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根據需要適度調整作息安排,并提供一定數量生動淺顯的圖畫書、玩具和操作材料,幫助幼兒逐步適應從游戲活動為主向課堂教學為主的轉變。所有的這些做法,都有利于小學成為適宜于幼兒的教育環境,以使幼兒更好更快地融入其中,并在此基礎上獲得持續的發展。

五、踐履:“絕知此事要躬行”

江蘇省鹽城市幼兒園創建于1949年6月,始名為“蘇北地區鹽城分區保育院”,是一所與共和國同齡的幼兒園,有著悠久的辦園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多年來,一直致力于科學合理地推進幼小銜接工作。其主要實踐是:

第一,在辦學理念上加強系統性設計。站在幼兒立場來構建保育教育活動,深度融合陳鶴琴“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的思想和陶行知關于“生活即教育”的理論,將幼兒的主體性向生活延伸、向家長延伸、向社會延伸,形成“優化集體活動、創設和諧環境、強調幼兒實踐、家園共同教育”的辦園特色,為幼小銜接的科學開展奠定基礎。

第二,在課程開設上加強針對性引領。依據科學的幼小銜接理念,我園開展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編印的《幼兒園德育讀本——升旗儀式上的講話》和正式出版的《1+1+1——幼兒園主題活動課程的開發與實踐》等園本教材,強化對幼兒進行品德養成教育、科學啟蒙教育。既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又拓寬幼兒的視野;既有利于激發幼兒對社會的關注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興趣,又有利于幼兒為入學積累社會經驗。

第三,在活動開展上加強遞進式引導。邀請小學教師、高校的教師一起設計各種保教活動。比如,創編幼兒喜愛的、充滿童趣、活力四射的小中大班遞進式早操,讓大班的早操賦予小學早操的元素;在小班舉行“人小本領大、萌寶來當家”自我服務小能手趣味運動會,在中班開展“球球大作戰”趣味運動會,大班則進行“挑戰無限、‘繩彩飛揚”趣味運動會。每個年段、每個學期層層推進,漸漸向小學靠攏,讓大班的幼兒感覺小學生活似乎已經撲面而來。

六、理想:“東風吹柳萬條斜”

幼小銜接,不應是冷冰冰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一樣的推動,而應是有溫度的生命成長的生態,是生命中的鮮活的成長儀式、成長軌跡。這種儀式和姿態,自有其浪漫、自有其生動、自有其理想,一切有如“煙水初銷見萬家,東風吹柳萬條斜”的自然美好。我們的幼小銜接的教育理想應該是這樣的:一是實現“幼小無縫銜接”。虞永平教授多次強調“小學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重點實施入學適應教育”,這就啟迪我們幼兒園,大班也要設置入學適應期。這兩個適應期要追求最大交集面,在游戲、學習方面盡量一體化、交融化。二是實現“幼小自然銜接”?!安皇┐呤靹笨桃鉃橹?,“不求勝心切”拔苗助長,而要從幼兒的能力和實際狀況出發,讓幼兒自主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養成愛勞動、愛鍛煉的習慣,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激發幼兒對成長的熱情和對未來的向往。三是實現“幼小趣味銜接”。正如一位教育家所說“樂趣令人愉快,趣味會讓我們在寒冬臘月里期盼陽光,在酷暑盛夏中尋覓陰涼”。從幼兒園到小學,這一步同樣需要我們讓幼兒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充滿動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有了趣味就有了接受新事物、樂于生活、善于學習的適應狀態。四是實現“面向全體的銜接”。面向所有幼兒的本質是要關注幼兒的個別化。在融合教育的背景下,我們在開展幼小銜接的教育過程中,不要忘記有那么一個弱勢群體,更需要我們付出更多更大的耐心和努力,因為他們同樣期待順利地進入小學讀書學習。

【參考文獻】

[1]陳昕身.以兒童為中心的幼小銜接策略探究[J].中國教師,2022(6).

[2]李盼.基于幼小銜接幼兒數學認知的價值意蘊及實現路徑[J].現代中小學教育,2021.(11).

猜你喜歡
幼小學段幼兒園
我愛幼兒園
放緩坡度 因勢利導 激發潛能——第二學段自主習作教學的有效嘗試
歡樂的幼兒園
如何有效地做好幼小銜接
幼小銜接真正該做什么
從養成教育入手 促幼小平穩銜接
愛“上”幼兒園
第二學段數學新授課“學導課堂”的教學范式
幼小銜接,學前準備知多少
如何設計小學語文第一學段的家庭作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