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支點作業”促提質強校的實踐探索

2022-05-30 10:48陳瓊

陳瓊

摘? ? 要:影響學生作業效率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師對作業的設計、管理、評價,學生自身的作業參與度以及作業時長上。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通過對學生作業現狀的調查分析,總結出作業有效性的公式,并聚焦作業設計、作業管理、作業評價和學生參與度四個核心變量,實施了“支點作業”改革項目,即把作業改革作為撬動學校變革的一個支點,以此促進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作業改革;“支點作業”;提質強校

作業是課程與教學活動的重要有機組成部分,對學生建構生活意義、增進學習體驗,對優化師生關系具有積極效用。作業改革是一座橋梁:一頭連著課堂,一頭連著學生;一頭連著學校,一頭連著家長。打造好這座橋梁,便可聯通四方,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和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方能水到渠成。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近幾年一直致力于“以‘支點作業促提質強?!钡南盗谢?、系統化作業改革行動,“支點作業”應運而生。

一、“支點作業”的提出

所謂“支點作業”,便是以作業改革為支點撬動學校的高質量發展,即把作業改革作為撬動學校變革的一個支點。2021—2022學年第二學期,浙江省諸暨市浣東初級中學對全校學生進行了一次無記名的線上問卷調查活動,并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了認真地匯總與分析。這次問卷調查包含兩方面:一是關于作業、睡眠、手機、讀物、體質的五項管理的基本情況調查,共21個問題;二是語文、數學、英語、科學、歷史與社會五門學科的針對性問卷,由五門學科的部分教師集體討論精選出了10個問題。根據問卷結果,學校發現影響學生作業效率的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師對作業的設計、管理、評價,學生自身的作業參與度以及作業時長上。這些因素共同影響了作業的有效性?;谶@一調查結果,學??偨Y出了一個“草根”的作業有效性公式:

不難發現,要想增大E的數值,我們就要不斷增大分子,同時不斷減小分母。這就要求我們在這個公式的每一個維度上下功夫。為了增大作業設計D的數值,教師要瞄準目標、聚焦學情、變換形式、融通課堂,學校管理層要有針對作業的頂層設計。為了增大作業管理I的數值,教師要明確作業的目的和動機,規范作業的總量布置,同時學校管理層也要進行外部監管。為了增大作業評價F的數值,教師要及時批改作業并做好輔導,同時學校、家庭乃至社會各界要做好輔助。在這個公式中,能夠最有效增大分子的途徑就是增大學生作業參與度P的數值。對此,教師應想方設法提升學生參與共同建構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做到學生百分百參與。若要減少作業時長T,教師無疑要嚴控作業總量。這一公式與時下推崇的“教—學—評”一致性原則不謀而合,即學校不但要關注教師的教,更要關注學生的學,同時也不可以忽略對于教學的評價,全面關注作業的有效性。這一“草根”公式既源于學校一線教師的教學實踐又反作用于學?!爸c作業”的設計與開發。

二、“支點作業”的設計

基于上述頂層設計,學校實施了系統化、分學科的“支點作業”改革項目,具體如下:

語文:個性化“支點作業”,編制趣味作業。

數學:生本化“支點作業”,基于錯題大數據,舉一反三。

英語:項目化“支點作業”,分基礎、讀寫、實踐三大類。

科學:實驗化“支點作業”,讓學生動手實踐。

歷史與社會:三題合一“支點作業”,開展調查實踐。

跨學科:融入特色的“支點作業”——“四季八節”項目化學習。

下面,筆者以歷史與社會、數學、英語三門學科的“支點作業”為例,闡釋學校在作業改革進程中的探索與實踐。

(一)拓展課后作業,完善實踐類學習——歷史與社會學科“支點作業”

趙亞夫認為:歷史與社會學科中的歷史不是為了強化學養的閑學,也不針對個體興趣的需要;它不是德育的“助產婆”,更不是政治的附庸;它拒絕死記硬背、反對灌輸和不經思考的接受;同時,它也不充當思維訓練的工具,而是強調向學生滲透有歷史性的思考,相信有用的歷史就是依然活著的過去。所以,活著的人能夠通過歷史將過去、現在與未來聯系起來,以便思考和理解更為整體、有意義的人、事和社會現象,并從中成熟“人之所以為人”的意念,上升個體的社會覺悟。

目前,歷史與社會教學雖然已經盡可能兼顧學生的課堂體驗與課后探索,但是學生還是缺乏自主探索、自主形成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機會,很難真正將自己的課堂所學融入實際生活中,將過去、現在與未來聯系起來。為解決上述問題,學校七年級歷史與社會教研組以歷史事件為基礎,精選課后的學習任務并進行拓展,為學生創設出科學可行的實踐類學習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基礎上,獲得新穎且具有成效的作業體驗。這是通過創新作業形式,促進學生的提質發展,使學生提升作為個體的社會覺悟。

下面以七年級“‘楓橋經驗研學游”為例,闡述歷史與社會教研組如何達成社會學科的作業改進。為紀念“建黨100周年”,學校組織七年級全體學生赴楓橋鎮觀摩學習“楓橋經驗”,旨在向學生滲透歷史習性的思考,建立歷史、現在與未來的聯系。學生在楓源村文化大禮堂領略“耕讀傳家”的優秀傳統,將幾代人的艱苦奮斗精神銘記在心,也表達了走向未來的積極心態;在楓橋經驗陳列館,學生對楓橋經驗的誕生、演進、發展、升華歷程有了深入的了解,更記住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這一金句,并為老一輩人積極思考、勇敢創新的行動力和智慧所深深折服,大家紛紛表示要向他們看齊、學習;在楓橋檢察室和楓橋派出所,學生接受了一場印象深刻的法治和安全教育洗禮。學生在課堂外學習法律法規、建立法律意識、強化法治理念。返校后,學生用文字與圖畫記錄下了這場令他們印象深刻的研學之行。學校將學生這一珍貴的學習體驗做成了展板,在校園中展示。

(二)編制生本作業,達成個性化學習——數學學科“支點作業”

數學是一門比較復雜的學科,學生答題時稍不留神就容易出現錯誤。同時,初中階段的學生往往善于處理一些直觀且熟悉的數學問題,而對那些抽象的數學問題往往不能抓住其本質,以至于在自己解決問題時感到無所適從。而產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是學生做完習題很少進行反思,不能對知識體系和數學方法進行歸納。此外,學校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較差。因而,預防錯誤和糾正錯誤,就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始終。數學教研組針對數學學科的特性和教學過程中學生反映出來問題的各異性,為每個學生量身打造了“一人一練”個性化定制作業。

首先,學生按題型每周摘錄自己當周的所有錯題,教師回收錯題本后結合該生的作業進行錯題的刪減、增加或篩選,最終留下最值得該生反思提升的題目若干。同時,教研組每月以當堂檢測的方式將普適性的錯題編輯成卷,并發放給學生進行檢測與反饋,做到“周省、月清”。最后,在學期結束時,每個學生都形成一本個性化作業本,用于日后的復習鞏固。而這也成為教師豐富的教學資源,有助于教師幫助學生體驗和反思,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設計校本作業,創設項目化學習——英語學科“支點作業”

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英語教學的模式發生了很大改變,教師不僅要傳授語言知識,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英語是一門基礎課程,學生通過英語學科的學習,提高語言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培養思想品質、道德情感,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采用項目化學習,有助于實現英語學科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項目為載體,為學生構建一個基于學科核心知識的交互性探究平臺,便于學生利用該平臺進行學科或跨學科探索活動,以提升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實現知識的再建構。

現下的英語課堂正朝著彰顯學生主體的方向發展,但是在作業領域,學生仍舊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項目化學習注重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作業的參與者和主導者。教師通過創設多樣化、綜合性、趣味性的項目化作業才能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素養。

以八年級為例,英語備課組以項目化學習為依托,將英語學科“支點作業”分為基礎類、讀寫類、實踐類三大塊。

基礎類作業主要圍繞基本語言知識,利用每單元當堂檢測的形式促進學生掌握語言知識。此類作業由備課組每位教師負責一個單元,結合學生錯題和教學實際分基礎層和提高層兩層編制。它可以在一個單元的教學結束后,下發給整個年段的學生,用于當堂限時過關檢測;也可以在學期中途,以英語知識競賽等形式用于階段性檢測。

讀寫類作業主要依托《21世紀報》和省編作業本,充分利用這兩大資源中優質、地道的閱讀篇章,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且基于閱讀進行仿寫或創新性寫作。如省編作業本有一篇介紹大白鯊及呼吁保護大白鯊的高質量文章,學生閱讀后,教師讓他們結合書本中鯨魚的相關內容進行仿寫,學生的產出相當豐富。

實踐類作業主要依托教材和省編作業本。例如,學完教材中的Hansel and Gretel一文后,教師讓學生在五一假期完成了排練舞臺劇這一實踐類作業,學生興趣高漲并完成得十分出色。再如,省編作業本有一個看京杭大運河一圖用五句話介紹的書寫作業,教師將其改成讓學生拿著自己選擇的自然或人造奇觀圖片進行一分鐘口頭介紹的作業,學生亦是樂此不疲,完成得十分出色。

從上述“支點作業”的實踐中不難發現,每一項作業都力爭讓學生有百分之一百的參與度。平時學習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在這一系列作業中能找到體現自我價值的點;成績優異的學生,更是能找到讓自己發光發熱的平臺。

三、“支點作業”的管理與評價

首先,學校管理層結合作業實施情況,制訂了相應的作業管理方案《諸暨浣東初級中學“雙減”背景下的校本作業管理細則》和《諸暨浣東初中學生作業管理實施方案和細則2021(試行)》,并在實踐中不斷修改與完善。同時,教務處不定期隨機抽取若干班級中不同層級的學生,進行一周家庭作業情況的調查記錄,并及時反饋給任課教師,必要時敦促其進行作業量上的調整。其次,學校切實做好“品質課堂”集體備課活動,以備課組為單位做好兩周一次的集體備課,并將備課成果匯集成冊。此外,寒假期間,學校青年教師對“雙減”政策實施一學期以來的“減負”探索進行及時的反思與記錄,形成了一本《作業札記》,為今后在“減負增效”這條道路上的持續成長奠定了基石。

學校的作業改革正在分學科穩步推進,但擺在學校管理者和教師面前的除了如何將各科的“支點作業”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外,還有如何對作業改革的成效進行評價?!敖獭獙W—評”一致性原則,要求我們及時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評價與反饋。目前,對于“支點作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學校主要從設計者、參與者和助力者三個維度出發進行評價。設計者主要指學校參與“支點作業”設計的一線教師;參與者主要指全體學生;助力者主要指校外各類支持者,包括家長、政府和社會。

對設計者的評價,學校出臺了作業管理的相關制度,以保障作業的合理設置。學校要求各命題教師要充分考慮作業的難易程度、作業量、作業的形式、作業的思維含量等重要因素,讓作業成為學生喜歡的東西而不是負擔。學校督促教師對作業進行有效批改。批改可以運用多種形式,如集中批改和面批相結合、自批和他批相結合等。但不管采用怎樣的形式,都要保證批改是及時、有效、認真的。如對寒假“年味”作業的評價,學校實行“同伴—教師—學?!鐣币粭l龍式遞進性評價:學生在同伴互評的基礎上推選優秀作業給教師,每個班選送若干優秀作業到學校,學校教務處統一篩選后在校外展出平臺向全社會進行集中展示。此外,學校定期加強調查訪談,了解作業布置和批改的情況,以便及時反饋和矯正。同時,學校定期召開由備課組長牽頭的備課組會議,進行階段性反饋和總結,以便下一階段“支點作業”命制的改進和完善。

對參與者的評價,學校主要依托諸暨市精準大數據平臺上的階段性數據分析和各年段提供的數據比對報告,比較和分析一個階段以來現行舉措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同時,輔之以學生座談會和學生作業情況問卷調查等,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和對待現行“支點作業”的態度。

對助力者的評價,學校致力于構建學校、教師、家長、政府和社會支持體系,以解決學生作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包括課內減負課外增負、線下減負線上增負等。學校要重點落實國家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開齊各類課程;教師要提高課堂效率,提升作業質量,科學合理布置作業,激發學生作業興趣,不搞題海戰術;家長要不額外給孩子布置作業,不盲目報培訓班,不搞超前學習;政府要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督力度、廣度和深度,對違反規定的校外培訓機構絕不手軟;社會要宣傳科學的作業觀,堅決反對以犧牲學生身心健康為代價以取得成績的作業觀。

“支點作業”改革項目不是一幅藍圖,而是一段旅程。接下來,學校將會繼續在作業改革的道路上突破、創新,并借助這一支點推動學校走向高質量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