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植物肉更有“肉味”的細胞肉來了

2022-05-30 08:33霍思伊
華聲 2022年8期
關鍵詞:肉味細胞培養牛肉

霍思伊

如果有人走進新加坡一家餐廳,點一份17美元的炸雞塊,很難意識到,自己口中咀嚼的雞肉可能會引發一場新的食物革命。

2022年6月10日,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五花肉”誕生。同一天,美國初創企業Eat Just在亞洲最大的細胞肉工廠破土動工,地點在新加坡。

為了改變自身農產品嚴重依賴進口的現狀,新加坡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允許細胞肉進入餐廳的國家。這種從實驗室“養殖”出來的肉不受地域資源限制,能穩定地實現本地供應。

與人們熟悉的植物肉相比,細胞肉口感更有“肉味”,更接近于真實的動物肉。研發出中國第一塊細胞培養肉的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國際食品科學院院士周光宏曾表示,從商業角度上看,如果該技術能替代十分之一的畜牧業,對應的產值就能達到上萬億元。

不過在今天,萬億元產值的細胞肉產業尚在起步階段,大多數研發成果局限于實驗室內,少數企業正在建設規?;a工廠。對大部分公眾而言,細胞肉還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如果有人走進新加坡一家餐廳,點一份17美元的炸雞塊,很難意識到,自己口中咀嚼的雞肉可能會引發一場新的食物革命。

奶牛們命運的終點不再是屠宰場

這是一場特殊的烹飪直播。在倫敦的直播現場,世界頂級廚師理查德·麥格溫正在處理一種他最熟悉也最陌生的食材——牛肉。他的目標是制出一個牛肉漢堡,再平常不過,但他小心翼翼的神情卻被鏡頭捕捉到,傳給了鏡頭另一端的幾萬名觀眾。因為漢堡中間夾著的一塊小小牛肉價值就超過了30萬美元,這是全球首塊體外培養出的細胞培養肉。這場直播發生在2013年。

它的創造者是“細胞培養肉”之父、荷蘭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組織工程學教授馬克·波斯特。他先從牛頸提取出一種稱為“肌衛星細胞”的特殊干細胞,將其置于生物培養基中讓它們自行分化、繁殖和生長。這種細胞的優點是很容易分化,后期會逐漸合并形成原始肌纖維,最終形成一條細薄的粉紅色肌肉條。這一切都發生在短短三周內,而養一頭牛至少要2~3年。波斯特指出,運用這一技術,理論上可以將一頭奶牛制作的漢堡數量從100個增加到1億個,這意味著人類使用的牲畜數量可減少100萬頭。

《時代》雜志在采訪了波斯特以后,描述了這樣一個“美好”的未來:牧場上的奶牛一邊悠閑地散步,一邊吃著三葉草,每隔幾個月,獸醫會給它們打上幾針局部麻醉劑,從其側腹中取出一塊只有胡椒大小的肌肉活體組織,送往幾公里外波斯特的實驗室,而傷口被縫合后的奶牛將回到牧場。幾周之后,在馬斯特里赫特的高端餐廳,當顧客們享受地咀嚼著源自奶牛的牛肉時,奶牛仍在草地上過著田園詩般的生活。也就是說,奶牛們命運的終點不再是屠宰場。

和傳統畜牧業相比,實驗室“養殖”出來的細胞肉還有利于環境保護。畜牧養殖業是溫室氣體的重要貢獻者之一。研究表明,與傳統肉類生產方式相比,培養肉可以降低30%~50%的能源消耗,降低 70%~90%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和90%以上的土地使用。

南京周子未來成立于2019年,是中國內地首家細胞肉企業。波斯特培養的細胞肉領域第一位博士、南京周子未來CEO丁世杰指出,理想中的細胞肉既能縮短肉類生產時間,又能節省土地、減少污染、保護動物,全程工業化生產的培養肉產品質量更可控,且可以定制化生產。但現在,主要的挑戰在于成本。

近十年過去,到2021年底,以色列細胞肉公司Future Meat稱已經將成本降到了每塊雞肉約1.7美元,也就是每磅約7.7美元,約合0.1元/克。2021年6月,這家公司在以色列雷霍沃特市開設了世界上第一家細胞肉生產工廠,并以每片3.90美元的價格售賣從實驗室“養殖”出來的雞胸肉。

丁世杰表示,以周子未來近十年技術進展來看,細胞培養肉成本已下降了約300倍,且還有進一步下降空間。丁世杰團隊經測算后發現,培養肉只有降到0.3元/克,才可能實現商業化,降到0.03元/克,才能真正具備產業優勢,“這一過程大約需要5~10年”。

細胞肉的培養中,最大的原料成本是體外細胞培養基的成本,占整個培養成本的70%以上。在波斯特創造出世界上第一塊細胞牛肉時,使用的培養液是胎牛血清,但這種血清價格高昂,每500毫升就要幾千元,且不同牛的血清之間質量差異很大,還有攜帶病毒的風險。而Future Meat自稱其降成本的秘訣就在于培養基的創新,使用了無血清培養,使細胞的增殖效率提升了10倍,能夠“6天生產一頭?!?。

一場未來的食物革命?

國內細胞肉培養公司CellX的 CEO楊梓梁認為,經過多年技術發展,細胞肉在口感和風味上已經無限接近于真實肉,“在各種內部盲測中,人們基本上很難分辨出哪個是細胞肉,哪個是真實動物肉”。

即使如此,人們對所謂“自然”的在意,始終影響著消費者對細胞肉的接受。Z世代的接受度略高于年長者。

楊梓梁表示,CellX未來會先和一些米其林餐廳合作,做高附加值產品,然后慢慢下沉到更廣泛的普通消費者群體。就像Just Eat在新加坡采取的策略,最初也是在一些高端餐廳,后來進入夜市,努力融入更本土文化和年輕消費者群體,“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想法”。人們對食物的理解、消費觀念的改變也并非一朝一夕,需要逐漸滲透。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從短期來看,細胞培養肉雖然成長快,并不會完全取代畜牧業,而是作為一種對傳統畜牧業的補充,給人類肉類蛋白提供一種新的消費選擇。

但在楊梓梁看來,從長期來看,人類必然會經歷一場食物革命,“對吃的理解會發生徹底變化”。他解釋,人類現在主要食用的是豬牛雞鴨,并不是因為它們多好吃、多有營養,而是源自過去人類數千年進化而來的飲食習慣?!斑@些就是最能被馴化的動物,但其他動物呢?只是我們沒有嘗試過?!爆F在,通過體外的細胞培養技術,可以擴展人類食譜的邊界,人們獲得食物也不會再受地域、季節的限制。

楊梓梁指出,未來人類所需的所有材料,一定都會在細胞微生物這個層面上實現生產。除了肉之外,還有奶、蛋、皮毛,以及各種農產品,伴隨著人口的增長和資源的緊缺,人類總要找到一種更高效的、不受資源限制的生產方式?!斑@將會是一場全新的革命,食物革命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編自《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6月刊

猜你喜歡
肉味細胞培養牛肉
酸湯牛肉里的愛
落雪的日子
尋味牛肉
肉味香精在速凍食品中的應用
牛肉怎么做,好吃又嫩?
作者更正啟事
酶解大豆蛋白的制備工藝研究及其在細胞培養中的應用研究
3種陰離子交換色譜固定相捕獲細胞培養上清液中紅細胞生成素的效果比較
吃不上牛肉了
采用PCR和細胞培養方法比較流感樣病例不同標本的流感病毒檢出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