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的三重維度

2022-05-30 10:48金夢蘭張兢之
中共石家莊市黨委黨校學報 2022年7期
關鍵詞:發展機制時代意義

金夢蘭 張兢之

[摘要]人類社會歷史前進的實質是人類文明形態的演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也隨之熠熠生輝。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結果,它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符合社會主義文明的價值追求,符合全人類的公共利益。厘清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由來,領會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機制,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深刻意義,將為新時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注入強大的信心和力量,并推動世界文明的進步。

[關鍵詞]人類文明新形態;形成基礎;發展機制;時代意義

[中圖分類號]D6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9-0169(2022)07-0022-06

人類社會歷史的進步本質是人類文明形態的演進。世界各國在現代化過程中所選擇的文明形態深刻影響人類文明的發展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莊嚴宣布,中國通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1]。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明形態,是中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新闡釋,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新貢獻,是人類未來文明發展的新前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表明中國共產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與新水平。

一、深刻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基礎

(一)理論淵源:人類文明新形態闡發于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文明衰落與社會主義文明興起的科學預測中

在人類文明中,資本主義文明有著不可磨滅貢獻的同時也存在無法調和的矛盾。一方面,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解放,深刻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變革了人類的思維方式、存在方式?!百Y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2]。另一方面,以私有制為基礎,以逐利為特征的資本主義文明給世界帶來了重重危機:信仰缺失,拜金、拜物主義盛行;自然環境惡化,全球性生態危機;貧富差距擴大,社會矛盾尖銳等?!百Y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3]。

面對資本主義對人的壓迫與剝削,馬克思毅然投身人類的解放事業中,并通過“兩大發現”尋找到了社會主義這條更高級的社會形態道路,論證了資產階級必然滅亡,無產階級必然勝利的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通過剩余價值論,馬克思揭示了資產階級剝削的實質,指出了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矛盾的不可調和導致必然有更高級的社會文明來取代腐朽的資本主義文明。通過唯物史觀,馬克思站在人類社會形態更迭的高度,證實了社會主義文明形態對資本主義文明形態的否定與替代?!肮伯a主義不是應當確立的狀況”也不是“與現實相適應的理想”,它是一種“消滅現存狀況的現實運動”[4]539。馬克思將資本主義文明過渡到社會主義文明的過程形象地比喻為“陣痛”,這種歷史的進步雖然伴隨著苦難與折磨,但人類文明的進程是不可阻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因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歷史進步的“陣痛”中產下的“嬰兒”,而馬克思主義就是他的思想形態的助產劑。

(二)實踐由來:人類文明新形態誕生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建設的偉大實踐中

“現代文明的要素生成于現代化的過程,現代文明的中國形態,也形成于中國共產黨開創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歷史過程中”[5]。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中國完成從農業國向工業國的轉變,實現經濟、政治、文化等全方位轉型的基本路徑,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道路。人類文明新形態誕生于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建設的偉大實踐中。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歷經幾代領導人的不改初心、接續前行。從“全面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6]到“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7],再到“中國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8]的中國式現代化內涵。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的奮斗中探索開拓而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建設鑄就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誕生。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為世界提供了一種新的文明形態的構想——人類文明新形態。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開拓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它在充分汲取、借鑒資本主義文明后,形成了不同于資本主義文明的特征與屬性,向世界展現出現代化道路與現代化文明的多樣性?!爸袊伯a黨和中國人民將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昂首闊步走下去,把中國發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1]。因而,中國正在自己的現代化新道路上堅定不移地走向人類文明新形態。

(三)文化土壤:人類文明新形態養成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灌溉中

“埃及、兩河、印度三個地方的古代文明后來都中斷了,唯有中華文明五千年來一脈相承、從未中斷,一直延續到今天”[9]。中國是一個擁有燦爛文明的國家,中國的歷史連綿發展幾千年,“形成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價值觀念和文明體系,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10]。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中國人民的精神追求,是中國人民的價值根基,“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根植在中國人內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11]。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歷史上隨著其他文明的凋零滅亡,只有“他一條老命活到現在,沒有人能從文化上征服他”[12]。在新時代,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用豐厚的歷史沉淀與文化底蘊,為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形成提供了肥沃土壤。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文化底蘊。人類文明新形態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灌溉中成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集中體現。人類文明新形態是開放包容,和諧共生的文明形態,體現著中國優秀傳統思想和而不同的價值理念。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強調“人和”,也注重“人與自然之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基因與源泉,以其深厚獨特的文化積淀為人類文明新形態提供可借鑒的文化價值觀念。離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土壤,人類文明新形態將失去歷史動力與文化自信。因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區別于其他文明形態的底色。

(四)現實根基:人類文明新形態造就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百年壯闊航程中

“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以‘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大無畏氣概,書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這一百年來開辟的偉大道路、創造的偉大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必將載入中華民族發展史冊、人類文明發展史冊!”[1]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百年奮斗史就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史。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百年歷史征程是成就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客觀依據,而中國共產黨則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構建者和領航者。

人類文明新形態熔鑄了黨百年歷程中帶領中華兒女在革命、改革、建設中凝結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致力于“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盵13]。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新的文明。中國共產黨就是新文明、新文化的體現,開啟了對新文明的創造。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偉大勝利,建立了新中國,開創了中國文明的新階段。新中國成立后,黨帶領人民自力更生,發憤圖強,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始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文明。改革開放后,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解放思想,銳意進取,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到奔向全面小康的巨大飛躍,拉開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的新階段。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守正創新,自立自強,消除了絕對貧困,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因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翻天覆地偉大建設的縮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明形態。

二、深刻把握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機制

文明是發展成果的表征,是人類歷史進步過程的“文化投影”,是人類社會進步與進化的標識。特定的發展實踐方式孕育特定的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我國古代文明母版的簡單延續,不是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模板的實踐運用,更不是其他國家的文明翻版。人類文明新形態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內涵,它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協調統籌發展,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先進的、面向未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明形態。

(一)目標制動機制:以人民為中心的,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

“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4]295。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在執政過程中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樹立人民主體地位思想?;仡櫺轮袊闪⑴c改革開放的歷史不難發現,人民的愿望與訴求是新中國的建立與改革開放啟動的關鍵力量。為了擺脫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建立了新中國;為了讓人民吃飽過好,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行了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任何權勢團體、任何特權階層的利益?!盵1]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僅是中國共產黨的價值立場,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在要求。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價值追求?!肮餐辉J侨w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14]。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性地消除絕對貧困問題后,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有了明顯提高,為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創造了良好條件,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對于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中國共產黨有著清晰的目標規劃,“到‘十四五末,全體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14],“到2035年,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14],“到本世紀中葉,全體人民共同富?;緦崿F”[14]。也就是說,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共同富裕的文明形態,必須要腳踏實地,久久為功。

(二)系統聯動機制:協調發展,由量變到質變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

“文明形態是標志社會發展特定階段的生產力、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政治上層建筑、觀念上層建筑的綜合統一體,是一個總體性概念”[15]。人類文明新形態涵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拔逦灰惑w”的協調發展,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從量到質的飛躍。

“五位一體”協調發展是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文明發展維度。從黨的十二大關注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到黨的十九大強調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協調發展,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不是孤立、割裂、機械的,而是一個整體文明。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不斷奮斗,取得翻天覆地成就的同時不僅深化了對人類文明形態發展規律的認識也拓寬了人類文明形態的內容。物質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完善分配制度,創造了先進的物質文明;政治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有機統一,不斷推進國家治理能力與治理體系現代化,創造了符合國情的政治文明;精神上,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創造了自信的精神文明;社會上,補齊民生短板,建設服務型政府,保障社會安定,創造了穩定活力的社會文明;生態上,實行綠色低碳發展,促進經濟社會轉型,建設美麗中國,創造了和諧永續的生態文明。

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共同構成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內部結構,他們相互協調,相互聯系共同發展,物質文明是基礎,政治文明是保證,精神文明是先導,社會文明是目的,生態文明是前提。五大文明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使人類文明新形態成為全面、協調的文明形態。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探索建立的,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量變到質變的積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新時代理論工作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大踏步發展,趕上時代潮流。尤其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一新階段是中國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重要階段,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我們有機會由“追跑者”變為“領跑者”?!吧鐣髁x初級階段不是一個靜態、一成不變、停滯不前的階段,也不是一個自發、被動、不用費多大氣力自然而然就可以跨過的階段,而是一個動態、積極有為、始終洋溢著蓬勃生機活力的過程,是一個階梯式遞進、不斷發展進步、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和發展變化的過程”[8]。因而,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日益接近質的飛躍的量的積累”這一過程的文明集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的質變。

(三)共生共贏機制:和平發展、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互呼應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

文明的發展不僅與國家的價值選擇、民族基因有關,也與國際潮流、世界發展相連。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以和平發展為取向的文明形態,反映了時代主題。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僅是中國社會發展形態特殊性的總結,也是人類社會發展形態一般性的概括,與人類命運共同體彼此呼應。

人類文明新形態以和平發展為交往路徑。在共產主義文明形態之前,人類文明是一部多以戰爭、擴張、侵略等暴力方式呈現的斗爭史。特別在資本主義文明形成后,貧富分化、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皆由于自身文明的排他性。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稱王稱霸的基因”,“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欺負、壓迫、奴役過其他國家人民,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1]。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始終致力于促進世界和平,推動全球發展,維護公平、正義的國際環境,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堅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鑒超越文明沖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推動各國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16]。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創造得益于和平發展的世界環境,人類文明新形態是非對抗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創造過程;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交往形式;人類文明新形態是非霸權主義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形態。

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人類文明新形態對世界文明形態理解的擴展。隨著經濟全球化、物質生產的全球化,人類社會逐漸從“各民族的歷史走向世界歷史”。世界市場致使世界共同體的形成,傳統資本主義文明下的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共同利益最大化的邏輯已不再適用于現代社會,精神生產世界化地蓬勃發展突破了傳統經濟共同利益的局限,使共同利益的范圍延伸到政治、生態、文明等,共同利益的承擔者成了全體人類?!懊鎸κ澜绱蟀l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形勢,為更好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我們必須登高望遠,正確認識和把握世界大勢和時代潮流”[17]。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并視之為世界歷史理論的當代賡續。人類文明新形態不只是中國范疇,也吸收借鑒對世界文明發展有益的一切成果,而人類命運共同體則是凝聚著文明交流互鑒,合作共贏的偉大實踐?!拔覀円驹谑澜鐨v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在更多領域、更高層面上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不依附別人、更不掠奪別人,同各國人民一道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把世界建設得更加美好”[18]。

三、深刻把握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意義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承接時代責任而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必將載入人類文明發展的史冊。深刻理解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歷史意義對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豐富發展世界文明有著重要意義。人類文明新形態對塑造中國國際形象,為其他國家提供文明建設新方案有重要價值,對推動人的解放也有偉大貢獻。

(一)人類文明新形態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我們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必須背得爛熟并機械地加以重復的教條”[19]。馬克思主義是不斷發展的理論,堅持馬克思主義與堅持發展馬克思主義是相統一的。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的一種新型人類文明形態,是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形態論的轉化與再現。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馬克思主義著作中的文明摹本,它是中國共產黨人百年來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不斷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結合,用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同中國現代化進程結合所創造的文明原本。人類文明新形態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新時代,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創新發展,它豐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

(二)人類文明新形態豐富了人類文明多樣性,促進了世界文明溝通

文明因多樣而溝通,因溝通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代表人類文明進入新時期,豐富了人類文明的多樣性也促進了世界文明的溝通。一種文明的發展給其他文明帶來的更多是機遇而不是威脅?;厮萑祟愇拿鳉v史,資本主義文明的形成也吸收了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和中華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當今人類文明成果的轉化與吸收,它克服了資本主義自身矛盾,又充分汲取了資本主義文明的益處,堅持了社會主義,以新的文明形態指引為人類文明道路的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秉持“美美與共”的準則,尊重文明的多樣性,倡導世界文明相互溝通和相互學習?!耙粋€和平發展的世界應該承載不同形態的文明,一國的成功并不意味著另一國必然失敗,這個世界完全容得下各國共同成長和進步”[20]。

(三)人類文明新形態塑造了新的中國形象,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了文明建設新方案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落后國家“跨越卡夫丁峽谷”的開創性成果,為人類社會發展另辟蹊徑。不同于資本主義文明的“迫使一切民族—如果他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他們在自己哪里推行所謂的文明,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一個世界”[21]276。人類文明新形態回答了落后國家如何建立現代化,怎樣發展現代化的根本問題,并且特別是在道路、政治、文化、生態等方面提供了完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方案,為世界其他國家提供中國方案。新時代,中國已經成為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全球經濟的貢獻者。人類文明新形態通過文明發揮中國典范作用,以中國智慧、中國主張引領人類文明發展,在國際上塑造了新的中國形象。

(四)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推動人的解放提供了現實途徑

人類文明新形態為實現人的解放提供新思路,是中國共產黨對人的解放思想的豐富發展?!皬U除作為人民幻想的幸福的宗教,也就是要求實現人民的現實的幸?!盵22]。實現現實的幸福就需要實現人的解放。人的解放是一個過程,需要遵循歷史發展規律,不斷創造客觀歷史條件。從直觀來說是社會生活水平的提升,從本質來說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物質利益矛盾的解決,物質生產的提高?!敖夥攀且环N歷史活動,是由歷史的關系,是由工業狀況,商業狀況,農業狀況,交往狀況促成的”[21]74-7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創造出的人類文明新形態,展現了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于一體的進步狀態,緩和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身的物質利益矛盾,不斷為人的解放創造條件,在現實的世界里以現實的手段實現人的解放。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的文明成果,是引領未來人類社會前進的文明形態。無論立足當下還是著眼未來,我們都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前進,隨著“五位一體”協調發展布局的不斷深化,人類文明新形態將會為全體人類帶來美好的生活與真正的解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 人民日報,2021-07-02(1).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6.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97.

[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5]孫代堯.論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與人類文明新形態[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8(5):16-24.

[6]周恩來選集:下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79.

[7]鄧小平年譜: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502.

[8]習近平.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J]求是,2021(9):4.

[9]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N].學習時報,2011-09-05(1).

[10]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要一以貫之[EB/OL].(2019-10-02)[2021-12-18].http://www.qstheory.c

n/dukan/qs/2019-10102/c_1125068596.htm.

[11]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70.

[12]梁漱溟,等.致中國人的演講(一):偉大傳統[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8:73.

[13]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2.

[14]扎實推進共同富裕[EB/OL].(2021-10-15)[2021-12-18].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1-10/15

/c_1127959365.thm.

[15]王文東.人類文明新形態:生成邏輯與坐標體系[J].江海學刊,2021(4):5-13.

[16]習近平. 攜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N]. 人民日報,2017-05-15(3).

[17]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440.

[18]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432.

[1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1.

[20]習近平出席第七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并發表重要講話[N]. 人民日報,2021-09-22(1).

[2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責任編輯:王玉倩

猜你喜歡
發展機制時代意義
關于西柏坡精神的內涵以及其具有的時代精神的意義探討
喧鬧深處有寂靜
基于政府與市場關系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機制研究
高技術服務業發展機制研究
高職院校產業鏈視域下現代農業技術與服務專業群發展機制建設研究
世紀末的贊歌——比亞茲萊插畫藝術風格分析
大數據技術對新聞業務的影響
高校教師專業知識發展機制探析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時代意義
培養幼兒閱讀興趣的時代意義及其有效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