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義務教育生物學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意蘊

2022-05-30 05:21李文送
教學與管理(中學版) 2022年7期
關鍵詞:初中生物學義務教育新課程理念

摘要 義務教育生物學新課程理念包括核心素養為宗旨、課程設計重銜接、學習主題為框架、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其教學意蘊分別是:教學目標以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教學銜接以前后貫通賦能持續學習;教學脈絡以學習主題構建內容框架;教學內容以大概念統整生物學教學;教學過程以探究實踐為教學主路徑;教學效果以學業質量評價促進發展。

關鍵詞 新課標? 新課程理念? 初中生物學? 義務教育

引用格式 李文送.義務教育生物學新課程理念的教學意蘊[J].教學與管理,2022(19):15-18.

課程理念是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研修訂者及相關教育者經過充分論證后而達成共識的關于課程的理性觀念,屬于一種課程意識形態,是一線教師開展課堂教學與評價的指導思想和重要依據[1]。新修訂的《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2022年版)》]是我國初中生物學教學的基本依據,提出了六大新課程理念,分別是核心素養為宗旨、課程設計重銜接、學習主題為框架、內容聚焦大概念、教學過程重實踐、學業評價促發展。課程的傳遞、執行、創生、開發,課程內容的持續生成與轉化以及課程意義的不斷建構與提升,都離不開“教學”這一基本途徑[2]。理念是行為的先導,有什么樣的課程理念,就決定著有什么樣的課程行為和教學行動。新課程理念如何轉化為廣大一線教師能理解的教學觀念?其教學意蘊究竟是什么?所謂“教學意蘊”,是指在教學方面的意義、內涵以及啟示,如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原則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以獲得在這些方面的意義、作用和啟示[3]。顯然,這需要對初中生物學六大新課程理念進一步解讀、解釋及進行相應的教學闡述。這是新課程理念能否順利在教學中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前提。

一、教學目標:以核心素養落實立德樹人

“核心素養為宗旨”位居義務教育生物學六大課程理念之首,凸顯了核心素養在課程中的“核心”地位,意味著核心素養貫徹于課程與教學的全過程,成為教學的指引和方向。

為什么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如此重視核心素養?首先,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是根據《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義務教育階段開設的一門國家課程,代表著國家意志,肩負著黨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是完成“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教育目標不可或缺的學科課程。其次,核心素養已成為國際的教育共識,自2016年9月教育部發布《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后,我國基礎教育確立了“核心素養”前所未有的教育地位,逐步邁進了核心素養時代,構建了以核心素養為“DNA”的融通多種語境以及不同學科的課程話語體系。再次,核心素養是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課程的“魂”。

那么,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后增加正確的價值觀);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是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是一個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4]?!昂诵乃仞B為宗旨”中的“核心素養”主要是指生物學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即學生通過生物學課程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主要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和態度責任。

教學目標是課程目標在具體教學情境中的進一步具體化,服務于課程目標和教育目的。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自然也是課程與教學的根本目標?;谡n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指向以核心素養立德樹人的價值取向。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要育什么人?《標準(2022年版)》確立了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育人目標。筆者認為,增加“有道德”可能更完整些,因為核心素養指向的是“完整的人”,即新課程教學要通過立德、立志、強能、明責來樹人。學科教學只有以德為綱,充分挖掘和展示學科自身內在的道德性,并切實把學科教學與學生的生活、精神有機地融合起來,才能有助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5]。

二、教學銜接:以前后貫通賦能持續學習

對比《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標準(2011年版)》〕和《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就會發現,“課程設計重銜接”是在《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四大課程理念的基礎上,《標準(2022年版)》新增的課程理念。

為什么《標準(2022年版)》要新增“課程設計重銜接”這一課程理念?其教學意蘊是什么?新修訂的《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隨著義務教育全面普及,教育需求從“有學上”轉向“上好學”,必須進一步明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優化學校育人藍圖;同時強調義務教育課程要加強學段銜接[6]。

這就表明,在實施新課程時,教師要按照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的時代要求和任務,通過教學銜接為學生的持續學習構建必需的“支架”,發揮好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與教學“承前啟后”的功效。

那么,生物學教師如何做好教學銜接?

首先,教師要“依據學生從小學到初中在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合理安排不同學段內容,體現學習目標的連續性和進階性”,即在了解學生“舊知”的基礎上,以“新知”為目標,在學生的“舊知”和“新知”之間搭建好“必知”的橋梁。

其次,教師要了解高中階段學生特點和學科特點,為學生進一步學習做好準備。無論是高中生和初中生之間,還是初中生物學和高中生物學之間,都是既有密切聯系又存在區別的。所以初中教師不僅要熟悉初中生的特點和初中生物學的內容要求,還要了解高中生的特點和高中生物學的內容要求。

再次,教師要把握好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變革,為學生的生命成長指引適切的學習路徑,并為其今后的持續學習和發展奠定必要的基礎,即主要是形成必要的生命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和態度責任等核心素養。有研究表明,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跨學段的銜接,以及教學方法與學習方式兩者朝向以學為中心的銜接,是課程銜接的內在機制,需要師生之間新型關系持續而真實的建構[7]。

要做到上述三點,教師應堅持以生為本,多研究自己任教的學生,找到適合的教學方式方法。在日常的校本研修或校本教研中,教師還可積極開展或參加跨學段、跨學校,甚至跨學科的聽課(觀課)、評課(議課)、專題研討、主題研修等教學交流活動,共同賦能學生的持續學習。

三、教學脈絡:以學習主題構建內容框架

《標準(2022年版)》新增的課程理念還有“學習主題為框架”。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依據生物科學的特點、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發展的需要,生物學課程以學習主題為單位來構建課程內容體系。每個主題包含若干生物學重要概念,同時融入生物科學的思想觀念、研究過程和方法。此外,設置“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學習主題,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生物學、化學、物理、地理、數學等學科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嘗試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8]。這表明,學習主題是連接和承載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內容的“筋骨”,是教學的脈絡。

據統計,新修訂的初中生物學課程標準選取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多樣性、生物與環境、植物的生活、人體生理與健康、遺傳與進化和跨學科實踐7個學習主題組成課程內容的框架,比《標準(2011年版)》少了3個,并且是對之前的主題進行統整而減少的。除了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多樣性和生物與環境3個學習主題保持不變之外,其他4個學習主題都是通過統整而來,其中“人體生理與健康”統整之前“生物圈中的人”“健康地生活”2個主題,“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統整“科學探究”“生物技術”2個主題,“植物的生活”和“遺傳與進化”分別是對原主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和“生物的生殖、發育與遺傳”的統整。

這7個學習主題立足生物學科的特點,不僅遵循學科邏輯和知識邏輯,而且遵循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還遵循學生發展需求的規律,共同構成了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內容的框架體系,使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有了清晰的脈絡。比如,根據學生認識生物通常是從認識生物個體開始,即個體是學習生物學的基本切入點,《標準(2022年版)》把“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列為第一主題,而學生學習了生物學知識與技能后,肯定希望做到學以致用和融會貫通??紤]到現實生活中的生物學現象或問題通常都是較為復雜的,研究生物學現象或解決生物學問題需要綜合運用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方法,新課標特地設計“生物學與社會·跨學科實踐”這一主題,旨在指引和幫助學生在經歷基于真實情境的復雜生物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得到切身體驗和綜合成長。不同主題之間相互關聯,如第一主題體現的“生物統一性”和第二主題“生物多樣性”是第六主題“(生物)遺傳和變異”的結果。

四、教學內容:以生物學大概念統整教學

以核心素養為價值導向的新課改,倡導大單元教學。為什么要倡導大單元教學?用崔允漷教授的話來說,主要用意有三:一是提升教師的課程站位和改變教師的教學格局,讓教師像學科專家那樣思考,有利于教師理解學科本質;二是從整體著眼,改變過去“見分不見人”或“見書不見人”的做法,從核心素養出發思考課程教學育人的本質;三是強調時間維度上學生學習歷程的“完整”,從“以時間定學習“轉向“以學習定時間”[9]。簡單來說,就是通過“完整的”課程教學來培育“完整的人”。

這就意味著,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需要教師從更高的立意去設計教學,即“從關注單一的知識點、課時轉變為大單元設計”,通過大觀念、大項目、大任務或大問題來組織單元教學。所以,義務教育生物學新課程應從綜合、整合和融合等視角對課程與教學內容進行統整和優化?!皟热菥劢勾蟾拍睢弊匀痪统闪肆x務教育生物學新課程應然和必然的課程理念。該課程理念的提出,體現了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的設計和實施追求“少而精”的原則,通過提煉和聚焦大概念來精簡容量和突出重點,實現內容的結構化,為開展整合性的大單元教學提供理念之基、內容之基。根據這一課程理念,《標準(2022年版)》聚焦了“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影響,形成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等9個大概念和“生態系統中的生物與非生物環境相互作用,實現了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有一定限度,保護生物圈就是保護生態安全”等25個重要概念,與《標準(2011年版)》所篩選的50個重要概念相比,大大精簡了內容。

“科學教育不應該傳授給孩子支離破碎、脫離生活的抽象理論和事實,而應當慎重選擇一些重要的科學觀念,用恰當、生動的方法幫助孩子們建立一個完整的對世界的理解?!盵10]所以,作為科學教育領域的初中生物學教學就要擯棄生物學科的“細枝末節”而聚焦“大概念”。大概念處于生物學科的中心位置,是相對宏觀層面的概念,屬于上位概念,是對大范圍內的生物學事物的解釋,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普適性,與本領域的下位概念(重要概念、次位概念或一般概念)具有內在聯系,且具有統率作用。

通過大概念統整教學,可避免“小概念”間的碎片化和相互割裂,以及解決有限的課時與不斷增多的知識之間存在的矛盾;不僅有利于教師強化課程意識、學生立場和素養本位,從學科本質找到教學之法和育人之道,而且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和遷移應用,以及生命觀念等核心素養的養成,還有利于師生共同拓展更大的視域和置身更復雜的真實情境,實現教學相長。

五、教學過程:以探究實踐為教學主路徑

《標準(2022年版)》不僅提出“教學過程重實踐”的課程理念,還提煉出“探究實踐”核心素養,以及在“課程實施”中指出核心素養具有綜合性、發展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并在“教學建議”中強調教師要“重視運用以探究為特點的教學策略”。這表明,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生物學教學過程要以探究實踐為教學主路徑。

何為“探究實踐”?既指生物學要培養的核心素養,又指學習或教學過程(活動)。前者是指源于對自然界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現實需求,解決真實情境中問題或完成實踐項目的能力與品格,是創新型人才的重要標志;后者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探究性學習或實踐性學習等綜合性學習方式解決基于真實情境提出的問題的過程(活動)。如果說大概念使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成為可能,那么探究實踐就使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成為現實。

《標準(2022年版)》不但指出“科學探究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方式,跨學科實踐是擴展視野、增強本領的重要途徑”;而且特別是在“教學過程重實踐”的課程理念中強調,“生物學課程高度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踐經歷……讓學生積極參與動手和動腦的活動。通過實驗、探究類學習活動或完成跨學科實踐活動,使學生加深對生物學概念的理解,提升應用知識的能力,激發探究生命奧秘的興趣,進而能用科學的觀點、知識、思路和方法探討或解決現實生活中的某些問題,從而引領教與學方式的變革”[11]。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依據課程標準、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生一起構筑一條條縱橫交錯的基于探究實踐的學習網絡體系。比如,通過開展實驗探究或進行調查探究、資料探究,或組織有關“科學、技術、社會”的跨學科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親歷提出問題、獲取信息、尋找證據、檢驗假設、發現規律等過程中習得生物學知識,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形成積極的科學態度,發展終身學習的能力。在具體活動上,可根據學生校園生活或社會生活等實情和相關教學資源,努力開發創新性、實踐性、可行性的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

六、教學效果:以學業質量評價促進發展

《標準(2022年版)》和《標準(2017年版2020修訂)》一樣,不僅研制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而且提出“學業評價促發展”的課程理念,從而有利于實現義務教育生物學“教-學-評”的統一。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是教學體系的必要環節,為教學質量的診斷、教學目標的調整、教學設計的改進、教學過程的優化、教學內容的改善等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教學效果是回答教師“教得怎么樣”的問題,實際上就是回答學生“學得怎么樣”的問題。

基于課程標準的初中生物學教學評價非常注重學生的學業質量(完成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學習后的學業成就表現),并以學業質量標準來引領學生學習與發展,以及評價教學效果。學業質量標準是以核心素養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容,對學生學業成就具體表現特征的整體刻畫,用于反映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谡n程標準的初中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評價從“知識核心”轉向“素養核心”,即重點關注學生的核心素養的養成與發展。

林崇德教授指出:在目標上,核心素養的概念指向的是對“教育應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的回答;在性質上,核心素養是所有學生應具有的共同素養,是最關鍵、最必要的共同素養;在內容上,核心素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等的綜合表現;在功能上,核心素養同時具有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在培養上,核心素養是在先天遺傳的基礎上,綜合后天環境的影響而獲得,可以通過接受教育來形成和發展的[12]。所以,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其核心素養的養成與發展所需的學習經歷及環境,尤其是要結合生物學的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進行教學育人。

在開展學業質量評價時,教師要發揮好評價的診斷、激勵和促進作用,一方面要充分考慮核心素養的綜合性、發展性和實踐性的特點,采取主體多元、方法多樣的評價方式;另一方面,教師要注意尊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既關注學業成就又重視個體進步和多方面發展,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和建立自信,改進學習方式,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 李文送.《普通高中生物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六大革新[J].中學生物教學,2018(05):17-20.

[2] 李文送.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的教學取向[J].中學生物教學, 2014(03):25-27.

[3] 賀艷潔.王陽明心學的現代教學意蘊[D].重慶:西南大學,2012.

[4][12] 林崇德.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2017重?。?9,31.

[5] 余文森.論核心素養導向的三大教學觀[J].當代教育與文化,2019,11(02):62-66.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4.

[7] 楊九詮.課程銜接的三重境界[N].中國教育報,2015-12-16(009).

[8][1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生物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2-3

[9] 崔允漷.如何開展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大單元設計[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02):11-15.

[10] 溫·哈倫.科學教育的原則和大概念[M].韋鈺,譯.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1:1-2.

【責任編輯? ?楊 子】

猜你喜歡
初中生物學義務教育新課程理念
新課改背景下保障初中生物教學質量的措施探討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教師資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讀
新課程理念下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探析
信息技術走進山區教育,揭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篇章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新課程理念下生物課堂教學藝術的“變”與“通”
基于新課程理念的小學信息技術游戲化教學探析
探究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評價機制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應用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