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音樂單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2022-05-30 21:04闕柳翠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初中音樂策略

【摘 要】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利用好有限的音樂課堂時間,保障音樂教學質量。教師要以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為出發點,開展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重點把握每一單元內容的重難點,根據實際學情設計與實施圍繞教材單元活動的教學內容,改變當前音樂學科就作品教作品和以單一知識或技能為教學目標的“碎片化”教學現狀。文章嘗試分析初中音樂單元活動教學的意義,探討初中音樂單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策略,探索初中音樂教學的新形態。

【關鍵詞】初中音樂;單元活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099-03

音樂學科單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能夠幫助教師整合單元內容,提高音樂課堂教學效果,增強學生的核心素養。以課程標準為基礎,針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而提出的單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對音樂教師的專業素養、課堂駕馭能力與教學水平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傳統的音樂教學一般是教師講到哪里算哪里,通常以一首歌曲或者一個知識點、一首樂曲為整節課堂教學的內容,這種“碎片化”的教學模式不僅無法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也無法滿足初中生對音樂知識深度學習的需求。從一些初中音樂教師留存的教案中就能夠了解到,絕大多數初中音樂教師所采取的課程教學順序是以教材編排為主,這種課堂教學順序很容易使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認知單一或者孤立,不利于對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培養[1]。在課程改革與“雙減”政策的持續深化下,實施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也成為當前教育的新趨勢,教師以單元作為教學開展的基本單位,根據單元主題分析音樂教材,整合單元相關資源以及內容,從實際學情出發,開展初中音樂單元活動教學,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增強其核心素養。

一、初中音樂單元活動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初中音樂單元活動教學的優勢之一就是能夠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效率。單元活動教學要從整體出發,其教學的基本單位就是一個單元,初中音樂教師需要將整個單元的內容進行設計、重組與開發,確定單元的教學主題以及教學目的,在教學中貫穿整體性、有序性以及層次性,切實保障教學目標的達成。在開展單元活動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分析教材,精準把握教學內容,避免出現重復或者雜亂的教學任務,這樣便于學生對單元音樂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相應的音樂知識技能,既能夠節約課時,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2]。

(二)有利于音樂教師對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了教師要以教材為主要依據,精心地、創造性地開展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由此可見,音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當具備較強的教學資源開發意識,不能被音樂教材中的教學內容所限制,要以教學主題為整體激發教材內容的活力,將以往由教教材的教學方式轉變為使用教材開展教學的方式,這一點所對應的正好是單元主題活動教學。單元活動設計是對教材上的學習內容進行深層次地整合與生成,通過對單元活動的科學設計與實施,能夠加強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聯系,調動學生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同時還能夠進一步拓寬初中音樂教師的認知領域。單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音樂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深入開發與利用,教師科學選擇與單元內容相關的課外學習資源,如一些優秀綜藝節目、晚會中的音樂或配樂以及生活中的音樂等,拓展音樂課堂教學的延展性,進一步增強學生所獲得的情感體驗[3]。

(三)有利于構建新型課堂關系

在初中音樂單元活動的實施中,音樂教師作為主導者以及協作者,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合作伙伴,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音樂知識,還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和反思能力。同時,教師要帶領學生合作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這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新型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的建立。單元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所提倡的學習方式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使其能夠在課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同時也能促使音樂教師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進而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

二、初中音樂單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策略

傳統音樂教學中普遍采用逐課推進的教學模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在音樂知識體系里前行的步伐較慢,并且這種推進式的教學方式嚴重制約了音樂教師的思維,限制了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因此對初中音樂單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勢在必行。在單元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將單元內的知識進行重組,從微觀、中觀以及宏觀三個層面進行單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4]。

(一)單元內“微觀”教學

1.遵循教材編排,參照分配建議

音樂這門學科是立足于聽覺層面的,是人類聽覺中所產生的藝術,對初中生音樂聽覺能力的培養應當是教師教學的核心與關鍵。人教版初中音樂教材共六冊,每學年兩冊,每一冊教材中都包含了五個音樂單元,每一單元內所涉及的音樂作品大致都是5至6首,因此初中生一學期大約要學習25至30首音樂作品。如果教師只讓學生每節課欣賞、學習一首歌曲,那么學生的歌曲積累量是無法達到課標要求的。

在人教版教材當中,教材編者已經對每一單元的教學都提供了操作性較強的建議,因此教師要尊重教材的編排,根據教材編者的分配建議開展教學工作。如七年級下學期的音樂教材當中,第一單元的主題為“春之聲”,教材編者所編排的學習內容分別為《渴望春天》《春游》《春天來了》等,教材編者所編排的音樂教學內容既打破了之前傳統“一課一曲”的教學模式,同時又切實提出了單元整體活動的教學任務。

2.重組教學內容,突顯單元主題

通過分析人教版音樂教材可以了解到,教材大多都是以單元進行學生學習內容的編排,并且所編排的每一個單元內容都有一個主題,各個單元之間的音樂體裁形式也不相同。因此,音樂教師若是在教學設計當中局限在某一個音樂作品上,又或者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沒有合理的規劃,那么學生就會對音樂知識的學習產生碎片化的現象。教材的編寫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是教師開展教學的思路指導,如果教師的思路與編者的建議產生分歧,那么便可以根據單元主題對教學內容進行融合、建構。如人教版七年級上冊音樂教材中第二單元的主題為“祖國頌歌”,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重組,達到打破課堂以歌唱教學為核心教學的目的。音樂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可以自行設計,如安排學生重點聆聽教材中的歌曲《歌唱祖國》,同時仔細聆聽一些與之類似的歌曲,如《我愛你祖國》《我和我的祖國》等。然后引導學生將所聽到的不同歌曲進行對比,在對比的過程中學習并感悟。教師利用重組教學內容的方式,能夠進一步突顯音樂單元的主題。

3.增加音樂素材,拓寬學習廣度

初中音樂教材對于單元所設置的人文主題較為寬泛,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一般只會選取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作品進行教授。但由于初中生有著強烈的認知欲和探究欲,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酌情添加音樂素材[5]。如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環球之旅”的教學中涉及對舞蹈的欣賞,但是教材中關于舞蹈欣賞方面的音樂體裁很少。對此,教師可以酌情添加其他教學內容,如西班牙斗牛舞、中國民族舞或古典舞、拉丁美洲的拉丁舞倫巴等,讓學生在欣賞不同國家、不同類型的舞蹈中積累豐富的音樂知識,了解不同國家的音樂類型,從而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二)跨單元“中觀”教學

1.聯結同一音樂手法的跨單元教學

初中生需要掌握較多的音樂知識,在初中音樂教材中,經常會出現部分音樂知識在不同的單元或者是年級段中,這導致學生難以系統地學習音樂知識,搭建音樂知識區塊鏈。而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則是由于教材中教學內容的分配原則有差異,對此,教師需要聯結同一音樂手法開展跨單元教學,幫助學生吸收音樂知識。

2.聚焦同一音樂教法的跨單元教學

葉圣陶先生曾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睂τ谝魳方虒W而言,教師的教學方法非常重要,適宜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知識的欲望。對此,教師可以聚焦當前社會教育中常用的情境教學法以及新體系教學法,有效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3.發展同一音樂能力的跨單元教學

學生的音樂能力包括對音樂的感知力、表現力等,這些能力都需要學生在學習中獲取。教師在音樂教學開展過程中,通常以重復的訓練方式提升學生某方面的能力。如以感受管弦樂縱向聆聽能力培養為例,第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聆聽《查爾達什舞曲》,當歡快的旋律響起時,學生會自發地隨音樂手舞足蹈起來,體驗音樂熱烈奔放的情緒。第二課時,教師帶領學生欣賞不同節奏與速度的舞曲,有熱烈奔放的、舒緩的、也有歡快的,如《匈牙利舞曲》《溜冰圓舞曲》等,從而使學生在持續聆聽中感受管弦樂所演奏出的不同類型的舞曲效果,也能夠使學生通過聆聽多種風格的舞曲進行跨單元、跨學段學習。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縱向聆聽的能力,還可以增加單元學習的厚度。

(三)大單元“宏觀”教學

1.主題式教學,橫向交流

在對初中音樂教材的梳理中,不難發現有些音樂類別屬于同一主題,這為主題式教學提供了很大的便利。采取主題式教學不僅可以突破學段之間的限制,也能夠橫向選編相關的資料,將其進行整合,提高音樂的教學成效[6]。如“世界音樂”主題的作品分別分布在初中三個年級的音樂教材中,共有四個單元。教師可以將一個學期的學習主題定為“領略世界音樂風采”,并將亞洲音樂、歐洲音樂、美洲音樂、非洲音樂作為主題下的四個子內容進行“大單元”教學,使每個子內容又成為一個“自然單元”。這樣的教學編排有利于學生更系統、更全面地認識世界不同地區的音樂風格,使音樂學習更具可持續性。

2.模塊化教學,縱向交接

初中音樂模塊化教學指的是從上到下將其分為幾大模塊開展教學。在模塊化教學中,音樂教學有較強的完整體系,并且每個模塊也具備相應功能。如民歌作為大宏觀教學中的主題之一,在初中音樂教材中有八個單元的學習內容,這也可以看出民歌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將其以民歌體裁和地域風格進行分類,如將《勞動號子》與《信天游》放在前后課時,或與《江南絲竹》進行對比聆聽,實現學生對民歌的深度學習。

3.項目化教學,多維交織

項目化教學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全新教學方法,該方法常被用于跨學科教學當中,幫助教師在單元活動設計中重塑單元結構,幫助學生從多維角度去感知音樂中的人文內涵。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項目化教學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從而掌握相關知識。如在“祖國頌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如下項目學習任務單(表1),讓學生進行項目化學習。

總之,在音樂教學實踐中,教師對單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需求,有效整合相關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與此同時,教師要采取多元化的方式組織、實施單元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充滿激情地學習音樂,使學生的情感認知變得更加細膩,這不僅有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更有利于提高初中音樂課堂教學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席恒.把握內容重點,凸顯目標導向——音樂學科單元核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8(Z1).

[2]吳軼君.音樂學科驅動并進型單元活動設計研究[J].上海課程教學研究,2017(2).

[3]田若涵.義務教育階段課堂音樂活動教學研究[D].開封:河南大學,2015.

[4]余含,吳思源.彰顯個性 追求實效——評析初中音樂欣賞課《悍牛與牧童》[J].中國音樂教育,2013(5).

[5]鄭強.構建初中音樂單元整體教學模式的策略探究[J].中國音樂教育,2021(10).

[6]任薈靜.人音版初中音樂教材中“實踐與創造”的解讀與教學研究[D].??冢汉D蠋煼洞髮W,2021.

【作者簡介】

闕柳翠(1989~),女,福建南平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

研究方向:中小學音樂教育。

猜你喜歡
初中音樂策略
基于“選—練—評”一體化的二輪復習策略
求初相φ的常見策略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試論師生互動教學在初中音樂課堂的應用
小組活動在初中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Passage Four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