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一年級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2022-05-30 22:11張宇牟文超劉佳磊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一年級積極心理學學習習慣

張宇 牟文超 劉佳磊

【摘 要】小學一年級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為幫助一年級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文章立足積極心理學視角,探討了小學一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層次和特點,并從家校合作培養、榜樣示范、巧用表揚、先夸后批、健全評價機制五個方面對如何培養一年級小學生學習習慣進行了闡述,以期為家長和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一年級;學習習慣

【中圖分類號】G441;B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197-03

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育是習慣的培養?!庇逃龑W家洛克也曾說:“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成為養成兒童的良好習慣,往往自己的幸福都歸于自己的習慣?!绷晳T,是通過內化形成的行為方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后,隨著年齡的增長,創新、自信等品質能夠在良好習慣的影響下逐漸形成。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有著不同的教育發展敏感期,即關鍵期。認真聽課、整理書包、檢查等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意識。小學低年級尤其是一年級,是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幫助一年級小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為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教育模式對于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總是事倍功半,積極心理學研究內容關注個體的主觀體驗、人格特質以及積極社會環境的影響,并不只是糾正學生的錯誤,而是要發掘學生的各種優良品質,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本文從積極心理學視角探討一年級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一、一年級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層次

學生的習慣一般分為三個層次。最低層次是不自覺行為,需要外部的強制力量,如寫字的姿勢、整理書包、預習、復習等。外部的力量主要集中在學校和家庭,需要教師和家長的講解、示范、訓練、再講解。第二層次是較自覺的行為,它不需要外部的監督,但還是需要自身意志力的控制,克服困難,然后做出正確的行為,如畫一幅畫,或者完成一個單元的練習題等,這需要小學生形成堅強的意志力和韌性。最高層次是自覺性行為,是一種高級的心理狀態,它既不需要外部的監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來控制,而是一種定型的行為,即平時所說的習慣成自然,這也使學生最終形成良好的性格,即“習慣化的行為方式”。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大多是不自覺學習習慣和小部分的較自覺學習習慣,這一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也有利于塑造學生良好的性格[1]。

二、一年級小學生學習習慣養成及培養中的角色

培養一年級小學生的學習習慣,要明確學生、教師、家庭的責任關系。學生是主體,教師是重要的管理者和教育者,家長是支持者和協助者。

(一)學生是主體

習慣的養成往往不是靠教師或者家長講授,而是通過學生親身的體驗、訓練,從而內化為自身的習慣特點。

(二)教師是管理者和教育者

基于小學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發展特點,一年級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需要在教師的管理下完成。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計劃、課程內容合理安排時間,要讓學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講解示范。如怎樣進行正確的書寫:第一步,要挺胸坐正;第二步,與桌子要有一定的距離;第三步,握筆的姿勢要正確;第四步,眼睛和本子的距離不要太近。

(三)家長是支持者和協助者

家長是孩子良好習慣養成及教師制定策略的支持者及協助者。家長要協助教師進行管理,一方面,監督孩子以在學校養成的良好學習習慣進行課后的學習,確保學習習慣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家長要對孩子進行心理撫慰和積極的引導,對剛進入一年級的孩子存在的困惑進行解答,避免孩子誤會教師的行為,從認知層面引導孩子明白每個教師都是關心和愛護學生的。如有的學生在課堂上積極舉手,希望得到發言的機會,但是教師卻沒有讓他(她)發言,時間一長,學生就干脆不舉手發言了,學習的積極性大幅降低。這時,家長就需要和孩子談心,告訴孩子教師不可能每次都請所有學生回答問題,不要誤認為教師不喜歡自己。此外,家長還要提供良好的家庭環境和輕松的學習氛圍,保證孩子愉快、輕松地學習。

三、一年級小學生學習習慣的特點

(一)反復性

我們通常把良好的習慣看成是重要的“刺激—反應”聯結。美國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的練習律認為,學會了的反應的重復將增加刺激反應之間的聯結。那么,對于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只有不斷地重復、練習和使用,反應聯結才能被鞏固,聯結才會更強,最終成為自覺性行為。有學者研究得出,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大約需要20天的集中訓練,并在后期不斷重復。只有經過長期的練習,才能夠形成一定的學習習慣。

(二)漸進性

從心理機制的角度來說,一個學生的學習習慣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從不會到會再到內化成自覺行為,需要經過刺激(學習內容)出現、反應、重復(刺激出現、反應)、鞏固、內化的過程。

(三)可變性

小學之前形成的不良習慣,或者在進入小學以后剛開始形成的不良習慣,若家長和教師沒有糾正過來,在一年級這一關鍵期,這些不良習慣還能被改掉,學生還能夠重新形成良好的習慣[2]。如學生注意力被其他事物吸引而私自離開座位,這個習慣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教師的引導可以慢慢被改掉。所以說,不良的習慣不是一定不能轉變,習慣具有可變性。

(四)轉換性

在一定的時期,會出現好習慣和壞習慣相互對抗的狀態。這就告訴我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不良的學習習慣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博弈。所以,在這個時候,教師和家長的引導及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讓學生從主觀上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得自己受益匪淺。

四、積極心理學視域下一年級小學生習慣養成的策略

(一)確定“靶子習慣”,家校聯合培養

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首先要確定哪些是需要關注的習慣,這被稱為“靶子習慣”[3]。學習習慣分為三種,一是已經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學習習慣已經是學生的自覺性行為,教師不需要再投入精力和時間進行管理,只需要考慮在學習環境中怎樣讓學生保持這些習慣;二是未形成的學習習慣,這需要教師在學生入校以后擔起責任,通過系統規劃和具體落實培養學生欠缺的習慣,這是“靶子習慣”之一;三是已經形成的不良學習習慣,這時教師需要進行系統的觀察與調查,與家長溝通,確定這些行為是否為“靶子壞習慣”。需要注意的是,不良學習習慣是否在學校和家庭中具有一致性,以及不良學習習慣是不是每門課程都是一樣的行為表現。教師要充分利用家校合作的方式,借助家長的力量,共同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師可以推送一些相關文章或者積極心理學內容,幫助家長在生活中積極引導孩子,同時鼓勵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責任意識,培養孩子積極、樂觀的心態,形成良好的人格特點,養成習慣化的行為方式。

(二)榜樣示范,樹立良好的形象

從一年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發展特點來看,一年級小學生的行為存在明顯的模仿性。對學生能產生影響的周邊環境、事件、人物,都應該引起家長和教師的注意。首先,教師的榜樣示范。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具有影響力的,教師在學生面前表現出來的習慣對學生起著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如某一年級教師談到,在一節自習課時請一位同學擔任教師角色布置作業,一位同學管理上課紀律,一位同學對上節課的作業進行發放和點評,結果是每位“小老師”都是自己的縮影,課堂語言是自己常說的,手勢動作是自己常做的,批評不認真的同學時的語言和內容也與自己一模一樣。其次,班級學生的朋輩示范。教師可以在班級設立各種班委干部,將學生的優點展示出來,可以是做得特別好的學生,將其作為其他學生的學習榜樣;也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如有的學生管不住自己,習慣不好,也可以請他擔任班委干部,用其他學生的力量約束他,幫助他形成良好的習慣,對新生來說這也是個好辦法。最后,家長的榜樣示范。在家庭中,家長的習慣也會影響孩子的習慣養成,如家長閱讀時的坐姿、閱讀的動作都會被孩子所模仿。

(三)巧用表揚,增強孩子的主觀體驗

積極心理學在小學低年級的應用,最顯著的特點就是表揚、肯定、鼓勵。教師肯定以及表揚的優秀學生,就是其他學生學習的標桿。教師對學生的肯定,能增強學生的主觀體驗,這種體驗是一種強化行為,能讓學生更加愿意做出良好的行為[4]。需要注意的是,表揚學生需要針對具體的行為,使學生在該次表揚中認識到教師為什么表揚自己,再次增加學生的體驗,幫助學生慢慢內化到認知層面。如有個學生有一天獲得了教師的夸獎,教師說他進步非常大,學生很開心。但是當問到學生是否知道自己哪些方面進步大的時候,學生就不知道了。這樣的表揚效果就不是特別好,如果只是簡單地表揚了學生,隨著時間的推移,教師表揚的真正目的就被淡化了。因此要巧用表揚方式,增強學生的主觀體驗。如此反復,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內化成學生的自覺性行為。

(四)先夸后批,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的學習習慣具有轉換性,在一個時期內,好的學習習慣和不良的學習習慣會并存。但是教師往往更關注不良習慣,只要學生出現不良學習習慣,就會立刻批評,這樣可能會適得其反。教師和家長在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如果直接批評學生甚至懲罰學生,會讓學生自責與內疚。性格外向的學生有時會反駁幾句,訴說自己的原因;而性格內向的學生就會悶在心里,長此以往,學生情緒低落,甚至會產生恐懼、厭學的情緒。積極心理學倡導關注學生的積極面,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自己幫助自己。那么,教師和家長要學會從一件事情中看到學生值得肯定的地方,并表揚他們,然后再分析不好的行為點在哪兒,促使其進步。如某位教師的孩子總是寫錯字,所以這位教師就一直盯著孩子寫錯的字,反復提醒、反復批評,結果孩子很抑郁,錯字也越來越多,這位教師自己也很煩躁。但是后來這位教師換了方法,他注意到孩子的觀察力很強,于是先讓孩子做需要仔細觀察的題目,要求孩子仔細考慮后才能下筆寫,結果孩子很配合,很愉快地接受了,好習慣也就慢慢養成了。再如,當一個學生在上課的時候轉過身和同學講話,為了不影響課堂,很多教師會點出他的名字,然后下課找該學生談話。一般教師都會直接告訴學生這是不好的行為,會影響其他同學等。但是如果換一種方式呢?首先肯定學生在之前認真聽課、坐姿端正、積極思考的好習慣,然后再指出其不對的地方,表示教師相信他整堂課都能做到認真聽講。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充滿了信心,下一次肯定會做得更好[5]。

(五)建立評價檔案,健全評價機制,共同進步

良好的評價對學生有著積極的作用。評價包括自評與他評,自評是自己對自己的評價;他評包括三方面,即同學之間的評價、教師對自己的評價以及家長對自己的評價。積極心理學要求教師創造積極的學習環境,對學生以肯定、表揚為主。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形式,組織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及時予以鼓勵和肯定,在班級營造一個積極、樂觀、友愛的學習氛圍,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在評價和鼓勵中固化良好的習慣,同時增加班級的凝聚力。另外,每學期末可針對學習習慣再進行學生自評、家長評價以及教師評價,并結合學生之間的評價形成最終的評價結果。參照最近的評價結果,教師肯定學生的進步和做得好的地方,讓學生在積極的氛圍中成長,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總之,積極心理學強調使用肯定、表揚的方法教育學生,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幫助他們內化為自身的自覺習慣,讓他們總能看到人、環境、事物中積極的一面,成為樂觀的、獨立的人。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以及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良好的人格特質,為學生未來的良好發展做準備。

【參考文獻】

[1]姜艷.自組織能力:小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成的關鍵[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2(11).

[2]施玉蘭.淺談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J].農村研究,2008(18).

[3]劉鋅.小學中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養成的行動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8.

[4]唐小清.小學新生行為習慣現狀及管理對策研究[J].新智慧,2018(23).

[5]李厚儀.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途徑研究[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1(14).

【作者簡介】

張宇(1987~),女,四川眉山人,碩士,成都大學發展規劃處,講師。

牟文超(1985~),女,四川成都人,本科,成都市勝西小學,中級教師。

劉佳磊(1984~),男,山東昌邑人,碩士,成都大學發展規劃處,講師。

猜你喜歡
一年級積極心理學學習習慣
一年級數量關系有效教學策略的探討
原創校園紀實節目《一年級·大學季》特色分析及發展趨勢
論中職生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英語的習慣
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應對方案
淺析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活中的運用
職校生積極心理導向的體驗式活動班會創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