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課程開發與實踐研究

2022-05-30 22:11顧慧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班本課程小班幼兒園

【摘 要】近期,筆者所在幼兒園開展了“運河文化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資源開發與實踐研究”這一課題。通過開發課程資源,不僅可以激發幼兒主動參與課程的自主性,還可以使幼兒處在一個興趣、潛能都能得到激發的世界里,使幼兒更具活力,更健康地成長。小班班本課程“鞋”從幼兒的一日生活出發,課程內容來源于幼兒的生活,也服務于幼兒的

生活。

【關鍵詞】幼兒園;小班;班本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209-03

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以及能夠幫助幼兒積累生活經驗的課程資源。課程資源開發具體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實施:一是篩選。教師要具備課程意識,選擇比較有教育教學價值的課程資源,不僅要選擇幼兒喜歡的,同時也要選擇符合幼兒學習需要的。二是加工。所謂的加工就是對篩選出來的資源進行提煉,進行課程審議,具體過程為“設置主題目標—架構主題網絡圖—進行主題課程的開發”。通過環境創設、生活活動、集體教學、社會實踐等實施路徑,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

一、“鞋”主題課程來源

九月底,多數幼兒成功度過了分離焦慮期,但是教師也漸漸發現一些新的問題,如穿錯鞋子、需要教師幫忙穿鞋、鞋穿反等關于鞋子的問題層出不窮?!?—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2—4歲是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初步養成的關鍵期,成人需要為幼兒提供提升生活自理能力的機會,要鼓勵幼兒做力所能及的事情[1-2]。針對幼兒不會穿鞋子的現狀,幼兒園開展了生活化課程“鞋”,并貫穿于幼兒的一日生活,在自我體驗、自我服務中促進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發展,使其感受成長帶來的快樂。

二、主題課程目標

依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參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結合園本課程的總目標,讓幼兒在活動中基于興趣,感受樂趣,不斷獲得有益的經驗,通過多次交流和審議,確定了“鞋”主題課程的目標。通過該課程的開發,期望幼兒不僅形成自理能力,還能在與同伴溝通、交流中形成主動請求幫助或幫助他人的意識,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

三、主題課程資源

幼兒是課程資源開發的主體和學習的主人。豐富的課程資源能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身臨其境,在活躍的情境中提高各項能力。幼兒的經驗源于幼兒的生活,幼兒通過聽、看、觸、感、玩等方式探究自己的鞋子、家人的鞋子,豐富自己對鞋子的直接經驗,進而學會自己穿鞋,體驗勞動的樂趣。豐富的物質資源能為課程實施提供充足的保障,如收集各種類型和功能的鞋子,布置“鞋子博物館”,為幼兒的探究提供物質基礎;提供豐富的區域游戲操作材料,鼓勵幼兒參與鞋子拓印、設計鞋子等創意活動;提供《大鞋和小鞋》《爸爸的草鞋》等音樂,引導幼兒玩表演游戲。

四、主題課程網絡

對幼兒園內外可利用的資源進行篩選和梳理,依據課程目標,從鞋子“惹”煩惱、鞋子的秘密、鞋子整理小能手、我和鞋子玩游戲四個維度建構“鞋”主題課程的網絡。

五、主題課程實施

(一)喚醒已有經驗,發現興趣點

課程開展之前,教師統計了班級里幼兒的穿鞋情況。從統計結果來看,班級中一半以上的幼兒不會穿鞋??紤]到小班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局限性,教師引導家長采用輔助繪畫表征手段,幫助幼兒完成“你好,鞋子”調查問卷,然后通過這份調查問卷了解幼兒對鞋子的已有經驗。

從與幼兒的溝通和調查問卷中,可以發現幼兒對鞋子使用的場合、使用的角色、鞋子的大小、鞋子的款式和顏色都有感性的直接經驗,幼兒的這些經驗都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他們對鞋子的結構、鞋子的發展過程、鞋子的抽象屬性了解卻較少,這為下一步開展“鞋”專題活動打下了經驗基礎,讓教師可以通過繪畫作品進一步了解幼兒關于鞋子的已有經驗。

從幼兒的語言表征和繪畫表征中可知,幼兒對鞋子的了解包括外形、圖案、顏色、大小、使用季節等。為了加深幼兒對鞋子概念的理解,教師通過一系列關于鞋子的活動,幫助幼兒建構對鞋子的新經驗。

(二)探究新問題

【案例1】我會穿鞋子

教師:今天起床的時候,還有一些小朋友不太會穿鞋子,你們知道怎么穿鞋子嗎?

小A:先把腳塞進鞋子口里,再把鞋子的“刺毛”拉開,收拉住后面就好了。

小B:我媽媽教我的,要用腳往里面蹬,用力一拉后面。

小C:要把鞋子的“舌頭”拉出來,然后把腳放進去,手在后面用力拉就穿好了。

幼兒的生活經驗告訴了他們正確穿鞋的步驟,他們也愿意積極主動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穿鞋步驟。教師順勢通過“我會穿鞋子”的自理能力評比活動調動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讓每個幼兒都能在活動中學會穿鞋子的技能和感受挑戰成功的喜悅感。

在本次活動中,每個幼兒都掌握了穿鞋子的技能,幼兒對鞋子的興趣愈發濃厚,為開展第二階段的活動打下了基礎。

【案例2】鞋底的秘密

對于鞋子的結構,幼兒最感興趣的地方是哪里呢?通過觀察發現,一些幼兒特別喜歡在清潔阿姨剛拖過的地板上走來走去,并認真觀察自己的鞋印。于是教師便開展了踩鞋印的游戲活動,讓幼兒用顏料將自己的鞋底拓印下來,鞋印與顏料進行碰撞,在白色的紙上留下了幼兒歡樂的足跡?;顒咏Y束后,幼兒開始觀察、想象、表達。

教師:這些可愛的鞋印都像什么呢?

小D:這個鞋印像一個大鯊魚,長長的尾巴,有眼睛,還有尖尖的牙齒呢!

小E:這是我的鞋子留下的,像一個小刺猬在草地里滾來滾去。

幼兒通過語言向教師表達了自己的想法,發散了思維。這些簡單可愛的鞋印在他們的解讀下,變成了一個個活靈活現的小動物?;顒又?,幼兒對鞋子的興趣逐漸增強,為開展后續的活動也做了良好的鋪墊。

【案例3】鞋子的分類

隨著幼兒對鞋子的關注度越來越高,鞋子成了他們日常聊天的話題。在一次午飯后的曬太陽活動中,教師聽到如下對話。

小E:小F姐姐你是我的好朋友,你穿的是毛毛蟲,我也是。

小F:你也是我的好朋友,小C不是我的朋友,她穿的不是毛毛蟲。

在對話中,幼兒萌發了同樣款式鞋子才是朋友的想法。讓教師欣喜地感受到幼兒開始有了通過比較鞋子的不同特征進行分類的意識,順勢便開展了鞋子的分類活動。

活動一:按照鞋子的顏色分類。

教師觀察到,幼兒關于鞋子討論最多的是鞋子的顏色,如“我的是白色的”“我的也是白色的”“我的是粉色的”“我的是黑色和白色的”。幼兒對顏色的敏感度很高,很容易將自己對顏色的經驗遷移到對鞋子的顏色分類上,于是教師提出“鞋子可以怎么分類”的問題,引導幼兒思考。

小B:我的這個鞋是白色的,你的是黑色的。

小E:我們的鞋子顏色不一樣,我的是葡萄的顏色,你的是草莓的顏色。

幼兒根據顏色在班級里找到了很多顏色一樣但是款式不一樣的鞋子,幼兒對鞋子的分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活動二:按鞋子的大小、款式分類。

通過集體教學活動,鼓勵幼兒更加深入地觀察鞋子,并運用多種方式進行分類。幼兒通過觀察找到了顏色相同的鞋子,并獲得了按鞋子款式進行分類的新方法。在分組探究的過程中,有個別幼兒提出有的鞋子是大大的,有的是小小的,于是根據鞋子的大小又產生了新的分類方法。從集體教學活動到個別化學習,幼兒通過自主觀察、互相討論獲得了按照大小和款式分類的新方法,也對分類產生了更多的想法?;谟變旱呐d趣,教師繼續拋出問題:“鞋子還可以怎么分類?!?/p>

活動三:按鞋子的使用角色分類。

教師發現,隨著活動的不斷深入,幼兒慢慢地對同伴的鞋子和家人的鞋子也有了興趣,觀察的范圍在不斷擴大,所以“根據鞋子使用的角色”的分類方法自然而然地就產生了。

幼兒在按使用角色分類的過程中,爸爸、媽媽、寶寶等角色與幼兒的生活相匹配,因此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更加濃厚,說明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能持續地觀察,并能從中發現顯著的特征。

【案例4】我會整理鞋子

在某一次準備午睡前,兩個幼兒的交流吸引了教師的注意。

小A:你的鞋子放這,我的放你旁邊,好嗎?

小B:可以,但是你要把鞋子擺好啊。

小A:好的。

以上溝通讓教師很是欣喜,可見兩個幼兒已具備了整理鞋子的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觀察到在換鞋的區域,幼兒能主動將自己的鞋子擺放整齊,然后一邊擺放一邊說:“這樣就擺好了?!边@些小小的變化都是這些課程對幼兒潛移默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幼兒在悄悄做著改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有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边@也告訴我們,教育只有面向幼兒生活的需要才能顯示成效,這也是開展“鞋”主題活動的初心。

(三)服務于生活

1.創設“鞋子博物館”游戲環境,引導幼兒了解鞋子的由來

隨著主題課程的不斷深入,幼兒對鞋子的興趣也愈加濃厚。為了讓幼兒對鞋子的“前世今生”有一個更加深刻的了解,教師從幼兒的興趣點出發,組織開展“鞋子博物館”的集體教學活動,通過使用多媒體設備,讓幼兒去觀察和探索。

通過幼兒的回答教師了解到幼兒能在日常生活中說出一些鞋子的種類,但是也能感受到他們接觸的鞋子種類不是很豐富。所以教師呈現了更多種類的鞋子的圖片,讓幼兒直觀感受鞋子的多種多樣。小班幼兒處于感性經驗主導的階段,教師提供圖片,生動、形象地幫助幼兒了解各種各樣的鞋子,使幼兒對接下來有關鞋子的活動更加期待。

2.在美術活動中提升幼兒的創造力

通過開展關于鞋子的一系列活動,幼兒在一日生活中對鞋子的關注度不斷提高,一段幼兒在晨間活動時的對話引起了教師的關注。

小A:我今天穿的是彩虹褲子,下面是彩虹鞋。我外婆給我穿的,我很喜歡。

小B:你的鞋子好漂亮,我回去也要讓媽媽給我買,我想買一雙比你的鞋子還好看的。

小A:我的鞋子要有很多種顏色,要像媽媽的高跟鞋那樣才漂亮。

小B:我可以畫一雙鞋送給你。

通過對話,教師了解到這兩個幼兒開始在對自己和同伴的鞋子進行評價,并且萌生了要自己設計鞋子的意愿,教師迅速捕捉到了這個教育契機,順勢開展了“鞋子設計師”的活動,讓每個幼兒都積極參與其中,拿出手里的畫筆,把自己的想法大膽地表達出來。

小C:我給媽媽設計的高跟鞋,走路不會痛,鞋跟不高,媽媽肯定會喜歡。

小D:我設計的是小兔子鞋,鞋子里面有胡蘿

卜,餓了吃口胡蘿卜再走路。

小E:我喜歡鯊魚笑笑,我設計的鞋子上就有牙齒和眼睛。

幼兒設計的鞋子五花八門,卻又新意十足?;谟變旱膭撘?,教師鼓勵幼兒在美工區嘗試畫一畫、剪一剪、粘一粘,制作獨一無二的鞋子,以此提升幼兒的創造能力。

六、主題課程反思

一日生活皆課程,通過觀察幼兒的生活,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可以幫助幼兒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使幼兒體驗成長的樂趣。本次活動目標符合小班幼兒的發展水平,在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又適當增加了難度,活動內容不僅讓幼兒感興趣,而且非常貼近幼兒的生活。在活動中,教師更多地扮演觀察者、引導者的角色,幫助幼兒主動學習。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

顧慧(1983~),女,漢族,江蘇常州人,本科,幼兒園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猜你喜歡
班本課程小班幼兒園
小班教學 有效交流
我愛幼兒園
如何在幼兒園小班開展區域活動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基于兒童語言表達力培育的班本課程實踐
特色龍城,潤養課程
課程園本化背景下幼兒園主題活動的設計與實施
小班幼兒語言交往能力的培養
護理專業英語小班教學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