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廢舊材料在區角活動中的有效利用

2022-05-30 22:11賢琪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區角活動廢舊材料案例分析

【摘 要】區角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材料來實現的。在物質生活極其豐富的今天,好多幼兒對各類精美的玩具已經不感興趣,反而對一些自制的玩具、低結構的材料感興趣,并樂此不疲地操作、擺弄、玩耍。有句話說得好,“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那么教師如何充分利用廢舊材料這一資源豐富幼兒的區域活動呢?怎樣讓幼兒利用各種廢舊材料展開探索,促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呢?筆者從三個游戲案例出發,談談幾點思考。

【關鍵詞】幼兒園;區角活動;廢舊材料;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233-03

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活動的重要內容,對幼兒的全面健康發展有著積極作用。而幼兒園區角的創設和材料的投放都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理念,對幼兒的區角活動有著關鍵的作用。利用廢舊材料有目的地開展各類游戲,將節約的意識滲透于幼兒每天的生活之中,可以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形成節約的意識[1]。

一、按區角的特點投放廢舊材料

【案例】

場景1——建構區:小A、小B幾個幼兒一起用清水積木圍了一個大大的圈,然后用大小不一的紙箱、紙盒在圈里蓋樓房,并把紙箱的一個面打開,在里面放上積木搭的桌椅等,在房子周圍用牙膏盒、易拉罐等充當樹、路燈……

場景2——小吃店:小C、小D在小吃店的制作部“做點心”,兩人在用過的紙板上扎幾個眼,做成蓮藕的樣子,然后再把廢紙剪碎塞到蓮藕的肚子里當作餡料制作成藕盒,做了10個左右以后,又根據“客人”的要求開始做小籠包,她們用圓形廢布片放上碎海綿紙當餡……

場景3——娃娃家:小E、小F扮演爸爸媽媽,媽媽邊抱嬰兒邊指示爸爸用廢紙箱做家具并指定擺放在哪個位置,安頓好之后,又指示爸爸去小吃店買點吃的……媽媽用碗(小蛋糕盒子)喂嬰兒吃東西,爸爸用紙箱做床……

【案例分析】

三個場景中都用到了各種廢舊材料,不難看出,這些廢舊材料在每個區角的利用價值都是不盡相同的。這些豐富的材料既讓幼兒提高了自主操作水平,又讓幼兒體驗到了游戲帶來的快樂,更能讓幼兒形成環保意識。紙箱、盒子、瓶瓶罐罐等低結構材料,不用加工就可以用于游戲過程中,根據建構區搭建的特點,投放在建構區作基礎材料是非常適合的。而在小吃店里投放了許多細小的廢舊材料,不管是放食物的器皿,還是用來制作食物的廢舊材料,都要經過精加工后才能拿出來使用,這樣不僅提升了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又能以點帶面,促進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提升[2]。

【思考】

在區角活動中,對于廢舊材料的運用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很多操作活動的物質基礎。而幼兒在特殊的發展時期,需要通過與材料的交互作用來獲得發展,面對不同的材料,幼兒產生的游戲興趣和游戲行為也會不同。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把材料作為橋梁,將自己的教育理念通過豐富有趣的活動傳達給幼兒,讓幼兒接受并參與其中。

一般來說,幼兒的游戲材料可以分為高結構游戲材料和低結構游戲材料。高結構材料精巧、規范、針對性強,便于幼兒在操作中應用并檢驗自己的游戲結果,但操作流程相對固定,容易限制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一般用于特定環境和特定任務。因而筆者認為,應該選擇簡單易操作的材料滿足幼兒的學習發展需求,而低結構材料就能達成上述目標。教師、家長、幼兒應該一起從生活中收集材料,有些廢舊材料看似沒有價值,其實通過改造,可以重新成為幼兒的玩具,如鞋盒、牛奶盒、牙膏盒等變成了城堡、高樓;用完的奶粉罐經過加工后也可以變出新產品——壘高模型;過期的報紙、碎布料、紐扣、廢舊筆等,都能成為幼兒的游戲素材[3]。通過利用這些低結構的材料,幼兒不僅感受到了各種材料的特性,理解了各種材料的功能,而且萌發了探索的欲望。

二、動態地在區角里投放廢舊材料

【案例】

筆者所在園區開展了“城市暢想曲”的主題活動,其中融入了一些關于安全教育和環保教育的內容,于是筆者在美工區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廢舊材料,幼兒可以利用這些材料發揮自己的想象,動手做一做,感受舊物重新利用的快樂。剛投放的幾天,筆者發現去玩的幼兒很少,有很多幼兒只是在區角逗留了一會就離開了。于是,筆者又在美工區投放了幾個幼兒已經做好的“瓶子寶寶”,這些成品活潑又生動,小A看到后,開心地拿著小剪刀、漂亮的彩紙、廢棄瓶子、水彩筆等材料坐了下來,看樣子想自己動手操作了,可是這個時候他卻猶豫了一下,可能是不知該從哪兒開始做起,不一會兒他走到筆者的身邊說:“老師,我想做‘瓶子寶寶,可是我不會,你來幫幫我吧!”當筆者正想回答他的時候,小B跑過來對他說:“這個很簡單的,只要把這些彩色的紙剪成寶寶的眼睛、鼻子、頭發,再貼上去就可以了?!毙還是很迷茫,說道:“怎么剪啊,我不會?!毙說道:“那你去問小C吧,昨天也是她教我的?!毙說完就走了,留下小A無助地看著筆者,不知道是該去找小C還是想別的辦法。于是,筆者和小A一起制作起“瓶子寶寶”,小A很開心也很投入,很快就學會了。

【案例分析】

游戲活動雖然結束了,但作為教師應該要學會反思。筆者認為,當幼兒園在開設某些對幼兒來說操作起來具有一定難度的游戲時,教師需要提前做一些準備和動作要領的示范,讓幼兒看教師是如何操作的,而不是直接讓幼兒開始做。在日常的教學中不難發現,教師在臺上進行示范,臺下有一些學習能力強的幼兒學習得會比較快,完全能夠根據教師的動作進行操作,但學習能力稍微差一點的幼兒可能做得就沒有那么好,模仿得不是很到位。其實,教師只是站在了大人的角度去教學,往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幼兒的能力和發揮的空間。對此筆者開始思考,如果沒有教師的操作示范,那么幼兒怎么完成那些具有一定難度系數的游戲呢?誰來引導他們呢?帶著這些疑問,筆者繼續觀察,在接下來的幾天里,筆者發現,幼兒的游戲操作不僅僅局限于跟著教師學,更多是跟著同伴學,幼兒之間的學習更多。筆者茅塞頓開,明白了幼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及周邊環境的影響才是最關鍵的。要讓同伴成為幼兒的合作者、引導者,讓周圍環境成為幼兒的“隱形老師”,給幼兒提供指引和啟示,讓幼兒自己學會判斷、選擇和學習,這樣才能讓幼兒真正成為活動的主體。而如何有目的地搜集和合理分配環境材料就在于教師,如在游戲活動中可以投放一些圖片、成品、半成品讓幼兒觀察,讓幼兒選擇適合自己的材料進行操作。在這個活動中,筆者讓幼兒先認真觀察半成品,然后開始制作,并在幼兒制作過程中,筆者適時地給予一些指導,從而讓幼兒更好地發揮自身的動手與思考能力。同時,教師要引導幼兒之間相互進行學習。如在游戲活動中,可以請小A和小C一起做“瓶子寶寶”,在他們合作的過程中,教師再給予一些指導[4]。筆者發現,只有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活動主體,區角活動才會更有價值。

【思考】

材料本身是靜態的,如何使靜態的材料呈現出動態性,這需要教師用心地考慮材料的呈現方式,這不僅能發展幼兒的建構能力,同時能優化材料,體現材料的高效性,還可以有效減輕教師在材料投放中的工作量。在一段時間后,當投放材料的目標基本達成后,可以添加一些新的材料,拓展游戲的內容和目標。以上文的“瓶子寶寶”為例,原先是將一個瓶子裝飾成寶寶,以后可以投放雞蛋殼、蘋果網罩等,給寶寶制作帽子、裙子等;或者用紙盒、紙箱給瓶子寶寶制作家具、房子等,以拓展、豐富游戲內容。

三、賦予廢舊材料以“生命”

【案例】

又到了區角活動時間,小A、小B、小C幾個幼兒一起來到建構區,商量好要建構“小區公園”,他們分工合作用清水積木圍了一個大大的圈,小A和小B用大大小小的積木搭起了公園里的各種設施,同時還不停地發出積木倒塌的聲響,引起了其他幼兒的不滿。小C提議用堆放在一旁的廢舊材料建構公園內部設施,得到了其他同伴的積極響應。在小C的分工下,大家用大小不一的紙箱、紙盒在圈里做樓房,在房子周圍用蛋糕盒子組成滑梯。頓時,廢舊材料成了有生命的教學輔助工具。

【案例分析】

建構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游戲之一。在建構游戲中,一堆不起眼的積木、盒子通過壘高、架空、拼接、封頂、圍合等方式,能搭出各種各樣的建筑設施。在每天的建構游戲中,筆者發現個別活潑好動的男孩子尤其喜歡用堆放在活動室角落里的盒子、易拉罐來搭建,并且一改往日淘氣的行為,蹲在地上認真地搭建。這些被故意堆放在角落里的廢舊材料吸引著幼兒去搭一搭、拼一拼、接一接等,讓幼兒逐漸發現牙膏盒一層一層往上壘高就成了一幢幢彩色的樓房,飲料罐和盒子組合在一起也就變成了高樓大廈。幼兒對建構活動的興趣越來越濃,更多的幼兒參與其中,慢慢地,紙盒汽車、箱子別墅也逐漸出現在幼兒的建構游戲中。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兒童本來就有一種創造欲,我們只要善為誘導,善為啟發,可以事半而功倍?!蹦侨绾问惯@些廢舊材料變得更為美觀且更富有生命力呢?教師可以圍繞主題,和幼兒討論建構小區所需要的輔助裝飾材料,如路燈、樹、汽車、噴泉、運動器械、草坪等。在美工區內,幼兒將一個個牙膏盒挖空,粘上瓶蓋作為車輪,就成了一輛輛汽車;在一次性盆子上面用蠟筆涂上綠色,再粘上各色小紙團;把飲料瓶子剪成一塊一塊的長條形,在兩側剪開,一片一片插進塑料筒里,就成了樹……廢舊物品經過幼兒的小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讓幼兒自己制作游戲材料,既能滿足游戲的材料需求,也能鍛煉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可謂一舉多得[5]。

【思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倡導以幼兒的積極情緒去推動認知學習,這是因為快樂的情緒和記憶對幼兒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自身的情感、需要的制約對兒童個體的建構都有影響,而快樂的情緒是幼兒建構過程中的重要元素。因此,在為幼兒創設活動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盡可能地把幼兒熟悉的生活素材融入其中,盡可能地將材料設置在背景之中,使材料具備情感內涵。從游戲中可以看出,幼兒會從生活中截取一些看似平常卻有意義的片段,遷移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展游戲,使游戲與生活緊密相連。游戲活動的材料具有關鍵性作用,不但可以激發幼兒對游戲活動的興趣,同時也豐富了幼兒的情感體驗,促進了幼兒的社會性發展。教師在選取游戲材料時,不僅要選取具備方便、安全、環保等基本特征的材料,還要選取生活化材料,這樣才能增強區角活動的趣味性,使區角游戲活動更有意義[6]。

區角材料作為幼兒游戲活動的操作對象,蘊含著豐富的教育意義,更是幼兒體驗、建構和發展的媒介。教育家蘇塔瑪指出:“游戲材料只是游戲的一個必要條件,在沒有與游戲有關的直接和間接指導的情況下,游戲材料本身不會有教育意義和可解釋性?!弊鳛橛捉坦ぷ髡?,要帶著思考和疑問,不斷探索廢舊材料的應用策略,為幼兒打開新的世界的大門。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國明潔.大班幼兒合作學習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版),2005(3).

[4]趙鳳娟.我的區角我做主[J].早期教育(教師版),2010(2).

[5]宋顯鳳.創設多元化教育環境,讓區角活動成為孩子游戲的樂園[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1).

[6]張正波.教師如何挖掘廢舊材料中的教育元素——廢舊材料利用的優勢視角[J].當代學前教育,2010(4).

【作者簡介】

賢琪(1979~),女,漢族,江蘇宿遷人,大專,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學前教育。

猜你喜歡
區角活動廢舊材料案例分析
廢舊材料在建筑創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廢舊材料在中等職業院校體育游戲中的應用與研究
利用廢舊生活材料 培養設計創造能力
父親缺失案例分析
冷庫建筑火災特點及調查方法研究
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案例分析
讓語文課堂評價語綻放異彩
幼兒數學區角活動中的主動探究學習
農村幼兒園開展本土化區角活動的實踐研究
利用廢舊材料培養兒童創新能力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