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地方特色文化的農業休閑旅游市場開發

2022-05-30 02:38田啟利
陜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發展模式民俗文化

田啟利

[摘要]榆林市地處陜西北部,黃河農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和紅色文化在這里交織、碰撞和發展,且經濟發達。其發展農業休閑旅游有著獨特的文化優勢,是推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本文分析了當地的旅游資源優勢特點,指出了發展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了前期政府應統一協調,從基礎設施建設做起,以文化為主線,打造鮮明主題,融入科技、農業和旅游的融合發展模式,做大做強當地的農業休閑旅游,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關鍵詞]農業休閑旅游;民俗文化;客源市場;發展模式

[中圖分類號]F59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4649(2022)03-0073-06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Market Development

Integrated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Taking Yulin City as an Example

Tian Qili

(Shaanxi Business College, Xi 'an 710119)

Abstract:Yulin city is located in the north of Shaanxi Province, where the farming culture of the Yellow River, nomadic culture and red culture interweave, collide and develop. It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has a unique cultural advantage, is an important link to promote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cal tourism resource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ts development, while proposing that the preliminary government should be coordinated, starting with the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with culture as the main line,to creat distinctive theme, integrat into the fus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riculture and tourism,so as to enlarge and strengthen local 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and inject new momentum into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leisure tourism; Folk culture; Customer market; Development model

2021年中央發布《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文件中專門指出: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開發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完善配套設施。該文件為鄉村旅游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部,地處陜北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南緣的交界處,是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在榆林市人均消費收入的不斷增長以及疫情在短時間內難以完全消失的情況下,游客愈發青睞周邊游、短途游和鄉村游。休閑農業在滿足都市人群休閑娛樂的同時,還提供了研學、農事等豐富的體驗活動,讓城市居民重溫或者感受了不一樣的生活方式。農業休閑旅游是休閑旅游業與生態農業的協同發展,作為一項滿足城市居民需求的旅游資源開發,不僅能夠滿足城市居民的消費需求和消費體驗,而且還有助于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榆林市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發展現狀

1.豐富的旅游資源概況

榆林市北部為風沙草灘區,南部為黃土丘陵溝壑區,黃河沿東界南下400多公里,有戰國秦長城、隋長城和明長城1600多公里,紅石峽、鎮北臺、沙漠水庫等豐富的自然旅游資源。融匯了草原游牧文化、農耕文化、陜北民俗文化、革命傳統文化等;有各類文物點3023處,其中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1處;古石刻、古民居遍布,剪紙、刺繡、石雕、木雕及陜北秧歌、民歌、窯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較多。[1]

2.良好的經濟發展

2020年,陜西省實現生產總值26181.86億元,比上年增長2.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67.54億元,增長3.3%;第二產業11362.58億元,增長1.4%;第三產業12551.74億元,增長2.8%。榆林市GDP位列全省第二,人均GDP全省第一。

榆林市全市GDP實現4089.66億元,全省人均GDP排名第一。其中,神木市、榆陽區、府谷縣分列前三位,榆陽區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因此,榆林市由于經濟發達,民間資本雄厚,財政投人、居民個人收人也在持續增加,人們的旅游需求旺盛,這些都為休閑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經濟基礎。

3.休閑農業蓬勃發展

截止2019年,榆林市休閑農業經營主體達600余個,通過表2,我們可以看出,榆林市休閑農業資源非常豐富,而且級別很高,通過認定的休閑農業資源國際級的1處,國家級的31個(處),還有省級、市級和縣級達到927個。

二、榆林市農家樂休閑旅游主要經營模式

榆林市由于歷史文化、地理位置、經濟發展以及經營理念等因素影響,目前農業休閑旅游的主要模式可以總結為以下幾大類:

1.采摘農家樂

采摘農家樂是能提供觀賞和采摘特色蔬菜、果品或其他特色農作物等休閑活動的各類種植基地,具有觀賞、游覽、采摘、學習和科普等綜合功能的綜合型園地。在通過蔬菜、瓜果采摘發展同時,兼具生產銷售農家菜、飯、特產等產品,多方位獲得土地經濟效益。主要以農民家庭為投資經營主體,利用自家庭院主要提供觀賞田園風光、品嘗農家小吃、棋牌等服務的農家樂模式。目前比較成熟的有牛家梁的“雀攆樹”和“農家燉土雞”等。

2.規劃面積較大的休閑農莊

休閑農莊規劃一般占地在百畝以上,以農業生產、鄉村生活為依托,以農耕文化和農業生產為核心,利用田園景觀吸引游客,主要有鄉村生產生活、休閑體驗以及住宿、餐飲等基本服務。休閑農莊的開發,首先要注重當地農業文化和民俗文化內涵的挖掘,有文化來支撐的旅游才有深度,才會持久。因此,文化內涵在農莊中的比重,與農莊所具有的吸引力是正相關的,休閑農莊的主題必須與地域文化密切相連。其次,要給游客提供農家食品、農家生活體驗、水上娛樂、文藝表演和垂釣住宿等特色服務?,F在成規模的已有榆陽區牛家梁的常樂堡山寨、聚景灣度假村、荷塘月色,芹河的“塞外家園”等。

3.以農場為背景的度假場所

具有一定規模,以自然農業農村景觀為資源實質、以體驗農家生活為代表活動,能夠為游客提供集觀光、娛樂、住宿、餐飲、購物等多功能于一體的農家度假場所。主要依托山水自然風光,著重于“農村”、“農家”的鄉村文化體驗,以農場主投資為主的“現代農業體驗園”。也有通過吸納城市居民和社會力量,集觀光、采摘、體驗、休閑和娛樂為一體的“家庭農場”,讓市民變地主,體驗耕作過程,享受綠色農產品。代表有橫山區芹河的本農佳開心農場和桃花湖等。

4.歷史悠久的古村落

以獨特的歷史遺留,時間悠久,將當地的民俗文化、農業文化、精神文化和民俗服飾等發掘表現出來,展現與眾不同農業農村生活,以此為核心,打造旅游的“六要素”。如佳縣境內泥河溝村36畝千年古棗林, 2013年被評為“中國農業文化遺產”,2014年4月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列入“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試點。同年11月,又被納入“中國傳統村落保護名錄”。佳縣赤牛坬村,該村始于至元,綿延八百年,民俗文化底蘊深厚。赤牛坬博物館囊括了陜北物質民俗、精神民俗、社會民俗等諸多方面,共有展廳展室68個,展區面積3000余平方米,展品5萬余件。倉儲式的博物形制和獨具特色的布展手法讓該地成為紅棗名村、旅游新村、美麗鄉村。[2]

三、榆林市農家樂休閑旅游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總的來看,榆林市經濟發達,旅游需求旺盛,發展潛力較大,但是農業休閑旅游產業發展品質和類型尚處于起步階段,主要有以下原因。

1.規劃缺乏科學合理

整體開發缺乏科學、系統的規劃,處在初級階段,使得投資決策具有隨意性和開發的盲目性,在同一區域投資者開發和經營的模式都是差別不大,唯有不同的是在規模大小、設施設備以及娛樂項目的多少等方面,在農家產品、體驗和服務等方面大同小異。

2.經營者對休閑農業認識不到位

投資建設的“農家樂”項目,有一些走豪華路線,棄“土”從洋,側重于餐飲、住宿和打牌等簡單娛樂功能。還有的中西結合搞特色,圍繞農業農村文化的觀光、采摘、體驗等產品開發內容少,導致鄉土風情、民俗民情和傳統文化等文化內涵沒有了體現的載體,破壞了“農”的環境,失去了“家”的氛圍,丟掉了“土”的情趣,背離了“農家樂”該有的風貌。[3]

3.管理和服務水平較低

從業的人員基本都是農場當地的留守農民,大多數是以家庭或者親戚為主。管理人員、服務人員都沒有經過相關培訓,服務方面的理念、禮儀和溝通等相對缺乏,經營模式相對簡單,也沒有營銷思想,對于如何營銷、發展也是缺乏經驗。一些活動設施沒有及時維修和檢查,也存在安全隱患,更是沒有安全制度和相應的安全措施。

4.季節性明顯

“農家樂”的經營本來受季節影響的因素很大,加之榆林市地處北部,淡旺季也就更加明顯。5至9月為其經營旺季,營業收入能夠達到全年的80%以上。尤其在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接待能力接近飽和,游客眾多,其它時間則就很少。這是農業休閑旅游的普遍現象,原因是其客源主要是半徑半小時至一小時車程范圍的城市居民為主。

5.政策扶持力度不夠

從宏觀層面來看,榆林市還沒有設立相關的扶持資金;在稅收、貸款、用地、工商管理、食品、衛生、安全保證等方面政策也無明確規范;在宣傳力度上,政府、部門以及業主的宣傳力度不夠。在休閑農業的發展初期是需要政府來進行支持和推動。休閑農業的主管部門在農業農村局,但是該產業又是旅游的范疇,這兩個主管部門如何協調好,也影響著其發展程度。

三、榆林市農家樂休閑旅游資源分析

1.發展潛力大

榆林市北部是毛烏素沙漠南緣風沙草灘區,南部是黃土高原的腹地,溝壑縱橫,丘陵峁梁交錯,地理地貌與眾不同。有的屬于鄂爾多斯輪臺地典型的風沙草灘地區,這里群眾的生產和生活習慣就具有內蒙的特色。還有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走進丘陵溝壑區可以看到水土流失的現象,讓人們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能看到地質變化的痕跡,具有大漠與黃土高原風光。

榆林市發展休閑農業潛力大,主要有三個主要方面:一是獨特的人文資源。榆林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文化遺產萬里長城第一臺——鎮北臺,中國最具潛力的十大古城—榆林古城,有紅石峽、、夏朝國都統萬城等歷史古跡,文化底蘊深厚;二是需求旺盛,為發展休閑農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隨著榆林市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的推進和榆林百萬人口中心城市的建設,外地來觀光旅游的人逐年增加,隨著城鎮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榆林獨特的草原文化、黃土文化以及二者結合形成的文化,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大自然景觀和田園風光,這方面的需求越來越感興趣;三是交通便利。全區村村通油路,日益完善的交通網絡為休閑農業的發展提供了較好的交通條件。

2.文化深厚

1)黃土文化。榆林作為黃土文化的發源地,除了黃土高坡,這里還有歷史、有故事。歷史上曾盛極一時,曾有無數輝煌雄偉的建筑屹立在這片土地之上,如今歷經滄桑,有些已經在歲月中永遠的消逝,僅遺留下的些許殘留古跡,還能窺見曾經的鼎盛。陜北黃土高原和廣袤的毛烏素沙漢被綿延曲折的明長城穿境而過隔開了,使得這座塞上古城具有獨有風韻。九曲黃河浩浩蕩蕩,遼闊的大漠蒼涼壯美,鎮北臺上,昔日大漠孤煙,邊塞雄關上的萬丈豪情猶在,紅堿淖邊旁,遺鷗飛翔,天高云淡,舒適愜意。黃土高原上悠揚的信天游飄過,陜北大地上到處都是熱情洋溢的秧歌,還有土窯洞的冬暖夏涼,以及精致喜慶的陜北剪紙等,都在展現著獨特的陜北黃土文化。

2)游牧文化。陜北高原背靠鄂爾多斯高原,榆林北6縣受游牧文化影響較大,陜北既是中國東西部的結合帶,又是草原與農耕文化的折沖區,也是中原華夏族(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交匯地。他們的社會結構、政治制度、價值體系以及游牧人的觀念、信仰、風俗、習慣等,全都是游牧生產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歷史反映和真實寫照。草地文明(游牧文化)占比重較大,畜牧業很是發達,群眾生活也很有特點,住柳笆庵子、磚瓦房,喜食乳酪、手抓羊肉、炒米,喜飲白酒,愛穿皮襖皮褲等。[4]

3)紅色文化。1947年3月18日,黨中央、毛澤東撤離延安,開始轉戰陜北。歷經370天,隊伍走過了榆林的清澗、子洲、靖邊、橫山、綏德、米脂、佳縣、吳堡等8個縣36個村莊。毛澤東轉戰陜北的主戰場基本都在榆林的這片大地上發生的,他的大智大勇和胸襟膽略在曾經的居住地,在民間都有著各種各樣傳奇色彩的傳說,這也留下了大量供人們贊嘆的豐富的旅游資源,人們跟隨革命巨人的腳步,讓游客們體會戰爭的艱巨和新中國誕生的不易,也能體驗為人們的艱苦生活,以及運籌帷幄之中而決勝千里之外的驚心動魄,還能領略毛澤東空前絕后的文采。[5]

3.特色鮮明

在歷史時期,陜北高原先后有獫狁、鬼方、土方、狺方、戎、狄、樓煩、月氏、羌、氐、鮮卑、稽胡、匈奴、吐谷渾、回鶻、突厥、黨項、女真、蒙古、高麗及來自西域的龜茲人與華夏族錯居雜處。既有矛盾沖突也有民族融合,逐漸同化為今天的陜北人。陜北文化,是融匯了中原農耕與北方草原文化的異質文化共同體。不同文化的碰撞與融匯、不同產業的調適與共存,具有取長補短、重組新生之效,彰顯了陜北文化的個性。

中原農耕文化與北方游牧文化在陜北長期的歷史演進中,進行了多元傳承與融合,形成了陜北民間文化鮮明的地域特色和豐富的文化形態,孕育出獨特的一體多元性歷史文化特點。這些都值得現在去體驗、學習和研究。

四、榆林市農業休閑旅游市場開發策略

1.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突出特色發展

一是場所建設要突出休閑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色,以當地農家庭院風格來裝點旅館,在硬件設施的建設上多一些人文元素的風格,留住游客好奇的心;二是需要政府的統一整體規劃,協調好旅游目的的交通部門、娛樂場所和飲食經營單位的銜接工作,在旅游的“六要素”上為游客提供便利;三是可以試點休閑農業綜合體建設。突出某一農業休閑主題,如當地的窯洞,棗林、游牧文化等,集聚商業、住宿、農業休閑一體化發展,是提升景區影響力的一個商業模式。

2.走產學研結合道路

農業休閑旅游產業的發展需要同科技、研究融合協同發展,榆林的黃河農耕文化、游牧文化,有著其獨特的文化,將現代工藝的農業技術植入到傳統農業生產實踐中去,比如無土栽培技術、設施農業技術,使兩者有機地融合,協調和持續發展。其次是與高校的科研機構合作開發,將現代科學技術應用到農業休閑景區的設施建設上,可以展現農作物的種植過程、生長全過程和采摘過程等多媒體的演示。也可以針對青少年學生的研學旅行,讓其在農業科技園學到生物知識、科學知識和生活常識等。因此,除了農業休閑旅游發展過程中觀光和水果的采摘,還可以在科學技術的支持下,設計更多的旅游活動項目。[6]

3.農業休閑旅游要融入當地民俗和文化

鮮明的主題是旅游市場開發的核心,好的主題往往能夠營造氣氛,吸引游人的注意力,使游客能對旅游地有深刻的印象,獲得長久感知的效果。使區域文化特質鮮明地體現出來,樹立自己獨具魅力的品牌形象,個性鮮明、定位準確的文化主題,既能進行差異化競爭,還能給游客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效果。反之,則難易形成深刻印象,難以形成有效的吸引力。榆林市農業休閑文化有著鮮明的黃河農耕文化、草原游牧文化及其二者沖撞融合和文化,還有深厚而鮮明的紅色文化,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文化主題。

4. 榆林市農業休閑旅游市場發展模式

既要善于借鑒,也要著力傳承紅色文化,圍繞生態旅游休閑農業觀光園的發展,創新農業旅游載體。深入挖掘和弘揚具有鮮明榆林特點的歷史文化、民俗文化、農耕文化和創新農業理念,不僅要發掘自然旅游資源,而且要注重人文精神。在發展模式上,首先,結合紅色文化旅游資源的實際情況,要以游客為中心設計旅游產品和線路。 注重整體文化品質的打造和體現,注重游客體驗的創新性、領先性。其次,因地制宜,整體建筑風貌和材料要體現榆林的農村風貌和農業生產。從發展目標來講:近期以紅色體驗性旅游項目帶動、以綠色休閑農業為主;中期以養生和體驗休閑項目為主;遠期就可以結合榆林市獨特的“紅色旅游+休閑農業”為主,打造特色主題品牌。[7]再次,以共建共享的理念,形成“文化+農業+旅游+科技”的模式,推進創意休閑農業與榆林特色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娜,等. 榆林市休閑農業發展效率及其實證分析[J]. 研究報告報, 2020(8):11 - 13.

[2]張娜,等. 榆林市休閑農業發展研究 [J]. 農業經濟問題,2016(30):24 - 25.

[3]黃娜,等.淺談榆林市休閑農業現狀及思考[J].農家參謀,2018(12):56 - 59.

[4]李增玲. 榆林市休閑農業現狀及發展對策[J]. 新西部, 2015(21):19 - 20.

[5]賀甜甜. 榆林米脂休閑農業與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探究[J]. 廣東蠶業, 2021(2): 149 – 150.

[6]趙波,等. 四川省山區農業休閑旅游資源的開發與策略研究[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10):150 - 153.

[7]姚文文,等. 基于可持續發展視域下我國農業休閑旅游產業的開發對策[J]. 農村經濟與科技, 2015(26):86 - 88.

[責任編輯 張宇龍]

猜你喜歡
發展模式民俗文化
家鄉的民俗文化街
地方民俗文化的傳承
熱貢地區民俗文化中的潔凈觀與實踐研究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談
皇天后土——山西民俗文化的生成
中國社區銀行發展模式探析
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思路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