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構生活德育模式 促進品德課堂互動

2022-05-30 16:47朱帥
求知導刊 2022年19期
關鍵詞:課堂互動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摘 要:立德樹人是當前國家對教育的核心要求之一。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實現立德樹人,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以實現學生學科知識與能力的同步提升?;诋斍皩W科教學立足于學生生活進行德育滲透的現狀,探索出促進品德課堂互動的生活德育模式的建構與實施路徑,是文章基于當前學科特點、學生情況所做的有益探索。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課堂互動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陶行知生活德育思想在品德教學中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TY-c/2020/19)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朱帥(1984—),女,江蘇省南通市虹橋第二小學。

生活德育模式是建立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基礎上的教育模式。生活德育模式旨在將德育與生活密切聯系、融合,在生活情境中開展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價值觀念塑造等教育,并通過生活實踐來深化學生的德育培植與行為轉化,以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在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德育模式既能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又能實現立德樹人的教學要求。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生活德育的現狀

德育提升是新課改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要求。在教學中,部分教師對生活元素的滲透相當重視,并進行了很好的實踐,學生從中受益良多,如有的教師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引入了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德育教育。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依然有不少教師在生活德育模式實踐方面存在問題。如教師的生活實例引入不夠合理、生活情境搭建不夠科學、生活問題設計不夠完善,導致道德與法治課堂互動不足,進而導致學生在道德與法治學科學習中對德育理解不夠深入,德育實踐能力不強以及德育實踐成效不佳等,這些是目前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德育提升教育存在的突出問題,探究德育提升的高效方法成為教師面臨的重要課題任務?;诮虒W實踐,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可以從生活教育這一視角去解決目前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中存在的問題,以生活之水去灌溉學生德育之土壤,讓學生在生活德育中提升自身素養與認知,讓生活成為學生德育提升的階梯[1]。

二、互動視角下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生活德育模式的實施建議

(一)索引生活實例,深化學生與教材的互動

小學階段的學生往往對生活場景比較熟悉,而且有很高的參與探究熱情,再加上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內容往往比較抽象,很多學生無法對這些知識內容產生深入的理解。因此教師就可以為學生引入生活實例,以生活實例作為平臺,在此基礎上深化學生和教材之間的有效互動。換言之,生活實例是建立學生德育認知的重要基礎內容。一方面,它充分論證和豐富了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抽象內容,將原本虛無的、概念性的知識內容轉變為活生生的、可觸碰的、可探討的實際內容;另一方面,它能夠幫助學生拓展和延伸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深化學生對該學科的知識的理解。因此在開展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時,我們要重視對學生生活實例的索引和分析探究,讓生活和道德與法治學科知識充分融合。在具體融合時,一是教師要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對應的章節知識內容,索引那些與生活情境密切相關的內容。比如針對促進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內容,教師就可以想辦法關聯學生日常的一些行為習慣;針對提升學生愛國情感的內容,教師就可以想辦法密切聯系日常生活中的愛國現象和愛國行為等。二是教師在引入生活實例時要重視方式方法,做到自然生動,以此來深化學生與教材的互動,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三是在生活實例引入方面,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可以尋求教具、多媒體等的輔助,以增強學生的認知,深化學生與教材的互動,升華學生的德育認知。比如在為學生普及愛國主義教育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引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展示英雄先輩為了祖國的繁榮與強大而奮不顧身的行為事跡[2]。

例如,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一年級下冊《我不拖拉》這一節課旨在培養學生做事不拖拉,合理規劃時間,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品質。小學一年級階段的學生認知能力比較弱,他們中的很多人對這一部分理論知識的理解有限,比如怎么樣才算是合理規劃時間,做事不拖拉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樣的行為才是好的行為,我們為什么要養成這樣的行為,等等。這些不但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更是學生需要深入了解并在生活中踐行的內容。因此教師在講解時就可以充分結合生活中學生常見的實例,來深化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互動。首先,教師可以引入一個生活場景小片段——小明今天遲到了。小明今天早上起床挺早,可是他有拖拉的小毛病,上廁所花了半個小時,吃早飯花了一個小時,剛下樓書包又忘記拿了,只好返回家取書包,結果當小明走到教室的時候,同學們都坐得很整齊而且老師已經開始上課了,小明很不好意思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接著,教師可以將這一生活片段與教材聯系起來,引導學生思考:“同學們,你們說小明的這種行為值得學習嗎?”學生紛紛回答:“小明的這種行為不好,因為他上課遲到了?!苯處熥穯枺骸澳悄銈冋f說小明為什么會遲到?”在這一問題的帶動下,學生開始思考,有的說小明上廁所、吃早飯花的時間太長了,有的說小明的書包沒有提前準備好……最后,教師將《我不拖拉》的內容引入討論,引導學生去探討什么樣的行為是拖拉的行為,拖拉的壞處以及如何做到不拖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通過生活實例增強了學生和教材之間的互動。在學生明白拖拉的壞處和如何做到不拖拉之后,教師可以對本節課的知識進行拓展。比如為學生設計一個放學回家寫作業的情境,讓同學們具體描述自己是如何做到寫作業不拖拉的。通過這樣的拓展,學生能夠將不拖拉的相關知識應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

(二)搭建生活情境,增效多元課堂互動

完善的生活情境一方面能夠建構出生動的認知情境,使學生能夠更加具體地認知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吸引學生去主動思考、探索道德與法治學科內容,在教師、學生和教材之間建立多元化、多維度、多層次的交叉互動,以增強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水平;另一方面能夠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理論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場景聯系起來,促進學生在生活中踐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讓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充分轉化為學生行為素養的一部分。在生活情境的選擇方面,教師要盡可能選擇簡單且常見的生活情境,這樣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使其不至于注意力跑偏、分神。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三年級上冊《安全記心上》的教學中,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就可以引入生活情境,以增效多元課堂互動。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但他們的這些能力相比于高年級學生來說還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教師可以為他們引入比較常見的生活情境。比如在說明安全的重要性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搭建生活情境——十字路口。小紅和小明要過馬路,他們應當遵守哪些交通規則呢?教師可以以多媒體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將這一情境展現出來。接下來教師以互動的視角引導學生辨認小紅和小明誰過馬路的行為是正確的——小紅是紅綠燈變紅的時候飛速過馬路,小明則是耐心等紅綠燈變綠之后過馬路。在這一情境討論中,學生七嘴八舌,有的說小紅的行為是對的,有的說小明的行為才是對的。教師可以結合本章節的教材知識,引導學生正確辨識小紅和小明的行為。通過對小紅和小明的行為進行評價與認知,學生的安全知識進一步得到豐富,安全意識進一步得到增強。諸如此類的生活情境搭建方式很多,為了增強學生的體驗感,教師還可以對教室環境進行優化和調整,為學生打造多元化生活情境,以增強課堂的互動性。

(三)巧設生活問題,促進師生主體互動

問題設計不但可以突出課堂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加強對課堂知識的關注,而且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增進教師、學生之間的多元互動。因此在開展互動視角下道德與法治課堂的生活德育模式時,教師應當重視生活問題的設計,以生活問題去建構和完善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但從客觀上來講,生活問題的設計不能隨意為之,而是需要應用一定的經驗和技巧。首先,教師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讓學生可以“跳一跳摘桃子”,切實提高和鍛煉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的思考與應用能力;其次,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具備一定的生活價值和意義,即這些生活問題要是生活中常見的、典型的問題。學生通過認知和理解這些問題,能夠進一步升華自己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的認知與理解,促進師生主體互動。最后,教師的問題設計要貼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如1—2年級的學生、3—4年級的學生、5—6年級的學生在認知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在設計生活問題時也要貼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來進行靈活選擇。

例如在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上冊《我的家庭貢獻與責任》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引入開放性生活問題,以深化學生對章節內容的感知。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比較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他們能夠對自己的家庭情況作全面而詳細的闡釋與介紹。具體來看,在設計生活問題以深化道德與法治教育時,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具體實施——首先,教師在導入環節,可以設計生活問題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你們家的家庭成員都有誰呢?可否跟大家介紹介紹?這樣的導入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在家庭中,方便正式課堂內容的引入和展開。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在家庭中,你都出過什么力?比如打掃衛生、幫助媽媽擇菜、為家人洗衣服等。其他家庭成員是否為這個家庭出過力或者承擔著哪些責任呢?在課堂結束環節,教師可以設計延展性生活問題,比如:學習完本課后,你會在自己的家庭中做出哪些改變呢?請回到家將自己的行為轉變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分享給老師和同學們……在完成這些任務時,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參與進來,讓家長在家庭中幫助孩子完成“為家庭做貢獻”的任務,從而使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聯系更緊密,培養孩子的家庭責任感。通過這些生活問題的設計,學生與教師之間可以建立動態的思維聯系,學生的思路能夠被教師緊緊牽引。

(四)滲透生活游戲,加強生生主體互動

游戲是很多學生感興趣的一種活動,將游戲與生活結合起來的生活游戲則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學習模式,能夠將生活和道德與法治課程相融合。生活游戲將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滲透在游戲之中,吸引學生在生活元素豐富的游戲中展開與同學的互動,建構道德與法治學習的新樣態。在滲透生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把握好“度”,既不能讓生活游戲喧賓奪主,又要讓生活游戲與道德與法治課堂相得益彰,同時還要增強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生生主體互動;另一方面,生活游戲要和課堂教學目標相融合,以生活游戲去深化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內容的認知,并在生活游戲中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德育行為實踐。

例如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五年級上冊《美麗文字 民族瑰寶》這一章節,知識雖然理解起來不難,但是很多學生對這些知識的認知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為了增強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實踐認知,教師就可以從促進生生互動的角度來滲透生活游戲。首先在本節課開始之前,教師可以設計生活游戲:現在有一場中國文字書法征集大賽,我們應當如何展示中國文字的美麗與內涵呢?請你自創一幅作品,并將其帶到課堂中和大家分享。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和特長,創作自己的作品,有的學生用毛筆寫楷書,有的學生用毛筆寫隸書,有的學生用毛筆寫小篆,有的學生用鋼筆寫正楷,等等。學生作品的類型多樣、形式豐富,課堂儼然成了書法作品展覽會。為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可以對在活動中表現較好的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和口頭表揚。在這一活動中,學生相互欣賞、評價各自的作品,充分體驗和感受祖國傳統文字之美。同時教師在其中發揮著指導作用,如引導學生描述和評價書法作品,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書法作品,引導學生感知中國文字之美,讓學生的思想認知不斷升華,在相互評價和賞析書法作品的過程中,學生的德育素養得以提升。通過這樣的活動,生生主體加強了互動。

結語

綜上,生活德育模式對學生德育素養的提升有顯著成效。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要關注并學會利用生活德育模式以提高學生的德育素養。在教學實踐中,筆者認為索引生活實例、深化學生與教材互動,搭建生活情境、增效多元課堂互動,巧設生活問題、促進師生主體互動,滲透生活游戲、提升生生主體互動都是效果較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梁寶新,趙書林.生活德育理念下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有效教學策略[J].成長,2020(5):73-74.

張惠君.生活德育智慧成長: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的探索[J].小學教學參考,2020(15):55-56.

猜你喜歡
課堂互動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
走進文本案例,牽出生活百態
“韋寨之窗”課程:道德與法治時政微課程設計與實施
聯系生活實現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有效教學
“體驗式”教學激活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路徑淺析
淺析師生課堂互動學習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
組織高中英語課堂互動的四要點
簡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互動的藝術
生活化教學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影響探析
數學課堂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研究
切入學生生活構筑地理生活化課堂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