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提升小學品德與法治課教育實效

2022-06-06 05:59徐建瓊
速讀·中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實效性小學教學策略

徐建瓊

◆摘 要:品德與法治課指導以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法治意識為根本教學目標,為提升教學實效性需要教師選擇科學的教學方法,讓教學指導過程契合教學對象的身心發展規律和成長需求。小學品德與法治課指導策略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思維特征,本研究具體結合課程教學實例,對提高教學實效性的對策展開分析,希望觀點可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品德與法治;實效性;教學策略

1引言

品德與法治課是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載體,小學生正處于道德發展、價值觀塑造的關鍵時期,并且需要逐步養成法治意識,為學生未來的學習、成長和社會工作奠定良好基礎,推進我國法治社會建設。品德與法治課程內容設計心理、道德、人格、規范、公德、法律等多個領域,在引導學生價值觀、人生觀發展,促進學生人格健全以及培養學生法律意識等方面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是傳統小學品德與法治課程指導方法不夠科學,整體教學效果不理想,我們要基于新課程標準要求,構建更具實效性的教學模式。

2小學品德與法治課教學問題分析

第一,教學方法單一。由于課程推出時間相對較短,在課程建設與組織實踐方法上還處于探索階段,教學方法缺乏多樣化特征,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依然占據主導,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方面作用不足。

第二,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小學品德與法治課指導中理論層面的內容主導,課程缺乏實踐性,課程指導的實踐性目標不夠明確,落實不到位,此外,法治教育部分重視對法律名稱、條文規定等內容的教學指導,沒有以引導學生“知法”、“懂法”為核心目標去培養學生的用法意識和依法維權意識。

3提升小學品德與法治課教育實效的策略分析

3.1明確課程教學目標

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指引教學活動有序開展,避免盲目、無序的教學規劃降低教學效率。在確立教學目標過程中建議教師能夠參考教學大綱和教材內容,確立三維教學目標,為后續教學方案設計、教學方法創新提供方向指引,讓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夠體現其作用和價值。小學品德與法治課程指導的總體目標就是“立德樹人”,以此大目標為基礎,我們要細化小的教學目標,逐步推進素質教育工作,全面體現課程的育人價值。比如在指導《生活離不開規則》一課的時候,我們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具體細化教學目標:引導學生把握規則的內涵以及生活規則的基本內容;樹立遵紀守法、遵守規則的基本意識,自覺維護規則和改進規則;體驗規則存在的價值,激發學生的規則意識;利用生活案例幫助學生積累相關經驗,比如班級紀律、校園規則、社會規則、法律法規在生活中的具體應用和體現,提高學生適應班級環境、校園生活和社會環境的能力。

3.2創設直觀教學情景

品德與法制課教學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的說教方式,而是要求教師能夠立足小學生的思維特征和認知規律,選擇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對于形象思維占據主導的小學生來說,直觀教學方法更容易對學生產生吸引力,也更能夠化解抽象的知識點,讓品德與法治課程知識更便于理解。讓教學回歸生活、合理利用信息技術都是我們打造直觀教學情景的重要方式,一方面我們應該選擇貼合學生生活經驗的教學案例,另一方面在創設教學情景的過程中要借助現代教育技術打造視聽結合的直觀教學環境,帶給學生視覺和心理上的沖擊。比如在教學《團團圓圓過中秋》一課時,我們就可以制作微視頻,展示中秋節的節日習俗和文化,并鼓勵學生用桂花、燈籠裝飾教室,大家一起參與品嘗月餅的活動,開展中秋古詩朗誦活動,營造濃厚的傳統節日氛圍,最后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體會中秋節思念故鄉、盼望親人團圓的感情。

3.3打造開放式課堂

開放式課堂體現了開放性的教學視角,教學者要綜合考慮教學需求,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打造民主、開放、合作、和諧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心態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此外,關注跨學科教學,整合學科資源,在教學地點上也不局限于課堂,而要貫穿教室、社區、家庭,擴大教學領域。例如,《花兒草兒真美麗》的課時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嘗試聯合美術、體育學科領域,開展綜合性戶外學習活動,讓學生參與現場觀察、繪畫以及訪問園丁等實踐活動,全方位培養學生愛護花草、保護環境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公共道德感。

3.4開展實踐性活動

實踐學習和探究活動給學生提供了學以致用的契機,只有依托實踐性活動才能夠給學生提供學以致用的機會,這也是品德與法治課程指導的終極目標。教師在設計和組織實踐性活動的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創造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自覺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比如在《安全記心上》的課時教學活動中,針對“不讓溺水悲劇發生”的教育主題,我們可以開展模擬場景活動,視頻示范游泳過程中常見的痙攣、卷入旋渦等危險情況,讓學生演示自救和救人的方法,滲透游泳安全技巧,提高學生防范溺水事故的實踐能力。

3.5建立家校共育機制

以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根本目標,品德與法治課教學僅僅是校方在這方面做出的努力,除了學校,學生家長也要積極承擔教育責任,與學校老師建立合作教育關系,比如對于良好生活和學習習慣的培養,要從學校到家庭,再由家庭回到學校,整個過程中家長和老師要互助、協作。例如,《家中的安全與健康》的知識教學活動中,關于文明用餐、居家安全、良好生活習慣等方面的教育內容,應該采用家校共育的方式,教師進行方法指導,家長負責在家監督以及反饋成果,全面提高學生的自律能力,發展學生的道德素養。

4結語

品德與法治課缺乏教學實效性的原因是復雜的,但其中教學方法不科學是主要因素,因此學科教師要重點改進教學策略,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引入生活化案例,開展實踐性學習活動,科學組織教學評價,建立家校合作共育機制……基于傳統小學品德與法治課程指導模式的缺陷,本研究嘗試簡述幾點可行的教學對策,以期完善課程教學模式,為發展小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治意識提供良好環境,體現品德與法治課程的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葉爾江·吐爾松拜.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分析[J].數碼設計(上),2021,10(04):27

[2]李萬鵬.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名師在線,2020(16):37-38.

[3]孟凡正.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情景化教學的策略思考[J].天津教育,2020(30):29-30.

猜你喜歡
實效性小學教學策略
籃球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的實效性探究
高中化學反應原理學習難點及教學策略研究
利用微視頻提高小學美術教學實效性的實踐與研究
精梳巧練 理性分析——提升小學數學復習課實效性的教學策略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絕對值概念教學策略
關于提高小學生識字實效的教學策略
優化作業設計 提升數學教學的實效性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