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治理問題研究

2022-06-07 04:44周桔
新農民 2022年14期
關鍵詞:鄉村治理問題研究鄉村振興

周桔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治理;問題研究

“三農”問題是對我國經濟建設有重大影響的問題,改革開放至今,我國一直高度重視“三農”問題,把其放在優先解決層面。黨在十九大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堅定不移地推行鄉村振興戰略,將農業、農村放在發展的第一位,依照村風優良、環境宜居、生活富足、治理有效、產業繁榮的目標,構建完善城市與鄉村協同發展體系,加快農村現代化發展步伐。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主要目標與重要保證,是我國治理體系實現現代化的關鍵支撐,同時是我國百年奮進目標達成的保證。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應當將鄉村治理作為著力點,明確農村發展的頑疾、提升對阻礙農村建設發展要素的關注,深入解析鄉村治理存在的不足和成因,進而把農村治理、農業發展、農民致富的戰略舉措落到農村社會發展的所有層面、所有環節。鄉村治理體系的構建和實施,是社會治理工作的重點向基層轉移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加快鄉村治理現代化步伐的內在需求。

1 鄉村振興與鄉村治理的內在邏輯關系

1.1 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是鄉村振興的本質要求與重要體現

鄉村治理始終是鄉村經濟建設與鄉村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在當今新農村建設的關鍵階段,我國政府指出要把加強鄉村民主政治發展、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劃入新農村建設的總體戰略布局中,加快鄉村發展步伐。我國農業農村部于2013年正式拉開了“美麗鄉村創建活動”的序幕,通過歷時兩年的摸索,于2015年頒布了《美麗鄉村建設指南》,該文件立足于整體的維度,針對民主監管體系的健全、農村群眾如何參與政治活動、鄉村基層黨組織如何加快發展等進行了具體論述。2017年,我國政府立足于盡早實現現代化的維度確定了鄉村振興的戰略,提出要在鄉村地區建立“三治結合”的治理體系?!多l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于2018年頒布,該文件明確了鄉村治理途徑、階段性目標等問題。文件提到,截至2020年,將黨組織作為主導的鄉村基層組織發展顯著增強,農村治理機制更加健全。至2035年確保鄉村振興目標的基本達成,農村治理機制更趨健全、成熟。由此可見,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政府早期提出的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等規劃在當今社會發展階段的延續,而農村治理是始終不變的主題。立足于鄉村治理的維度,鄉村振興戰略在新農村建設開展效果的基礎上分析治理措施的優勢和不足,確定了更合理的目標機制,繪制了與現代治理觀念更加契合的實現路徑。在整體目標的引導下,農村群眾規范參與政治活動、經濟建設、文化發展,所享受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這正是第十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全體會議所確定的國家治理機制與治理水平現代化目標的實現方式。因此,健全鄉村治理機制是鄉村振興必然包含的內容,是不能缺少的核心組成部分。

1.2 鄉村振興以實現鄉村治理有效為目標導向和價值遵循

村風優良、環境宜居、生活富足、治理有效、產業繁榮是鄉村振興要實現的整體目標,具體而言,治理高效是根基,是確保鄉村振興各方面工作順暢開展的基本保證。伴隨我國經濟建設的加快,農村現代化步伐的增快,鄉村治理方面出現了諸多問題,比如群眾自治主體缺乏、群眾對鄉規民約的認知不科學、人口凈流入導致的收入和權益配置問題、人口數量減少導致的空心村問題等,這些問題都是國家治理機制現代化、治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阻礙。為此,要推動鄉村振興實施,保證現代化目標在農村的順利達成,一定要推動鄉村治理由傳統的“管控”方式轉變為“治理”方式,這也是鄉村振興將治理有效當做整體要求的原因所在。對于我國數量眾多的鄉村而言,治理有效的涵義包括兩個層面,其一改進鄉村治理架構,健全鄉村治理機制,挖掘鄉村建設動力,進而為鄉村振興奠定牢固的機制基礎。其二在黨的領導下,結合每個鄉村的實際情況,構建科學的治理體系,杜絕采用照搬、一刀切等盲目方式,進而提升治理目標的針對性、治理模式的恰當性、治理方式多元性。通過梳理近幾年中央政府頒布的鄉村振興有關大政方針和治理有效相關的論述,基本上都是遵循了上述思路,為此立足于目標導向維度而言,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各項任務有序開展的根基,是“三農”問題妥善處理的科學途徑。

2 目前鄉村治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基層黨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

對于鄉村振興戰略而言,要想實現預期目標,就要采取各種舉措,而鄉村基層黨組織是各項舉措順利推行的保障,為此基層黨組織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當前,鄉級政府不斷加大基層黨組織規范化發展力度,將戰斗力不強、意志薄弱的黨組織當做治理的重點。盡管目前基層黨建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效,但依舊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比如,一些黨支部組織活動僅停留在表面,未取得實質性效果;一些黨組織成員觀念落后、缺乏服務思想;一些基層共產黨員素養低、能力差,難以起到引領示范作用;村級干部存在嚴重腐敗問題;鄉村扶貧、低保等工作“不公平”現象突出等。若此些問題長時間得不到處理,必定會對村組織、村領導在群眾中的形象產生重大影響,必定會妨礙鄉村治理工作的順利開展。通過實地調研走訪得知,一些治理工作起步早、治理成效突出的村子,村干部大都是年輕人,他們有理想、有目標、有責任心,能夠將模范帶頭作用全面展現出來。一些治理效果不理想的村子,村干部年齡較大,缺少干勁、缺乏變革能力,無法推動村子快速發展。

2.2 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不高

通常情況下,農村治理工作以“行政管理”方式為核心,也就是采用下發行政指令、開會傳達上級指示、文件落實等形式將政府的意向進行落實。這僅是從上到下的指令傳達,然而缺少從下到上的群眾意愿的表達途徑,致使上級政府部門不能及時了解群眾的需求和觀點,也容易導致農村群眾對基層組織開展工作持有不配合、不參與、不認同的態度。在鄉村治理期間通常會產生干部積極工作、群眾“觀賞”的現象,并且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群眾參與積極性低下,缺乏參與意識,致使鄉村治理無法有效推進。通過走訪獲悉,在美麗鄉村打造過程中,一些村子依托村民理事會激發了群眾參與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其積極投身美麗村莊的構建活動中,村莊治理成效十分顯著。然而大部分村子無法長期保持這種良好的局面。

2.3 技術人才支撐不足,返鄉創業的氛圍不濃

經過調查得知,大部分學歷較高的農村青年都到城市打工,在村子中務農的大部分是中老年村民,掌握一定技術與專業知識、擅長運營的新生代職業農民十分有限,能夠從事互聯網社會背景下旅游行業、電子商業行業的綜合型人才更是稀缺。政府選拔的大學生村官存在較高流動性,這些村官通常不會長期駐扎某個村莊,其大部分會依托借調、考試等渠道轉向其他崗位。

2.4 自治、法治、德治水平有待提升

自治是根基,法治是保證,德治是輔助,盡管在理論方面人們都對自治、法治、德治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同時也意識到了三者結合的必要性,然而當前鄉村治理依舊存在法治思想薄弱、自治水平低下、文明建設滯后的問題。具體表現在群眾自治組織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農村人口的大量外流致使村民自治主體不足以及自治水平低下,一些村子的村民理事會中吸收了退休教師、年齡較大的黨員等成員,這樣可以提升群眾和理事會的聯系,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然而因為“空心村“現象,大部分群眾不在村中長期居住,為此參與的頻次沒有保障,自治成效自然不盡如人意;依法依規辦事理想薄弱,因為農村社會是典型的熟人社會,遇到事情找熟人的思想根深蒂固,群眾缺乏法制觀念;不良風氣依舊嚴重,婚喪嫁娶存在大操大辦問題,另外賭博等不良行為未能有效禁止。鄉村治理的現狀和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具有較大差距,沒有讓群眾的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無論是自治水平、法治水平還是德治水平,均有待于提高。

3 鄉村治理有效推進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

健全鄉村黨員發展體系,轉變村莊共產黨員近親培養的現狀,提升培養黨員綜合素養的關注度,為能力突出、有遠大理想的村民提供加入黨組織的平臺。深化鄉村共產黨員特別是黨組織成員的服務意識,提高黨組織成員特別是村干部推動鄉村經濟建設的水平。健全村民對黨支部的監督體系,構建黨組織與村民互動交流渠道,打牢黨的群眾基礎。拓展眼界,在黨支部書記的選拔推舉中,對于缺少高素質共產黨員的村子,以有效措施吸引對鄉村持有濃厚感情、能夠推動農村發展的外出務工人員回到家鄉,為群眾提供服務,抑或嘗試引入其他村莊有能力的人加入本村治理體系中,以妥善處理村莊大量人員流出導致的長遠發展問題。

3.2 加強村級自治組織建設,培養村民主體意識和參與能力

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村干部是傳播者、執行者、組織者、推動者,需要隨時了解群眾需求、掌握群眾意愿,為群眾排憂,解決他們所遇到的難題。健全群眾自治組織的推舉機制,對于不合規的選舉行為進行嚴打,保證選舉的“三公”。健全村莊事項決策體系,保證村莊事項的及時公示。明確村民自治組織的職責權限,保證自治組織踐行自身職責,為群眾利益著想,促進村莊快速發展。健全監督體系,避免村民自治組織權限過于寬泛,損害群眾正當權益。另外,逐漸深化群眾的主體認識,提升群眾參與村莊事務的積極性。對于農村經濟建設而言,群眾是不可忽視的主體,應當采用恰當的舉措激發群眾參與的主觀能動性。在農村經濟建設過程中,引導群眾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對可行性建議加以獎勵,提高其參與積極性。加大村民法制規章教育力度,讓其了解自己所擁有的權益,提高其政治參與意識,與此同時為村中群眾打造參與的渠道,防止群眾產生“和自己無關”的思想。不斷優化村民大會等各種村級機制。

3.3 大力培養造就高素質鄉村治理人才隊伍

對于我國經濟建設而言,農業是非常關鍵的產業,同時還是承載水平較低的產業,當今社會的發展要求降低農業生產從業者數量,要求掌握技術與專業知識的職業化新生代農民的出現。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青年是國家的期望,青年強大,國家才能強大。鄉村建設同樣需要青年,社會應當為青年打造適宜其發展的優良環境,為青年加入農業產業開辟途徑,讓具有推動鄉村經濟發展的奮斗目標的青年留在農村,持續增大對其的培養與扶持力度,使其成長為鄉村建設的領軍人物。

第一,有效利用農村現有各種人才的功能。第二,增大對鄉村群眾與領導干部的教培力度。第三,深挖鄉村應用型人才。構建鄉村高端人才引入激勵體系,堅持因人設崗,將滿足農村發展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引入到鄉村振興領域,比如支持鄉村應用型人才回鄉創業,為回鄉創業人員解決落戶、子女上學等實際問題。第四,提高對回鄉農民的關注度,引導其積極參與村莊發展和治理。第五,利用選派第一書記、選拔優秀大學生到村開展工作、吸引優秀人員返鄉等舉措,充實基層人才團隊。

3.4 積極推進鄉村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

有關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大指出,要增強鄉村基層基礎工作,不斷優化、完善“三治融合”的農村治理機制。眾多周知,村民組織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可缺少的構成內容,是保障農村群眾正當權益,調動農村群眾參與各項政治事務積極性的一項重要制度,促進了鄉村民主政治建設進程,然而當前依舊存在諸多問題。近些年,伴隨到城市打工人員將城市的法治思想、規則理念帶到農村,村莊法治治理需求日益急切,依托憲法與法制規章對群眾生活風俗等進行制約,使群眾生活有可依據的法制、可遵循的章程,促使農村存在的問題依托法治得以妥善處理,這樣才能夠構建完善的鄉村治理現代化體系。德治是村民和平共處、崇尚良好德行的基礎,村干部如果具有較高的品德素養,會被群眾所尊重,進而無形之中對群眾的言語、行為產生影響。通過走訪調研我們了解到,黨支部書記品德高尚的村子,治理效果通常比較理想,并且村民關系、為人處世的素養都比較高。不可否認的是,農村在由熟人社會轉變為陌生社會的歷程中,德治的作用會不斷減弱,為此應當建立“三治結合”的治理體系。

參考文獻

[1] 王碩,周學鋒.鄉村振興背景下新型農村社區治理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31(13):277-278.

[2] 李娜.鄉村治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智庫時代,2019(34):2.

[3] 裘有度.“三治結合”鄉村治理體系:內涵、意義與建設路徑[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01):25-29.

猜你喜歡
鄉村治理問題研究鄉村振興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國內關于鄉村治理理論研究綜述
陽光體育背景下中學武術教學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