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族死亡隱喻認知模式

2022-06-07 11:03
紅河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泰語旅途范疇

聶 鑫

(云南財經大學國際語言文化學院,云南昆明 650221)

沙翁借哈姆雷特之口提出死亡之問——“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王羲之《蘭亭集序》評注古人言:“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死亡是人類永恒的話題,對此,不少學者都從民族學角度進行研究。但不同的民族關于死亡的觀念都有各自的個性,這些個性影響了該民族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死亡隱喻是指在言談中為了避諱死亡而采取的一種委婉表達。英語中常用“pass away”“has gone to heaven”“kick the bucket”“go west”等詞語來表達。漢語中常用“去世”“安息”“歸西”“長眠”等詞語來表達。拉科夫和約翰遜[1]的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源于人們的生活經驗,它是一種思維方式,而不僅僅是一種修辭手段。

一 泰族“死亡”觀念背景

傳統醫學曾經將死亡定義為呼吸停止或心臟停止跳動,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心肺復蘇和心臟除顫的研究表明這個定義是不準確的。如今,如果要確定一個人是否死亡,醫生或驗尸者通常會通過“腦死亡”或“生物死亡”來判定。

根據碑銘材料,泰族13世紀開始接受佛教,至今這種影響還持續存在。1932年政變以后雖然在歷次修憲中都沒有明文規定佛教為國教,但經過長期的影響,佛教徒在泰國人口中占據絕大多數,而且法律規定國王是佛教的保護者。這樣,在受佛教影響頗深的泰國文化中,死亡的認知就有濃厚的佛教文化色彩。佛經說:人的生命是壽(壽命)、暖(體溫、生命熱量)、識(心識)三要素的結合體,臨終之際,三者解體,即為死。在這一過程中,身體的各個器官逐漸停止工作,意味著心識正在逐漸抽離,不能完全以某一個器官的停止工作來判定死亡。死亡意味著從一個精神狀態緩慢地轉變到另一個精神狀態。

盡管人們都認識到生老病死是人類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但死亡所帶來的令人心痛的離別和無可挽回的損失仍然是人們不愿想起或提起的話題。因此,人們常用其他詞語來代替“死亡”,衍生出大量表示死亡的委婉語。從概念隱喻理論的角度看,這些委婉語大多蘊含了以死亡為目標域的隱喻。泰語中常用等詞語來表達。本文主要研究現代泰語日常用語中的死亡委婉語,語料來自泰國法政大學圖書館1997~2008年間收錄的葬禮紀念冊,記錄的死者均為普通民眾,不包括皇室成員以及僧侶,每年匯編為一冊。

二 泰語死亡隱喻的認知類型

通過對語料的分析整理,發現有以下8類隱喻、5種模式,分別是:“死亡是旅途的結束”“死亡是旅途的開始”“死亡是痛苦的結束”“死亡是幸福的開始”“死亡是戲劇的終結”“死亡是光的熄滅”“死亡是斗爭的結束”“死亡是休息”。

(一)“死亡是旅途”模式

例(1)劃線部分可譯為“離開了我們,不再回來”。這一委婉語意味著死者人生的旅途走到了終點,永遠地離開了生者的世界。

然而,由于泰國宗教信仰普遍認為,生死有輪回。因此,這種結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新的開始。

其六,尋規律總結方法。在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有著重要的地位與作用,對函數動點問題中包含的所有數學知識點、解題方法以及類型的歸納等進行科學的總結。其中還應每日解答一道相應的問題,不斷進行拓展與延伸。在每日解答一題期間所選的函數動點問題應與課堂教學期間教師講解函數動點問題的結構相一致,增強學生的興趣與解答問題的信心。

例(2)劃線部分可譯為“前往安居于極樂凈土”。這一委婉語反映了泰族說話者的宗教信仰,認為死亡意味著死者將以另一種形式開始前往天堂的旅途。

根據例(1)和例(2)隱喻,筆者認為死亡與旅途的相關性可以展現為以下意象圖式1:

從以上意象圖1可以看出,“死亡是旅途”這一隱喻的源域與目標域范疇可以理解為:死亡是人們在現世旅途的終結,也是通向天堂旅途的開始。這一隱喻盡管在表達時采用了“回來、凈土”等宗教詞匯,但其基本模式源自人們日常生活,人們都行走、旅行,不少民族也有這種旅途隱喻,是一種普遍的模式。

圖1 “死亡是旅途的結束/開始”隱喻意象圖式

(二)“死亡是痛苦或幸?!蹦J?/h3>

例(3)劃線部分可譯為“擺脫了一切痛苦、災難和厄運”。這一委婉語反映了死亡是使人擺脫痛苦的途徑。人生中總會遇到困難,經歷病痛,陷入厄運,因此死亡是這些痛苦的終結。然而從另一方面看,痛苦的結束也意味著獲得幸福的開始。如例(4)

根據例(3)和例(4)隱喻,筆者認為死亡與痛苦、幸福有關系?!巴纯嗷蛐腋!边@一隱喻的源域與目標域范疇可以理解為:死亡是痛苦的結束,也是幸福的開始。不少民族對死亡都有一種恐懼感,與幸福無關,而與泰族有親緣關系,但不信仰佛教的壯族也如此。泰族這一隱喻體現了對死亡的辯證態度,體現了豁達的心胸,其基本模式與佛教的發達有關,是一種獨特的模式。

(三)“死亡是戲劇”模式

例(5)劃線部分可譯為“在76歲落下了人生斗爭的帷幕”。這一委婉語將死亡隱喻為人生這場戲的最后一幕。其中還蘊含著這樣的一種解讀:世界就是一場戲,每個人都在其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到了最后一幕,人們都會死去?!八劳鍪菓騽 边@一隱喻正如“人生如戲”一語所言,人就是戲劇角色,生活、生存活動就是表演,這場劇的最后一幕就是死亡,死亡就是這場戲劇的終結。戲劇是一種藝術形式,晚于詩歌、舞蹈等形式,“死亡是戲劇”型的認知模式建立在該族群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基礎之上,因此這一類型也是泰族同部分后進民族相比具有的特點。

(四)“死亡是光”模式

(五)“死亡是斗爭或工作”模式

斗爭是一種奮斗的工作,如果排除死神這一對象,從活動的角度看這個隱喻還有另一種變體。

例(8)劃線部分可譯為“舒服地睡去不愿醒來,十分幸福地睡去“,例(9)劃線部分可譯為”安詳睡去“。這兩個委婉語表達說明泰族說話者用與休息這一動作相關的詞語作為委婉語替代死亡。休息是人們在生活中短暫緩解疲勞的方式,適當的休息是為了更好地投入到新一輪的活動中。以休息替代死亡,可以讓死者的親屬認為死者只是去進行短暫的休息而已,緩解哀悼者的痛苦?!八劳鍪切菹ⅰ边@一隱喻源自人一生中的生存、生活勞動,勞動需要休息這一事實,這對于很多民族都是很自然的,也常常選取作為死亡隱喻,如與泰族有親緣關系但不信仰佛教的壯族也是如此。因此這一模式是一種普遍模式。

三 泰族死亡認知的梯級結構

本文中列舉的隱喻詞語共有8類隱喻,從這些詞語中能夠反映出泰族說話者對于死亡的態度。這8類概念隱喻是由兩大基本范疇發展而來的,即:“(死亡是)開始”以及“(死亡是)結束”?;痉懂犈c次范疇之間的梯級結構,存在著衍生和發展的關系。這種梯級結構參見表1:

表1 泰族認知的梯級結構

以表1中的“開始”范疇為例,源域由基本范疇“開始”延伸到“旅途的開始”,再發展到具體的語言表達“(去天堂)”“(進入樂土)”,實質上正是通過源域基本范疇的次范疇化和具體化不斷產生子隱喻的體現。這種梯級結構是泰語死亡隱喻概念系統的主體性架構:上層范疇蘊含著下層范疇,下層范疇是上層范疇的次范疇化和具體化。這種梯級結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泰語死亡概念隱喻系統的認知生成機制。

轉喻有時在隱喻構建機制中發揮基礎性作用,如“戲劇的終結”次范疇具體化為“(落幕)”,本來為戲劇表演結束后的典型程序,而此處是以戲劇結束后的行為轉指戲劇結束,而后者正是死亡隱喻源域的次級范疇。

這一結構的特點:一是“次范疇“豐富,包括8類隱喻、5種模式;二是”結束、停止“表述遠遠多于”開始‘出發“等表述;三是通過對比,這些認知模式或類共性,或民族個性,泰族正好位于其中,如“死亡是旅途”型(共性)、“死亡是光”型(共性)、“死亡是痛苦或幸?!毙停ㄐ叛龇鸾坍a生的個性)、“死亡是戲劇”型(藝術類型發達產生的個性)、“死亡是斗爭或工作”(兼有共性和個性)。

四 個性形成因子討論

(一)佛教信仰

梯級結構基本范疇和“死亡是痛苦或幸?!毙退劳稣J知模式體現了泰族關于死亡的認知與其信仰息息相關。盡管現代科技不斷發展,但宗教信仰仍然影響著泰族的認知基礎,基本范疇“死亡是開始”“死亡是結束”集中反映了佛教的生死輪回觀。生死輪回原為婆羅門教理論,后被佛教引用,并傳入泰國。何謂生死輪回,佛經說:死亡,只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卻離不開輪回不息的六道,離不開炙然火宅般的三界。因此,在泰族認知體系中,死亡并非是生命的結束,體現在委婉語中就出現了“死亡是旅途的開始/結束”的隱喻現象?!八劳鍪峭纯嗷蛐腋!边@一模式反映了佛教的生死、求涅槃的觀念。

佛教傳入泰國前,泰國人普遍相信“萬物有靈論”,這也對泰國生死觀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大多泰國人認為死亡只是肉體狀態的終結,而精神仍然存在。在“死亡是幸福的開始”這一概念隱喻中,常使用“(安逸)”“(獲得安逸幸福)”。說明肉體死亡后,人們的精神仍然存在,并且將會獲得幸福。

(二)蘊意豐富

泰族死亡隱喻的研究不僅反映了泰族關于死亡的隱喻思維,而且從另一個角度能夠反映出泰語中關于生存的隱喻,包括:“生活是一段旅途”“出生是為了做某事醒來”“生命是光”“生存是束縛”“生存是斗爭”“生存是痛苦”等。語言禁忌是委婉語產生的根本原因,自古以來,回避禁忌事物是人們的共有心理,“死”一向是人們最忌諱的字眼。一般情況下,人們忌諱談“死”,認為“死”是人類最大的不幸。

“死亡是戲劇”型認知模式,則表明了死亡隱喻還有另外一個源頭。泰國戲劇產生于阿育托耶時期。泰國歷史上,如果說素可泰時期由于文字的創制奠定佛教文化的格調,開創文治時代,那么長達417年的阿育托耶時期,就是通過建立以薩迪納制為中心的封建領主國家制度而以吏制聞名,正是由于有了制度的保證,泰國在經歷兩次亡國之后依然生機勃勃[3]。在這樣一個制度王國里,各種藝術類型逐漸得到完善,其中就是種類繁多的泰國戲劇。戲劇藝術的昌盛為泰族選擇戲劇作為死亡隱喻提供了鮮活的認知基礎。

五 結語

死亡是民族宗教學的研究對象之一。隱喻中包含了人們的經驗和文化的精華,可以說隱喻是一個語言社團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文著重探討了泰語中死亡委婉語的8種隱喻類型和隱喻生成機制——由基本隱喻的次范疇化和具體化不斷衍生出子隱喻的梯級結構,并分析了形成上述死亡認知模式的社會文化因子。除此,本文旨在為他者視角下海外民族人類文化學研究提供一個微觀的分析個案。

猜你喜歡
泰語旅途范疇
批評話語分析的論辯范疇研究
樂在旅途
瘋狂旅途
“馬”上旅途
正合范疇中的復形、余撓對及粘合
Clean-正合和Clean-導出范疇
《暹羅館譯語》與現代泰語讀音差異
淺析提高泰語閱讀技能之我見
淺談《泰語聽力》課程教學改革實施方案——云南省精品課程《泰語聽力》系列論文
旅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