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結構工程抗震設計論述

2022-06-08 19:44劉才祿
新視線·建筑與電力 2022年4期
關鍵詞:抗震設計建筑結構問題分析

劉才祿

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為了有效地提升建筑工程的安全性能和使用質量,應該加強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提升建筑結構的抗震等級和抗震設計標準,同時加大對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進行科學合理的創新,力求達到最佳的抗震效果。一旦發生地震災害,科學合理的抗震設計能夠保障建筑物的安全,能夠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建筑企業一定要加大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的重視程度,并采用相應的措施積極提升建筑結構的抗震等級。

關鍵詞: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問題分析

引言: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建筑物的安全性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然而影響建筑安全性的因素主要是結構抗震設計。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時,應遵循結構破壞過程以及破壞機理,著眼結構總體的地質反應,靈活的應用抗震設計的準則,全面合理的解決結構抗震設計的問題。

1 建筑結構在地震中受到的影響分析

目前的建筑防撞規范分為有利的、不利的和危險的區域,并要求根據工程需要對地震活動、工程地質學和地震地質學、有利的、不利的和危險的地點進行全面評估。在不利地區應避免提出要求;在無法避免的情況下,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只能在1-2個單獨的單層建筑中分開,最大限度地整合成一個基座,而不使用單獨的柱子來加強建筑頂部的完整性;甲、乙、丙類建筑不應該在危險地區建造。描述如何在危險地段地形描述規則,可能會發生地震時,可能會發生山崩、滑坡、坍塌、泥石流、土壤裂縫等等汶川大地震前和地震震害會議調查表明這些危險地段建筑、設施和其他人工建造物,不論采用什么結構形式地震發生后,絕大部分會遭受毀滅性的破壞,其震害遠遠要重于其它地段上建筑物、構筑物的震害。

2 抗震設計的主要內容

抗震設計的內容主要涉及三個方面,分別是場地選擇、施工設計以及現場布置。這其中,場地選擇是確??拐鹦Ч靡园l揮的重要前提。在進行場地選擇的時候,盡可能選擇可以提高抗震效果的地段,確保場地的土質能夠滿足施工的基本需求。而對于施工設計和布置方面,首先需要確保設計方式足夠簡單,提升可操作性,以此將對于造成建筑結構穩定性下降的因素予以去除。其次確保建筑結構的整體性,從而使得地震過程中產生的巨大能量得以合理傳導,進而起到緩解的作用。再者,在進行抗震設計的時候,還要對建筑物自身所能夠承受的作用力予以分析,分析其承受能力,從而對地震災害產生的整個過程進行模擬,進而提升建筑結構的合理性、安全性以及科學性。

3 建筑結構抗震設計工作中應當注意的問題

3.1 關注建筑抗震場地的選擇

不只是建筑結構會對地震危害產生影響,排除一些不可控因素,在同樣的建筑結構條件下,把這個建筑結構放到不同地質的環境中,受到相同等級地震影響,產生的結果也是不同的。所以,想要促進建筑結構設計工作能夠取得更好的結果,就需要選擇一個能夠很好減輕地震影響的建設場地。能夠減輕地震影響的場地環境就必然是地基相對堅固、不易被地震的震動破壞地基的。相對不穩定的地質環境包括液化地區、靠近河岸的地區、土坡等,這些都是很容易受到地震破壞的地方。相對的比較堅固的地質區域有未被侵蝕或輕微侵蝕的基層巖石、質地密集的砂土層等,這些都是對減輕地震影響很有用的場地。

3.2 未能合理選擇結構體系

對于建筑物本身的結構設計而言,其內部體系的選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環節,對建筑物整體結構的安全性價值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為了能夠做到合理選擇,通常主要從兩個層面入手進行處理。其一,在施工正式開始之前,提前進行圖紙的繪制工作,并對其相關數據資料進行計算。同時在進行建筑結構體系展開設計的時候,盡可能將其內部主梁作為整個房屋的受力點,從而使得垂直方向產生的重力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迅速傳遞到受力位置。不僅如此,針對建筑物的房屋結構,還要對其合理布置,這時候便可以采取豎向構件內部機構布置的方案,從而保證施工具有足夠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但是,在實際作業的時候,還需要將構件豎向的壓力因素考慮進來。其二,保證整個結構體系本身具有足夠的強度。一般而言,建筑物自身體系結構是否能夠達到規定要求,主要參考其自身的強度。所以,設計工作者在對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方面展開設計的時候,理應將注意力更多放在一些相對較為薄弱的部位,以此促使整個建筑物具有足夠的抗震能力。

3.3 根據功能進行抗震設防分類

根據建筑遭遇地震破壞后,可能造成人員傷亡,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社會影響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災中的作用等因素,對建筑物抗震等級分為四個等級,甲類建筑的抗震設防要求最高,這類建筑一般是對人們十分關鍵的建筑,例如三級醫院中的相關建筑,對這些建筑進行設計時,需要進行特殊設防的建筑。乙類建筑是地震時使用功能不能中斷或需盡快恢復的生命線相關建筑。而我們日常居住的建筑抗震設防類別屬于丙類。除了上述結構形式之外的建筑都是稱為丁類建筑,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最低,一般是附屬建筑或者臨時搭建的建筑,例如工地的工棚等形式。對建筑物進行抗震設防分類,能有效利用較小的經濟手段達到較優的社會經濟效果。

4 提高建筑結構抗震設計的思路

4.1 認清建筑布局在建筑結構抗震設計中的重要性

建筑物并不是將多個正方體進行位置重疊,其內部有復雜的劃分,而充當劃分界限的墻面其承重的能力相對較弱,在面對地震來襲,整個建筑物所承受的壓力不均衡的情況下,它的弱點就會暴露,嚴重威脅建筑物內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所以進行科學合理的建筑物布局是減少地震破壞的有效方式,也是縮短地震傳播路徑的重要手段,建筑物承重能力比較強的部位處在同一平面的是承重墻和柱,所以根據“強墻弱梁”的建筑經驗,要盡可能的將地震路徑引入這些部位,這樣才有可能降低地震對建筑物的破壞強度,起到抗震的實際作用,認清建筑布局的重要性,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設置實質上就是優化建筑體系的表現。

4.2 加強建筑物的強度

地震對建筑物的威脅主要是對建筑物強度的考驗,所以加強建筑物強度是進行抗震最直接有效的辦法,現階段我國建筑行業主要使用鋼筋混凝土的混合材料,所以根據所要抵抗的地震等級,采用合理的辦法加強鋼筋混凝土的建筑強度是切實可行的辦法,通常采用添加化學試劑使部分材料成分發生化學變化的方式,使之達到相關標準的要求。除此之外,節點作為建筑強度的弱點所在,對其進行強度及硬度的強化也是十分必要的。

4.3 將抗震防線復雜化、實現效果的累加

建筑結構抗震的實現是十分復雜的,他不能完全憑借某一種抗震防線,不然會使建筑長久的抗震效果得不到維持,應該根據地震不同等級對建筑的影響特點和破壞程度進行有針對性的結構設計,使設計的建筑結構能夠在地震來襲的情況下,總體更加具有靈活性,多重抗震保護,可以更好的實現抗震目的。

結語

現階段,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問題是人們較為關注的一個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關系到了人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因此,建筑設計人員進行建筑結構設計的時候,需要對于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進行全面的充分的考慮,并且使用有效的抗震措施,盡可能減輕地震對于建筑的破壞,保障人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促進我國建筑行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想.建筑結構設計中抗震設計探討[J].江西建材,2017(2):38~39.

[2]魏璉,王森.中國建筑結構抗震設計方法發展及若干問題分析[J].建筑結構,2017(1):1~9.

[3]車申.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抗震設計探討[J].工程技術研究,2018(2):224~225.70C52C8D-C4D9-4E02-BF51-318A176D9867

猜你喜歡
抗震設計建筑結構問題分析
高層建筑結構抗震設計要點探析
樓梯間的抗震設計問題
高層建筑工程的抗震設計分析
談數學建模時的問題分析步驟
事業單位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分析
淺談建筑結構抗震鑒定及加固理論與實踐
建筑結構的抗震設計分析
建筑結構的加固與鑒定
家校合作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