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耀華:少年向上,實現機器人夢想

2022-06-09 22:11滿成蛟
課堂內外(高中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耀華鄭州大學實驗室

滿成蛟

本期學長

張耀華,鄭州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學生,曾多次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鄭州大學優秀學生獎學金、鄭州大學三好學生,并在Robo 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中國機器人大賽等競賽中拿下冠軍。

業精于勤,行成于思

至今張耀華都記得中學時看《超能陸戰隊》的情景,電影里的天才少年小宏讓他對機器人研發有了最初的憧憬。

現在,即將從鄭州大學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畢業的他,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繼續研究人工智能,擺在他面前的路越來越寬。張耀華說,在鄭大學習的四年教會了他認識自我,讓他逐漸摸索到自己的上限。他在尋夢路上謙遜而勤奮,他知道除了天生熱愛,自己的成績離不開學院給的足夠多的幫扶。

高中時,家人說軟件專業好就業、薪酬高,但比起專業、就業,張耀華更想考一所好大學。作為鄭州的小鎮少年,鄭大這所“雙一流”高校,無疑是他心目中的首選。得知鄭大的計算機學科ESI學科排名進入世界前1%后,他毫不猶豫地將鄭州大學作為自己的第一志愿,也將計算機類專業作為自己的第一志愿專業。

來到鄭大后,張耀華如大多數新生一般迷茫。他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感到困惑,他不知道要學什么,學的東西能做什么。那段時間,他的學習狀態不太理想。為解決困惑,他提前自學本專業的進階課程,白天上本學年課程,晚上自學大二大三的課程,一年下來他對專業的體系結構有了清晰的認識。

他自己都沒想到,正是這一年的自學,為他的成長打開了通路。大一結束,專業分流,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軟件方向。從大二開始,他的成績一直是專業第一。這一年的自學,也為他后來在科研上的成績打下了基礎。

在算力成為新興生產力的當下,深度學習和大數據發展將計算機行業推向新高度。學院先夯實基礎再細分專業的安排,讓他漸漸意識到,打牢基礎,往后的每一步才能走得更堅定。

機制保障,夢想綻放

張耀華發現學校為他們提供了很多成長機會。

學長帶你看鄭大

●鄭大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擁有國家超級計算鄭州中心、橡塑模具CAE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互聯網醫療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和多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鄭大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建有智能機器人、ACM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電子信息、信息安全等大學生創新實驗室和創新創業教育中心,在國內外科技創新競賽中屢屢摘金奪銀,多次獲國際和國家級大獎

●鄭大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設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人工智能、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4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和軟件工程專業為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

學校為培養創新人才,鼓勵本科生參加科研,制定《鄭州大學學生重大創新創業成功獎勵辦法》,為本科生參與科研提供教師輔導、設備購置、經費支持等全方位幫助。學院還調整免試攻讀碩士學位的細則,將科技創新占比從原來的5%提高到7%。他們不僅有機會參與科研,還有機會免試保研。這讓張耀華看到了希望。

得知實驗室招新,他當即報了名。經過三輪選拔,他成為服務機器人實驗室的一員。第一次到實驗室,學長給他們展示了一個項目——不管你在哪個方位呼叫機器人,它都能識別,并走到你面前。張耀華從未有過如此神奇的經歷,他好奇機器人是如何做到對環境、聲音和位置精準感知的。

帶著這份好奇,他成為同屆成員里最努力的那一個。他也逐漸成長起來,開始自己帶領團隊參加比賽。在實驗室里,他第一次參與導師的課題,第一次親手接觸科研項目,第一次了解學術論文是怎樣寫成的。

人工智能是個多學科交叉的領域,不僅需要計算機和軟件,也需要電子信息、自動化、通信、機械等專業的人才,實驗室讓各專業的同學匯聚在一起。學院十分鼓勵他們全方位發展,多學科交叉融合學習。

在實驗室三年,張耀華拿過很多國家級獎項,比如2020Robo 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家庭組冠軍、2020中國機器人大賽多人辨識項目冠軍、2021 Robo Cup機器人世界杯中國賽家庭組冠軍等。只有他自己清楚,這個過程中他經歷了怎樣的艱辛與驚心動魄,以及自己是如何在老師、學院的幫助下成長起來的。對于這些幫助,他心懷感恩?;叵肫鹉切┍荣?,他仍然熱血沸騰。

熱血競賽,致敬初心

2020年Robo Cup家庭組比賽,張耀華團隊需要帶著自己設計的機器人完成四個項目任務。其中有個項目要求機器人引導參會客人去往座位,將新來的客人介紹給其他客人,并為他們提供餐飲服務。這要求機器人具備室內導航、人臉識別、目標檢測、語音、機械臂抓取等功能。

實驗室的張大偉老師是張耀華團隊的智力支持和堅實后盾。賽前張老師為他們購置了價值30多萬的機械臂、價值4萬多的計算機主機,以及其他機器人研發設備。學校和學院也提供了機器人訓練場地、經費支持。賽前張老師還跟他們討論如何優化比賽方案。

想拿下國家級獎項,哪有那么順利。他們在進行機器人模型訓練時,在真實場景中的效果總是不理想。他們每天都在做實驗,不停調整模型,不停經歷失敗,不停查找資料解決問題。遭遇程序崩潰時,他們查找bug,一找就是半個月,解決bug后他們又能快樂好幾天。

比賽那日,意外還是發生了。機器人并沒按預期工作,而是在原地打轉。團隊為比賽付出那么多,張耀華不想比賽在自己手里搞砸。比賽有兩次機會,中間有半小時調試。他經歷了漫長的半小時,絕望、自我鼓勵、保持冷靜,他用20分鐘一行一行地看代碼,腦子高速運轉,終于找到bug所在。最后,他以絕對優勢取得最高分。

張耀華和小伙伴還研究過機器人目標跟隨、動作識別等項目,都在競賽里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鄭大四年,張耀華漸漸明白,機器人要從科研成果走進千家萬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他會帶著鄭大給他的力量,為人工智能發展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從鄭大到清華,他的科研夢從大一進入實驗室那刻起就有了清晰的輪廓。

猜你喜歡
耀華鄭州大學實驗室
車用制動主缸皮碗膨脹特性分析
前列腺增生切除術后尿路感染危險因素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電競實驗室
游白帝城有感
我出高考數學題(十三)
劉佳坤設計作品
關于鄭州大學開設釣魚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