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綜合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蘊結證)的療效觀察?

2022-06-09 08:10俞泓波蔡程辰劉苗苗
中國中醫急癥 2022年5期
關鍵詞:痛風性痛風西藥

瞿 佶 俞泓波 蔡程辰 劉苗苗 吳 弢

(上海市華東醫院,上海 200040)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屬于中醫學“歷節”“痹證”等范疇,其致病因素以濕熱濁毒為主,且中醫證型以濕熱蘊結癥居多[1]。多因素體稟賦不足,起居失常、脾腎功能失調、飲食不節而誘發,復因飲食勞倦,七情所傷等釀生濕濁、濕熱,邪氣流注關節、肌肉、骨骼、氣血運行不暢而形成痹痛,與風寒濕熱之邪相合,使痹痛加重[2],故宜采用清熱除濕、祛風除濕、滌痰化瘀、調補肝腎、補益脾腎、通絡止痛之法施治。在西醫臨床中,常以非甾體消炎藥緩解患者癥狀[3],然而此類藥物存在明顯局限性,可能會造成胃腸道不適、肝腎功能損傷等不良反應[4]。中醫藥治療痛風病有效,其中萆薢痛風湯可祛風除濕、清熱化瘀、通絡止痛,結合藥膏外敷、刺血、推拿等外用綜合治療措施,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由內及外共治痛風[5]。對此,本研究為觀察自擬萆薢痛風湯為主治療濕熱蘊結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療效?,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選擇 納入標準:中醫診斷為痛風病-濕熱蘊結證[6];西醫診斷為急性痛風性關節炎[7];自愿接受本研究治療方案;治療前2周沒有服用其他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藥物;簽署知情同意書,并保證完成療程。排除標準:繼發性痛風患者,例如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腫瘤放化療以及服用利尿劑、小劑量阿司匹林(<300 mg/d)、乙胺丁醇、煙酸等導致的繼發性痛風;痛風晚期關節嚴重畸形、勞動力喪失者;妊娠或者哺乳期婦女及對藥物過敏者;有心腦血管、消化道、泌尿系和造血系統等的嚴重原發性疾病患者;體表皮膚破損、潰爛或皮膚病患者;有出血傾向的血液病患者;精神病及濫用酒精及其他成癮性藥物影響判斷的患者。

1.2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0例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蘊結證)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醫治療組與西藥組各30例。西藥組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齡24~81歲,平均(55.31±11.43)歲;身體質量指數(BMI)為20~48 kg/m2,平均(28.35±3.42)kg/m2;病程9~21個月,平均(14.68±3.51)個月;急性發作病程15~37 h,平均(27.62±5.76)h;合并癥為高血壓病12例,糖尿病14例,高血脂4例。中醫治療組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齡26~85歲,平均(55.45±13.76)歲;BMI為19~36 kg/m2,平均(26.37±2.66)kg/m2;病程10~22個月,平均(15.43±3.69)個月;急性發作病程17~38 h,平均(28.89±6.11)h;合并癥為高血壓病15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2例。兩組患者年齡、性別、BMI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3 治療方法 基礎治療:臥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護受累關節,低嘌呤飲食,禁酒限煙,飲足夠的水,保持每天尿量2 000 mL以上。減少富含果糖飲料的攝入,增加新鮮蔬菜的攝入,避免劇烈活動或突然受涼、勞累、外傷,規律飲食、作息。1)西藥組口服雙氯芬酸鈉(泰姆勒愛爾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50064),每次75 mg,每日1次。2)中醫治療組實施中醫綜合治療方法。(1)萆薢痛風湯:萆薢30 g,黃柏12 g,虎杖15 g,茯苓12 g,薏苡仁12 g,威靈仙12 g,扦扦活15 g,炒萊菔子9 g,忍冬藤9 g。藥材加水煎至600 mL,每日1劑,分2次溫服。(2)兒茶軟膏:兒茶600 g,黃連600 g,炒硼砂300 g,赤石脂300 g,制爐甘石300 g,冰片300 g,黃凡士林3 600 g(華東醫院院內制劑)。每日1次,外敷。(3)健脾助運手法:包括摩揉全腹、點穴、拉合帶脈,每周2次。摩揉全腹:患者仰臥位,術者立于一側,將手掌平放于腹部微微的施加壓力,靠前臂主動運動,使手掌隨同腕關節連同前臂做環形的推摩,以臍為中心順逆時針各36圈。以大魚際著力于腹部,靠腕關節擺動,以臍為中心順時針方向做逐漸向外擴展的圓周運動,直至揉遍全腹,反復操作3~5次。點穴:用拇指或中指點按闌門、上脘、中脘、建里、水分、天樞、氣海等穴,以指下氣通為止,每穴1 min。拉合帶脈:患者仰臥位,術者立于一側,用拇指先按壓帶脈穴1 min,再從兩側帶脈穴開始向對側推拉,反復20~30次,雙手虎口相對全掌置于兩側的側腹部,相對用力向中間弧形歸擠,至腹中線時交叉向上夾起腹部肌肉,反復操作3~5次。(4)刺絡放血:取腫痛關節局部,可加雙側上巨虛、下巨虛,常規碘伏消毒,用5~7號注射器針頭局部放血1~2 mL,每周1次。(5)耳穴貼壓:取脾、腎,可加選內分泌、枕、輸尿管、膀胱、內生殖器。局部消毒后,將粘有磁珠的膠布對準選取耳穴貼好,稍加壓力按壓1~2 min,囑患者自行按壓以加強刺激,每日3~5次,每次3 min。單側取穴,兩耳輪換,3~5 d更換1次。

1.4 觀察指標 1)對比治療前、治療1周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變化。2)對比治療前、治療1周后兩組患者尿酸(UA)水平和關節疼痛程度,UA水平通過抽靜脈血化驗進行檢測,關節疼痛程度通過視覺模式評分(VAS)法評估,癥狀越重得分越高。3)觀察治療前、治療1周后兩組患者谷丙轉氨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肌酐(Scr)水平。4)統計治療1周內兩組不良反應,包括皮疹、惡心、嘔吐、腸胃不適、頭暈等。

1.5 療效標準[8]臨床控制:關節疼痛、紅腫等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積分減少≥95%。顯效:關節疼痛、紅腫等癥狀消失,關節活動不受限,積分減少≥70%,<95%。有效:關節疼痛、紅腫等癥狀基本消除,關節活動輕度受限,積分減少≥30%,<70%。無效:關節疼痛、紅腫等癥狀與關節活動無明顯改善,積分減少<30%。治療有效率=(臨床控制+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6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1.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兩組間對比以及治療前后對比,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構成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計數資料采用非參數檢驗或χ2檢驗。P<0.05則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治療1周后,中醫治療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西藥組(P<0.05)。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見表2。治療1周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降低(P<0.05),且中醫治療組明顯低于西藥組(P<0.05)。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西藥組治療后比較,△P<0.05。下同。

組 別 時 間 疼痛 局部壓痛 關節腫脹 皮色皮溫 關節活動 全身癥狀中醫治療組(n=30)西藥組(n=3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7.10±1.47 2.83±1.70*△6.60±1.83 3.70±1.88*2.01±0.66 1.12±0.31*△1.98±0.63 1.30±0.34*2.18±0.62 1.25±0.39*△2.09±0.60 1.54±0.40*1.83±0.41 1.22±0.36*△1.89±0.50 1.51±0.44*2.10±0.72 1.32±0.47*△2.18±0.73 1.61±0.51*2.29±0.57 1.04±0.30*△2.30±0.61 1.26±0.36*

2.3 兩組尿酸水平和關節疼痛程度比較 見表3。治療1周后,兩組UA水平和VA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降低(P<0.05),且中醫治療組明顯低于西藥組(P<0.05)。

表3 兩組尿酸水平和關節疼痛程度比較(±s)

表3 兩組尿酸水平和關節疼痛程度比較(±s)

組 別 時 間UA(μmol/L)VAS(分)中醫治療組(n=30)西藥組(n=30)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447.68±34.72 386.54±42.12*△450.07±35.92 410.72±45.81*6.86±0.91 3.12±0.84*△6.53±0.87 4.26±0.79*

2.4 兩組肝腎功能和不良反應比較 治療1周后,兩組肝腎功能均未出現異常情況,中醫治療組未發生不良反應,西藥組出現2例輕微不良反應,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蘊結證)常因先天脾腎不足,后天飲食不節,過食肥甘,損傷脾胃,運化失司,濕自內生,復因風寒濕邪入侵,氣血運行不暢,郁久化熱,瘀血痰濁痹阻關節所致[9]。由此可見,濕熱蘊結、痹阻經絡為其主要病機,故遵循“清熱化瘀、通絡止痛”基本治則。萆薢痛風湯中萆薢性平、味苦,可利濕去濁、祛風除痹;黃柏性寒、味苦,可清熱燥濕、瀉火除蒸、解毒療瘡;虎杖微寒、微苦,可利濕退黃、清熱解毒、散瘀止痛;茯苓性平、味甘、淡,可利水消腫、滲濕健脾;薏苡仁性涼、味甘、淡,可利水滲濕、除痹清熱、排膿健脾;威靈仙性溫、味辛、咸,可通絡止痛、祛風濕;扦扦活性平、味辛,可抗菌消炎、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炒萊菔子性平、味辛、甘,可消食除脹、降氣化痰;忍冬藤性寒、味辛,可清熱解毒、疏散風熱;全方共奏祛風除濕、清熱化瘀、通絡止痛之功效[10]。本研究中,中醫治療組有效率明顯高于西藥組,中醫證候積分明顯低于西藥組,這說明自擬萆薢痛風湯為主的中醫綜合治療方案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蘊結證)患者療效顯著,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其原因可能是萆薢痛風湯中薏苡仁含有的甾體化合物成分,黃柏中含有的小檗堿成分可減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病灶局部酸性環境,利于痛風石溶解[11],再配合兒茶軟膏敷貼直接作用于病變關節可涼血消腫止痛。三棱針刺絡放血開竅泄熱、活血消腫,控制患者體內炎癥反應,健脾助運手法、耳穴貼壓調節患者臟腑功能[12],恢復患者正常代謝,從而有效改善患者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癥狀。

現代醫學指出痛風性關節炎主要因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多因肝腎不足,脾胃損傷,脾失健運,痰濁內生,日久從熱而化,形成溫熱痰濁內蘊,而凝滯關節,使之氣血不通,不通則痛。且該病發作部位主要在下肢,常與夜間突然發生關節劇痛,數小時后出現關節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13]。本次研究中兩組UA水平、VAS評分較治療前均有顯著降低,且中醫治療組明顯低于西藥組,其原因可能是萆薢痛風湯中的萆薢、黃柏多具有抗炎、解熱作用,扦扦活含有的苷類成分具有利尿作用,能增強腎血流量、增加尿量,促進尿酸排泄,而虎杖含有的白藜蘆醇和大黃素成分,威靈仙含有的皂苷類成分,都具有一定鎮痛的作用,能減輕患者關節疼痛,有效降低UA水平[14]。

雙氯芬酸鈉通過抑制脂氧酶,減少患者體內白三烯、緩激肽等產物的生成,發揮解熱鎮痛作用,但此類藥物存在一定毒性,不良反應較多,會損傷患者肝腎功能。而中藥為天然藥物,具有療效好、不良反應小等優點,而手法按摩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刺絡放血可瀉熱解毒、消腫止痛、開竅止癢;耳穴貼壓可運氣活血,調理陰陽臟腑[15]。本研究中,兩組肝腎功能異常情況和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這說明自擬萆薢痛風湯為主的中醫綜合治療方案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對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濕熱蘊結證)患者使用自擬萆薢痛風湯為主的中醫綜合治療方案,能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降低UA水平,緩解關節疼痛,且無明顯不良反應。

猜你喜歡
痛風性痛風西藥
是不是中藥的不良反應比西藥少?
被痛風癥“纏上”,如何科學進食
非布司他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
痛風的治療
含金屬離子的中藥與西藥聯用注意事項
關節鏡下滑膜切除術治療重度膝關節痛風性關節炎的療效分析
觀察當歸四逆湯聯合西藥治療對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
四黃散外敷聯合平衡罐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
痛風:改善生活方式防復發
痛風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