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智慧社區的新思考:一個理論分析框架

2022-06-12 20:32李成浩
西部學刊 2022年10期
關鍵詞:智慧社區實施路徑智慧城市

摘要:在建設“智慧社會”“智慧城市”的大背景下,“智慧社區”應運而生。這是一種應用下一代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新興技術,所打造出的方便、舒適、智能、便捷、可持續的社區新形式。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因此,在其建設的過程中,要從社會發展、基層治理、智慧城市、服務便民四個維度明確“智慧社區”的概念,確立堅持黨建引領、以人為本、科技支撐、多元共贏的智慧社區構建原則。智慧社區的融入機理是傳統社區的解構與現代社區的重塑。實施路徑:(一)強化組織建設,營造良好智慧生活環境;(二)拓寬資金渠道,搭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三)優化人才培養,打造多元協同共治生態圈;(四)完善法治保障,維護數據開發利用安全。

關鍵詞: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原則架構;實施路徑

中圖分類號:D66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2)10-0051-04

引言

社區作為社會、城市的基本構成單元,其處于服務群眾最前線,承載著重要的政治使命。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發軔,社區建設步入了新發展軌道。這既是順應智慧化時代的本質要求,也是提升社區管理能力與服務水平的內在要求,更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由此,智慧社區應運而生。

一、“智慧社區”的學理探討和實踐探索

(一)“智慧社區”的學理探討

近年來已有不少涉及智慧社區的研究成果,逐漸成為基層治理、社區建設的新向標。智慧社區最早起源于西方發達國家。1992年,國際通訊中心(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Communication)率先主張建設智慧社區,通過有意識利用信息化科技,來改善與拓寬居民的生活環境[1]。2009年,IBM發布《智慧地球贏在中國》計劃書,智慧理念被正式引入到中國,我國政府、學術界及相關科技企業均致力于研究智慧社區的相關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住建部要求每個智慧城市試點必須進行智慧社區項目;民政部強調智慧社區對社區治理與服務建設的重要意義。王京春等學者以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街道為研究對象,發現了智慧社區的四個主要特征[2]。曹海軍發現缺乏統一規劃、社區資源有限、主體定位模糊、城鄉差異顯著是新時代智慧社區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3],以及從治理、服務、養老等維度對智慧社區的進行精細的探究;大量的通信企業和科技企業也都積極參與到智慧社區的建設之中,其出于盈利與承擔社會責任的目的規劃設計自己的智慧社區建設理念,如清華同方(ehome)、海爾(uhome)等。

(二)智慧社區的實踐探索

1.國外發達地區率先嘗試。20世紀70年代開始,美國實體社區進行“社區網絡(Community Network)”的信息化平臺建設,開啟了智慧社區探索實踐。2009年9月,美國的迪比克市宣布,打造一個由高科技充分武裝的6萬人社區,成為美國第一個步入智慧化的城市。

2.國內起步晚、前景廣闊。雖然,我國智慧社區建設工作起步較晚,但該項工作卻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北京市西城區依托現代化科技手段,以轄區中居民、單位、企業及社會組織的需求為導向,打造智能化社會服務會服務管理平臺,構建起新型街道綜合服務治理運行模式[4]。寧波市最早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海曙區構筑網上和網下相配合、網絡和實體相結合的聯動機制,發展停車管理、社區安防等特色應用,打造電子政務、商業服務一體化的社區綜合服務平臺,使社區居民享受智慧社區帶來的便利。青島市市北區通過以資源置換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依托物聯網技術,建設智慧社區平臺,實現社區物管事項數據化、安防措施智能化、管理服務一體化。依靠科技公司作為社區智慧運營管家,設計制作業主APP、物業APP等社區便民小程序,通過線上方式滿足轄區居民多樣化特色服務。

二、智慧社區的概念界定及原則構建

(一)智慧社區的概念界定

社區發展向著智慧社區演變,是社會不斷進步的結果。本文試圖從社會發展、基層治理、智慧城市、服務便民四個維度對智慧社區的相關概念進行闡述。

1.從社會發展的維度看智慧社區

社會正向著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人們不再滿足于信息的簡單傳輸,期待打破事物之間的阻隔,將其以某種形式聚合在一起,使過去孤立的事物產生聯系并形成有機整體,從而構成人—機—物的交互,完成對社會系統中人、事、物的動態感知與主動響應,營造萬物互聯互通的世界。因此,正是社會的發展促使了“智慧社區”的產生。

2.從基層治理的維度看智慧社區

面對國家治理重心下移,社區無疑要進行現代化變革。一方面,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為契機,通過“智慧”理念及“互聯網+社區”行動計劃,優化、創新社區服務體系,提高社區管理服務機構自身的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治理能力與治理水平;另一方面,社區作為連接上級政府與居民的紐帶,突破信息孤島、數字鴻溝,形成政企民三方溝通、反饋渠道,使政府、社區管理服務機構、駐區單位、經濟組織、社會組織及居民在善治的社會環境下進行良性互動,從而實現多元主體的諧發展。

3.從智慧城市的維度看智慧社區

城市由社區構成,可以說,智慧社區就是智慧城市建設的縮影,決定著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效。智慧城市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涉及交通、工業、醫療、養老、安防等眾多領域且建設成效顯著。智慧城市的建設成果要輻射到社區一級,更需要在社區層進行潛心耕耘。隨著各項智慧應用的落地生根,這為“智慧社區”的建設,提供了良好氛圍和實現基礎。

4.從服務便民的維度看智慧社區

社區是人民群眾生活的重要場所,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傳統社區的服務內容、方式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F代社區運用互聯網為核心,物聯網、大數據為基礎的新興科技,以居民為中心,實際需求為導向,整合相關資源,打造便民服務平臺,形成智慧社區,讓轄區內的居民切實感受到現代科帶來生活的轉變。8169F456-A204-4EEF-AE96-8D77C076E83E

綜合各種維度來看,本文認為智慧社區是在“五治”融合理念下,充分應用下一代互聯網①、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以滿足轄區居民與社區治理與服務的實際需要為導向,整合社區內部各種要素資源,打通政府、居委會、經濟組織、社會組織、社區居民之間的信息壁壘,建設社區智能服務平臺,形成“一核多元”協同推進的高效、便捷、舒適、智能、可持續發展的社區新模式。

(二)智慧社區的構建原則

生成性思維是現代哲學基本思維方式。智慧社區運用生成性思維進行實體架構和開展建設實踐,更符合現代哲學思維與現代社會發展理念的生成性需要。因此,在今后“智慧社區”的推進過程中,需要把握好四大原則。

1.堅持黨建引領

黨的十八大以后,黨建引領被視為貫穿社會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讓黨建與智慧社區建設統籌起來,發揮其強大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統籌各方資源,以解決“關鍵小事”為切入點,提對轄區內難點、熱點、痛點、堵點問題解決,鞏固黨在基層的執政基礎。所以,黨建引領是“智慧社區”建設的根本。

2.堅持以人為本

社區建設的底色和方向就是以人為本,特別是社區內人群類別日益多樣化,彼此的教育水平、數字化素養等存在較大差異。因此,智慧社區建設要從各種群體的自身狀況和實際需求出發,讓不同年齡段居民都能享受到更加便捷、優質的服務,努力打造友好型智慧社區。所以,以人為本是智慧社區建設的導向[5]。

3.堅持科技支撐

智慧社區本質上就是現代科學技術與社區建設深度融合的產物。依托現代信息科技,構建起信息聯通、網絡暢通、數據融通的資源共享、統籌配置機制,將人、事、物的信息進行高度串聯。實現對轄區內每位居民進行感知、互聯,提高預測預警、風險防控的精準度,極大地提升社區的治理能力與服務水平。所以,科技支撐是智慧社區建設的基礎。

4.堅持多元共贏

“智慧社區”建設的主體眾多(政府部門、科技公司、社區群眾等),因此,通過智慧社區建設聚合資本、管理、技術等資源,分別實現各方的利益訴求。對居民來說,可以實現生產生活的便利化;對企業來說,可以實現產品研發的精準化;對政府來說,可以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共同促進社會和諧、高質量發展。所以,多元共贏是智慧社區建設的目標。

三、智慧社區的融入機理

融入在漢語詞匯中意為融合、混合。智慧社區的融入實質是對傳統社區的信息單向傳遞的解構與現代社區信息雙向連接的重塑。

(一)傳統社區的解構

傳統社區依托于社區居委會獨自建立、管理、運行。因為,當時社區服務的公益性質決定著當時市場供給渠道的失靈。同時,社會組織發育的遲緩也難以支撐和滿足社區建設對各類資源的需求。所以,社區建設所需資源(如基礎設施、組織運行資源等),主要憑借行政手段,自上而下的由政府單向推動,社區結構并非一種有機體而存在。近年來,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智能手機、掌上電腦)拓寬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使大家更方便地參與社區議題來表達自己的意見,過去的信息壁壘逐漸被瓦解。但同時,斷章取義、真假難辨的信息充斥著大眾的視線,特別是事關個體利益的問題越來越多,人們逐漸的對社區管理及服務不滿,依靠移動終端來隨意性、情緒化的表達自己的個人意見及訴求,產生群體性共鳴和對抗,引發了眾多的抵制行為。這些抵制行為所形成的新的社區集體認同與政府公共政策逐步對立,傳統社區的信息單向傳遞面臨著解體的風險。過去以居委會為唯一的社區自治組織的管理服務體制受到了挑戰,損害了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公信力,導致了傳統的社區基層組織渙散[6]。

(二)現代社區的重塑

在社會轉型背景下,社區的管理邊界與服務內容都呈現去中心化特征,即社區內的居民、社會組織、經濟組織等都是現代社區的管理與服務對象。伴隨著各種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逐漸成型、壯大,迫切需要將它們納入到社區建設之中,進行再造變革行動。這意味著由過去政府的單方推動向政府、社區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市場主體的協同推進演變,原有的社區權利結構發生了改變。在這個進程中,信息對稱十分重要。過去我們認為,信息化是一個過程,即將信息作為一種生產與生活資料,投入到原有的產業化生產和社會化生活中去,讓信息發揮能動性,使得生產和生活的過程更快、更有效率,從而產生新的效益和利潤[7]。在“智慧”理念、“互聯網+”計劃及各行各業跨界融合的革命性轉變,重塑了我們信息化的認知。信息是一種極其重要的社會資源,其不僅僅是工具性的元素,還是能創新生產、生活方式,增加社會財富,提升社會效率的關鍵要素。社區很多“老、大、難”問題的產生,都是基于各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社區重塑再造的核心便是構建信息雙向連接渠道。利用信息化的手段(網站、微信、微博等)和智慧化的方式(社區智慧平臺)促進社區內之間的溝通、交流,形成供需對接、良性互動及數據治理,實現從管理向治理的轉型,協力打造現代化社區新樣板。

四、智慧社區的建設路徑

我國智慧社區建設要想取得實質性成效,必須深刻認識到建設周期長、投入多、范圍廣、難度大等問題。因此,有必要理清思路,切實采取措施,從具體操作來看,要突出抓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強化組織建設,營造良好智慧生活環境

智慧社區的建設必須與中央提出的智慧社會戰略相嵌合,也要與各地智慧城市相契合。針對這一情況,有必要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進行智慧社區建設,既要有短期發展部署,又要有長遠戰略規劃,使居民能夠切身感受到符合本地區實際情況與特色的智慧社區。并且,做好智慧社區建設的普及工作,營造良好氛圍。切實貫徹落實好群眾路線,提升居民的數字素養,借鑒吸收居民的智慧,優化智能產品設計研發,拓寬智慧社區平臺的服務范圍,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差異化需求。形成智慧模式下與鄰為善、與鄰為伴、民主協商的人文智慧環境。8169F456-A204-4EEF-AE96-8D77C076E83E

(二)拓寬資金渠道,搭建綜合信息服務平臺

智慧社區的推進需要巨大的資金支持。一方面需要加大政府財政性資金投入力度,設立“智慧社區”的專項資金,主要進行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對社區內網絡系統進行新建、修繕和整合,形成轄區內網絡對接全覆蓋;一方面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通過提供政策優惠,吸引、鼓勵民間資本,市場資本等進入到智慧社區的建設中來,突破阻礙各方互聯互通的關鍵問題與核心難點;推進基礎性、全局性、社會性、公益性重點項目建設,構建起智慧社區的“大腦”——綜合信息服務平臺,不斷創新和拓展服務功能。

(三)優化人才結構,打造多元協同共治生態圈

智慧社區建設并不只是單純的硬件建設,需要有較高技術與管理能力的運營團隊。要以智慧社區人才建設為抓手,做好專門信息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引進培養工作,增強智慧社區的穩定性。在政策方面,要研究制定人才引進方案及配套服務工作,努力為高端人才創造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加大教育資源的投入力度,構建起人才的長效培養機制,進一步優化產教融合在智慧社區建設方面的成效,實現社區工作人員能力的可持續提升。同時,必須將社區自治組織、社會組織、經濟組織等融入到社區建設之中,改變以往的“各自為營”,向現在的“團體協作”轉變,充分調用和挖掘各類資源,創新社區治理和服務。

(四)完善法治保障,維護數據開發利用安全

智慧社會建設應與法治完善相向而行。智慧社區建設在于整合數據資源,打破“信息孤島”,挖掘海量數據價值,從而釋放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效能。關鍵是使收集到的各種數據信息受到保護,防止數據泄露,避免陷入到自我隱私悖論的怪圈。為此,我們應針對智慧社區健全法律法規,加強對智慧社區建設的規范引導,特別是破局智慧社區隱私悖論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真正從智慧社區的實際出發,制定一部專門性的描述智慧社區范圍內的網絡主體行為的法律規范是解決這個問題最行之有效的手段[8]。

結語

智慧社區作為一個新興領域,從理論到實踐尚未形成統一的認知。本文在結合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綜合基層智慧社區的具體實踐,從理念、原則、融入機理和實施路徑這四個維度進行探索,就未來有溫度、有效率的智慧社區構建進行初步探究。

注釋:

①下一代互聯網:是一個建立在IP技術基礎上的新型公共網絡,能夠容納各種形式的信息,在統一的管理平臺下,實現音頻、視頻、數據信號的傳輸和管理,提供各種寬帶應用和傳統電信業務,是一個真正實現寬帶窄帶一體化、有線無線一體化、有源無源一體化、傳輸接入一體化的綜合業務網絡。

參考文獻:

[1]申悅,柴彥威,馬修軍.人本導向的智慧社區的概念、模式與架構[J].現代城市研究,2014(10).

[2]王京春,高斌,類延旭,等.淺析智慧社區的相關概念及其應用實踐——以北京市海淀區清華園街道為例[J].理論導刊,2012(11).

[3]曹海軍,侯甜甜.新時代背景下智慧社區建設:價值、邏輯與路徑[J].廣西社會科學,2021(2).

[4]陳亞萍.新型智慧社區建設探索——基于北京市朝陽區社區治理實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9(6).

[5]陳燕予.智慧社區養老服務平臺構建方案研究[J].智庫時代,2018(30).

[6]宋煜.社區治理視角下的社區社會組織信息化問題研究[J].學習與實踐,2014(9).

[7]宋煜,王正偉.“互聯網+”與基層治理秩序再造[J].社會治理,2015(3).

[8]高峰.法治設計需與智慧社區治理同步[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0(3).

作者簡介:李成浩(1997—),男,漢族,山東東營人,單位為沈陽師范大學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為行政管理理論與實踐。

(責任編輯:趙良)8169F456-A204-4EEF-AE96-8D77C076E83E

猜你喜歡
智慧社區實施路徑智慧城市
高校紀檢監察工作實施“三轉”的思考
智慧社區信息服務績效評價研究
智慧城市視野下城市規劃創新探究
一項必須做好的育人工程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智慧社區”的養老生活
以試點帶動打造“智慧社區”助力居家養老
基于無線組網的智慧公交站點信息系統研究與實踐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智慧社區綜合管理平臺設計與實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