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醫學角度淺析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發展

2022-06-15 00:48王娟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中醫學

王娟

【摘要】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是文化的兩個不同側面。古希臘時期,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融合在一起,彼此交融、相互促進,在某種程度上,人文文化甚至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更被社會廣泛接受和認可。但在當今社會,隨著社會的高水平及高速度發展,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逐漸走向分離甚至對立,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把科學文化的地位和作用帶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一如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科學文化達到了空前繁榮,在極度追求經濟發展的現今社會,科學文化被認為是最實用甚至最重要的文化,輕視或否認了人文文化對社會發展及歷史進程的重要作用。此文試從幾個角度淺略分析這一社會現象,并結合中醫文化淺論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發展與聯系。

【關鍵詞】科學文化;人文文化;中醫學

《說文解字》中,“科,程也。從禾,從斗。斗者,量也”。所以,“科學”這個詞所表達的意思即為“測量的學問”。從近代開始我們愈發注重自然科學,通過研究自然從而促進經濟生活的進一步發展??茖W文化是對自然世界運行規律的探索,其前進的內核是實用主義的科學精神。而人文文化則是通過對人文學科的多角度探索,追求人類社會與人文領域相關的知識體系、思想邏輯、價值判斷的文化,其內核是極具主觀傾向的人文主義精神。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同屬于文化的兩個不同側面,科學文化是與自然事物有關的文化,在現代社會推崇的“真”、“善”、“美”中,其追求的價值體現為在對世界萬物“真”的探索;人文文化則是對人及其人所賴以生存的精神內心的探求,體現的則是對“善”和“美”的追求。

1.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歷史關系

古希臘時期,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并沒有足夠清晰的劃分標準或界限,社會一直推崇的是廣義的寬泛的“文化”??茖W文化代表著追求理性,人文文化則更傾向于感性或哲學性思考,但此時的科學文化還未被賦予實用性的特征,所以科學與人文還尚未分家,在很大程度上,社會大眾也未形成對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區別的明顯定義。但隨著社會工業進程的悄然推進,科學的巨大潛力也隨之釋放,通過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等科技變革,科學文化的巨大生命力得以彰顯,其實用性和功利性的特征也初見成效并逐步加強??茖W技術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巨大影響使社會大眾開始重視科學文化,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分歧與對立也隨之產生,甚至逐漸產生了不可逾越的鴻溝。

2.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攻防

20世紀70年代中期,后現代主義嶄露頭角,對自然科學提出質疑的相對主義思潮開始興起。1994年,一本名為《高級迷信:學界左派及其與科學之爭》的書被出版,該書是數學家萊維特和生物學家格羅斯針對科學受到相對主義思潮沖擊而做出的猛烈回擊。受到這次事件的影響,著名的量子物理學家索卡爾向《社會文本》雜志投遞了一篇文章——《超越界限: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釋學》。在這篇文章里,索卡爾故意編造了一些明顯的錯誤,試圖通過這種方法來驗證這本雜志的編輯們在學術上誠實與否。然而,結果竟是這本雜志的編輯們都沒有發現這些簡單明顯的科學錯誤,更沒有發現索卡爾故意編造的一些關于科學與后現代主義的所謂合理聯系,這篇文章由此被大眾所知,從而在學術界引起了一場大轟動。事情發生后,一場關于科學與人文的大論戰就此被觸發。這場大討論的一方是相信以科學精神為內核的自然科學的科學家等;另一方的主要代表則是后現代主義思想家。索卡爾獲得了大多數科學家的支持,在他們看來,此次事件是對后現代主義虛偽性的揭露。人們將此稱之為“詐文”、“玩笑”、“一場惡作劇”、“一場騙局”,這是一場科學文化對人文文化發起的攻擊,是對于人文文化極大的主觀性或不確定性的諷刺甚至挑釁。

20世紀90年代末,社會學家柯林斯進行了一場著名的“模仿游戲”,這次游戲以計算機科學之父、人工智能之父圖靈的“圖靈測試”為基礎。在柯林斯的游戲測試中,他們將“圖靈測試”中參與測試被提問的電腦替換成人。參與這次游戲的包括真正的引力波物理學家及假扮者柯林斯,由測試者向他們提出一些關于引力物理學的專業問題并根據他們各自的回答來判斷孰真孰假。在此次游戲中,通過數位裁判們的認真判斷,最終卻并沒有分辨出他們誰是假扮物理學家的柯林斯、誰是真正的引力波物理學家,更戲劇的是因為柯林斯可以熟練的使用專業的引力波術語回答問題,導致其中的一部分裁判認為柯林斯才是真正的引力波物理學家,卻沒有人能分辨出那位真正的引力波物理學家??铝炙拱堰@種現象稱為一種“相互性技能”。這是一種不用親身實踐便可對相關領域作出良好的技術性判定的知識技能,柯林斯認為“相互性技能”只需通過深深地介入語言就可實現。雖然柯林斯本人并不認為這次模仿游戲是代表人文文化對索卡爾事件的回擊,但我們可以認為,此次模仿游戲實際上起到了很好地回應和證明作用。

3.促進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均衡發展

隨著經濟社會的日益發展,科學技術的地位日益重要,對社會生活的影響滲透在各個方面,小到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大到世界新興技術變革,其實用性已經無法替代。而人文文化作為一種主觀性極大的學科,正是因為當代社會對功利性的崇尚與追求,導致我們忽略了人文的強大精神作用。正如“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在物質條件得到充分滿足的當代社會,我們不可不重視精神文化追求,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諸如此類看似虛無縹緲的東西,正是它們塑造著人類社會運行的道德與準則,保障和支持著科學文化發生和發展的正確方向。我們大力提倡的“以人為本”,重視人本的重要性,而科學文化由人類創造,勢必也應順應人類社會文化發展且為人類社會服務,切不可盲目夸大科學的作用而貶低人文的巨大價值。在湯因比看來,“我認為,所有宗教和哲學的信徒都必須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合作,以免人類因貪婪而受貪婪,而貪婪是由技術及其不利影響引起的”。片面強調科學作用或者片面強調人文的作用,都無法保證人類幸福這一根本目的的實現,只有把二者進行結合,才可以既強調事物的客觀性,也發揮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在整體上共同保證二者各自作用的發揮,促進人類的整體幸福。9201281F-5CBE-430A-919B-72421E0A808C

同樣,對于人文文化的蓬勃發展來說,科學文化的參與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人文文化的發展也不可能脫離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對宇宙的不斷探索促進我們進行新的哲學思考,對于科學探索的界限問題人文文化則可以進行相應的倫理探討及界定,新時代的科技也會給藝術創作帶來無限的新靈感,偏實物的藝術創作也更加需要新技術的加持。

另一方面,現代無數交叉學科或新興學科的產生也十分需要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茖W與人文的互相融合互相促進,在它們碰撞出火花的同時,勢必會催生出更多的新興事物。通過科學與人文的融合,人們開闊視野,豐富知識體系,達到新的認識,探究新的領域,從而催生新的學科,如科學技術哲學、生命倫理學等。

4.中醫學的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

中醫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文化,針灸療法被列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便是最好的證明。而中醫所蘊含的深厚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同樣是無法被忽視的。中醫的最高境界是“致中和”?!昂邿嶂?,熱者寒之?!?致中和,以平為期,以和為重,在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中我們推崇“中庸”,認為“中和”是世界萬物存續發展的最佳狀態,而在中醫學中所提倡的“陰陽和合”、“陰平陽秘”這些診治理論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體現。由此我們可以認為中醫是一種人文文化,是極具哲學性質的文化。

中醫的科學文化追求的則是中醫科學原理、科學依據、科學實證等,中醫的科學文化需要遵循科學規范,超越民族特征,具有客觀標準。無論中醫學蘊含多大的人文文化內涵,我們無法否認的是中醫始終是一門治療疾病的科學,在當代社會,醫學理應被歸類在科學范疇里,尤其是當代社會對于中醫的辯證發展,用現代技術手段檢驗或探索中醫的準確性或實用性,如青蒿素的提取就是科技與中醫結合的最好例證。

中醫學所具有的雙重屬性,讓我們認識到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不應是割裂和對立的。以中醫學的發展為例,中醫學與中華民族幾千年的進程一直伴行,深受中華民族文化的影響,甚至早已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互融為一體,中醫學的文化內涵充分體現著中華民族得以延續和發展的精神內核。但面對社會歷史的不斷發展,我們在歷史前進的腳步中會發現其中落后的、腐朽的糟粕,這需要我們不斷的審視自身,主動剔除人文文化中與社會相違背的內容。而中醫學之所以得以繼續存在,必然離不開當代科技的發展,例如使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傳統中醫藥方劑進行檢驗與分析,確認傳統方劑內容中對人體疾病真正有用的成分。用現代科技對古方進行驗方,一方面是對中醫學的驗證探索,另一方面體現的是對救死扶傷這一偉大事業的負責。對立統一是中醫學陰陽學說的核心內容,中醫學在矛盾、運動、整體、聯系的觀念下去考察、去回答、去處理醫學的所有問題,這就是中醫學的辨證觀念。這類似于現代哲學辯證法中矛盾的統一性與斗爭性的關系,我們認為矛盾雙方是相互對立也是相互統一的,矛盾雙方對彼此有著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所以在中醫學的科技與人文問題上,我們也應該以這樣的態度去辯證處理。

同樣,對于當今社會的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的發展,我們也應積極促進其互相融合。只有在科學精神的指引下經濟社會才能不斷進步,而科學技術只有在美好高尚的人文精神的導引下,才能避免其負面效應。

綜上所述,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不應是對立的,而應是互相彌補、互相促進、互相融合、共同發展的。只有人文文化對科學技術進行一定的價值引導和倫理評判才能使科學文化始終處于健康的發展方向,從而更好的服務于人類社會,進一步促進社會的前進與發展。同樣,在科學文化完成對“真”的探尋時,我們對于“善”與“美”的探索也會更有支撐與靈感。

參考文獻:

[1]趙喜鳳.科學論的第三波與模仿游戲——訪哈里·柯林斯教授[J].哲學動態,2012,(10).

[2]王治東,盧傳斌.思辯視角下科學與人文的融合[J].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17(5):32-35.

[3]李鈺瑩.淺析科學與人文的融合[J].山西青年,2019,(5):87-88. DOI:10.3969/j.issn.1006-0049.2019.05.055.

[4]陳少宗.中醫學的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J].醫學與哲學,2018,39(5):1-4. DOI:10.12014/j.issn.1002-0772.2018.03a.01.

[5]張運輝,楊夢琳,周小青,鄭彩杏,童天昊,張祺杰.中醫哲學性之我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9,17(16):13-15.

[6]謝孝龍.推進科學與人文均衡發展的對策淺探[J].長江叢刊,2020,(12):104-105.9201281F-5CBE-430A-919B-72421E0A808C

猜你喜歡
中醫學
鄉村醫學專業中醫學課程的教學改革
論云南民族醫藥與中醫學交融發展
分泌性中耳炎的研究進展
太極拳預防腦卒中風的效果觀察與體會
論將中醫學納入大學教育教學領域中的重要性
透過歷史學的塵??粗嗅t
語言,當代社會理解和發展中醫學的關鍵
人的體內之氣經肌膚透發于體外的實踐及感受
中醫學中的“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