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控之傷

2022-06-15 00:50文思敏鄧依云
第一財經 2022年6期
關鍵詞:宿舍疫情心理

文思敏 鄧依云

從2020年年初武漢疫情,到這一輪奧密克戎疫情,新冠病毒已經嚴重打亂公共生活兩年的步調?;赝@兩年,個體看待疫情的情緒已經從最初對病毒的恐懼,演變為一種對于未知命運的焦 慮。

封控給個人帶來的直接變化是迅速養成的“囤積癖”。封控區域的居民已經習慣囤至少夠用一個月的糧油、紙品和個人用品,并讓冰箱保持“動態滿倉”的狀態?!霸谶@樣的情景下,囤積已經不算一種精神障礙,而是具備功能性的正常反應?!卑讔u巖心心理服務部負責人秦玄說。

01 5月3日,上海市梅嶺北路,帽帽在小區成為防范區后第一次出門,隨手拍下街道地磚縫隙長出的植物。

02 帽帽家的餐廳。過去3個月,站在白色小冰箱前清點食材,成了她一個記憶性動作。

秦玄認為,后疫情時代可能就是一個群體性創傷的世界,每個人都在共同經歷、關注這場危機。今天是上海,明天是北京,后天可能是其他城市,每個人都在旁觀者和親歷者的身份間交替。在這樣一場曠日持久的公共性事件中,我們會如何訴說和面對各自的疤痕與隱痛?

從2月底小區因出現“密接”被封控算起,帽帽已獨自在家待了三個多月,比上海大多數居民的“禁足”時間更長。但她仍然愿意把自己在這段時期的經歷稱為是所有人里“最輕量級的痛苦”。

每日在家,帽帽的一個記憶性動作是時不時蹲在冰箱前清點食材,這個場景在整個封控期間發生過很多次。有時候,即使家里還有物資,帽帽也會時不時繞回冰箱這里,擺擺剩余的調料,數數還有幾顆雞蛋,或者用紙把蔬菜重新包裹一遍。如果算算食物還能列出一周的菜單,這種感覺會讓她感到“稍微舒服一點”。

2月26日,帽帽所在的小區封控,在此兩天前,帽帽恰好從公司離職,原本考慮要不要回家鄉成都一趟。猶豫中,隔壁樓棟就出現了密接。帽帽也由此進入了“7天”疊加的禁足循環期。直到3月底上海宣布全域靜態管理前,帽帽僅出過兩次門采購物資。

帽帽認為自己幸運的一點在于,她從事的是廣告工作,即使離職也還能在家里接一些私活,并且薪資不低,不用擔心經濟問題。

最開始封控的幾天,感覺是新奇的,因為沒有體驗過離職在家,帽帽覺得這么一個人待著也不錯。第二輪“7天”開始后她就有了疲倦感。沒有缺錢的困苦,也沒有離奇的遭遇,即便沒能受到太多街道恩惠,但靠著熱情的鄰居團長,整個疫情期間她沒有餓過肚子,甚至連貓的食物也不缺—她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障礙都是最輕量級的。唯一一次接近要去醫院的時刻是她右邊眼瞼連續跳了快兩周,家里沒有合適的藥,也不可能去看醫生,但這種麻煩也“幾乎不怎么影響生活”,帽帽把自己稱為封控期間最幸運的那批普通人之一。

一面覺得自己“最幸運”,但另一面,帽帽仍清楚感知著疫情封控帶給自己的精神痛苦。

3月底全上海都被封控后,在生鮮電商App上搶不到菜,帽帽觸摸到一種“從眾的恐慌感”。冰箱第一次空了的時候,是這種恐慌的頂峰。此外,她每天上網會看到各種令人憂心的社會新聞—關于老人、志愿者、寵物,或者是已經打不開的視頻鏈接。接下去,在看到兩個微信上的朋友對上海的現狀寫下“陰陽怪氣”的評論之后,帽帽把他們都拉黑了。

“痛苦不能被人理解”,那一刻,她心里非常憤怒,卻又感到無力。起初她也會基于自身處境去思考一些很現實的問題:到底我怎么樣才能幫上周圍的老年人?但答案是她什么也做不了。

經歷過憤怒和無力感,帽帽的情緒進入到一段“躺平”期。她漸漸失去了對時間的感知,每天拘于室內,生活內容完全一樣—基本就是無事可做,這種在密閉空間中、日復一日單調乏味的重復性人生,讓她的情緒變得麻木。但好在這個時候,帽帽接到了工作,能帶著她從持續抑郁的情緒中暫時抽身。

01 方原父親臨終前所處的病房。醫生曾安慰方原,她的父親算是幸運的,至少有家人一直陪伴他走到最后。

02 方原父親臨終前所處的病房。醫生曾安慰方原,她的父親算是幸運的,至少有家人一直陪伴他走到最后。

接下來的日子,她陷入“有事做”和“沒事做”兩種生活狀態之間。忙的時候會連軸轉,從早上7點到凌晨2點,生活已無暇顧及;工作結束了,她又重新回到獨自一人面對漫長幽禁的狀態,而那個揮之不去的人生疑問也再度控制了她的大腦—我為什么被關在這個地方?

廣東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的心理分析博士王東,曾在今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期間參與過對封閉式管理人員的心理干預工作。他發現,兩三個月的封閉時間對于運動員和工作人員是一個很大的考驗。封閉所帶來的心理壓力,甚至會讓有些人出現“急性焦慮”發作的情況,即便環境中沒有新冠病毒的陽性感染者。

“每個人的抗壓能力不同。同時還要看一個人的身邊是不是有可利用的資源,他是否善于與外界溝通,能否得到周圍人的支持和外界對他的關心。如果這些條件都不具備,就容易產生心理方面的危機?!蓖鯑|說。

被封控在家中的普通人會產生“買不到菜的焦慮”,倒不是因為他們已經遇到“沒飯吃”的饑餓現實,而是來自于“不知道什么時候能買到菜”的不確定性,和“不知道該怎么才能買到菜”的無助感。

生活朝不保夕帶來的壓力感,潛移默化地啃食著折磨人們的神經末梢。在小區互助和特殊時間的團購通路尚未建立之前,人們能做的事情,只有從一個App切到另外一個App,從一個渠道換到另一個渠道,尋求物資采購的一線生機。但他們大多數的努力都會無功而返,于是第二天重復地操作上述動作……每天為此耗費的時間少則半小時,多則可達數個小時。

社區團購僅能解決部分基本物資的供應,貓糧、洗潔精、垃圾袋—當這類東西儲備不足,帽帽也還是會擔心。此外,這段封控的生活也加速了她與伴侶的戀情解體。她說,這段戀情已經拉扯了一年,封控生活制造出大段的空白時間給她思考,也給了她“斷舍離”的勇氣。

被斷舍離的,還有帽帽對于上海這座城市的情緒牽絆。她已拿定主意未來會回成都定居。原本,她覺得自己會在上海生活很久,她喜歡在上海結識的同事,他們有趣又有吸引力,她也喜歡在這里的工作,讓她有自我實現感。但現在,她把離滬的時限縮短到兩年,她要用這兩年時間為自己攢夠在成都買房的首付。

方原的父親是在上海封控期間去世的。3月中旬他胃癌復發出血,直至5月中旬,在醫院病房度過了最后的時光。整個過程,方原感覺,父親的身體像一盞油燈一樣,一點點耗盡。

3月入院時,方原以為父親可能還有救,至少沒有那么糟糕。但后面兩個月,作為腫瘤終末期病人,他的病情越來越惡化。但那時醫院一直處于封控狀態,影像檢查和手術全都沒辦法做。父親一直嘔吐,吃不下東西,只能靠輸液維持生命。就這樣,父親的身體越來越差,也逐漸對治療失去了信心。

去世前的半個月,父親曾跟方原說,他不想治了,想要回家。那天,整層病房空了一大半,留下的都是沒辦法走路和出院的重癥病人。但家里沒有醫療設備,方原找遍了買吸氧機的渠道,受阻于物流買不到,最后父親只能繼續留在醫院里。到5月,父親已經沒有辦法說話了,人瘦成了皮包骨,神志不清。

方原著手為父親準備后事。但遺照沒有地方打印,也買不到香燭。她騎著自行車找了很久,終于在一家半掩門的壽衣店里買到了壽衣?!皶r代的一粒塵,落在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狈皆f,她現在越來越能理解這句話。

父親臨終那天,母親早上5點從醫院打電話告知她。從居委會開出門證到被允許進入住院部,方原用了五個小時。當她沖進病房時,父親已經快不行了,最后只匆匆看了她一眼,幾分鐘之后就去世 了。

父親有四個兄弟,兄弟間關系很好?!白尨蟾缭俚鹊任?,再過幾天就解封了?!备赣H臨終前一天,一個叔叔喝多了,哭著打電話給方原。得知父親去世的消息,最后只有兩個叔叔被小區放行,趕去見最后一面。在醫院地下一層的太平間里,方原、母親和父親的兩個弟弟一起對父親三鞠躬。遺體當天就要辦理火化,沒有追悼會,喪葬程序從簡。醫生安慰方原,方原的父親算是幸運的,至少妻子和女兒在最后時刻能一直陪伴他。在同一家醫院的其他病房中,有好幾個病人因為家屬被封控,去世時身邊一個親人都沒有。

為腫瘤患者和臨終病患做心理安寧療護工作的孔澤士,在封控期間接觸到十幾位臨終病人的來訪案例。這些病人不僅要面對臨終的死亡恐懼和焦慮,也面臨家屬無法陪護的現實障礙。出于疫情防控要求,醫院只允許一位家屬陪護。

“持續的封控,讓患者與外界的關聯、與家人的親密關系都會出現局部斷裂。人需要在關系的互動中形成自我價值感和自尊感。一旦關系斷裂,人比較容易進入自閉和孤獨的狀態。特別是臨終病人,會覺得生命沒有意義感?!痹诳诐墒拷佑|的案例中,有的臨終患者無法見到自己的愛人和孩子,或者患者想要回家的需求難以滿足,或者去世后的處置和哀悼儀式匆匆了事,“這里面會有很多遺憾”。

終末期腫瘤患者和他們家屬,面臨有限的生存期和可預見的臨床結局,疾病的身心痛苦和對死亡的恐懼基本上占據了他們的全部注意力?!八劳鰧嶋H上是終極創傷。無論是病人還是家庭照護者,都處于高強度的壓力之中?!笨诐墒空f,家屬之間的互相支持便成為了支持個體做病魔抗爭的力量源泉?!凹彝コ蓡T之間有共同的信念,能互相支持、共同進退是很重要的?!?/p>

送走父親的整個過程中,方原最難以釋懷的是父親的最后一份核酸檢測報告。按照防疫規定,病人每天早上八點半要做一次核酸檢測,即使臨終那天也不例外。最后一次做核酸時,父親已經在彌留之際,做核酸的棉簽棒被他咬在嘴里。

方原沒有想到的是,當遺體送到殯儀館火化時,工作人員要求查看父親的核酸報告。這讓她非常憤怒,“活人的要看,死人的也要看?!币恢钡鹊疆斕焱砩掀唿c半,父親的核酸檢測報告終于出來了,如同此前每天的結果一樣—陰 性。

看到核酸檢測結果的那一刻,方原的情緒終于崩潰了,“我真的特別難過,特別不能接受。能不能給一個要走的人留一些起碼的尊嚴?”

這是方原人生中第一次如此近距離地感受死亡。作為家屬在放棄治療同意書上簽字的那一刻,她的手在發抖。父親入院后,她幾乎每日都在微博記錄父親病情的進展?;仡櫢赣H去世的過程,她最大的遺憾,是封控環境讓父親沒有辦法得到積極治療,加速了他的離世。

現在,方原的希望是,能在解封后給父親重新辦一場正式的追悼會。

梁然是個大二學生。從3月底上海封控開始,她不再能出宿舍,同住的還有三個室友。最初幾天,同學們并沒有太當回事,只是覺得飯菜的質量有些差,每個人會抱怨幾句“很難吃”“吃不飽”。但是到后來,這種學生宿舍的封控生活,問題變得越來越多。

最難的是購物。用的和吃的,什么都買不到,甚至連買水都成問題。學校的商店是開了團購,每兩周一次,每個宿舍只能派一個代表在小程序里“搶”。能買到的東西本來就很少,只有牛奶、泡面和衛生紙等,同時還有限購政策,每個宿舍每樣東西最多買四份。梁然跟三個室友輪班負責搶購,但從未成功買到過任何東西。

早餐統一價格6元,午餐和晚餐12元,由學生自付。每層樓的層長到點會把飯放在宿舍門口。梁然覺得早餐算是一日三餐里最好吃的一頓,有時候會有面包或者幾片醬香餅,有時候也會給一個飯團或者手抓餅。她和室友如果哪天實在吃不下盒飯,就會在早上點上兩份或者三份早餐,一整天就吃這個。

宿舍沒有飲用水了,只能燒自來水喝,但自來水的異味很大。加上一直吃不飽也吃不好,梁然的情緒也變得越來越 差。

倒垃圾是學生們可以走出宿舍的唯一機會。每三天他們被允許下樓丟一次垃圾,一個宿舍只能去一個人。丟完垃圾后必須立刻回到宿舍,不允許多逗留一分鐘。但是,三天里光是積攢的餐盒就能裝兩大袋,出去一次根本丟不完。很多生活垃圾只能繼續堆在屋子里,越積越多。

以前核酸檢測是在宿舍樓下,那也算是每天放風的機會。但學校認為這樣還是比較“危險”,地點挪回樓內一層的走廊。那之后,每天排隊十幾分鐘做核酸的過程,梁然常常排到一半就開始感到頭暈,需要蹲下來或者坐下歇一會 兒。

梁然感覺自己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她很想回家。但她也不想給家人打電話,怕他們擔心。家人要是主動打過來,她往往糊弄幾句就掛了。

宿舍幾個人每次如果餓了,或者想家,就開始集體睡覺,也不管是白天黑夜,睡得昏昏沉沉。再下一個階段,大家又出現失眠,凌晨三四點才能睡著,嚴重的時候耽誤到五六點,睡不了多久,就得起床下樓參加7點的核酸檢測。

梁然和室友在宿舍上網課,有時候課程很滿,從早上8點排到晚上9點。課少的時候,一天又只有兩三節,剩下的時間就只能困在屋子里無聊發呆。幾個人都不愛玩游戲,雖然為了打發時間和轉移注意力,她們也曾下載過游戲,但玩著玩著就失去興致,重新回到“什么都不想干,什么都提不起興趣”的情緒中。

01梁然和同學們每天封控在宿舍要做2到3次抗原檢測。這是一位大學生攢下的抗原檢測試劑盒。

02梁然的宿舍。室友們都習慣放下床簾,縮在里面會比較有安全感。

梁然感受著宿舍里這種安靜卻壓抑的氛圍,4個女生已經不怎么有人說話了,越到后來,大家就越沉默。她們過去都是性格開朗的人,經常一起打打鬧鬧和開玩笑。

現在,大家整天就待在自己的床上?!懊總€人都有床簾,感覺縮在床簾里比較有安全感?!泵刻煜麓驳臅r間,不會超過兩小時。下床的主要理由,一個是下樓做核酸,回到宿舍后就直接爬回各自的床上。另一個是發飯,把飯拿進屋,坐在桌子前吃完后就繼續回到床上。雖然室內有張桌子,但人坐在那里,只會覺得無事可做。

其實回到床上也是一樣的。梁然感到每天沒什么可做的,手機也不想玩,什么都看不進去。到上課時間了就上課,下課了想睡覺睡不著,于是就在床上坐著。電視劇也看不進,畫面在眼前“飄過”但根本不知道在講什么劇情。梁然形容自己的狀況是沒有辦法開心,也沒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

梁然的一個室友已經明顯出現了嚴重的情緒問題,每天晚上跟家人打電話都會邊講邊哭。起初大家還會安慰她,但后來誰也不想再去調解?!拔覀冏约阂蚕肟?,也怕自己情緒崩潰?!绷喝徽f。

梁然看到過一些針對上海的心理咨詢電話,但她不知道打過去自己能說點什么?!澳銜杏X宿舍里每個人都不太對勁,但是要仔細描述清楚,又不知道該些說什么。確實也沒有經歷巨大的創傷和悲痛。但心理上肯定是有問題了,只是不知道那問題具體是什么?!?/p>

白島巖心心理服務部負責人秦玄給出的解釋是,學生們陷入到一種“迷失感”之中。

“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困擾會和學業、戀愛、工作、人際沖突聯系在一起,產生焦慮、抑郁或者恐懼等情緒反應。當學生們沒有足夠的資源應對時,疫情就可能成為導火索,再疊加其他方面的困難,造成比較大的心理壓力?!鼻匦Α兜谝回斀洝冯s志表示。

白島巖心是一個面向年輕群體的心理健康服務平臺,在3月下旬接到了第一個關于上海疫情相關的心理求助。浦東地區封控后,求助的個案開始增多,4月13日這天,平臺一天內接待了近10個咨詢案例。

秦玄說,日常規律的學習生活被打破后,學生被封鎖在校,除去物資采買困難、現實生活的不方便,一些學生會因為線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感到學業壓力比較大,引起焦慮。另外學生們也可能因為難以在宿舍建立起自己的獨立空間和心理邊界,引起人際關系上的摩擦?!疤貏e是對高年級的大學生來說,他們沒有太多學業任務,論文期限也不緊迫,如果沒有找到可以持續投入的事情,會產生一種無意義感?!?/p>

心理咨詢師姬晶晶接到的咨詢,對方大多是在14歲到18歲之間、已經有嚴重抑郁癥或焦慮癥的青少年,之前已經在接受藥物治療。

封控對這類病人產生的影響,是抗抑郁藥物沒辦法及時購買。一旦停藥,有些人的癥狀會復發,甚至表現更為激烈?!耙驗闆]有辦法及時得到控制,情緒會被放大,家長也不太會溝通和轉化?!奔ЬЬдf,心理上的壓力會帶來身體上的癥狀,一些人會嘔吐、心慌,甚至頭暈。創傷儲蓄的能量無法通過意識層面釋放,就會通過軀體癥狀的方式緩解。從這一點可以看出,疫情帶來的壓力性創傷是實實在在的。

姬晶晶接觸過的一個癥狀比較嚴重的案例,是一個獨自隔離的男孩,“每次看到樓道里有陽性感染者被拉走,就非常地焦慮”。在家中從新聞里看到每天病例增長的數據,就會出現抽搐、發麻和暈眩反應。

疫情給人的心理帶來的是一種無望的感覺,不知道什么時候是盡頭,“所以它很挑戰人的心理承擔能力,個人的情緒穩定性會受到很大的挑戰?!奔ЬЬ?說。

于玲娜是心理咨詢工作室映心堂的創始人,她發起過針對2020年武漢疫情的心理公益救助工作。團隊曾接觸幾百個咨詢案例,其中一些是團體咨詢,形式上包括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

她總結2020年新冠疫情初期形成的心理創傷,包括對感染的恐慌、疑病傾向,對感染后污名化、遭到歧視的擔憂,獨居時的不安感,對未來的不確定,對家人去世的哀痛,也涉及參與援助的醫護和志愿工作者的職業耗竭感、無力感等身心壓力問題。

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研究生唐欣羽和團隊曾在2020年針對武漢的社區志愿者做過心理創傷調查。團隊在不同社區調研了700多個樣本,數據顯示,有25%的志愿者每天工作9小時以上,10%的志愿者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以上。高強度的腦力和體力勞動、充滿未知風險的壓力環境,給志愿者帶來了一定的精神緊張性。唐欣羽和團隊采用的是事件影響量表(Impact of Events Scale-Revised,簡稱IES-R)來測量這些志愿者的心理創傷程度,通過對受訪志愿者的自陳式測量和評估,結果發現有一半左右的樣本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創傷特征。

在調研訪談中她了解到,在服務過程中,居民的誤解、不信任感以及資源調度產生的溝通摩擦,也會對志愿者加注不良情緒。這些個體化苦難的宣泄通道有限,“被掩蓋在了宏大的敘事中”。

在采訪中,多位心理咨詢師以及研究者均向《第一財經》雜志表示,不同于災難性的劇烈創傷,疫情帶來的創傷是一種彌散性的、滲透性的復合的心理沖擊。

站在2022年,于玲娜觀察到,此時的疫情形成的心理創傷,相較2020年已經有很多不同。兩年前,人們最害怕的是被病毒感染,不知道會不會死、會不會有后遺癥。在當時,死亡焦慮、疑病傾向很常見。而兩年后的今天,疫情的結束遙遙無期,讓人們多了一種煩躁甚至憤怒的情緒?!拔颐刻於悸牭胶芏嗳吮г沟降资裁磿r候才是個頭?”于玲娜 說。

英國社會學家吉登斯把新冠疫情稱作一場“數字化的大流行病”(Digidemic)?!安《尽币呀浘砣胍粋€數字化世界。除去疫情發生地的市民、醫護和志愿者人員等直接關聯的群體,創傷的漣漪效應通過媒介信息的傳播,會影響到更大的群體,致使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受到疫情影響。

“比較共性的特點是,我們都有遭受到威脅的感覺。因為狀況是出乎意料的,我們可能也是無能為力的,我們不確定會發生什么,都有可能在一些時刻產生被情緒淹沒、壓垮的感覺?!鼻匦堰@種人際間傳遞的沖擊稱為疫情的群體性創傷,個體則有可能會隨疫情長期處于這種慢性的壓力之中,反應的出現可能各有不同,有的人會焦慮,有的人會抑郁,有的人會覺得不知所措,有的人會覺得困惑。

于玲娜目前生活在日本。當地的疫情封控政策在今年放松以來,于玲娜周末帶兒子去參加活動,他表現出了一種明顯的“人群厭惡”。

“一群人擠在一起的事情,他本能地不想參與,這就是一個心理的變化吧?!庇诹崮扔^察到了自己4歲兒子的社交心態受到疫情的影響。一個小孩子在2歲至4歲這段時間,本應該發展社交技能、參與各種活動,和其他小朋友打交道,但為了安全,過去兩年他很少有機會這么做。

“我在想,未來的日子,口罩不會長在臉上,但可能會長期戴在人的心里。一方面,大家已經被新冠教訓得服服帖帖,防護的意識和理念會內化成為一種習慣。另一方面,人與人之間確實會出現一些疏遠?!笨诐墒空f。

創傷展現出的是一個赤裸的真相:個體命運在多大程度上掌握在自己手里,短暫的生命真空期過后,個體又該如何反思自身的命運與公共生活。那些難以被清晰描述的隱痛,或許會在生活重啟后被遺忘,但在個體的內心深處或許數年都難以彌合。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創傷后成長”,指的是在應對重大生活危機后,個體體驗到的與自我相關的積極改變。

“大災大難常常逼人去面對那些存在性的問題:我為什么活著?如果明天就死了我要怎樣活?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我要怎樣安身立命?如果人能從災難中幸存下來(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幸存),直視并記住災難中的時刻,他往往能變得更成熟、更謙卑、更有遠見?!庇诹崮鹊慕ㄗh是,對于個人來說,不用特意去強化什么,只需要跟隨災難帶來的痛苦去反思、去成長就好。

應采訪對象要求,方原、梁然為化名

猜你喜歡
宿舍疫情心理
戰疫情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熱得快炸了
抗疫情 顯擔當
疫情中的我
心理感受
學校到底是誰的
作品四
一個都跑不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