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與資源約束條件下的人口承載力研究
——以鄭州大都市區為例

2022-06-15 02:23鄒小玲王鵬飛
關鍵詞:市區測算承載力

鄒小玲,王鵬飛

(河南理工大學 財經學院,河南 焦作 454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區域經濟布局從實施沿海開放,逐漸形成了“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的四大板塊,如今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共建“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正在引領區域發展的新格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作為承載發展要素的主要空間形式,將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方面。鄭州大都市區作為中原城市群的“領頭雁”,在打造中西部核心增長極、支撐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發展戰略中具有重要作用。

鄭州大都市區規劃的“1+4”空間格局是基于“一小時通勤圈”的城際交通基礎,推動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等地打破傳統行政界限,以區域產業分工合作為紐帶,打破“大城市病”和中小城市人口外流的困局。因此建設鄭州大都市區,要順應客觀經濟規律,拓展鄭州發展腹地,延長城市發展的生命周期,將發展思路從“控制人口”向“增強承載力”的方向變化。人口承載力需要考慮經濟與資源協調發展,在人口與經濟和資源相互適應、協同運作的基礎上,以一種適宜的比例協調發展。人口發展對社會經濟與資源發展產生制約作用,反之,社會經濟與資源發展又會對人口發展產生促進作用,三者之間相互關聯、相互作用,形成一個不可分割的耦合體。本文將以人口-經濟-資源三要素作為研究工具,對鄭州大都市區“1+4”空間人口承載力進行分析,為增強鄭州大都市區人口承載能力提出相關的對策。

一、人口承載力及其研究方法

人口承載力問題是人類經濟社會最重要和最基礎的問題之一,人口承載力概念從誕生至今,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大。本研究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界定了人口承載力的綜合概念,并明確經濟與資源約束條件下的人口承載力測算方法及相關指標,對鄭州大都市區“1+4”空間格局下的經濟人口承載力和資源人口承載力的測算及比較分析提供研究基礎。

(一)內涵界定

人口承載力的思想最早源于英國人口學家和政治經濟學家馬爾薩斯,其在《人口原理》中提出人類食物供給增加的速度遠遠跟不上人口數量增加的速度,即人口以幾何的倍速增長而糧食僅以線性速率增長,因此人口的數量將會受到限制[1]。隨后,比利時數學家維哈爾斯特和美國學者皮爾及其同事瑞德分別獨立提出的Logistic方程為人口承載力理論提供了數學表達公式[2]。

美國人口學家科恩在《地球能養活多少人》中搜集了26個關于人口承載力的定義,其中國際人口生態學界認為,人口承載力是在不損害生物圈或不耗盡可合理利用的不可更新資源的條件下,世界資源在長期穩定狀態基礎上能供養的人口數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為,人力承載力是一國或一地區在可以預見的時期內,利用該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資源及智力、技術等條件,在保證符合社會文化準則的物質生活水平條件下,所能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3]。20世紀中葉以來,伴隨著世界人口遞增,工業生產規模擴大,資源耗竭、環境惡化等問題日益嚴重,人口承載力問題日益受到關注。

國內對人口承載力的研究興起于中國科學院于1987年開展的相關研究,其研究結果顯示我國糧食生產未來仍具有很大潛力,土地人口承載力在保證人均糧食消耗600kg的前提下最多能承受16.6億的人口[4]。在此項目的帶動下,人口承載力問題的研究在我國開始受到廣泛的關注,國內眾多學者紛紛開展不同區域不同層次的人口承載力研究。我國學者曲格平和李金昌在《中國人口與環境》一書中,將“人口承載力”表述為“人口承載量”,定義為:一定生態環境或一定地區的資源所能養活的最大人口數,是人口容量的極限狀態,這個極限狀態受到多種條件的制約[5]。另有學者提出從不同角度來看,人口承載力分為純生理學意義的人口承載力、資源人口承載力、經濟人口承載力和適度人口承載力等類型[6]。

綜合來看,國內外學者均認為人口承載力是在一定資源要素約束條件下的最大供養人口數量。本研究認為,人口承載力是指在維持經濟社會正常運轉情況下的最大供養人口數量。由此可見,人口承載力具有彈性變化的屬性,隨著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的不斷變化,人口承載力不再是一個絕對數,而是一個相對數,在既定區域一定資源約束條件下,通過技術和創新等手段,合理分配資源、提升資源利用率,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時,可以持續增強和提升區域人口承載能力。

(二)研究方法

從影響人口承載力的因素來看,關于人口承載力的測算分為單因素分析法和多因素分析法。單因素分析法也稱為單因子分析法,在靜態或封閉條件下,只考慮一種資源約束條件下的人口承載力,單因素分析法普遍適用于某一專業領域或者對人口承載力影響重大的因素,比如糧食資源人口承載力、土地資源人口承載力、水資源人口承載力、經濟人口承載力等。多因素分析法,是在動態或開放條件下,考慮多種資源約束的多目標決策方法,常用的研究工具有P-E-S模型[7]、可能-滿意度模型(P-S Model)[8]、系統動力學模型[9]和生態足跡模型[10]等。

一般來說,研究過程中考慮的參數越多,不確定性因素也越多,研究結果與現實情況之間的吻合度也越難掌控,因此要針對不同的研究目的而選擇不同的研究方法。本研究的目的是要對鄭州大都市區“1+4”空間布局的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5座地級市的人口承載力進行分析,并對城鄉融合發展的路徑進行探討,從而提升鄭州大都市區的人口承載力,因此擬在多因素分析法中的P-E-R模型的基礎上進行修正,對經濟人口承載力和資源人口承載力進行對比分析,綜合判斷鄭州大都市區的人口承載力。

基于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我國學者朱寶樹[11]最早構建了P-E-R模型?!癙”代表現實人口數量;“E”代表經濟人口容量,特指相對于一定經濟發展水平的人口容量,具體是指地區經濟發展指標總量除以一定標準的人均經濟指標后所得到的人口數量;“R”代表資源人口容量,即相對于一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的人口容量,具體是地區資源總量除以一定標準的人均資源占有量后所得到的人口數量。同時將現實人口數量P分別與E和R進行比較分析,計算人口壓力指數如下:

e=P/E

(1)

r=P/R

(2)

式中:e表示為人口的經濟壓力指數;r表示人口的資源壓力指數。當人口壓力指數小于1時,表示人口承載力相對富余;當壓力指數等于1時,表示人口承載力相對平衡;當壓力指數大于1時,表示人口承載力相對不足。由此,可以得到人口承載力的判斷標準如表1所示。

表1 人口承載力判斷標準

由表1判斷標準來看,A類結果表示人口承載力相對富余;B類結果表示人口承載力相對平衡;C類結果表明人口承載力相對不足。

二、鄭州大都市區人口承載力

依據2016年國務院批復的《中原城市群發展規劃》,鄭州大都市區范圍包括河南省的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5座地級市。為了深入分析鄭州大都市區的人口承載力,本研究采用國家統計局和河南省統計局等相關數據,借助P-E-R模型分別對經濟人口承載力和資源人口承載力進行計算,然后對比分析鄭州大都市區的綜合人口承載力。

(一)鄭州大都市區“1+4”空間經濟人口承載力

考慮到統計指標的變化和經濟社會動態變化等原因,在原有模型的基礎上對選取的經濟指標進行修正:(1)在計算經濟人口容量的過程中,用國內生產總值GDP替代原有的國民收入總值GNP指標,取近3年的均值計算;(2)增加個人可支配收入DPI指標,取近3年的均值計算;(3)參照標準采用全國人均值進行計算;(4)由于選擇了多個經濟指標,因此對各個指標的權重用fi表示,為了研究方便,對選取指標賦予同等重要的地位,即fi取均值計算;(5)現實人口數量“P”值采用官方公布的統計人口數量。當結合多個經濟指標判斷經濟人口承載力時,需要綜合計算E,其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3)

1.采用GDP指標測算人口承載力

P-E-R模型原假設中國人口總量與經濟-資源總承載量是基本平衡的,即現實人口為適度人口??紤]河南省的地理位置和經濟發展水平,取全國均值作為參照標準。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河南省統計局官網近3年的統計年鑒,整理鄭州大都市區5個地級市2017—2019年的GDP并計算其平均值,同時測算鄭州大都市區2017—2019年的GDP及其均值,得到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2017—2019年GDP統計表 億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和河南省統計局官網近3年的統計年鑒,分別計算鄭州大都市區5座地級市、鄭州大都市區、河南和全國人均GDP值相關數據如表3所示。

表3 2017—2019年人均GDP統計 元

由《河南省統計年鑒》整理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的常住人口數據,分別統計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以及由此測算的鄭州大都市區2017—2019年的常住人口并計算近3年的均值得到結果如表4所示。

表4 2017—2019年常住人口統計 萬人

根據統計數據,依據修正的P-E-R模型計算原則,分別以河南省的人均值和全國的人均值作為兩組測算標準,分別測算得到鄭州大都市區的經濟人口承載力相關結果如表5所示。從測算結果來看,根據近3年的GDP均值計算經濟人口承載力來看,鄭州、焦作、許昌和鄭州大都市區以高低不同的測算標準得到的結果均表明,經濟人口承載力相對富余;開封和新鄉兩個地區經兩組不同的參照標準測算結果均表明經濟人口承載力相對不足。

表5 以GDP測算的經濟人口承載力

2.采用DPI指標測算人口承載力

根據近3年的統計年鑒相關數據整理計算鄭州大都市區5個地級市、鄭州大都市區以及中部地區和東部地區DPI數據,得到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不同地區相關DPI統計情況 元

依據鄭州大都市區地理位置和目前經濟發展水平實際情況,根據國家統計年鑒公布的統計數據分析,本研究以DPI指標測算的經濟人口參照標準分別取高低兩組數據。高收入標準參照為東部地區人均DPI,低收入標準參照中部地區人均DPI。按照修正的P-E-R模型計算原則,可以測算得到根據DPI指標測算的鄭州大都市區經濟人口承載力相關結果如表7所示。

表7 以DPI測算的經濟人口承載力

由表7所示的結果來看,依照低收入標準測算的人口承載力,除了開封和新鄉人口承載力相對不足外,鄭州、焦作和鄭州大都市區人口承載力都相對富余,許昌人口承載力相對平衡;按照高收入標準測算,鄭州、開封、新鄉、焦作和許昌5座地級市的人口承載力都相對不足,因此鄭州大都市區的人口承載力也相對不足。

3.綜合測算經濟人口承載力

根據GDP和DPI兩個經濟指標測算的鄭州大都市區人口承載力的結果,平均加權計算綜合人口承載力,得到結果如表8所示。

表8 綜合經濟人口承載力

根據表8的結果表明:鄭州在經濟人口承載力方面表現最佳,不管是低參照標準還是高參照標準測算的結果均顯示經濟壓力指數小于1,人口承載力均表現為富余;焦作、許昌和鄭州大都市區在低參照標準測算結果方面表現較好,經濟壓力指數小于1表明人口承載力相對富余,但是高參照標準測算結果顯示人口承載力就相對不足了;開封和新鄉在高低兩組不同標準測算的經濟人口承載力方面表現欠佳,其經濟壓力指數均大于1,表明兩個地區在以GDP和DPI指標測算的經濟人口承載力方面表現不足。

(二)鄭州大都市區“1+4”空間資源人口承載力

在開放經濟條件下,滿足人們生活需要的基本資源,比如食物、水、煤、電等均能夠通過外在市場的替代和互補的方式獲取,而那些無法通過市場交易替代或補充的資源將成為制約區域人口承載力的關鍵要素,比如土地資源和生態環境等。原來P-E-R在計算資源約束條件下的人口容量時,采用的指標是基于土地資源約束下的糧食產量。由于河南省是農業大省,也是人口大省,本研究在測算資源約束條件下的人口承載力的過程中,在原有糧食產量這個指標的基礎上,增加人口密度的這個指標綜合測算鄭州大都市區“1+4”空間布局下的資源人口承載力?,F實人口數量“P”值仍然采用官方公布的統計人口數量,由于選擇了多個指標,為了方便計算對各個指標的權重采用平均加權的方式進行賦權,那么資源人口容量R的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4)

1.采用糧食產量指標測算人口承載力

由河南省統計局官網的相關統計資料,整理鄭州大都市區5個地級市2017—2019年3年的人均糧食產量并計算其平均值,同時測算鄭州大都市區2017—2019年的人均能糧食產量及均值。再通過國家統計局2017年、2018年和2019年統計年鑒查詢全國和河南省人均糧食產量,得到2017年至2019年的相關人均糧食產量并計算3年的均值。整合相關情況得到的統計結果如表9所示。

表9 2017—2019年糧食產量

從表9統計結果來看,河南省人均糧食產量高于全國人均糧食產量,這個跟河南省是糧食主產區密不可分,由此在設定參照標準的過程中,可以根據河南省的人均值和全國的人均值的不同設置兩個擋位,將河南省的人均量設置為高標準參照組,將全國的人均量設置成低標準參照組,那么經過P-E-R模型的計算原則,測算兩組基于糧食產量形成的資源人口容量和資源壓力指數,具體結果如表10所示。

由表10的測算結果來看,按照人均低產量的標準測算的糧食資源人口容量來看,鄭州地區糧食壓力指數達到了3.13,表明糧食資源人口承載力不足;其他地區糧食壓力指數均低于1,表示糧食資源承載力相對富余。按照人均高產量標準測算的人口容量來看,只有新鄉壓力指數低于1,表明人口承載力相對富余;其他地區糧食壓力指數均高于1,尤其是鄭州壓力指數高達4.56,表明糧食人口承載力嚴重不足。

表10 以糧食產量測算的資源人口承載力

2.采用人口密度指標測算人口承載力

根據統計年鑒相關數據統計鄭州大都市區5座地級市近3年常住人口并計算其平均值,同時測算鄭州大都市區“1+4”全區和城區常住人口數。同時統計鄭州、開封、新鄉、焦作和許昌5個城市的行政面積和城區的面積,同時測算鄭州大都市區的相關面積,并計算各自的區域人口密度和城市人口密度,得到結果如表11所示。

表11 人口密度統計表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年鑒,查詢到全國和河南省近3年的城市人口密度相關情況匯總得到結果如表12所示。

表12 城市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從表12的結果來看,河南省的城市人口密度明顯高于全國的水平,由此可見河南省人口多,城市的擁擠程度也是相當高。在此分別以全國均值為低密度標準,以河南省均值為高密度標準,分別各區域的城市壓力指數,得到的測算結果如表13所示。

表13 以人口密度測算的資源人口承載力

由表13所示的結果來看,依照低密度標準測算的人口承載力,只有開封和許昌人口承載力相對富余,鄭州、新鄉、焦作和鄭州大都市區人口承載力都相對不足;按照高密度標準測算的人口承載力,除了鄭州和新鄉人口承載力相對不足外,其他的區域人口承載力都相對富余。

3.綜合測算資源人口承載力

根據糧食產量和人口密度兩個土地資源約束的指標測算結果,平均加權計算綜合資源人口承載力,其結果整理如表14所示。具體表現為:(1)開封和許昌在資源人口承載力方面表現最佳,在以高低兩組參照標準測算的資源壓力指數均小于1,表明資源人口承載力均表現為富余;(2)焦作和鄭州大都市區在資源人口承載力方面表現較好,以低參照標準測算的資源人口壓力指數小于,表明人口承載力富余,但是以高參照標準測算的壓力指數大于1,表明人口承載力相對不足;(3)鄭州和新鄉在資源人口承載力方面綜合表現欠佳,在以高低兩組參照標準測算的資源壓力指數均大于1,表明資源人口承載力均表現不足。

表14 資源人口承載力測算結果

(三)鄭州大都市區綜合人口承載力

為了研究經濟和資源多因素約束條件下的人口承載力,本研究選擇了GDP、DPI、糧食產量和人口密度4個指標,按照高低兩組不同的參照標準分別對鄭州大都市區的經濟人口承載力和資源人口承載力進行了分析。將前面研究結果綜合匯總得到的分類結果如表15所示。

表15 人口承載力類型匯總表

1.測算標準低方案結果分析

從表15匯總結果來看,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和鄭州大都市區6個區域以低參照標準運用模型測算情況表明,GDP、DPI、糧食產量和人口密度4個指標對6個區域測算的24個結果中有7個C,1個B,16個A,表明有67%概率顯示人口承載力表現相對富余。(1)以GDP指標測算的經濟人口壓力指數(e1)表明,除了開封和新鄉外,其他地區的人口承載力都相對富余;(2)以DPI指標測算的經濟人口壓力指數(e2)表明,鄭州、焦作、鄭州大都市區人口承載均表現為富余;(3)以糧食產量測算的資源人口壓力指數(r1)表明,只有鄭州人口承載力表現不足,其他地區均表現為富余;(4)以人口密度測算的資源人口壓力指數(r2)表明,僅有鄭州和新鄉人口承載力表現不足,其他地區均表現為富余。

2.測算標準高方案結果分析

從表15匯總結果來看,對鄭州、開封、新鄉、焦作、許昌和鄭州大都市區6個區域以高參照標準運用模型進行測算,GDP、DPI、糧食產量和人口密度4個指標測算情況共計24個結果,其中有7個A, 17個C,表明有71%概率顯示人口承載力表現相對不足。(1)以GDP指標測算的經濟人口壓力指數(e1)表明,開封和新鄉人口承載力仍然顯示不足,其他地區的人口承載力都相對富余;(2)以DPI指標測算的經濟人口壓力指數(e2)表明,鄭州大都市區5座地級市的人口承載力均表現不足,從而鄭州大都市區整體人口承載力均表現不足;(3)以糧食產量測算的資源人口壓力指數(r1)表明,只有新鄉人口承載力表現富余,其他地區均表現為不足;(4)以人口密度測算的資源人口壓力指數(r2)表明,僅有開封和許昌人口承載力表現富余,其他地區人口承載力均表現不足。

三、研究結論與政策建議

本研究以鄭州大都市區5座地級市為研究對象,針對經濟和資源約束條件下的人口承載力進行了分析,選擇了GDP、DPI、糧食產量和人口密度4個指標對地區的人口容量進行測算,依據P-E-R模型計算原理,根據常住人口和測算人口容量進行比較測算人口壓力指數,并對人口承載能力按照A、B、C等級進行劃分。根據本文前面的測算結果來看,鄭州大都市區按照低參照標準測算的人口承載力表現較好,各地區壓力指數大多數小于1,表明人口承載力整體表現為相對富余。然而以高參照標準測算的結果則表明各地區人口壓力指數明顯增加了,人口承載力相對不足。由此來看,鄭州大都市區雖然具備了低標準測算的城市人口承載能力,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民小康社會的實現,GDP、DPI、糧食產量和人口密度等指標必然會發生變化,以高標準來測算的結果表明鄭州大都市區人口承載能力前景堪憂,因此必須增強和提升人口承載力。

(一)提升經濟人口承載力政策建議

根據GDP和DPI兩個指標測算的經濟人口承載力的結果來看,鄭州大都市區5座地級市中鄭州的經濟實力最強,其經濟人口承載力表現富余,其次是焦作和許昌在低標準基礎上測算結果表現相對富余,而開封和新鄉在經濟人口承載力方面表現欠佳。因此在提升經濟人口承載力的對策中必須發揮鄭州核心引擎的作用,然后通過構造“1+4”共贏鏈的機制,帶動鄭州大都市區各地區通過高質量發展,持續增強經濟人口承載力。

(1)發揮鄭州核心引擎作用。鄭州作為國家中心城市是鄭州大都市區發展的“核動力”,在提升經濟人口承載能力的過程中也必將發揮核心引擎的作用。從2021年3月份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鄭州市2020年GDP達到12 003億元,要達到2035年實現3萬億的目標還有一段距離。要深度融入“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對接國際市場。通過海、路、空、網四條“絲綢之路”的服務網絡鏈條,在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5G商用和區塊鏈等重點產業,完善綠色低碳的供應鏈,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要搶抓高質量發展機遇,保持國內領先的競爭優勢。在黃河國家戰略和“中國制造2025”等戰略疊加背景下,鄭州要以智能改造、綠色改造和企業技術改造等“三大改造”作為主要抓手,打造區域增長典范和轉型升級新樣板,形成制造業梯隊發展模式,以龍頭產業帶動鄭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2)構造“1+4”共贏鏈模式。要提升鄭州大都市區經濟人口承載力,除了積極發展鄭州的核心引擎作用以外,還得通過構造共贏鏈機制帶動開封、新鄉、焦作和許昌“四軸”的經濟盤轉動起來,提升“1+4”空間經濟圈的GDP和DPI,從而提升經濟人口承載力。以交通樞紐為橋梁,貫通鄭州大都市區經濟運行大動脈。在積極向外延伸對接京廣、隴海等區域發展主軸輻射帶動能力的同時,加快“1+4”城市圈的交通建設,推進鄭許城鐵開通,增加鄭焦之間、鄭新之間的黃河大橋的建設,打通黃河南北岸的聯系廊道;以區域全產業鏈為動力,增強鄭州大都市區經濟運行的造血能力。以鄭州服務網絡鏈條和制造業的龍頭優勢,借助焦作和許昌地區在經濟人口承載力方面的相對優勢,合理布局產業密集帶,協同帶動開封和新鄉梯隊前進,打造特色鮮明的全產業鏈的共贏鏈模式。

(二)提升資源人口承載力政策建議

根據糧食產量和人口密度兩個指標測算的資源人口承載力的結果來看,新鄉糧食產量優勢明顯,開封和許昌在人口密度方面的優勢比較明顯,而焦作在低標準基礎上測算的資源人口承載力表現相對富余,鄭州則在資源人口承載力方面表現欠佳。因此在提升資源人口承載力的對策中要扛穩國家糧食安全的重任,然后通過鄭州大都市區城鄉融合發展模式,持續增強資源人口承載力。

(1)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河南作為全國的糧食主產區,享有“國人糧倉”“國人廚房”和“世界餐桌”的美譽,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義不容辭。鄭州大都市區作為河南高質量發展的硬核動能,為提升資源人口承載力方面需要從糧食產量安全和糧食質量安全兩個方面同時發力??阜€糧食安全,需要積蓄優勢力量保證糧食產量安全。從研究結果來看,鄭州大都市區5個地級市中,新鄉在糧食產量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因此在提升糧食資源人口承載力方面要繼續發揮積極作用,在現代農業產業布局或涉農政策等方面可以適當向新鄉傾斜,發揮高科技手段和技術進步優勢助力糧食增產增收??阜€糧食安全,需要探索利益補償長效機制保障糧食質量安全。一是糧食主產區的耕地保護補償,重在提高補貼標準;二是現代新型農業經營生產補償,重在促進優質產品產出和優秀品牌建設;三是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業勞動力培育補償,重在防范農業勞動力后繼乏人問題。

(2)推動大都市區城鄉融合發展。從研究結果來看,城市人口密度過大成了制約人口承載能力的最大障礙。作為一小時生活圈的大都市區將成為緩解中心城市和大城市人口密度的階段性承接地,更是新型城鎮化與鄉村振興有效對接的最佳實現載體,因此,推動大都市區城鄉融合發展是提升資源人口承載力的制勝法寶。深入推動戶籍制度改革,建立一體化公共服務體系。一方面要持續開放落戶政策,為居民就地落戶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同步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大都市區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讓全區居民共享經濟紅利和政策紅利。抓住土地制度改革契機,建立一體化的住房制度體系。在國家房住不炒政策導向下,利用大數據和高科技手段,合理規劃布局鄭州大都市區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引導房地產行業遵循市場規律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以租售同權的方式逐步剝離附加在房產上的金融屬性和教育屬性,促進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資源的公平合理分配。

猜你喜歡
市區測算承載力
高郵市水環境承載力分析
內置加勁環T型管節點抗沖擊承載力計算
超大斷面隧道初期支護承載力學特性及形變研究
本月主題 在市區 Downtown
The Walking Dead :the Leading Man Will Be Killed off
聽說你低估了一輛車的承載力
四川省對外貿易隱含碳測算及對策研究
城市創新指數設計與實證研究
2013年三季度全國各省市區玩具進出口統計
2013年一季度全國各省市區玩具進出口統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