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陽縣探索村集體經濟發展的路徑研究

2022-06-16 23:42張春明
新農業 2022年11期
關鍵詞:發展模式集體經濟改革

摘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我國農村繼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又一具有深遠意義的改革。改革目的主要是為了解決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資產方面產權不清,權責不明確等問題,激發村集體經濟組織發展活力,使得改革成果惠及全體成員。山東省寧陽縣經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對該縣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的研究,希望對其他區域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如何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改革;集體經濟;發展模式

2020年,寧陽縣通過清產核資摸實村級總資產47.39億元,經營性資產11.3億元,分別比2017年進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初的總資產36.03億,經營性資產5.86億元,高出31.53%和92.8%。2020年通過農經年報數據顯示,村集體經濟總收入為5.09億元,其中經營性收入0.9億元,發包及上交收入0.6億元,投資收益181.8萬元,補助收入1.47億元,其他收入2.09億元,分別高于2017年各項收入的45%、27%、5%、209%、172%、25.9%。村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使集體收入得到了大幅度提高,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有機會共享農村改革紅利。2018~2020年以來,寧陽縣涉及22個村集體經濟組織分別“分紅”(現階段以福利為主)486.52萬元,645.64萬元,1135.16萬元,使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嘗到了農村改革的甜頭。

1.1 村企共建模式

一是服務企業促增收。發展工業是壯大經濟的必經之路,有的村瞄準引進工業企業落地發展,搞好服務來創收。2005年寧陽縣引進超威集團落戶堽城鎮辛安村,該村搶抓機遇,黨員干部分片包保、帶頭搬遷,騰出200畝建設用地使企業得以“安家”,村集體每年可以獲得45萬元的用地租金。同時,該村成立建筑公司,承接超威集團沉淀池清淤、路面維修等小型工程,每年增加集體收入近30萬元。二是筑巢引鳳穩增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揚長避短,充分借助區位優勢興建廠房。如東莊鎮南故城村自2004年開始興建廠房1.2萬平方米,引進奶牛廠、制衣廠等企業,讓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增強了村民幸福感,集體廠房租賃年收入可達到150萬元。三是村企合作保增收。引進企業,發展新型產業,是發展集體經濟的重要思路,構建企業、村集體、農戶抱團發展的利益共同體,可以推動村集體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堽城鎮保安村強化閑置地利用,整合土地80余畝成功引進華寧紙箱廠、寧陽運通公司兩家企業,村集體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提高土地的使用率,形成了經濟增收的穩定機制,每畝地實現3000余元的股份分紅,年穩定增加集體經濟收入近30萬元,兩家企業安置本村剩余勞動力100余人,增加群眾收入近500萬元。

1.2 產業帶動模式

一是自主經營發展型。農業產業發展初期,很多都是村集體帶頭培育的,往往效益明顯,示范效應強。2019年,華豐鎮高莊村以1000元/畝的價格流轉農戶70畝耕地,瞄準市場價格高的經濟作物——生姜發展種植。2020年經濟效益明顯,當年產量22.6萬公斤,留存15萬公斤姜種后,剩余對外銷售后收入46萬元,當年收回項目的所有成本,極大充實了村集體經濟收入,為當地進一步擴大生姜種植產業奠定良好基礎。二是合作經營發展型。堅持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充分發揮集體統一經營和農戶承包經營的優勢,開展合作與聯合,是推動產業振興、壯大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華豐鎮南良父村立足當地30多年的西紅柿產業,從注冊商標到城里專業合作社,如今形成了占地500多畝、400多個大棚的產業規模,村集體每年增收50余萬元。2020年成功創建西紅柿產業基地創建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進一步壯大了產業。三是公司化經營發展型。村集體經濟要想發展長遠,鄉村產業要想進一步壯大,需要采用市場化的方式開展經營,提高集體經濟的市場競爭力。南趙東村立足于具有歷史悠久的粉皮產業,采取“公司+農戶+合作社”的模式合作,以規?;瘞蝇F代化實現粉皮產業的發展壯大。全村265戶居民,60多戶從事粉制品加工,從業人員達270人。2020年生產了近0.4億公斤的粉條及附加工產品,實現了3.2億元的銷售收入。

1.3 土地利用模式

一是資源開發型。泗店鎮羅河廠村從土地流轉實際出發,建設了占地86畝的農場,用來發展旅游采摘業。后來新增冬暖式溫室大棚、觀光魚塘、高標準玻璃溫室大棚等項目,并與種植技術先進的以色列農業專家合作,種植草莓和蔬菜。另外造田30畝,栽植山東果樹研究所最新研究的魯麗蘋果樹4200顆?,F在采摘園吸納村民就業20多人,每年人均可增加1.5萬元收入,村集體增加收入12萬元。二是盤活土地經營型。通過“三資”清理專項活動,整理開發屬于村集體的空閑地和“四荒地”等資源,獲取集體經濟收益。八仙橋街道廟東村通過“三資”清理活動共清理經濟合同42份,解除原租賃合同13份,收回應收賬款33.73萬元,收回企業廠房土地109畝,與縣城投公司簽訂了租賃合同,租賃價格每畝1300元,每年穩定增加集體收入14.1萬元。三是土地規模經營型。泗店鎮劉樓村借助“搬遷”東風,實現全村2260畝耕地全流轉,其中僅上海蟀將網絡公司就流轉土地1200多畝用于蟋蟀資源的保護和開發,山東天基集團流轉土地200余畝用于發展高標準苗木和有機蔬菜種植。村民通過“土地承包費+外出務工”雙向收入,年人均增收 5000~10000元。

1.4 “三資”透明模式

一是堅持制度化管理。通過出臺涉及“三資”管理、農村產權交易、清產核資等系列制度,實現“三資”登記、保管、處置的透明化。二是堅持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寧陽縣三資管理和農村產權交易的兩大平臺系統,進行數字化運行,實現了對農村“三資”的監督管理,加強了三資管理的規范性。三是堅持公開化管理。建立縣鄉兩級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實行嚴格的招投標制度,凡涉及集體資產、資源實行發包、出租、轉讓經營的,原則上要通過鄉鎮(街道)或縣級農村綜合產權交易中心進行公開招投標,簽訂經濟合同,明晰權利及義務,保障集體權益;堅持村級財務公開制度。每月15日為全縣統一財務公開日,日常性財務收支每月公開一次,對于農村土地征收補償、農村集體工程建設、集體資產的購置處置、資源的發包等重大財務事項或重要活動開支要隨時公開。

2.1 拓寬增收渠道,發揮黨建引領作用

一是善抓機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如該縣華豐鎮高莊村抓住鄉村振興的機遇,結合村集體自身發展的優勢,利用土地和勞動力優勢,大力發展生姜產業,帶動村集體經濟增長,目前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44萬元。二是加大培訓,發揮黨建引領帶頭作用。加強村干部農業政策、經濟發展等方面的培訓,拓寬工作思路,破除等、靠、要的思想,提高工作積極性。三是發揮好村集體黨組織“領頭雁”作用。如鄉飲鄉南趙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淀粉制品合作社),采取“三位一體”的互助模式,開展技術指導、經營服務,切實增加村集體收入。四是加強涉農資金的整合。向有潛力,有發展的村集體項目傾斜財政資金,為其發展提供必要資金需求。要使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果落地,探索用村集體經濟組織集體股權質押貸款,用來解決村集體發展的資金難題。

2.2 加強市場對接,實現集群抱團發展

一是加快財政資金扶持項目的市場對接工作很關鍵。市場對接工作要提前,在項目建設過程中就可以啟動市場對接。二是加強對扶持項目的市場運營論證??梢赃x擇重點村居、重點方向、重點產業,力爭形成產業類型科配套的產業集群,或將資金聯合注入當地企業,實現規?;F發展,實現財政資金保值增值,發揮出扶持資金的最大效用。如寧陽縣周公臺社區八官莊村將“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工作隊幫扶資金100萬元注入產業園下屬寧陽環城實業有限公司,聯手共建寧陽縣紡織服裝文化創意園二期工業地產項目,投資0.3億元,面積0.8萬平方米,主要建設高標準服飾生產廠房和配套設施。項目建設后,八官村可年增加村集體收入10萬元,真正將扶持項目資金落到實處,使村集體經濟再上一個臺階。

2.3 重視理財組織,強化過程監管力度

一是監督人員。特別是主要的村干部,是否存在違規報銷、違紀違規、是否有侵占村集體經濟行為等行為。二是監督財務。把監督的重點放在村集體財務管理方面,認真審核涉及村集體的各項開支、涉及違規違紀行為堅決不予報銷。三是監督重大事項。要監督涉及村集體發展的重大項目是否經過了“四議兩公開”集體決策過程,涉及重大的村級工程建設有無進行招投標,是否存在村干部的“一言堂”等情況。

作者簡介:張春明(1990-),男,研究生,中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猜你喜歡
發展模式集體經濟改革
村集體經濟是如何“無中生有”的?——楊陵區農村集體經濟的成長之道
壯大集體經濟的武夷山市實踐
改革之路
新時代如何增加村集體經濟組織收入
改革備忘
江西省動漫產業發展模式研究
基于山東生態農業的綠色供應鏈管理研究分析
高職院校創客文化的發展模式
韓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發展
改革創新(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