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有少數民族人才培育實踐研究

2022-06-18 16:07楊霞劉魯峰李異虹朱仁俊
高教學刊 2022年17期
關鍵詞:人才培育高等教育

楊霞 劉魯峰 李異虹 朱仁俊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2.17.033

摘? 要:針對云南特有少數民族人才培育問題,結合云南農業大學20多年開辦特有民族班實踐探索,總結回顧20多年來的招生情況、特有民族班辦班舉措和成效,找出培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對策。

關鍵詞:高等教育;特有少數民族;人才培育

中圖分類號:C961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17-0131-04

Abstract: In view of the problem of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 unique ethnic minorities in Yunna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unique ethnic class in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the past 20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situation of enrollment and the measures and results of the unique ethnic class in the past 20 years. The study find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improvement.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endemic minority; talent cultivation

云南位于祖國西南邊陲,自然資源豐富,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藥材之鄉”的美譽。同時云南更是一個集邊疆、民族、山區三位一體的欠發達農業省份,也是全國民族自治地方最多和實行區域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民族自治地方占全省129個縣(市、區)的60.5%,民族自治地方國土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70.2%。云南還是我國民族種類最多的省份,人口在6 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數民族有25個,其中有15個民族為云南省所獨有,有16個民族跨境而居。2018年全省少數民族人口數達1 621.26萬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的33.6%。作為農業大省、多民族大省,云南的經濟社會發展亟需一大批農科民族人才,而民族地區的教育發展一直是云南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邊疆民族地區的民族學生“招不來、回不去、留不住”的現象依然較嚴重,農業農村生產一線農技人才缺乏現象還沒從根本上扭轉。在數字經濟發展的今天,智慧農業、大數據農業發展日新月異,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云南提出的“三個定位”,如何有力推進云南省委、省政府主打的“三張牌”和八大重點產業,如何在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不讓一個民族掉隊,需要一批民族人才特別是特有少數民族人才的參與和實踐。因此,研究農科院校特有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培養問題,對云南省社會發展和經濟建設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現實需求。

一、云南特有少數民族人才培育背景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教育事業關乎民族地區長遠發展,教育扶貧是切斷代際貧困的根本途徑,關乎每個少數民族家庭的希望和未來。云南農業大學自1938年辦學以來,主要承擔培養云南省農科民族大學生的歷史責任,從1984年開始,根據全省民族地區農業種植區域特點和農業經濟發展的需要,先后開展過少數民族預科班、民族甘蔗班、民族茶學班等多種形式的非學歷班,培養了一批少數民族農業科技致富帶頭人和農村工作管理能手。2000年為積極融入中央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貫徹落實《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決定》,推進“興邊富民行動”,解決云南一些經濟文化相對滯后的少數民族“讀書難”和高層次人才匱乏問題。云南省人民政府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召開的第41次現場辦公會議上決定:“要著力抓好布朗族、基諾族等云南特有少數民族人才的培養工作,在昆明等地舉辦民族大專班和中專班,辦學經費由省承擔”。云南特有民族大中專班于2000年9月正式開班,其中,云南農業大學承辦大專班,拉開了云南省高等教育歷史上成班制培養特有民族學歷人才帷幕。

二、云南特有少數民族招生基本情況

云南農業大學作為云南省唯一一所省屬重點農業本科院校,肩負著為云南省邊疆民族地區輸送高素質專業人才的重任。云南農業大學特有民族班從2000年開設至今已有21年,共培養了11屆??飘厴I生和7屆本科畢業生。主要招收云南省部分州市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苗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瑤族、景頗族、藏族、納西族(摩梭人)15個特有民族高考考生,對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獨龍族、景頗族等8個人口較少民族招生計劃給予傾斜。招生計劃按民族劃分指標,生源定向到州市,擇優錄取,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農村戶口考生,被錄取的考生可獲得政府給予的一定學費和生活費補助。該招生項目2000-2010年培養層次為??疲▽W制三年),在云南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學院、基礎與信息工程學院和建筑工程學院等5個學院學習。2011年起特有民族招生項目培養層次提升為本科(學制四年),2011年至2020年,云南農業大學面向全省定向州市民族招生情況見表1。2000年至2013年均為一個招生專業,單獨編班,從2014年開始,特有民族班招生專業設置由原來只安排某個學院的一個專業調整為多個學院多個專業供考生選擇,與其他民族學生一起編班,在教學管理上與其他學生同步。

辦學21年來共招收特有民族學生1 074名(其中男生546名,女生528名),現已畢業480名??茖W生、352名本科學生,目前在校學生為242名。在校學生中農村生源有196人,城鎮生源46人,分別占81%和19%;民族班家庭貧困學生數量為195人,占總數的80.6%,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城鄉低保戶76人,占家庭貧困學生人數的39%。

三、云南特有少數民族人才培育主要舉措

云南農業大學特有民族班培養模式按照學校本??茖I人才培養方案,遵循高等教育和人才培養規律,充分發揮云南農業大學的辦學特色和學科優勢,優化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強化專業和實踐能力,主要以培養農業應用型、創業型人才為培養目標,讓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基礎知識和一定創業能力,使學生在德、智、體等方面得到進一步發展,為云南特有民族培養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帶頭人,以促進民族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調整專業

自2014年開始,學校根據省委省政府對云南的發展定位和邊疆民族地區發展的實際需求,兼顧特有民族考生的學業基礎,科學、合理地制定招生專業,并做到文、理類科考生兼顧。特有民族班招生專業設置由原來只安排某個學院的一個專業調整為多個學院多個專業供考生選擇。同時每年根據社會發展和人才市場需求,靈活調整招生專業,改變以往招生專業單一、文科考生選擇面窄、學生無法順利完成學業等實際狀況。

(二)優化培育

學校立足云南生物資源優勢,圍繞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目標和民族地區“三農”發展需求,建立“教學與科研、課內與課外、學校與社會”三融合的育人體系,為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培養應用型、復合型民族人才。教學與科研融合,將科研資源轉化為現實的教學資源。校內科研平臺向特有民族本科生開放,把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課堂、納入教材。實行本科生導師制,不斷培養特有民族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專業素質和創新精神的培育。課內與課外融合,構建全學程育人體系。以培養實踐動手能力為導向,構建“基礎性-綜合設計性-研究創新性”遞進式實驗教學體系、“生產認知-技能實訓-創新設計”遞進式實習實踐教學體系,從頂層設計上初步構建了一套有利于促進民族學生全面成長、個性發展、自主學習的培養方案。學校與社會融合,合作共贏拓展育人空間。通過不斷拓展校地與校企的合作深度及廣度,發揮教學科研為民族地方經濟發展服務的職能,為民族學生實習、實踐和就業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二)規范管理

針對特有民族班學生民族類別多、生源廣、分布散、思想狀況各異等特點,結合學生分布在多個學院多個專業的實際,學校制定了特有民族班本科招生項目管理辦法,學校教務處、學生處、研究生處、招生就業處、校團委結合各自工作職能,協同合作,組成職能部門、學院和輔導員及班主任三管齊下的聯動機制,定期和不定期地舉行民族班學生座談會,建立特有民族班年級QQ群,注重做好特有民族班學生的思想引領工作,制定學習困難學生幫扶措施,關注學生生活飲食習慣和經濟困難情況,深入學生當中調研和面對面溝通,及時了解他們的想法和困難,并給予積極的指導和幫助。2019年起,調整生活補助發放辦法,確保每一名特有民族班困難學生生活有保障。

(三)特色活動

每年舉辦校園民族文化藝術節,積極組織特有民族班學生參加少數民族“五四”座談會、少數民族文化進社區、少數民族歌曲大賽、少數民族美食文化展覽、少數民族學生篝火晚會、少數民族趣味運動會等活動,進一步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展現各民族文化特色,展示各民族學生風采,培養廣大師生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榮譽感,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拍攝了云南農業大學特有民族班巡禮宣傳片,宣傳和展示特有民族班學生的風采,進一步增強特有民族生的民族歸屬意識和自信心。

(四)就業幫扶

多年來,學校始終把促進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創業作為學校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針對少數民族學生,從新生進校起就著力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劃意識的培養及就業創業技能的培訓,通過搭建就業創業實踐平臺、就業市場與信息服務平臺、就業創業自助學習平臺,為他們提供公務員備考免費培訓、事業單位招考免費培訓、電子商務和相關職業技能免費培訓。通過開展個性化輔導、適時提供政策咨詢、就業創業指導、就業技能培訓、組織專場招聘、學院領導一對一跟蹤幫扶、優先推薦崗位、發放求職補助等方式,確保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一個不能少、一個不能掉隊,全面助推特有少數民族畢業生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創業,這些年,特有民族生均順利實現就業創業。

四、取得成效、存在問題及建議

辦學21年來有云南省15個特有民族1 000余名學生獲得了進入省屬重點本科高等院校學習的機會,為各民族青年學子深度交流和民族團結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進一步豐富了校園民族文化氛圍,提升了廣大師生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的意識,增強了特有民族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和榮譽感,為社會培養出了一批適應邊疆經濟發展、滿足邊境民族地區需求的少數民族高等專業技術人才和農業科技人才,涌現出了一批在各條戰線上為社會做出貢獻的優秀代表。他們中有的回鄉就業創業,帶領鄉親們一同致富;有的成為了農業專業技術人員,在農業一線推廣技術服務;有的走上基層行政領導崗位,極力推動惠民政策落到實處;有的選擇在城市發展,盡力而為支持家鄉振興;有的繼續深造,成為農業行業高素質研究人員和管理人員。

云南農業大學在特有民族人才培育方面雖積累了一些經驗,但仍存在較多不足和需改進的地方。

(一)教學方法和內容的針對性有待加強

特有民族班的學生學業基礎普遍要差些,2014年以前單獨編班時,授課教師可根據特有民族生的學習基礎,制定分層次的針對性教學培養方案。目前特有民族生分布在多個專業,每個專業大約5個人,和其他學生混合編班,授課教師很難兼顧到學習基礎較差的民族生。下一步可組建特有民族學生和其他學生共同參與的學習小組和興趣小組,建立學習“一對一”幫扶機制,由班級學習尖子生一對一幫助特有民族學生,任課教師也定期參與共同學習輔導,從而逐步縮短特有民族生與其他學生的學習差距。

(二)職業生涯規劃個性化輔導有待加強

學校自2008年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以來,在學校全體本科生中開設了公共必修課大學生職業生涯與發展規劃,推出了面上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團隊生涯輔導等一系列舉措,但由于師資等條件的限制,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開展極其有限。而特有民族學生大多來自偏遠農村、貧困山區、高寒地區等,進入大學后,與其他學生相比,往往對將來的職業生涯缺乏清晰的認識和定位,常常處于迷茫和焦慮狀態,這就需要對有特有民族學生的班級要選優配強班主任和輔導員。班主任和輔導員在與其日常的學習生活接觸中,通過現身說法等方式不斷給他們灌輸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和意識。同時學校層面要單獨開展針對特有民族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和咨詢活動,幫助他們克服困惑心態,結合自身實際合理規劃人生路徑,明晰職業發展目標,激發他們的主觀能動性去努力實現既定目標。

(三)心理健康教育重點關注有待加強

特有民族學生有著本民族特殊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宗教信仰等,在以漢族學生為主的大學校園中,對民族問題、民族關系、民族利益、民族尊嚴等極為敏感,常常會因為民族身份和民族習俗等未被重視或誤解,而對其他同學產生反感情緒,甚至可能誘發意外事件。特有民族學生有的還是他們那個村寨第一個走出大山的大學生,是本民族脫貧致富的希望,在本民族中有著強烈的優越感和自豪感。進入大學后,和其他民族學生特別是來自大城市的學生相比,在語言、文化、經歷、閱歷等方面處于明顯的劣勢,優越感和自豪感一下子沒了,產生了強烈的對比落差,自尊心受到打擊,容易形成自卑、封閉心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應對特有民族生這個群體給予特別關注,通過建立心理健康檔案、舉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經常談心談話機制,讓他們感受到學校對他們的關心和關注,及時疏導負面情緒,增強學習的信心和動力。

(四)民族文化活動開展力度有待加強

特有民族學生很看重本民族的文化和重要節日,同時他們中大多數從小就能歌善舞。學校每年都會舉辦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動和講座,如一年一度的體育文化節,就會有很多民族特色活動融入其中。學校層面的集中性活動有了,但平常小范圍的民族活動組織還遠不能滿足特有民族學生的需求,高校學生工作管理部門可以結合國家民族教育政策,爭取省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的支持,聯合校內外資源,開展更加精細精準的民族政策宣傳和民族文化傳承活動。高校要為特有民族學生搭建展示其才華和能力的常設平臺,如本校組建了少數民族文化交流與發展協會、農耕文化傳承與交流協會等相關學生社團。學生工作管理部門和社團指導教師應借助這些平臺,吸引更多的民族學生參與其中,為其發展提供精心指導,為活動開展提供便利條件,使特有民族學生真正融入民族大家庭當中。

參考文獻:

[1]周玲,熊思遠.少數民族農科大學生培養現狀研究——以云南省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9(4):116-118.

[2]廖毅,張薇.教育促進民族區域人才資本與經濟發展適配的探析——以云南為例[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118-125.

[3]蘇德,張靜.改革開放40年中國民族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發展歷程及成就[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6):7-17.

[4]戴志明,段綱,趙燕妮.云南特有少數民族農科創業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5(9):9-10.

[5]洪樹瓊,吳伯志,胡先奇.以創新創業教育引領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云南農業大學“三融合”創新創業育人體系的構建及實踐[J].中國農業教育,2017(1):20-24.

[6]劉魯峰,李永能.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現狀、問題及對策[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11,5(5):60-62,66.

[7]王曉敏.少數民族地區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實踐研究——以內蒙古科技大學為例[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7(6):98-100.

基金項目:云南農業大學2019年就業創業工作研究項目“地方高校學生‘黨建+就業創業’融合聯動機制研究”(2019ZD07)

作者簡介:楊霞(1981-),女,漢族,河南信陽人,博士,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館學、高等教育。

*通信作者:劉魯峰(1979-),男,漢族,江西宜春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植物資源評價與利用。

猜你喜歡
人才培育高等教育
市場需求視野下營銷人才培育模式探析
創新型科技人才培育的SWOT分析
淺析新常態下高校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
欠發達地區區域創新能力培育探究
新形勢下加強高校師德建設的對策研究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關于應用型計算機專業培養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