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國中山國中柱盂形器的文化藝術內函研究

2022-06-18 19:28張曉鵬
收藏家 2022年4期
關鍵詞:黑陶戰國雄鷹

張曉鵬

中柱盂形器,也被稱作“空柱盤”“中柱盤”或“中柱盆”等,由于在盂形器的中間豎立著一個空心或實心的中柱而得名。河北博物院的兩件中柱盂形器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所反映的正是戰國中山國獨具特色的文化內涵。

一、戰國中山國中柱盂形器概況

在戰國中山國考古發掘中,有兩件中柱盂形器具有代表性,鷹柱銅盆和磨光壓劃紋黑陶鳥柱盤。

(一)鷹柱銅盆

鷹柱銅盆,中山王譬墓出土,水器或陳設品,高47.5、盆徑57厘米。由柱、盆和圈座三部分組成。盆壁直立,盆底有束腰形圓柱承托,柱下有圓形圈座。

銅盆中間的圓柱,由盆底中間所伏一龜背馱,圓柱頂端一只類似雄鷹的銅鳥飛馳而過,手中緊緊抓著雙蛇頭部。雄鷹做展翅飛翔狀,長頸斜扭,頭頂左、中、右各飾羽冠,頭部上揚,兩眼視向天空,張嘴長鳴于四方,羽毛豐滿充盈,展現出雄視一切的王者之風。銅鳥之下連一筒狀銎,將龜背上的圓柱整個套在里面,使銅鳥能夠自由向四周轉動。另外,銅盆的外壁均勻裝飾著四只口銜圓環的飛鳥,似雄鷹。

圓形圈座鏤雕四組蟠螭紋,每組由二螭糾結,口銜圈足,尾連束腰圓柱。二螭之間出一小螭,后連雙螭,口亦銜圈足。

二組蟠螭間連一卷曲之虺,相鄰二螭以爪抓虺,和諧自然。整個器物充滿勃勃生機。圈足立壁上自右至左橫刻銘文“八祀,冶勻(鈞)嗇夫孫,工酋”,表明該器做于王譬八年。鷹柱銅盆的鑄造工藝精湛,其中銅鳥、中柱、盆體以及圓座均是分別先鑄造,鑄完成后將圓柱下端樺頭插入烏龜背及盆底的圓孔內,由下面澆鉛焊牢,再將銅盆和圈座套接后燒鉛焊牢。此器物制作工藝高超,幾部分雖然焊接而成,但表面卻渾然一體,找不到絲毫焊接痕跡。

(二)磨光壓劃紋黑陶鳥柱盤

磨光壓劃紋黑陶鳥柱盤,中山王譬墓出土,高23.4、徑36.2厘米。容器部分為直口平折沿圜底盤,附假圈足。盤沿裝飾S形紋,盤的側壁裝飾內填橫線的卷云紋和內填波折紋的三角紋各一周。圓盤中心的圓柱上挺立一只昂首展翅的飛鳥,兩眼圓睜,長喙銳利,昂首展翅,身扁圓球形,鏟形尾。飛鳥造型簡潔流暢,生動可愛。盤內可盛水象征水池,飛鳥凌水,寓意美好。黑陶的陶胎原本是灰陶,表面呈現黑色是因為燒陶時采用了濃煙熏染的工藝,而黑陶表面的光亮之處是陶工在陶坯的表面反復磨壓的結果,陶器表面的花紋是用尖細滑硬的工具在陶胎上壓磨而成。燒制出來后,經過壓磨的花紋部分又黑又亮,所以稱這批黑陶為磨光壓劃紋黑陶。

二、戰國中山國中柱盂形器的藝術特征

(一)以動物為主的裝飾題材

戰國中山國作為北方白狄族鮮虞部建立的游牧民族政權,無論是在日常放牧、狩獵,還是在軍事戰斗中,都會與動物接觸較多。因此,有別于中原諸侯國,在裝飾題材選擇上,大多以動物形象為主,具有獨特的游牧民族審美情趣。以戰國中山國兩件中柱盂形器為例,鷹柱銅盆從上至下,分別出現了雄鷹、蛇、烏龜、蟠螭等動物形象,其中雄鷹更是占據整件銅盆的最頂端,給人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而磨光壓劃紋黑陶鳥柱盤中,則以玄鳥為主體,盆內側的卷云紋、S形紋、三角形紋都是為玄鳥營造一幅水波粼粼的畫面,也就是說整個陶盆是以玄鳥為中心設計??梢?,戰國中山國在裝飾主題上動物的獨特地位,而就中柱盂形器此類器物而言,鳥類動物形象無疑占據中心位置。

(二)動感十足的藝術造型

游牧民族的獨特藝術審美,除了體現在題材選擇上,還體現在藝術造型的刻畫上。戰國中山國青銅器在造型刻畫上,往往采取藝術夸張的表現,展現最具動感的一瞬間,給人以較強的藝術感染力,充分展現游牧民族古樸、粗獷的藝術風格。例如,在鷹柱銅盆中,中柱頂端的雄鷹雙翼舒展,呈翱翔狀,鋒利的鷹爪分別抓著雙蛇頭部,鷹頭斜扭向一側,仿佛勝利者一般仰天呼嘯。當銅盆中注滿水時,整個銅盆則會展現最具動感的一瞬間,一只雄鷹掠過水面,捕獲纏繞雙蛇后引頸長嘯,呈現出一幅動感刺激的狩獵場面。在磨光壓劃紋黑陶鳥柱盤中,中柱頂端的玄鳥雙目凸起,正視前方,雙翅呈飛翔狀,尾部微微翹起,猶如燕子掠過水面一般輕盈自在,給人以優美之感。

(三)對稱平衡的紋飾風格

與同時期其他中柱盂形器不同,戰國中山國鷹柱銅盆主要是供貴族階層使用的禮器,寓意吉祥美好,而并非日常生產生活實用工具。作為具有禮器性質的青銅器,莊重渾厚成為制作的重要審美標準。在鷹柱銅盆中,無論是外壁口銜圓環的四個飛鳥,還是圈座底部的四組蟠螭,都是有規律的均勻分布,呈現出對稱平衡的風格,給人以肅穆莊重之感??梢?,戰國中山國中柱盂形器紋飾風格呈現對稱平衡的特征,以此達到了禮器的外觀美與精神美和諧統一。同時,對稱平衡的風格在磨光壓劃紋黑陶鳥柱盤中也得到了充分表現。在盆內側盤沿口飾S形紋、側壁內填橫線的卷云紋以及波折三角形紋等三層紋飾,環繞盤口一周均勻分布。盤內紋飾對稱分布,顯得莊重有序,與玄鳥的動感相呼應,展現一種動靜結合的莊重之美。

三、戰國中山國中柱盂形器的文化內涵

(一)游牧民族文化的傳承

戰國中山國在青銅器、陶器制作中多見動物造型和紋飾,而鳥類在戰國中山國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究其原因,要從白狄族的歷史談起,“狄”又稱為“翟”,分為白狄、赤狄和眾狄。翟本身為一種食魚的雕鳥,游牧民族為了捕獵而喜養此鳥。據段連勤在《北狄族與中山國》中所描述,翟族是我國遠古時期以翟鳥作為崇拜的民族。而作為中山國建立者的白狄族,則保留了對鳥類的崇拜。從鷹柱銅盆的造型可見,高高屹立于中柱頂端的正是雄鷹的造型,雄鷹既是勇猛、強者的象征,也是中山國人將自己視為征服者的愿景。而在銅盆四周也鑲嵌著四只口銜圓環的飛鳥,飛鳥形象威嚴肅穆,仿佛是立于頂端雄鷹的衛士,幫助其守護這片征服的土地。鷹柱銅盆中的鳥類造型,無不給人以獰厲之美,不難感受到中山國人對鳥類的崇敬之情,也能反映出中山國人對征服中原的渴望。

(二)殷商文化的影響

在白狄族鮮虞部東遷之前,戰國中山國所轄區域屬于殷商地域范圍。因此,在青銅器、陶器制作過程中,自然受到當地殷商文化的影響。以磨光壓劃紋黑陶鳥柱盤為例,其中柱上的飛鳥形象就是取材于殷商所崇拜的簡狄吞玄鳥卵的故事。鳥柱盤正是取自“玄鳥”傳說,當在鳥柱盤中注滿水,象征著簡狄沐浴的水池,而中柱頂端飛過的玄鳥,則寓意吉祥美好之意。當然,戰國中山國并非完全照搬殷商文化,而是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吸收、融合、創新。就玄鳥的意象而言,與殷商神秘威嚴的形象相比,戰國中山國的玄鳥形象更加生動形象,也更加貼近現實生活,在汲取了殷商玄鳥崇拜基礎上,豐富了自己的審美觀念與審美精神。玄鳥,這鮮明靈動的形象,在中山國人的感觸與藝術創作之中得以充分的體現。

(三)中原諸侯國文化的影響

戰國中山國除了受到本土殷商文化的影響外,在與周邊諸侯國的征戰、商貿、文化交流過程中,也受到魏國、趙國、燕國、齊國等中原諸侯國的影響。其中,又以魏國對中山國的影響最為顯著,戰國時期魏國以樂羊、吳起為大將,經過三年苦戰攻克中山國。直至中山桓公復國,魏國統治中山國約20余年,其文化也潛移默化的根植于中山國。戰國魏國墓多以磨光壓劃紋黑陶作為冥器的傳統。而中山王墓中出土的磨光壓劃紋黑陶鳥柱盤,作為中山王陪葬的冥器,可能正是受到魏國墓葬文化的影響。另外,戰國中山國在青銅紋飾上,與中原地區各諸侯國的紋飾也基本相同??梢?,在白狄族在東遷后,在保持游牧民族特點的基礎上,以開放的姿態主動融入中原文化,將生動寫實的形象與中原地區發達的制作工藝、裝飾技術相結合,開創了青銅藝術的全新風格,成為先秦藝術的翹楚。

(責任編輯:李紅娟)E82B78E1-85C5-4CD8-90F5-4711551CFE89

猜你喜歡
黑陶戰國雄鷹
“長空雄鷹”牟敦康
永遠的帕米爾雄鷹
黑陶:給人們帶來寧靜的古風藏物
戰國少年孟軻
戰國少年孟軻
孟母教子
試論黑陶工藝品包裝對于黑陶品牌的影響
傳承與創新 打造黑陶文化產業
畫中話
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