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根本遵循

2022-06-22 10:26李軍
編輯之友 2022年6期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

【摘要】2022年4月18日,中宣部印發的《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是對新時代深入推進出版深度融合發展做出的全面安排,為出版單位探索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領域提供了行動指引。出版單位應從其根本遵循著手,把握全媒體時代的本質特征,明確全媒體時代的方法路徑和努力方向,不斷深化出版領域的改革創新,提高出版對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為堅定文化自信、實現科技強國提供文化條件和智力支持。

【關鍵詞】出版融合 全媒體時代 新型傳播平臺 新型主流媒體 科技出版 期刊集群出版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2)6-005-06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2.6.001

作者信息:李軍(1959— ),男,山西太原人,中宣部傳媒監管局原局長,中國期刊協會副會長,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司長,主要研究方向:報刊出版行政管理。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2021年12月28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2022年4月18日,中宣部又印發了《關于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穱@加快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構建數字時代新型出版傳播體系,堅持系統推進與示范引領相結合的總體思路,從戰略謀劃、內容建設、技術支撐、重點項目、人才隊伍、保障體系六個方面提出20項主要措施,對未來一個時期出版融合發展的目標、方向、路徑、措施等做出全面部署,提出明確要求。該《意見》是中宣部首次就出版融合發展領域專門發布的政策文件,是對新時代深入推進出版深度融合發展做出的全面安排,為出版單位探索融合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領域提供了行動指引?!兑庖姟钒l布與國家新聞出版署正在實施的出版融合發展工程相互支撐,從政策指引和重點布局方面共同發力,進一步形成推動出版融合向縱深發展的政策合力。從思想、理論和行動上學習好、領會好、落實好這個《意見》,切實落實好《規劃》,需要重溫2019年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發表的重要講話精神,這是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的根本遵循。

一、推動出版深度融合,要把握全媒體時代“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本質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媒體不斷發展,出現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1]這是總書記深入分析全媒體時代的挑戰和機遇,深刻洞察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和規律,對全媒體時代的本質特點做出的新概括。2014年8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2]迄今,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戰略實施已八年。自2014年以來,筆者組織參與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的“報刊媒體融合發展項目庫、專家庫、重點報刊轉型升級項目監測平臺”(“兩庫一平臺”)項目,對入庫上千個項目進行樣本分析并在全國范圍開展路演交流,初步廓清全國報刊融媒建設規模、總體狀況和表現特征。八年時間,我國報刊業融合發展工作,從最初的手機報、網絡版破題,全面向移動化、智能化、智慧化方向發展,從“左手一只雞、右手一只鴨”向“報刊網端微屏”全媒體發力,推動業務轉型向產品轉型過渡,“借道”升級,推動產品創新向業態創新轉變。與此同時,完善退出機制,推動資源整合,加快市場出清,著力解決出版結構中的低效重復問題,讓出“賽道”,“騰籠換鳥”。傳統媒體加快重塑,主流內容生產加快回歸,公信力加快恢復,優質內容消費迅速回升,精品價值逐步凸顯。反映在市場層面,2016年以來,報紙與期刊雖然營收繼續下滑,但利潤卻呈現增長趨勢。2017年報紙與期刊較2016年分別出現24.6%和6.6%較大幅度的增長。從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的《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看,期刊利潤增長的勢頭一直保持至今,2020年達到1.43%。根據中國報業協會印刷工作委員會調查統計,2021年全國報紙總印刷量十年來首次環比上升,上升幅度為1.28%。增幅雖小,意義非凡,從側面印證了這些經驗和收獲來之不易。

紙媒式微、融合轉型是全球問題。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一開始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部署,黨中央統一領導,國家頂層設計,全黨動手、全行業抱團取暖、全戰線合力攻堅,將融合發展納入國家戰略,反映到國家意志,部署于全黨工作。這是中國媒體融合發展的先決條件,是中國出版業贏得主動的根本原因,是傳統媒體轉型升級的歷史性機遇,是全媒體時代我國媒體發展的最大優勢,是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的力量源泉。以科技期刊為例,自2019年開始實施的“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正是這種優勢的直接體現。深入貫徹落實《規劃》,必須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融合發展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1.25”重要講話精神上來,認真把握“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本質特征,加快構建基于全媒體本質和特征的科技出版新生態。

二、推動出版深度融合,要遵循全媒體時代“實現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的方法路徑

報刊業處在出版融合發展最前沿,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先行軍。從全局上看,報刊業融合發展有兩個特征。第一個特征是發展特征,即融合發展呈現迭代發展趨勢。第一步是結合,傳統媒體擁抱互聯網,生成新媒體;第二步是轉化,紙媒“去紙化”,直接轉為新媒體;第三步是轉型,互聯網為傳統媒體插上翅膀,閱讀變分享、讀者變用戶、紙媒變數媒、平媒變立媒、靜媒變流媒、字媒變視媒、單媒變全媒,成為產業和產品新的衍生形態,頭條、封面、欄目、系列文章等建構獨立IP,實施內容二次加工甚至多次加工,對接平臺,疊狀生產、鏈式布局、多媒復現、循環布局成為新的生產邏輯,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元傳播,構建新的傳播格局;第四步是升級,融媒體向智媒體轉變,短視頻被廣泛應用,社交參與、場景體驗、知識生產與知識資源體系構建,特別是媒體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賦能下,產品結構優化,產業優化升級,動能轉換加速,產業換擋提速。第二個特征是建設特征,即新媒體產品矩陣、新型傳播矩陣和基于傳統媒體的新型主流傳媒矩陣,漸次生成,“艦隊式”布局。主要表現在,以中央主要新聞媒體為統領、以各級黨報黨刊和各期刊集群為龍頭,拉動其隸屬媒體,實施集成創新和系統布局;以“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各板塊科技期刊和期刊集群、平臺為牽引,加快優質出版資源聚集,打造全國科技期刊“聯合艦隊”等。這對于經營下滑、壓力陡增的傳統報刊加速變革,贏得更多注意力資源,催生出我國主流媒體融合發展第一陣營,具有極其特殊的意義。28AB5A49-7F3E-41C2-B644-404C0254B0DF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必須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整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講話指明了全媒體時代媒體融合發展的根本路徑,為出版深度融合攻堅提供了根本遵循?!度撋钪芸窂?021年10月份往后,期均印數比年初增長了近30%,接近周刊以前的巔峰。其“秘訣”是,一方面,堅持深耕內容,先在紙刊和線上全面拉升閱讀量,贏得流量特別是高質量讀者的流量,提高“黏性”,增強品質、拉升品牌影響力,使紙刊發行和流量“雙量提增”;另一方面,拓寬訂閱渠道,通過公眾號、微博等,多渠道、多途徑、多模式銷售期刊。一本???,通常是傳統訂閱與線上推讀同時開始,線下銷售終端與公眾號、微博等同步入場賣刊,以閱讀為牽引,采取“推讀與售賣結合、線下與線上結合、現刊銷售與過刊銷售結合”的方式,促進產能釋放,再通過深度重塑內容產品形態,將紙刊的專題或???,拆解形成一個個獨立的閱讀單元,放到有聲閱讀“三聯中讀”APP,實施內容產品二次加工、二次供應,逐漸形成的獨立IP。狠抓高質量原創,再實現閱讀的產品化,然后矩陣布局產品,線上線下、紙刊網刊、現刊過刊循環銷售,用這種模式提高期刊的實銷數。對于出版來說,《三聯生活周刊》的樣本意義是,傳統媒體與互聯網,你擁抱它,它就給你鋪路;與之為敵,它就給你拆臺。抱怨,一點用沒有。鉚足了勁,把內容做好,把品牌做上去,才是硬道理。

三、推動出版深度融合,要堅持全媒體時代“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建成新型主流媒體,擴大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的努力方向

黨報黨刊是黨和國家的主流媒體,在深度融合發展新形勢、新要求下,黨報黨刊全力打造新型傳播平臺,創造了新經驗。重慶《當代黨員》雜志,是中國期刊協會黨刊分會會長單位,是地方黨刊建設的領頭羊之一。由中共重慶市委組織部和市委《當代黨員》雜志社聯合打造的“七一客戶端”,在黨刊領域影響很大。2021年,《當代黨員》新媒體收入500多萬,客戶端下載1 976萬,重慶黨建強國號粉絲2 000多萬,新媒體全年傳播量13.6億。這一樣本意義在于,一本地方黨刊,在嚴肅的機關媒體和有溫度的公共信息平臺服務的結合上,通過新舊不同媒體的深度融合,質變出雙重業態,擴大了主流價值影響力版圖。

科技期刊是我國科技出版主體,期刊總量占我國全部期刊的50%。錨定建成出版強國的遠景目標,《規劃》提出“出版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能力明顯增強,數字技術賦能引領作用充分發揮,內容生產傳播數字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出版、按需印刷等新業態新模式更加多元,精品供給更加豐富,數字化營收占比持續提高,行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深化。重點培育10家左右優勢明顯、傳播力強、影響廣泛的新型出版企業”的建設目標。2019年9月,中國科協、財政部、教育部、科學技術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聯合下發通知,啟動實施“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該計劃以五年為周期,面向全國科技期刊系統構建支持體系,是迄今為止我國在科技期刊領域實施的力度最大、資金最多、范圍最廣的重大支持專項。按照試點先行、梯次培育的方針,采取“以域選刊”的思路,“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聚焦國家創新發展關鍵領域和戰略方向,遴選22種領軍期刊和228種后備梯隊優先培育,同時,支持人工智能、量子科學、生物醫學、先進制造、能源環境、新型材料、信息科學、空間科學、數據科學等新興前沿領域創辦90種高起點英文新刊,搶占國際學術交流陣地。在“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牽動下,經過三年持續建設,我國科技期刊被“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的數量由218種增至257種,超過日本上升至全球第6位。與“卓越行動計劃”實施前的2018年相比,96種期刊進入學科排名前25%,增加41種;25種期刊學科排名進入國際前5%,增加17種;20種期刊位列學科前三,增加11種;7種期刊躋身學科第一,增加6種?!峨娀瘜W能源評論》《細胞研究》《信息材料》3種期刊影響因子超過20,進入全球百強,實現零的突破。國際施引文獻篇數,從985篇增至10 264篇,國際引用機構從864個增至9 608個,引用來源地由42個國家和地區增長至124個。通過項目實施,不僅頭部期刊數量上來了,高水平論文數量也上來了。與“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實施前的2018年相比,2020年,“科學引文索引”(SCI)收錄我國科技期刊論文共計38 546篇,增加10 672篇,增幅38.29%;國際高被引論文共計357篇,增加221篇,增長144.52%。

科技期刊獲得這些成績的主要經驗有兩方面。一是英文期刊方面平臺作用明顯。線下辦好期刊,線上多元發展,廣泛借助專業推送軟件、各類新媒體渠道以及主辦國際會議、學術比賽等促進學術交流,服務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豆猓嚎茖W與應用》聯合國際著名科技平臺iCAN打造“Light學術聯賽”品牌,青年學者積極參與?!秷@藝研究》主辦國際園藝研究大會,吸引73個國家和地區的1.4萬余人注冊參會?!吨袊茖W:信息科學》舉辦系列前沿學術沙龍,邀請68位頂尖專家作學術報告,影響力輻射國內外50多所大學。二是中文期刊方面網站功不可沒。中文期刊在辦好紙刊的同時,通過建設英文網站、開展摘要題錄雙語對照出版、遴選優秀論文譯介英文等多種方式加大國際傳播。全球最大的期刊文獻數據庫Scopus收錄中文科技期刊數量達到466種,在非英語期刊中載文量居第一位?!峨娏ο到y自動化》《石油勘探與開發》《電網技術》《中華流行病學雜志》《地理學報》《土木工程學報》六種期刊進入學科排名前25%,施引作者覆蓋88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文期刊國際化的典范。

對出版而言,科技期刊融合實踐樣本的意義在于,科技出版業深度融合遇到的問題,科技期刊全遇到了;科技期刊遇到的挑戰,下一步,出版業將會面臨。為此,主要啟發有三個方面。28AB5A49-7F3E-41C2-B644-404C0254B0DF

一是全球科技出版大勢所趨,已經從過去的“以編輯加工為軸心”的時代,全面轉向“以服務為軸心”的時代。全球化開放科學和數字經濟大趨勢要求科技期刊出版須著力于“服務科技創新、服務學術交流、服務科學家”,這是科技出版轉型的根本,也是科技出版產業升級方向,互聯網+、內容+、服務+、出版+“四位一體”,是擴展科技出版影響力版圖的入手點。

二是隨著上述時代性變革,出版的形態、范式與產業邏輯也會深刻變革。傳統期刊出版的形態正在改變,比如OA出版和預印本出版?;谌斯ぶ悄芗夹g的知識服務、知識管理的技術創新、載體創新、傳播創新,圖書出版已經開始往增強出版的方向發展——知識元+知識鏈接?!鞍妗钡男问奖弧霸鰪姟钡健鞍?鏈”的形態。事實上,已有不少圖書將相關知識鏈接的二維碼,印制于封底等醒目位置,這便是增強出版的形式。

三是新型出版范式和商業模式陸續催生。在新技術、新閱讀、新傳播的推動和影響下,新型出版范式和商業模式等,被陸續催生出來。第一,新生產范式。以科技出版為例,Scopus數據庫對全球2011年至2020年十年間論文發表數量及OA論文(所有類型OA)發表數量的統計顯示,2011年至2020年,全球科研人員的發文總量為2 164萬篇,OA論文的發表總量為820萬篇,占37.90%;全球科研人員的發文包含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定量生物學、定量金融、統計學、電氣工程合計篇數(73.54%),混合OA論文數量為71萬篇(8.71%),青銅OA論文數量為204萬篇(24.92%)。從全球數據來看,OA論文的發表數量以及占比持續上升。至2020年,OA論文增長了16.23個百分點。學術出版還產生了一種預印本模式(pre-print)。預印本是提前發布尚未正式受到同行評審的稿件。目前,國際上已經建立了一批預印本平臺,如arXiv平臺,收錄了包含物理學、數學、計算機科學、定量生物學、定量金融、統計學、電氣工程和系統科學以及經濟學領域的190多萬篇未經同行評審的學術論文,供讀者免費獲取。OA出版和預印本出版,這些新的出版形態,對期刊出版組織形式、行為模式、生產關系、傳播方式和產業邏輯帶來新的挑戰,也對全球學術出版既有的范式及其行政管理和治理模式,帶來新的挑戰。第二,新商業形態。期刊由傳統的二次售賣模式(賣發行是第一次,賣廣告是第二次)演變為三次售賣(賣服務)。第三,新交易模式。過去只有現貨和現金、寄售和預付兩種?,F在有“變現”模式——流量變現、資源變現。第四,新治理模式。報刊出版統計不再是以發行量為主要指標、用發行單一計量體系計量媒體傳播力和相應的經濟增長,而是用線上和線下兩大范疇、報與非報兩種類型、場內場外兩個領域的相關指標之和來統計和計量。第五,新經濟形態?;趯W術出版的影響力,學術出版已經超出經濟學統計意義范疇,成為國家科技和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力意義的范疇。從經濟衡量,出版是小體量;從文化衡量,出版是大貢獻,因此,加強和改進出版工作,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四是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質變出雙重業態。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究竟是“誰擁抱誰”“誰先擁抱誰”?一段時間以來,媒體界基本一致的看法是,新舊媒體融合,沒有相同的商業模式可以復制。過去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沒有。但是,卻有一條共同道路——線上做影響力,線下做收入;搞清了一個道理——變技術劣勢為內容優勢,變速度劣勢為深度優勢,換句話說,以內容之長補技術之短,以深度之長補速度之短,以質量之長補流量之短;找到一條路徑——兩個既要又要,變成兩個既要更要:既要做足產品,更要建好平臺,既要做贏得流量的“爆款”,更要做引導流量的“風向標”“壓艙石”“定盤星”。

四、推動出版深度融合,要落實全媒體時代“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建設的根本要求

“四力”建設是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1.25”講話精神,也是深入貫徹《意見》和《規劃》目標要求。一直以來,“四力”建設,在主流媒體研究得比較多,而科技出版同樣需要加強“四力”建設。

加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推出一批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的科普讀物,明確寫入《規劃》?!兑巹潯诽岢觯骸胺湛萍紡妵ㄔO,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打造一批反映科學研究前沿、代表國家科技實力的出版精品。著眼滿足重大科技攻關需要,瞄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生命健康、 腦科學、生物育種、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領域,推出一批具有前瞻性、戰略性的科技出版精品?!?/p>

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四力”建設,是加強優質內容出版傳播能力建設的核心,是實現學術組織力、人才凝聚力、創新引領力、品牌影響力明顯提升的根本,是建設高品質期刊的出發點和歸宿點??萍汲霭婕訌姟八牧Α苯ㄔO,應統籌處理好五個關系。

一是需求與供給的關系。一般來說,產業驅動關系分作規模驅動與效益驅動、政策驅動與資源驅動、市場驅動與技術驅動、供給驅動與需求驅動等。其中,供給驅動與需求驅動是最直接、最根本的驅動。當前,對國家科技創新發展的支撐不足是科技出版的主要問題??萍汲霭婀┙o不平衡、不充分,出版結構不優是主要矛盾。從這個意義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從供給側發力,對接需求側,插上互聯網翅膀,以多出精品為重要抓手,煥發并增長出新的動力,要不斷改革和優化出版流程,構建基于數字技術的投審稿系統,設立快審快發的直通機制,優先發表重大創新的高質量論文。通過學術社區、交互平臺、編輯評論、會議推介、新媒體推送等多種手段提升傳播效果。加強與學者和學術組織的面對面服務,采用學者畫像等建立與作者特別是青年作者的聯系,推動學術出版從出版前、后兩個階段全面延伸到學術研究全過程、學術成果全周期服務上來。

二是生產與傳播的關系。工業文明以來,紙介質出版是學術出版活動的“原生態”和“終極態”,350年以來從未中斷。這是因為,長期以來,印刷品出版對于記載、存儲、傳播、交流學術成果,提供了載體條件。數字時代來臨,學術出版的“原生態”和“終極態”從印刷品出版逐步遷移到網上,在數字技術上實現記載、存儲、傳播、交流學術成果的一體化。新技術產出新媒體、新媒體帶來新場景、新場景改變新閱讀、新閱讀催生新生產、新生產衍生新產品、新產品催化新業態、新業態重構新生態,使得科學發現、科學研究和科學家回歸到科學出版的初心——科學發現第一時間發布、學術論文第一時間發表、學術成果第一時間共享。所以,精品生產的出版應當做到“內容在左、傳播在右”,既要提高內容質量,還要高度重視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傳播體系構建。28AB5A49-7F3E-41C2-B644-404C0254B0DF

三是單刊與集群的關系?!兑巹潯诽岢觥笆奈濉逼陂g的精品科技期刊建設工程為鼓勵有實力的科技期刊出版企業整合重組期刊資源,加快形成具有較大規模、 較強實力的科技期刊出版集群和集團,打造一批高品質科技期刊。著眼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優化科技期刊出版資源配置,進一步完善學術期刊評價體系,展示高水平學術研究成果。落實精品科技期刊建設工程,要正確處理辦好單刊與刊群建設的關系。一方面,要深入貫徹落實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3]扎實開展學術期刊集群化發展試點,以優質學術期刊為龍頭重組整合資源,建設一批導向正確、品質一流、資源集約、具備核心競爭力的學術期刊集群。鼓勵符合條件的學術期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做強做大。支持規模性出版企業探索協作辦刊等模式,跨地域、跨部門、跨學科整合期刊出版資源,打通產業鏈,重構價值鏈,形成創新鏈,打造若干具備較強傳播力影響力的學術期刊出版集團。另一方面,從實際出發,堅持不懈地打造優質單刊,在面上求發展,在點上求突破。這是因為,科技期刊出版中,一個難以回避的現實是,每個出版單位只出版1.5或1.6種期刊,其中95%左右的出版單位只出版1種科技期刊,這個情況在科技期刊界徘徊數年,幾乎很難改變。所以,必須從現實出發,在集團化、集約化建設的同時,著力打造優秀單刊,為建設一流期刊奠定基礎,為“中國科技期刊卓越行動計劃”儲備力量,建設豐富多樣、生態良好的出版新業態。還要堅決克服急于求成、貪大求全心理,防止在期刊發展中“拉郎配”“行政捆綁”和“攤大餅”“鋪攤子”,造成新的資源配置不均衡、管理不集約。堅持實事求是,能搞集團的就搞集團、搞不了集團的就從機制上想辦法進行集約化管理;一時半會集約不起來的,就開展資源協同;全要素協同不起來的,那就核心要素協同;核心要素也協同不起來的,就發展單刊。從全球科技出版經驗來說,領先科技出版的,既有愛思唯爾、施普林格這一類集團化、集群化的巨刊和規?;霭嫫髽I,也有《新英格蘭醫學》等這一類優秀單刊、頂刊。沒有頂刊的規?;?,就像是沒有旗艦的艦隊。學習借鑒國際先進的辦刊經驗,同時從基本國情 、刊情出發,科學合理設計改革思路和計劃步驟。

四是媒體融合與產業融合的關系。去年法蘭克福書展期間,由法國出版的《圖書周刊》(Livres Hebdo)發布了“全球出版50強”榜單。位居50強前10的榜單中,勵訊、湯森路透、威科、斯普林格·自然和威利均為專業出版商,這5家的總收入,占了前10名總收入的55%。前10名中,貝塔斯曼、企鵝·蘭登書屋、阿歇特、學樂等,都是全球大眾出版“巨無霸”。在榜單中,我們還看到培生出版集團在榜位置再一次下降。要知道,培生可是全球一等一的教育出版集團。培生自2012年達到頂峰以來,營業額減少了將近一半(46%)。這帶給行業兩個信號,第一,出版業規?;姆较?,將進一步趨于以學術出版為核心的專業出版,而非大眾出版。這意味著,學術出版業可以成為“老大”,原因在于,大眾出版容易被互聯網替代,而學術出版則不太容易;第二,單一模式的教育出版沒有出路。教育出版必須深度融合教育產業,同樣,科技出版必須深度融合學科建設和學術發展??傮w來說,媒體融合必須向產業融合發展,才能做大做強。

出版社辦刊,是我國期刊五大類辦刊體制之一。依托專業出版力量,推動科技期刊向規?;霭嫫髽I聚集,加強科技期刊集約管理,是提高產業集中度的重要舉措。大家知道,書刊同源。但是,書刊同源不同業,卻在出版社普遍存在。推動媒體融合與產業融合發展,必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在體制層面,推動刊社的融合;在產品方面,促進書刊融合;在生產、流通和傳播上,加強書、刊、網融合;在管理層面,打通并均衡配置作者資源、選題資源、渠道資源等,讓人才、技術、資金、生產諸要素在書刊網全媒體體系中充分流動,形成全社上下優勢互補、協同協作、接續創新的工作局面和發展韌性。

五是繁榮發展與引導管理的關系?!兑巹潯诽岢?,要牢固樹立系統觀念,加強頂層設計和協調推進,統籌好出版事業與出版產業、出版發展與出版管理、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促進出版全領域各環節協同高效,實現出版發展質量、結構、規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統一。 科技出版與學風建設、學術不端治理、學術誠信建設、科研倫理建設聯系密切;與評價體系改革、評價制度設計和安排聯系密切;與學術導向、學術規范、學術生態建設密切關聯;與文化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甚至國家戰略安全密切關聯。在推動出版融合各項工作中,要按照系統的觀念,把治理體系、治理能力、治理效能提高到一個新水平。包括健全黨管出版的體制機制, 健全完善法規制度體系,強化版權保護意識,提高在出版合作和數據共享、開發、應用,以及網絡傳播中的出版安全水平。

《意見》和《規劃》擘畫了出版融合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和任務書。我們要積極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不斷深化出版領域的改革創新,提高出版對科技創新的支撐作用,為文化強國、科技強國建設提供文化條件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 加快推動媒體融合發展 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J]. 共產黨員,2019(7):4-5.

[2] 中宣部. 實施意見推動出版深度融合發展[N]. 人民日報,2022-04-25(004).

[3] 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 關于推動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意見[EB/OL].[2021-06-25].http://www.gov.cn/xinwen/2021-06/25/content_5620876.htm.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In-Depth Publishing Convergence

LI Jun(China Periodicals Association, Beijing 100005, China)28AB5A49-7F3E-41C2-B644-404C0254B0DF

Abstract: On April 18, 2022, the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have issued The Implementation Opinions on the Promotion of In-Depth Publishing Convergence, which is the overall arrangements to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depth publishing convergence in the new era, and also provides action guidance for publishing presses to explore new modes, new formats and new fields of convergent development. The publishers should start with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grasp the essence, make clear the path and direction for efforts being invested in the all-media era. In the meanwhile, continuous efforts should be paid to deepen reform an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publishing, improve the supporting rol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which will provide cultural conditions and intellectual supports for strengthening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realizing our goal of becoming 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ower.

Key words: publishing convergence; all-media era; new communication platform; new mainstream media;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ublishing; periodical cluster publishing28AB5A49-7F3E-41C2-B644-404C0254B0DF

猜你喜歡
全媒體時代
全媒體時代學術出版轉型與圖書館的責任
全媒體時代早間電視新聞欄目的困境與突圍
全媒體時代下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淺析研究
全媒體時代的時政新聞創新
全媒體時代文學評論的尋路與重建
全媒體時代高校新聞人才培養應對輿論新環境改革研究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全媒體時代新舊媒體間的博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