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文化語境下紅色紀錄片創作探究

2022-06-22 07:24范康文
傳媒評論 2022年3期
關鍵詞:大眾文化紀錄片文物

文_范康文

大眾文化席卷而來,打破了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的界限,促使文化不斷碰撞、交流與融合,滿足了大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紅色紀錄片引領主流價值觀,旨在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完成宣教功能。紀錄片創作需要建立在大眾文化所共通的語境之下。因此,傳播者要處理好大眾文化與紅色紀錄片之間的關系,結合新時代的新變化、新要求,不斷賦予紅色文化新內涵、新形勢,激活歲月沉淀的精神力量。

2021年7月3日,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開播20集系列紀錄片《閃亮的記憶》。本片創作歷時一年多,主創人員奔赴祖國大江南北,走訪多座博物館,深入采訪革命先烈的后代,并經過反復推敲、挑選與挖掘,最終確定20個紅色故事。與同類題材的紀錄片不同,《閃亮的記憶》視角獨特,短小精致,跨越時空,與當代年輕人展開一場場初心對話,令人耳目一新。

一、敘事載體:強化紅色資源的探索體驗

文物,是物化的歷史?!堕W亮的記憶》充分利用這“生動的教材”,構思獨特,立意奇巧,深入挖掘和闡述革命文物涉及的黨史教育史料,以小見大,讓一件件有歷史溫度的革命文物“說話”,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彰顯愛黨、報國、為民的革命文化和精神內涵。

革命文物的遴選不取決于數量,更不在于文物的等級,而是根據紀錄片制作的需要、取材的合理性以及作品傳遞的溫度。20件革命文物中,有的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和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相關的文物,也有與近現代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藝術家等有關的文物,更有與浴血奮戰的平凡戰士、支援革命的群眾有關的文物。一只舊皮箱,一封輾轉的家書,一張泛黃的照片,一個催人奮進的集結哨……一件件文物從革命歷程中走來,直觀生動地還原歷史事件與場景,詮釋著中國共產黨的光榮歷史和優良傳統,展現中國人民英勇奮斗的壯麗篇章,承載著催人奮進的紅色傳統與基因。

縱深推進,敘事有深度、有厚度、有溫度。從第一集《求索之路》到第20集《獄中紅旗》,從1917年中國開辟馬克思主義道路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20件革命文物跨越30余年的歷史長河,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承載了中國共產黨浴血奮戰的歷史。陳獨秀的北大聘書,李大釗曾用過的藤椅,張世全寫滿信念的錦幛,中共二大決議案等在當時亟需保護的物品,通過先烈留存的個體記憶,讓文物背后偉大的建黨精神變得鮮活。梳理革命發展脈絡,銘記感人至深的人物與故事,精雕細琢,將百年篳路藍縷濃縮為一幀幀鏡頭畫面,把紅色文物帶入百年時間坐標。

紀錄片《閃亮的記憶》以革命文物為載體,將影像化處理與故事敘述有機融匯,將重大歷史題材的厚重感與個體化視角的真摯情感聯系起來,進而引發大眾的共鳴。

二、敘事模式:連續性微紀錄塑造英雄

微觀敘事區別于宏大的歷史主題,聚焦歷史事件或人物,由小見大,見微知著。其中,微紀錄片往往采取以微觀敘事為主的敘事模式?!拔⒓o錄片截取的是歷史橫斷面,講述在時間線上的某個時刻、某個個體的故事,然后在系列化串聯中,由點成面、由點成線地形成群像,完成對歷史與現實的宏觀講述?!比欢?,微紀錄片體量短小,承載量有限。連續性微紀錄片能夠有效地破解微紀錄片缺乏深度的現狀。紀錄片《閃亮的記憶》單集時長4分50秒,持續播放20集,每集聚焦單個人物,使之成為絕對的敘事中心,并通過持續性微紀錄片的呈現深化主題,強化持續的吸引力。

“只有人的故事才是永恒、跨越文化的美麗?!边B續性微紀錄片《閃亮的記憶》聚焦人物個體,凸顯革命英雄,以小我至大我,以小家及大家,以小愛達大愛,每個專題的敘事著力捕捉歷史中關鍵人物,以他們的人生經歷為脈絡,串起歷史的進程?!耙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包括抗戰英雄在內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華民族的脊梁?!痹谟捌?,每一集微紀錄片聚焦的英雄人物,不僅僅局限于運籌帷幄、叱咤風云的民族英雄,如以陳獨秀、李大釗等為代表隊的“舍小家為大家”的領袖;更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平民英雄、草根英雄、群眾英雄,如用煎餅鏊子為無數戰士提供食物的英雄母親,僅用一只木盆渡過洶涌長江送情報的戰士,用一根小竹竿記錄五千里支前路線的模范……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提出“群眾是真正的英雄”,并將其作為英雄譜系的核心構成。紀錄片聚焦“民族英雄”“群眾英雄”,貼近大眾的情感基線,進而更好地傳播紅色文化。

三、多維融情:找準與大眾文化的契合點

紀錄片《閃亮的記憶》視頻截圖

觀眾與紀錄片導演之間的互動基礎,在于導演能否以動人的方式激發觀眾基于真實生命的情感共鳴?!坝们楦衼砑ぐl人,好像磁力吸鐵一般,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鐵,容不得絲毫閃躲?!薄堕W亮的記憶》以親民的方式,貼近青年的表達,見人、見物、見情、見精神,定格感人的歷史瞬間。

從“求索之路”“堅韌的信仰”到“最后的囑托”“送別”,從“集結哨”到“獄中紅旗”,從“父親的樣子”到“守護信仰”……回首百年,每一個歷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份革命情懷與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銘刻著千千萬萬先烈的前赴后繼,都鐫刻著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歷程。夢想和追求、情懷和擔當、犧牲和奉獻,匯聚成中國共產黨的紅色血脈。20集紀錄片生動地將“使命”“信仰”“犧牲”與“承諾”蘊藏其中,讓觀眾從感動到激動,從惋惜到流淚。創作者把握歷史的本質,發掘文物深藏的內涵,講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

不同的情感融匯成同一種信仰。紀錄片在信仰的情感基調上,融匯了人世間最真摯的情感,自然而然引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案赣H的樣子”中父母與子女的難舍親情;“送別”中夫妻依依不舍之情;“半條被子”中的軍民魚水情;“寫滿信念的錦幛”詮釋著信守忠義之情;“求索之路”是革命志士對信仰的堅定……此外,紀錄片還將視角聚焦特殊時代的年輕人身上,如“最后的囑托”中,夫婦犧牲時,陳覺21歲,趙云霄23歲;“死牢中的大雁”里的郭綱琳,被殺害時年僅27歲;“獻給祖國”中的華僑孔邁歸國時,年僅18歲;“怒吼吧,黃河”中的冼星海,創作出傳世經典作品《黃河大合唱》時,不過33歲……青年一代的群像刻畫,是一種精神引領,是對這個時代青年的感召,是當代青年的精神航標。穿越時間與空間,對信仰的堅定繼往開來,始終如一。

《閃亮的記憶》以情感為承載體,聚焦多維度情感呈現,將影片的情緒點拉滿。一個個感人的歷史瞬間,讓觀眾潸然淚下。紀錄片將立體豐滿的親情、愛情、友情、軍民信義之情融入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個個傳奇故事中,以情感人、以情動人、以情化人,堅定觀眾的信仰,從而發揮其作為宣傳載體的重要價值。

四、畫面張力:以技術精良構筑情懷

紀錄片重構人文精神,要想引起觀眾的情感共鳴,就要建立在影片的人文情懷之上。從技術層面而言,可以通過豐富的鏡頭語言和多重表現形式來彰顯人文情懷。

情景再現增強影片的歷史厚度與深度。情景再現是紀錄片面對歷史影像資料缺乏時的選擇。紀錄片《閃亮的記錄》建立在歷史真實的基礎上,巧妙地運用情景再現的方式,將消逝的歷史畫面、逝世的歷史人物以及流逝的歷史時間進行復原。氛圍營造逼真精致,這樣一來,觀眾可以通過情景再現中的故事講述,增強對人物和事件的感知,從而更好地體會革命文物、事件背后蘊藏的革命精神與情懷。

手繪動畫以其生動形象的畫風,大大提升了紀錄片的畫面張力和情感爆發力。手繪動畫打開了文化藝術創造的新方式,跳出了傳統的敘事框架,虛幻畫面、身臨其境的敘事方式讓受眾在“可以行走的空間”里“觸摸”紀錄片的影響內容。在《閃亮的記憶》中,創作者大量使用了手繪動畫。人物的形象盡量貼合原型,并結合人物在特定事件與情境中的表情,使得觀眾在觀看這部分內容時,具有很強的代入感。栩栩如生的人物表情、動作,適時渲染的環境,助推影片情緒的層層遞進,是創新更是亮點。

旁白,模擬不同性別、不同身份、不同年齡、不同場景人物的語言和語氣,渲染人物情緒,增強人物形象的飽滿度。母子的對話、夫妻的誓言,革命者與百姓的交談,戰友之間的鼓舞,系列話語采用了聲音角色的扮演。通過貼合人物、飽含情感的旁白,將影片的情感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隨著情節的推進,觀眾的情緒也被漸次點燃,與影片完成情感共鳴。

鏡頭語言具有設計感,每一幀畫面都精美,電影般的精良質感,每一個鏡頭下的文物都在熠熠閃光。視聽沖擊力強,聚焦人物形象的鏡頭,通過特寫體現人物情感,通過借景、鏡頭角度設計等,讓觀眾在豐富的鏡頭語言中,感受到人物內心的斗爭,難以割舍的情感以及堅定不移的信仰??缭綍r空,鏡頭在歷史與今天中切換,象征著對光明與美好未來的向往與期許,是革命先輩的犧牲與信仰,鑄就光明與閃耀的路途。

五、結語

目前而言,無論是傳播內容還是形式,紅色文化的傳播都需要吸收大眾文化的精髓進行創新?!堕W亮的記憶》強化紅色資源的情感體驗,采用連續性微紀錄塑造英雄新模式,找準與大眾文化的情感契合點,嫻熟且創新的影視技巧,講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是具有時代高度、歷史厚度、審美廣度和人文溫度的親民化紀錄片,符合大眾文化傳播的客觀規律,留給觀眾的是精神洗禮和自我凈化。紀錄片創作者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文化態度,促進大眾文化與紅色紀錄片有效協同,采用新的理論研究與創作思維,改造、更新、超越,進而構建一種新的、有利于紅色文化傳播的紀錄片創作價值體系。

猜你喜歡
大眾文化紀錄片文物
我給文物當“醫生”
文物的棲息之地
淺談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幾點思考
洋場·小報·《紅樓夢》——媒介建構下的大眾文化(1912—1949)
紀錄片之頁
紀錄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紀錄片之頁
淺析“大眾文化”
文物失竊
文物掉包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