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2022-06-25 03:43彭佳烯涂先青朱洋陽張倩男
商展經濟·下半月 2022年6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問題

彭佳烯 涂先青 朱洋陽 張倩男

摘 要: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推進紅色文化旅游,汕尾市作為全國性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擁有豐富的紅色旅游資源。近年來,當地在保護開發紅色資源方面不斷加大力度,并與鄉村振興相結合,著力打造汕尾紅色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文化魅力。但在此過程中,汕尾市依然存在著對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不夠科學合理有效的問題。宣傳推介手段落后、紅色舊址閑置率高、紅色建筑受損嚴重等難點堵點嚴重制約了其資源優勢向社會經濟效益轉化的效率。本文通過對汕尾革命老區的調查分析,找出了汕尾市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進一步推動汕尾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科學有效開發利用的合理性建議。

關鍵詞: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問題;對策

本文索引:彭佳烯,涂先青,朱洋陽,等.<標題>[J].商展經濟,2022(12):-032.

中圖分類號:F592.7 文獻標識碼:A

黨的十九大召開后,我國的文化建設進入新的高潮,國家日益重視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資源是我們黨艱辛而輝煌奮斗歷程的見證,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廣東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先后發布了《廣東省“十三五”規劃》《廣東省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重點項目庫》,為保護和宣傳紅色文化提供了財政支持。汕尾作為全國十三塊革命根據地之一,亦是廣東省唯一的全國性革命根據地,革命遺址遺跡數量全省居首,是一個承載著濃厚紅色記憶的全域革命老區,紅色文化底蘊深厚。這里是“農民運動大王”彭湃建立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的地方,是海陸豐早期農民運動領導人楊其珊的家鄉,包括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革命領袖在內的一大批革命先輩都曾在這里留下革命足跡。因此,以汕尾市為代表,研究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問題具備典型性和針對性,具有重要理論和現實意義。

1 紅色文化資源的內涵

紅色文化資源是一個內涵豐富的概念,包含紅色、文化、資源、紅色文化、文化資源、紅色文化資源六個核心關鍵詞。當前,有關“文化”的概念非常多,大概有200多種不同定義,目前尚無系統、明確的定義。

陳建平(2009)認為,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斗爭中孕育形成的革命文獻、文物、文學藝術作品和革命遺址、紀念地,以及凝結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傳統和紅色風情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形態;而紅色文化資源則是承載紅色文化的實體形態[1]。

曾喜云(2008)認為,紅色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黨和人民群眾在黨和人民軍隊的創建到土地革命、紅軍長征、解放戰爭各個時期所留下的足跡及所取得的偉大功績,以及在取得功績的過程中所涌現出來的先進人物的偉大人格、革命事跡和崇高精神[2]。

兩位學者對相關概念的界定都十分精準且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受其影響,本文認為,紅色文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留下的歷史印記,同時也涵蓋這一時期先進人物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跡及其優良品格和崇高精神,具有物質與非物質文化形態。而紅色文化資源則是以紅色旅游景點、紅色經典作品為載體,立足紅色文化,發展紅色文化產業可資利用的各種資源。

2 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宣傳力度不足致使知名度低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廣告宣傳收效甚微,以智能手機為載體的新媒體傳播平臺風頭正盛,人們越來越多地通過互聯網獲取外界信息。汕尾市紅色資源雖多,但在微博、微信、抖音、小紅書等受眾頗廣的知名互聯網平臺上的宣傳推介信息卻相當匱乏,依靠傳統單一的宣傳手段顯然無法適應當今時代的信息傳播要求,也不是有效的營銷方式。紅色文化資源宣傳力度不足與管理經營者品牌意識不強、營銷策略不佳有著密切關系,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當地紅色文化知名度低。除了紅宮紅場、澎湃故居等知名紅色景點外,大多數人對當地其他紅色景區知之甚少,甚至聞所未聞。

2.2 紅色舊址閑置導致資源浪費

汕尾市的革命遺址多達617處,紅色村有873個,紅色舊址數量多且分布廣,但聞名在外且有序開發利用的紅色旅游景點基本集中在陸豐市和海豐縣,其他地區紅色革命遺址知名度普遍不高,其中甚至有很多長期閑置。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的紅海灣革命烈士陵園、紅四師第十團革命烈士紀念碑及內湖紅軍洞遺址等;陸河縣的謝非故居、海陸豐人民自衛隊東北大隊活動紀念亭及高潭村地下交通站聯絡點遺址等[3]。這些紅色舊址因為疏于規劃、管理和開發利用,成為閑置資源,外人對這些紅色舊址鮮有知曉,故其所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也很低,造成了資源浪費。

2.3 紅色文化建筑受損嚴重

紅色建筑象征和傳承著崇高的革命精神,是繼承和發揚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由于缺乏保護意識,有的只是孤零零的一塊碑石,有的則完全改變了原有面貌,如東江特委舊址已改為海豐縣布廠。更有許多紅色建筑因為長期缺乏管理維護而受損嚴重,喪失了紅色文化建筑應有的紅色氛圍,文化教育價值也大打折扣,遑論其經濟價值。

2.4 文物展示手段傳統落后

紅色旅游產品要著重體現“特”和“新”,注重教育性、觀光性、時代性、參與性和體驗性[4]。而據有關專家介紹,紅宮紅場目前的陳列環境僅是20世紀50年代蘇聯陳列模式,即相框加展櫥、展柜。展出文物數量相當有限,安防技防設施差,如展柜、展櫥、相框等,防蟲、防潮、防濕性能差,在南方潮濕的天氣下,鐵器生銹、相片褪色、紙質文字資料腐化等損壞現象明顯。這些現象既不利于紅色文物的保護,也影響了游客的觀感。

2.5 紅色景區配套設施不齊全

汕尾地區總體經濟發展水平落后,許多景區地理位置偏僻,周圍道路狹窄或未修整,遠離公共交通站點,通行多有不便;周邊配套的餐飲、住宿等條件也普遍簡單隨意,未能營造起紅色文化旅游氛圍。景區內存在供電、供水及衛生設施不完備等問題。各景區面對迅速發展的“紅色旅游熱”,顯然沒有做好充足準備,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各種綜合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的問題相當突出。這些問題導致游客旅游體驗感得不到滿足,游客在當地停留的時間較短甚至不愿停留。這是缺乏前瞻性、科學性規劃布局導致的。DCD84A21-20B9-4127-8F37-916BA023FC35

2.6 缺乏對各類資源要素的整合

當前,汕尾市各紅色旅游景點仍處于點狀開發利用的松散狀態,景點間相互聯系較少,割裂感明顯;忽視紅色文化資源整合開發、立體開發,導致所能提供的旅游項目缺少特色,旅游產品單一,缺乏系統性、充整性;未能充分發揮各種資源要素的互補作用,難以形成規模效益和帶動效應。

2.7 紅色遺產管理維護人才匱乏

人才是當今時代第一生產力,科學有效地保護和開發汕尾市紅色遺產,很大程度上要靠人才。保護紅色遺產不僅需要更多懂理論、有技術、敢實踐的專業人才,還需要許多集歷史學、經濟學、旅游學、地理學、建筑學等多門類學科知識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需要這些人主動投入紅色遺產保護中來。這顯然對新時代紅色遺產開發利用和管理維護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相關領域專業人才的匱乏是制約汕尾市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和紅色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因素。目前在汕尾市長期從事紅色文化遺產保護的專業人才并不多,尤其缺少富有創新性和擔當精神的人才。導致當地紅色文化始終未能很好地融入當地特定的地域文化中,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深,表現手段落后乏味,體現不出自身優勢。人才匱乏問題阻礙了汕尾市紅色文化資源科學有效利用,也是推動汕尾市紅色文化品牌建設進程中的一大障礙。

3 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問題的原因分析

3.1 對紅色文化資源認識不準確,開發利用保護工作不合理

一段時期以來,人們未能正確認識到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一種寶貴而獨特的文化資源需要納入當地發展全局加以統籌規劃,重視對紅色文化遺產的挖掘、整理、管理、開發和維護。而是更多地從獲取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以經濟價值高低決定文化保護力度,把更多的資金投向經濟效益顯著的紅色景點,對一些經濟價值不高的紅色文化遺產則敷衍塞責,導致一些紅色建筑遺產面臨不斷破損消敗的命運。同時,在日常宣傳推介中,人們輕易便把紅色文化定義為革命文化,這對許多并未生長在革命年代的人來說太過久遠,未免“過時”而難以接受。對紅色文化的宣揚既要尊重歷史事實和革命先輩,又需要與現實生活相聯系并富有趣味,將紅色文化產品以符合現代人認知需求的方式展現出來。

3.2 總體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落后,缺乏資金支持

當年革命根據地多數建立在農村偏遠地區,經過多年發展,這些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依然總體滯后,區位條件不佳,基礎設施不完善。汕尾市即是此類典型。由于當地經濟水平欠發達,財政資金有限,能投入文化事業中的經費更是捉襟見肘;自身吸引外部投資的環境較差,制約了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客源市場的拓展。同時,經濟落后導致本地區居民消費水平有限,旅游需求不強,自身市場難以培育成型。如此一來,老區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只能被濫用、閑置甚至破壞。同時,經濟落后地區往往也是人才“洼地”,難以吸引高端人才長期駐留,想要依靠人才打造汕尾市自己的紅色文化品牌并不容易。

4 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的對策建議

4.1 加強規劃宣傳,提升知名度

要依據本地區紅色旅游資源的類型和特點,結合本地區發展水平、基礎設施狀況等現實條件,制訂切實可行的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發展規劃。在此基礎上,加大宣傳力度,發揮汕尾臨海區位優勢,融合革命文化遺址與當地濱海景觀共同推廣宣傳,提高汕尾市紅色文化和人文景觀影響力。舉辦形式多樣的紀念活動,增強革命遺址的教育功能,打造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報刊、電視、互聯網等媒介,尤其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頗具流量的互聯網平臺,緊跟時代潮流,以生動活潑、富有趣味的方式宣傳介紹當地紅色文化及特色文化產品,打造具有汕尾特色的紅色文化品牌。同時,可以聘請導游作為紅色旅游地區講解員,加深大家對紅色文化的了解,豐富大家的旅游體驗感;聘請各地優秀歷史專家普及汕尾紅色革命史實,弘揚紅色文化,引導人們樹立保護紅色文化的意識,積極主動學習和踐行紅色文化精神。

4.2 注重展示手段多元化

要改變過去單一呆板的紅色文化展示方式,重視旅游線路、展示手段、導游宣講等規劃,把景區建設成為更高品位的精品景區??梢岳矛F代高科技聲、光、電等技術手段,提升吸引力、豐富展示方式。此外,在保護文物本質的同時也要注重結合新時代發展的特點對文物進行包裝、修飾。同時,可以采取歌舞表演等形式吸引游客注意力,不局限于單一對文物靜態展覽。

4.3 加大對紅色文化遺產的保護力度

做好革命遺址分類保護工作。根據歷史意義、遺址規模、損毀情況等條件,區分不同文化遺產的保護等級,對歷史意義深重、遺址規模大、受損嚴重的重要革命遺址進行重點保護。以縣、區為單位,各地加派人手,層層落細落實,制定有效且有針對性的修復措施和管理手段。

4.4 合理分配資金,完善基礎設施

合理高效利用省級財政旅游發展專項資金,統籌分配紅色文化遺址開發利用和管理維護經費。??钣糜谛迯蜌v史價值高和損毀嚴重的紅色舊址及各類紀念場館的日常管理維護和陳列布展開支。交通、旅游、住建、財政等多部門協調配合,財政經費向完善交通、供電、供水等硬件設施及各景區吃、住、行、游、購、娛相關配套設施的方向適度傾斜,全面綜合開發利用現有資源,打造更完整的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

4.5 整合各類資源,探索全域旅游

汕尾自然生態條件優良,山地、海濱、溫泉、革命遺址、宗教圣地等應有盡有;潮汕文化、客家文化、濱海文化及古城古村落文化交相輝映。依托現有自然資源和紅色資源優勢,借助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合理融合各種紅色資源,打造特色鮮明、主題突出、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旅游產品和服務。社會各行業密切聯系,政府各部門協調配合,為游客打造一個獨特而又形式多樣的旅游體驗,實現旅游品質的提質升級,讓汕尾城市形象更加突出。

4.6 以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帶動鄉村振興

將開發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作為促進鄉村振興的手段之一,憑借本地紅色資源優勢,與企業攜手推動紅色旅游規劃建設,打造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特色旅游地區。吸引旅客消費、企業投資,拉動當地經濟發展,以紅色文化資源“反哺”革命老區,在保護好紅色文化的同時降低資源閑置率。

參考文獻

陳建平.贛南紅色文化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D].贛州:贛南師范學院,2009.

曾喜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原因及對策[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8.

陳詩敏,李顏.汕尾市紅色旅游開發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0(9):113-116.

劉建平,劉向陽.區域紅色文化遺產資源整合開發探析[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5):73-76.DCD84A21-20B9-4127-8F37-916BA023FC35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問題
紅色文化資源轉化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資源的路徑探討
紅色文化資源在高校民族精神教育中的實施策略
審計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審計成果利用探析
天臺縣忍冬科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及開發利用
云南食用花卉開發利用淺析
檔案的開發利用在供電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貴州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現狀及法律保護對策
SWOT理論視域下商洛市開發紅色文化資源的戰略研究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