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策略

2022-06-25 19:03李雙波
學生之友 2022年7期
關鍵詞:作業設計雙減小學數學

李雙波

摘要:“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學習方式、解題技巧與數學經驗,促進學生的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的全面提升。本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角度,對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策略進行研究,希望以下內容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雙減;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引言:

通過數學教師為學生精心設計豐富多樣的數學作業引導學生在完成作業之中展開深度學習,在深度學習之中領悟數學的本質,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最終實現學生的高質量數學學習。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作業應用越發重要,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對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的現實意義。

一、作業創新設計原則

作業設計從學生的培養目標來看,以課程標準為準,要重視發展學生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從學生的心理特點來看,要調動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符合從感知操作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認知歷程,尊重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從資源支持角度來看,給予學生必要的支架,結合信息化的手段幫助學生。從以上三個角度分析,提出六個作業設計的原則。

(一)發展性原則

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這是作業設計的總的目標,也是評價作業的依據。

(二)創新性原則

數學在培養人的創新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可以從作業的呈現方式、內容的設計、思維的空間等方面創新,實現作業創新促進學生創新素養提升。如“請把一個長方形分成兩個三角形”,這就是一個常規問題,改編為:一個四邊形,從中畫一條線段,最多畫出幾個三角形?有的同學能分出四個三角形,他是怎么畫的?這樣學生的思維空間就變大了。

(三)主動性原則

很多家長反映學生作業有拖延癥,其實也許學生并沒有這樣的心理疾病,只是不喜歡目前大多數的作業形式、不愿意主動完成作業。作業如果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滿足學生的探索需求,學生定會主動積極地投人其中。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盡量按照學生的需求和興趣設計作業,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效率和學習數學的熱情。作業設計的主體除了教師外,也可適時讓學生來設計內容、方式,按自己的需求、能力設計自己喜歡的作業。

二、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有效策略

(一)提高認識,從思想層面重視作業設計

作業作為課程與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在作業的設計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如作業形式枯燥、單調、僵化;作業評價缺乏層次性和針對性等,長此以往將會降低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有效性。作為教師我們應積極、正確地看待作業改革,努力探討如何能有效的布置作業,努力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使其形成數學學習方法,發展數學思維,增強數學問題解決能力。

(二)整體布局,守住作業設計原則底線

通過作業改革,數學教師要通過學生作業了解適時教學的影響,了解現狀與預期情況的差距,了解存在的問題,從而改進適時教學方法,降低教學難度和調整教學進度;學生了解自己的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更積極地參與到以后的學習中?;谶@個出發點,我們必須堅持崗位設計的原則:

一是目標與任務相一致的原則。任務設計應緊緊圍繞學習內容,與學習目標相一致,與課程標準相一致,將學科知識、客觀思想、主題價值觀融入到任務內容設計中。

二是等級與享樂相結合的原則。作業的內容應適合各個學習水平的學生的需要。每個教育級別的學生都應該有自己的家庭作業。要注重趣味性,讓學生做好功課準備,樂在其中。

三是適度多元原則。作業設計量要滿足各年級書面作業的時間要求,作業內容要恰當,作業難度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工作形式要多樣化,體現拓展性、包容性、開放性、實用性的要求。

(三)追求多元化,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內容

作業設計的目的應在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我們對數學作業進行了大幅度改革,將作業融于活動,融于生活,充分調動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既減輕了學生課業負擔,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1、前置型作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知識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已有知識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前置型作業是指教師預先設計探究性問題,作業以問題清單的形式布置,學生結合已有的數學知識和活動經驗進行自主探究。其目的是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數學活動經驗,為新知的探究做好準備。

2、實踐型作業,激發學生數學興趣。圍繞現實問題,我們讓學生動手實踐或是實際調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拉近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距離。例如,在教學“1-10 各數的認識”后,設計“找找生活中的數字”實踐活動,教師鼓勵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數,通過有趣的找數、認數活動既鞏固了 10 以內數字的認識,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對數學的熱愛。

再比如,在教學“時分秒的認識”后,設計“家庭作息時間表”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設計自己的作息時間表,既鞏固了時分秒的知識,又能引導教育學生學會珍惜時間。

3、復習型作業,整體建構知識體系。復習是學生系統完善、深化知識的關鍵環節,有利于學生鞏固、內化基礎知識,建立網狀、結構化的知識體系。設計復習型作業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鞏固所學知識中明確知識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建立結構化的知識體系,學會更全面、更系統地思考問題。在三至五年級學生中開展“整體建構知識結構”思維導圖的制作活動,學生在學完每個大單元知識的基礎上根據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建立單元知識思維導圖。

結論:

時代的發展與教育的要求賦予了新時代教師發展更多的現實意義和價值期待,作業改革作為全面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的重要環節,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關鍵部分,但作業改革之路才剛剛開始。

參考文獻:

[1]陳岳婷,陳振華.“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初步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34):45-46.

[2]歐陽雪花.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設計分析[J].考試周刊,2021(97):112-114.

[3]劉莉,文陳平,高大寶,譚坤.基于大數據的小學數學個性化作業探索[J].四川教育,2021(23):28-29.

[4]朱小蓮.小學數學開放性作業設置路徑研究[J].天津教育,2021(34):89-90.

猜你喜歡
作業設計雙減小學數學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培養數學意識發展思維能力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