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融入

2022-06-27 12:19朱旭玫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22年6期
關鍵詞:國學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學

朱旭玫

內容摘要:國學經典著作,包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精髓,將其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方面符合小學生整個階段的認知特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本文在闡述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滲透意義的基礎上,從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剖析了國學經典的滲透策略,以期對小學語文教學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 國學經典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所謂“國學經典”,簡單而言,即指我國經典的傳統文化和學術,它囊括了文學、史學、哲學、倫理學、禮俗學以及考據學等等,國學經典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儒家思想為主,一般也包括記錄以上分類的經典著作,譬如《論語》《詩經》等。這些經典著作,包含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思想精髓和文化精髓,將其運用到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一方面符合小學生整個階段的認知特點,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傳播。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滲透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

眾所周知,國學經典中有大量的古詩詞作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利用這些國學經典作品,能夠讓學生在詩詞中感受語言的節奏、韻律,在教學中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學習氛圍;學生在學習古詩詞的過程中,能夠自然而然地增強語感。在學習國學經典的過程中,還會涉及到當時歷史背景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更加了解我們的國家,了解我們的歷史,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以及民族自信心。同時,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還能夠增加學生的詞匯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以及語言組織的能力,同時也能夠為將來其它科目的學習奠定基礎。

2.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國學經典中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作品,內容包含了關于國家、關于人性、關于品德、關于社會等各個方面的情感和思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國學經典,能夠引發學生的思考,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讓學生認識到任何事情都不是只有簡單的一面,對學生形成初步的三觀有著正確的引導作用,同時也會有更多關于人性的思考,從而讓他們學會認識自己,分析自我,鑒于此,才能夠不斷地提高自我。

3.提高學生的道德水平

積極的充滿正能量的作品才能稱之為國學經典,學生們學習這樣的作品,對于他們的道德素質培養也有一定的幫助和引導作用。在這些優秀的傳統作品中,注重仁、義、禮、智、信等優秀品格的宣揚,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國學經典,能夠利用作品中的案例以及宣揚的優秀品格,對學生進行引導,規范學生的道德行為,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優秀精神和品格的熏陶。

4.傳承優秀的中國文化

國學經典的學習,也是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國學經典凝聚著我們民族幾千年發展以來總結的智慧和文化,是非常寶貴的,是值得所有人努力去傳承和發揚的。同時,國學經典對于我國民族發展和文明發展都有著巨大的推動作用。當學生在課堂中學習國學經典時,他們能夠感受到我們民族發展的強大,也能夠了解到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加深對民族的認同感,提高其文學素養。

二.當前我國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學存在的問題

國學經典教材是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學內容的載體,對教學內容有全面的教學規劃,根據小學生的成長規律和學習規律來進行教學才能夠為小學生的語言學習建立前后的聯系,讓學生自己把握住語言的規律。在對教學內容進行整體的統籌后,還要考慮到很多對教學活動造成影響的客觀因素,因此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整體把握后,樹立自己的教學原則,去處理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但是從當前各個小學的國學經典教學活動現狀來看,很多學校在進行教學活動的時候所采用的教學內容安排的教學時間并不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和學習特點,不僅沒有達到對學生進行國學經典教學的效果,反而還激起了學生對語文學習的厭惡心理。

1.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學沒有考慮到現實因素

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學離不開教材,但是一名優秀的教師是不會將教材作為國學經典教學活動的唯一依據的。在進行國學經典教學活動的計劃時,教師必須考慮到一些現實因素,比如教材內容是否符合當前的教學需求,教學內容是否符合當前的社會價值觀等等。但是很多教師都是通過慣性來進行教學,憑借著以往的教學經驗,過分依賴教材,因此教學內容沒有創新性,教學活動的安排也是按照教材的順序來及進行,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與熱情。

2.國學經典教學內容刻板單一、教學方式缺乏吸引力

很多學校所采用的國學經典教材一直以來都一成不變,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生的實際需求,教材中都有附贈的教學光盤,其中的講解比較詳盡,但是教材中的光盤往往只能支持電腦光驅播放,目前大多數電腦也已經不支持播放光盤。除此之外,其中的音頻文件也不是主流的格式,播放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利用教材所提供的內容來進行學習比較落后。目前,我國小學教師在實施國學經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一直使用的教材都是比較偏重于理論的,缺少實際應用部分的教學內容。這樣的結果是,一方面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到語言實踐應用中去;另一方面,由于傳統教學模式上的困境,學生更沒有時間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實踐練習。也是說小學國學經典教學形式也比較傳統落后,基本都是教師在課堂上主動的講授,一股腦地輸出知識點,而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這樣的教學方式完全沒有考慮到班級中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差的學生的問題;另一方面教學效率不高,也沒有吸引力,學生很容易走神,這也是導致小學語文國學經典教學活動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3.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學生和教師的地位不明確

在小學國學經典教學活動中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在課堂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課堂中形成教師和學生相互平等的關系,教師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和尊重。然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在課堂上掌握著絕對的話語權,幾乎在國學經典教學活動中,都是教師在一股腦地教學,甚至是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理想中或者是計劃中的方向來開展活動或者是回答問題,完全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的培養,長此以往,對學生的智力發展和語言發展都非常不利。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策略

1.課前滲透策略

(1)課前三分鐘朗讀

在課前,教師可以給學生指定相關作品進行三分鐘的朗讀和學習。雖然三分鐘的時間并不長,但是可以起到很大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學生開口大聲朗讀,可以讓他們迅速進入到語文學習的狀態,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大聲朗讀能夠幫助他們進行記憶,加深對國學經典朗讀內容的印象。在三分鐘的時間里,朗讀的內容范圍可以涉及唐詩宋詞或者是四書五經中的某些經典的段落。通過反復的朗讀,讓學生體會其中的內涵,學習其中用詞的奧妙,欣賞經典國學作品的謀篇布局,提高學生自己的表達和書寫能力。帶著對語言探索的好奇心,學生在課堂上會更樂意主動去學習語文知識。

(2)創設生活場景

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可以采用創設真實生活場景的生活化教學方式,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學習內容。在以感恩為主題的國學經典作品中引入感恩故事,表現對父母、社會、祖國的感恩之心,結合教材中的不同案例,拓展感恩教育渠道,讓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和教學內容,擁有感恩意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對語言的運用,讓語文教育充滿感染力和震撼力。具體而言,比如在講《孔融讓梨》這部分內容的之前,可以讓學生發言,分享自己平時謙讓的行為,這樣在創設的這種情境中開始正式的課程,學生更能夠更快地進入到教學中,能夠讓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尤其對于生字的認識也會加深。

2.課中滲透策略

(1)利用案例引發思考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處于剛剛開始認知世界的階段,他們的特點就是富于想象力,善于思考,并且愛聽故事。所以教師完全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國學經典作品的滲透。國學經典作品中一般都蘊含著深刻的人生道理,對于學生有一定的啟迪作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引發學生進行思考和感悟,幫助其逐漸形成正確的思考習慣,樹立正確的三觀態度。比如,在講授《田忌賽馬》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自己的講解,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文中所要表達的道理:孫臏在賽馬中分析了自己這一方在賽中的優劣勢,并根據比賽現狀,對自己的比賽計劃做出了調整,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優劣勢,從而贏得了比賽,展示出了孫臏善于思考、善于排兵布陣的智慧,最后,文章還引申了關于“尺有所長,寸有所短”的道理。這些都需要教師去引導學生思考,在學生認識到文中所要表達的道理之后,可以讓學生自己思考,舉幾個自己身邊充滿智慧的例子,從而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

(2)多種形式展現國學內涵

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模仿能力都是比較強的,而且大多都比較活潑好動,對很多活動都有較高的興趣,并且能夠積極參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根據所學國學經典內容,讓學生們以不同的形式展現出來,比如講故事、演話劇、跳舞或者是玩游戲等,這樣不僅能夠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寓教于樂,讓學生們在學中玩,玩中學;還能增加學生對于所學內容的印象以及興趣。比如在學習《守株待兔》時,就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表演,讓他們在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表演興趣的同時還能夠提高他們的語文素質。在學習古詩詞的時候,教師也可以組織朗誦比賽或者是背誦比賽,激發學生的興趣去學習和背誦,這樣的方式更符合小學階段的學生特點,更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還能夠讓其在反復地閱讀、背誦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其中的詞語運用和情感表達。

(3)利用好多媒體平臺

小學生雖然記憶能力以及學習積極性都比較高,但是他們由于年齡較小,還是比較難以控制自己的聽課行為,經常會出現走神等現象,而利用當下的多媒體技術,可以更加全面地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教學內容,能夠抓住他們的注意力,還能增加課堂的趣味性。利用多媒體技術,在互聯網+環境下的網絡平臺上,內容可以三種形式來進行呈現:圖文、音頻以及視頻。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利用這三種形式進行國學經典教學設計,每一種不同的內容呈現方式都對應著不同的教學設計目的。比如,在圖文板塊中,教師可以著重設計關于國學作品理論知識方面的內容;而音頻,可以上傳在教學中的作品所需要用到的音樂;視頻就是更直觀的一種供學生參考學習的課文動態形式。在學習一首詩詞的時候,教師可以用圖文的形式展現出當時的創作背景,再選擇合適的音頻配合學生們的朗誦,另外還可以用視頻的形式為學生拓展更多的作品內容。多媒體技術的好處在于能夠通過一系列聲音、圖像等將國學經典教學內容中一些比較復雜抽象的概念或者是重難點字詞以更加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抓住學生的注意力,讓其不再覺得語文課枯燥無味,而是發現語文課堂的樂趣,從而達到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3.課后滲透策略

(1)營造學習氛圍

國學經典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共同營造學習的氛圍。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需要以身作則,做出榜樣,才能夠正確引導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學習意識和道德素質培養進行熏陶,激發學生對于國學經典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在家長和教師營造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到國學經典的偉大和魅力。

(2)組織課外閱讀

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們利用課后時間進行課外的國學經典作品進行閱讀,讓學生能夠在作品中明事理、學會尊重、友愛、善良等優秀品質。例如,可以在班級中建立一個讀書角,選擇一些適合班級學生閱讀的國學經典作品放在那里,供學生們借閱,同時還可以鼓勵他們將自己的國學作品帶到讀書角,與其他同學一起分享閱讀,并在讀后相互分享自己的閱讀感受。

(3)進行分組討論

教師可以將學生們分成不同的小組來進行課后的學習討論和拓展訓練,可以按照能力稍差、學習稍慢的學生與語文水平較高的學生這樣的形式分組,讓學生們之間可以互幫互助,共同成長。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布置不同的國學經典作品拓展學習任務,讓小組共同完成。小組自學的模式可以讓學生們在遇到自己不懂、難以理解的地方時,彼此之間能夠相互討論、或者是利用網絡了解相關的背景或者是資料,從而共同解決問題,這樣的課后拓展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們對國學經典的認知力,還能夠提高他們的自學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

語文教育作為我國小學教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是小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是學生初步認識世界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開展國學經典的教學滲透活動,符合小學生的特點,也有利于提高語文教學課堂的效率。在語文教學中進行國學經典作品的滲透,有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有助于提升其思考能力,有助于培養其感性思維,讓他們認識到國學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打下深厚的語文功底,并逐漸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以期在將來為進一步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而貢獻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徐尚才.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對策[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5):50.

[2]康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思路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12):40.

[3]黃正紅.探討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策略[J].課外語文,2020(12):94+96.

[4]韓煒祎.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20(06):52-53.

[5]屈鴻.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思路探微[J].科普童話,2019(34):184.

[6]張榮娣.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J].讀寫算,2019(16):74.

[7]康麗.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思路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20(12):40.

[8]錢存喜.小學語文教學中國學經典的滲透思路[J].名師在線,2018(31):11-12.

猜你喜歡
國學經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學
吟誦國學經典,提升語文素養
國學經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方式的研究
淺談國學經典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整合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強化師生互動, 保持課堂活力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要返璞歸真
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根植經典固本培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