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懼沉浮立潮頭

2022-06-28 05:18
中華手工 2022年6期
關鍵詞:造物龍舟坐姿

手工藝,曾是“科技與進步”的代名詞,直接或間接推動著人類社會的發展。

生活,因手工藝改變。從漢代以前的“席地而坐”——“坐”指跪,到漢以后人們安坐之地從地板“上升”到床榻,但“跪”這一坐姿仍未消失,并一直延續到唐代。此后,隨著手工技藝進一步發展,讓人坐姿更舒適的“椅”“桌”得以出現,人們才漸漸“坐立”起來,并傳承、延續至今。在這一系列變化的背后,不僅是手工技藝的變化,也是人們對品質生活的追求。

科技,因手工藝發展。石器、陶器、青銅器、漆器、鐵器……到如今的自動化機械工業生產、3D打印、航天科技等,人們對材料的處理以及技藝的更新,就是不斷更替造物智慧的過程,以“積跬步”而“至千里”的方式促進科技的進步。

文化,因手工藝生發。造物的過程,也是文化積淀的過程。日用陶瓷的生產,讓世界將中國書寫成“China”,布藝刺繡的運用,讓中國紡織屹立世界之巔,即便是外來的紅木,在中國人民歷史創造的積淀下,形成獨立于世界的木文化風格……一個個可持續發展的手工藝,構建起一個個獨特又內涵豐富的文化生態。由此可見,手工藝背后所積累與蘊藏的文化力量,是無窮盡的。

恰至端午傳統節日,龍舟作為典型的文化代表再入大眾視野。其實仔細探究,一艘龍舟,何嘗不是生活、科技、文化的集大成者。龍舟,有制作者、修復者、傳承者、祭祀儀式主持者等;劃龍舟,講究思想統一、動作協調,需要爆發力、耐力,也需要向心力;端午時節所舉行的龍舟祭祀儀式、龍舟競賽和紀念活動,則是中華民族精神信仰的再現。有了信仰,有了敬畏,才有傳承——傳統手工藝講究就地取材,可持續利用,這不僅是對天地的敬畏,也是對內心的遵從,對文化的延續。龍舟,連接的是一個龐大的人文社會群體,形成一條活躍的傳承脈絡,共同構筑、維系著一片土地的文化。

在直接或間接推動人類進化、科技進步、文化發展的過程中,手工藝一直扮演著“車輪”的角色,看似原始,其實淳樸而厚重。時至今日,作為傳統文化代表之一的“手工藝”,亦似一艘龍舟,在生活中探究科技的價值,在文化中凝聚群體的力量,在時代長河中不懼沉浮,奮力逐浪。63112967-0E79-49ED-AB24-E9E97C1AB88D

猜你喜歡
造物龍舟坐姿
屈原 端午 龍舟
坐姿好習慣
“與造物游”: 第二屆晚明藝術史學術研討會召開
造物新語——重組材料與構造
學生作業坐姿及臺燈控制器
龍舟
《金娃——龍舟》
基于坐姿感應的智能視力保護臺燈設計
造物美學
以木造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