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遠處轉移性甲狀腺乳頭狀癌131I療效預測模型的分析

2022-06-29 08:15梁潔王新華王健夏歡
實用腫瘤學雜志 2022年3期
關鍵詞:轉移率甲狀腺癌淋巴結

梁潔 王新華 王健 夏歡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內分泌惡性腫瘤,在我國女性中,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順位居惡性腫瘤的第4位,且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是威脅我國女性健康的主要惡性腫瘤之一[1-2]。甲狀腺癌按照細胞來源和分化程度不同可分為分化型甲狀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髓樣癌和未分化型甲狀腺癌,其中來源于甲狀腺濾泡上皮的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占絕大多數,約為80%~85%[3]。由于PTC分化良好,保留了一部分與正常甲狀腺濾泡細胞相似的功能,如碘攝取和碘化,這為放射性核素131I治療提供了生理基礎。本研究旨在分析影響非遠處轉移性PTC患者131I治療療效的危險因素,并構建療效預測模型,以區分不同預后的患者,便于進一步制定個性化隨訪方案。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期間行甲狀腺癌切除術及131I治療的319例患者作為訓練集。納入標準:(1)在我院行甲狀腺全切或次全切手術,并進行BRAFV600E基因檢測的患者;(2)術后在我院行131I治療,治療完成后進行規范促甲狀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TSH)抑制治療的患者;(3)經病理證實為PTC的患者。排除標準:(1)未行手術治療或行單側甲狀腺腺葉切除術的患者;(2)除PTC外其他病理類型的甲狀腺癌患者;(3)有遠處轉移的PTC患者;(4)合并其他部位惡性腫瘤的患者;(5)失訪或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采用相同的標準選取2019年7月—2020年12月期間的103例患者作為驗證集。本研究已經過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倫理批號:K-2022004)。

1.2 觀察指標

收集所有患者術后131I治療前的臨床病理資料,包括一般情況(年齡、性別、BMI及體表面積)、術后病理(腫瘤大小和數目、是否有腺外侵犯、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及甲狀腺背景,即是否存在甲狀腺炎或結節性甲狀腺腫)、BRAFV600E基因是否突變、手術距131I治療的間隔時間以及131I治療前1周內的實驗室檢查[刺激性甲狀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sTg)和相應的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ies,TgAb)、TSH]。

1.3 131I治療及隨訪

所有患者術后傷口完全愈合、頸部水腫完全消退后,停服甲狀腺素片3~4周,停藥期間禁碘或低碘飲食,待TSH>30 μIU/mL后行131I治療,每位患者給予足量的治療劑量。

所有患者131I治療后均隨訪3~12個月,隨訪期間監測血清sTg、抑制性甲狀腺球蛋白(Inhibitory thyroglobulin,iTg)及TgAb的變化,并完善影像學檢查,包括B超、CT、18F-FDG PET/CT或131I診斷性全身顯像(131I-Diagnostic whole body scan,131I-DxWBS),必要時可完善組織學活檢。

1.4 131I治療療效判斷標準

采用2015版美國甲狀腺學會(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指南中的治療反應評估體系判斷PTC患者術后131I治療的療效[4]。療效滿意(Excellent response,ER):血清學iTg<0.2 ng/mL或sTg<1.0 ng/mL,同時影像學陰性。非療效滿意(Not-excellent response,NER):iTg≥0.2 ng/mL或sTg≥1.0 ng/mL或TgAb呈上升趨勢或影像學可疑/陽性。影像學陽性的診斷標準為:131I治療后131I-DxWBS或18F-FDG PET/CT發現功能性疾病存在證據;一般影像學檢查或活檢發現可證實的結構性疾病存在證據。二者滿足其一即影像學陽性。

1.5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24.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符合正態分布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用中位數(下四分位數,上四分位數)表示,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用頻數(構成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方法篩選影響131I治療療效的獨立危險因素,應用R 4.0.2軟件構建諾莫圖。繪制ROC曲線,計算曲線下面積(AUC),并進行模型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訓練集319例患者,ER組與NER組患者的BRAFV600E基因、sTg、sTg/TSH、sTg/TgAb、病灶最大徑、甲狀腺外侵犯情況、淋巴結分期及頸部淋巴結轉移率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驗證集103例患者,ER組與NER組患者的BRAFV600E基因、sTg、sTg/TSH、sTg/TgAb、病灶最大徑、甲狀腺外侵犯情況及頸部淋巴結轉移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2.2 非遠處轉移性PTC患者131I治療療效的危險因素分析

繪制sTg、sTg/TSH、sTg/TgAb、病灶最大徑及淋巴結轉移率的ROC曲線,尋找其最佳界值(圖1,表2)。多因素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BRAFV600E突變陽性、sTg/TSH≥0.05 ng/μIU、sTg/TgAb≥0.60 ng/IU、病灶最大徑≥1.05 cm、淋巴結分期N1b、頸部淋巴結轉移率≥34.58%是非遠處轉移性PTC患者131I治療療效不滿意的獨立危險因素(表3)。根據以上結果繪制諾莫圖,將其可視化(圖2)。

表2 sTg、sTg/TSH、sTg/TgAb、病灶最大徑及淋巴結轉移率預測療效的最佳界值Table 2 The best cut-off values for predicting therapeutic effect of sTg,sTg/TSH,sTg/TgAb,the largest diameter of lesion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rate

表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Table 3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圖1 sTg、sTg/TSH、sTg/TgAb、病灶最大徑及淋巴結轉移率預測療效的ROC曲線Figure 1 ROC curves for predicting therapeutic effect of sTg,sTg/TSH,sTg/TgAb,the largest diameter of lesions and lymphatic metastasis rate

圖2 131I療效預測模型的諾莫圖Figure 2 The nomogram of 131I efficacy prediction model

2.3 療效預測模型的評價

2.3.1 模型有效性評價 經模型系數Omnibus檢驗本模型總體有效(χ2=181.24,P<0.001)。其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準確率分別為76.19%、86.01%、78.05%、84.69%、82.13%,表明本模型可有效預測131I治療療效(表4)。

表4 131I療效預測模型在訓練集和驗證集中的預測效能Table 4 The predictive efficacy of 131I efficacy prediction model in the training set and validation set

2.3.2 模型區分度及擬合優度評價 繪制模型預測概率的ROC曲線,計算出AUC為0.90(95%CI:0.87~0.94,P<0.001),提示本模型區分度較好(圖3)。

圖3 預測模型在訓練集的ROC曲線Figure 3 ROC curves of prediction model in the training set

經Hosmer-Lemeshow檢驗,結果顯示R2=12.807,P=0.119,無統計學意義,說明模型擬合良好;根據Hosmer-Lemeshow列聯表,繪制療效不滿意時,預測概率與實際概率的校準曲線,結果顯示校準曲線與理想曲線(對角線)十分貼近,說明本模型具有良好的擬合度(圖4)。

圖4 預測模型的校準曲線Figure 4 Calibration curve of prediction model

2.4 模型驗證

將上述療效預測模型代入驗證集進行外部驗證,結果顯示本模型預測131I治療療效不滿意的敏感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及準確率分別為74.19%、87.50%、71.88%、88.73%、83.50%(表4)。繪制ROC曲線(圖5),AUC為0.86(95%CI:0.78~0.94,P<0.001),驗證了該療效預測模型具有良好的預測準確性。

圖5 預測模型外部驗證的ROC曲線Figure 5 ROC curves for external validation of prediction model

3 討論

甲狀腺癌是一種生存期較長的惡性腫瘤,尤其是PTC,據文獻報道,PTC患者20年生存率高達90%[5]。絕大多數患者在行手術及131I治療后需進行長期隨診來監測病情變化,這不僅為患者帶來較重的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還造成了醫療資源的不合理分配。有專家指出[6],針對患者131I療效反應的不同,應分別采取相應的管理措施,制定不同的隨訪方案。因此,探索有效的預測指標來區分患者131I療效滿意和不滿意顯得尤為重要。

本模型共包含6個預測因子,分別為BRAFV600E突變、sTg/TSH≥0.05 ng/μIU、sTg/TgAb≥0.60 ng/IU、病灶最大徑≥1.05 cm、淋巴結分期N1b和頸部淋巴結轉移率≥34.58%。對本模型貢獻最大的預測因子為BRAFV600E突變。BRAF基因作為一種原癌基因,在細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發現45%的PTC患者會發生BRAFV600E突變,該點突變可以使MAPK通路異常激活,從而下調鈉碘同向轉運體(Sodium iodide symporter,NIS)的表達,導致腫瘤去分化、腫瘤進展和凋亡抑制,而131I治療應用于PTC的一個重要分子機制是腫瘤細胞基底膜上NIS的表達,這就為BRAFV600E突變型PTC中131I療效不佳提供了合理解釋[7-9]。還有研究發現,在BRAFV600E突變型PTC患者的術后殘留甲狀腺組織中,131I的攝取率和時間積分活度系數明顯降低,這也說明BRAFV600E突變與甲狀腺攝碘功能下降有關。

本模型得到兩個血清學預測因子,sTg/TSH和sTg/TgAb。甲狀腺球蛋白(Tg)常被認為是PTC的腫瘤標志物,尤其是血清sTg,但Tg水平會受到很多因素影響[10-11],如TSH和TgAb水平。PTC患者術后由于T3、T4水平下降,負反饋機制使TSH升高,促進殘余甲狀腺細胞分泌Tg[12]。有研究發現[13],在TgAb陽性的情況下,可能會導致Tg水平下降,掩蓋其真實病情。本研究采用sTg與相應狀態下的TgAb、TSH比值作為觀察指標,減小兩者對sTg產生的影響。劉欣迪等[14]研究顯示,PTC患者131I治療ER組和NER組間的sTg/TS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可作為獨立影響因素,最佳界值為0.089 ng/μIU,本研究得到的最佳界值為0.05 ng/μIU,兩者結果差異可能是由血清檢測方法不同或上述研究樣本量較小(80例)造成的。本研究sTg/TgAb≥0.60 ng/IU是131I治療NER的獨立因素,該指標在國內外文獻中尚未見報道,但通過對sTg/TgAb≥0.60 ng/IU的患者數據進一步整理分析后發現,其TgAb水平較低(范圍約在10~20 IU/mL),而sTg水平高于最佳界值6.46 ng/mL,因此,可以認為該指標的預測意義與sTg相當,這一結果與多數國內外文獻一致。

頸部淋巴結轉移情況是本模型的組織病理學預測因子。其中,頸部淋巴結轉移率的回歸系數為1.00,Shangguan等[15]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轉移性淋巴結數量(β=1.170)是131I療效的顯著影響因素(P<0.001),淋巴結轉移數量越少,131I療效滿意的可能性越大,與本研究結果接近。另外,一項臨床試驗結果顯示[16],N1b期DTC患者的清甲成功率明顯低于N0期患者(OR=0.063,95%CI:0.009~0.443,P<0.001),而N1a期與N0期患者的清甲成功率并無統計學差異(P=0.055),說明淋巴結分期N1b是131I療效反應不佳的危險因素,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另一個組織病理學預測因子是病灶最大徑,當病灶最大徑≥1.05 cm時,NER的可能性更大(OR=2.48,95%CI:1.21~5.08,P=0.013)。劉杰蕊等[17]的研究結果與本研究完全一致,在DTC患者不同131I療效組別中,腫瘤大小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最佳界值為1.05 cm(OR=3.291,95%CI:1.320~8.205,P=0.008)。卞岍雨等[18]的研究也表明,原發腫瘤直徑<1cm的中高危PTC患者131I治療后臨床轉歸更趨向于ER(OR=0.199,P=0.037),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本研究也存在不足之處,一是研究類型為回顧性分析,與前瞻性研究相比說服力不足;二是以往研究顯示影響131I療效的因素眾多,本研究無法將其全部涵蓋,因此構建的療效預測模型有待后期納入更多指標進一步完善;三是本模型采用的新觀察指標sTg/TgAb是否可以作為預測因子,還需通過更多研究來驗證。

綜上所述,本研究基于非遠處轉移性PTC患者131I療效不滿意的危險因素構建療效預測模型,并驗證了它的有效性。使用該模型能有效區分出131I療效滿意和不滿意的患者,便于臨床醫生對這兩類群體進行個性化管理和隨訪,對131I療效滿意的患者,可以適當減低隨訪頻次,減輕其經濟負擔和精神壓力;而對131I療效不滿意的患者,重點隨訪,盡早發現復發或轉移灶,積極干預,最終實現患者利益最大化。

猜你喜歡
轉移率甲狀腺癌淋巴結
甲狀腺癌“低位領”式與“L”型切口淋巴結清掃術的比較
分化型甲狀腺癌碘治療前停藥后短期甲減狀態下甲狀腺功能與腎功能的相關性
Mir-222-3p 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癌效果的影響
淋巴結腫大不一定是癌
睡眠質量差的女性甲狀腺癌風險高四成
番茄臍腐病發生與元素運移的關系
按摩淋巴結真的能排毒?
麻黃標準湯劑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
以標準湯劑為基準建立丹參的質量評價方法
按摩淋巴結真的能排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