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綠色通道在腦卒中患者搶救中的應用

2022-06-29 14:43王小燕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關鍵詞:致殘率綠色通道達標率

王小燕

廣西靈山縣人民醫院 廣西 欽州 535400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率、致殘率、致死率高等特點,已成為居民死亡的一大常見原因之一[1]。腦卒中亦稱為“中風”、“腦血管意外”等,以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為特征表現(由腦部血管阻塞或血管破裂所致),進而導致患者出現腦功能缺損癥狀(呈現為局限性或彌漫性),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由于冠脈血供中斷或急劇減少,腦卒中可造成心肌缺血,引起患者出現強烈不適癥狀,部分患者于發病60min內可發生猝死。因此,一旦病發腦卒中,需及時救治,以免誘發嚴重并發癥甚至死亡[2]。目前,醫學者在開展腦卒中研究時,十分重視縮短院前時間、提升溶栓效果等問題。郭暉[3]表示,保證醫院急診搶救流程順暢,能縮短搶救前時間,對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和改善預后具有明確作用?;诖?,本文旨在探究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綠色通道在腦卒中患者搶救中的作用,現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腦卒中患者為分析對象,以常規急診護理作對照,旨在為臨床腦卒中急救工作提供參考依據。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共計90例腦卒中患者,均選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納入標準:(1)疾病診斷明確;(2)經顱腦CT、MRI確診;(3)年齡≥55歲;(4)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老年性癡呆;(2)帕金森;(3)急性動脈或靜脈溶栓;(4)外科手術。90例患者,按照抽簽分組法,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其中對照組:男29(64.44%)例,女16(35.56%)例;年齡55-90歲,均值(66.34±5.13)歲;發病至急救時間5min-4h,均值(2.34±0.53)h。觀察組:男27(60.00%)例,女18(40.00%)例;年齡55-88歲,均值(66.97±5.27)歲;發病至急救時間5min-4h,均值(2.43±0.49)h。兩組組間資料對比(P>0.05)。

1.2 方法

腦卒中發生后,撥打120電話,簡要敘述患者病情,告知出事地點。急救中心接到電話后,立即通知出車。救護車抵達現場后,簡要評定患者病情,了解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隨后,實施呼吸道護理模式,常規建立靜脈通道,實施對癥處理后,將患者轉運至醫院。

對照組:常規急診護理,即:(1)接到急救電話后,需要詳細記錄患者發病前的癥狀表現,如是否存在腦部眩暈、渾身發熱等癥狀,以掌握患者病情,便于評估患者病癥。同時,指導患者家屬或周圍人員急救方式,確?;颊咴诰茸o車抵達前,其生命體征穩定。叮囑不要隨意搬動患者,適當墊高頭部,并維持口腔、鼻腔清潔,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2)現場救護:對患者的病情、意識狀態予以迅速評估,并給予患者全身檢查,維持呼吸循環順暢。(3)轉運途中護理:現場急救完成后,迅速轉運患者,轉運期間應保證患者安全。轉運時,保持動作輕柔,避免頭部震動和擺動,以免造成二次損傷。

觀察組: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綠色通道,即:(1)急診接線時,護理人員應詳細詢問患者病發前癥狀,評估患者病情,指導情緒安撫方式,以免誘發應激反應。根據就近設備和藥品,指導患者臥床休息的方法,并告知緊急處理措施。(2)3min內出生,根據患者病情,做好準備工作(儀器、藥物等),保證儀器呈待機狀態,并仔細核查藥品種類和數量。(3)保持患者平臥狀態,監測患者神志、瞳孔變化,用心電圖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給予吸氧(4-5L/min),建立靜脈通道。搬運期間,動作輕柔,保持擔架水平,避免大起大落。(4)轉運期間,以患者病情為依據,與院內保持電話聯系,告知患者病情,告知有關科室備好急救物品和急救藥品,同時做好??茣\、手術室準備,維持綠色急救通道流暢度。(5)院內急診醫師和護士,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和病情需要,及時相應的檢查,如:血常規、CT檢查,為疾病診斷提供豐富參考內容。要求其他科室醫生會診,將患者由綠色通道直接送至手術室,實施相應的搶救處理。(6)用藥護理:監測患者有無不良反應。為保障輸液的有效性和準確性,可行微量泵泵入用藥。給予患者抗凝治療后,存在出血反應。因此,護理人員應密切監測患者皮膚、凝血時間等,以便及時處理異常情況。(7)情緒護理:安撫家屬情緒,做好健康宣教,幫助患者及其家屬了解腦卒中病因、搶救流程、注意事項等,改善患者負性情緒,提高配合度。同時,囑咐家屬多予以患者陪伴、支持和理解,以提高患者歸屬感和安全感,減輕愧疚感。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呼救至接受檢查時間、DNT達標率、致殘率、病死率、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滿意度,評價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綠色通道在腦卒中患者搶救中的應用效果。

(1)呼救至接受檢查時間、呼救至接受治療時間、住院時間。

(2)DNT達標率、致殘率、病死率:DNT達標:≤60min。

(3)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用NIHSS、BI評分評定,前者評定神經功能,分數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嚴重;后者評定日常生活能力,分數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高。

(4)滿意度:自擬量表評定,總分100分,分為非常滿意(80分-100分)、滿意(60分-79分)、不滿意(0分-59分),滿意度為前兩項和與總例數的比值。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SPSS25.0,呼救至接受檢查時間、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等計量資料(±s),DNT達標率、致殘率、病死率、滿意度等計數資料(%),予以t檢驗、χ2檢驗;以0.05為比較參數(α=0.05),當組間數據對比較0.05小,即:P<0.05,表明數據有差異。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呼救至接受檢查時間、呼救至接受治療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

觀察組呼救至接受檢查時間、呼救至接受治療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呼救至接受檢查時間、呼救至接受治療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呼救至接受檢查時間、呼救至接受治療時間、住院時間的比較(±s)

呼救至接受治療時間(min)組別例數 呼救至接受檢查時間(min)住院時間(d)對照組 45 22.53±5.35 40.54±5.41 14.49±2.64觀察組 45 18.50±5.42 32.55±5.37 11.69±2.43 t值 -3.550 7.031 5.235 P值 -0.001 <0.001 <0.001

2.2 兩組患者DNT達標率、致殘率、病死率的比較

觀察組DNT達標率高于對照組(88.89%vs71.11%),致殘率、病死率低于對照組(31.11%vs55.56%,4.44%vs20.00%)(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DNT達標率、致殘率、病死率的比較[n(%)]

2.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較

入院時兩組患者NIHSS評分、BI評分組間對比(P>0.05);出院時,NIHSS評分降低、BI評分提高,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較(±s,分)

表3 兩組患者神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比較(±s,分)

注:與入院時相比,*P<0.05

組別例數 NIHSS評分BI評分入院時 出院時 入院時 出院時對照組 36 37.55±5.69 31.98±3.27* 16.59±2.39 36.87±5.37*觀察組 43 38.14±5.92 28.20±3.16* 16.28±2.34 42.70±5.36*t值 -0.4849 5.212 0.581 4.811 P值 -0.655 <0.001 0.563 <0.001

2.4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

對照組、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80.56%(29/36)、95.35%(41/43),觀察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χ2=4.248,P=0.039),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滿意度的比較[n(%)]

3 討論

腦卒中為較嚴重內的一類疾病,屬于急性腦血管疾病。近年來,隨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加重,其發病率明顯提升,且呈現為逐年遞增趨勢。數據表明[4],新發腦卒中患者約200萬/年。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的特點,現已是我國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腦卒中按照癥狀表現分類,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出血性腦卒中,另一類是缺血性腦卒中,多數患者是缺血性腦卒中(約8成),僅有少數患者是缺血性腦卒中(約2成)。

研究顯示[5],腦卒中治療時間窗較狹窄,最長約為6h,若在發病6h內,給予患者溶栓治療,其救治效果極為明顯,并且發病至治療時間越短,其救治效果就越好,致死率就越低。然而,由于病發突然,且人們對急救知識了解程度有限,極易造成患者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危及患者神經功能,甚至威脅患者生命安全[6]。相關研究顯示[7],影響患者無法在治療窗內行溶栓治療原因是院前延誤。因此,將院前急救護理模式銜接綠色通道給予腦卒中患者具有重要作用。臨床上的干預原則是盡早疏通阻塞的冠脈,促進心肌供血恢復,進而保護患者的心功能,挽救瀕死的心肌以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對于此,本文研究對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腦卒中患者為分析對象,在其急救護理中應用院前急救護理銜接綠色通道方式,有序進行了接診、備藥、維持生命體征穩定等護理工作。同時,保證院前救護、院內急診、手術等一體化進行,各個科室有序協調,改變了傳統獨立型急救急診體系,避免了各科室不協調現象,進而縮短患者搶救時間[8]。并且預見性安排??凭戎渭凹痹\手術,改進了傳統依托型、獨立型的急救急診體系問題,能避免科室間不協調現象,能有效避免或降低處理延遲和處理沖突事件的出現,從而大大減少了減少搶救時間。值得注意的是,護理人員應準確判斷患者病情,保證疾病認知正確,并通過心電監護、及時用藥等方式,改善預后。此外,在急救護理期間,還應維持患者呼吸道的通暢性,保證患者能持續吸入氧氣,并遵醫囑用藥,提高搶救時機。由本次研究可見,觀察組患者的呼救至接受檢查時間、呼救至接受治療時間、住院時間、DNT達標率、致殘率、病死率、NIHSS評分、BI評分及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提示:開展院前急救銜接綠色通道護理模式,能提高搶救效果,改善患者預后質量。但本次研究進行過程中,筆者發現,搶救質量也受到醫師、護理人員操作技能的影響。因此,急診醫師、急救護理人員仍需加強??婆嘤?,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腦卒中患者,給予院前急救銜接綠色通道護理模式,效果好,鞥能提高急救效果,推薦使用。

猜你喜歡
致殘率綠色通道達標率
分析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效果
陜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況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區水質現狀評價分析
高速公路綠色通道信息管理系統開發與實踐
TC-SCAN綠色通道系統日常維護淺析
分層隨訪模式對院后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達標率的影響
請為醫療創新開通綠色通道
為青年創新人才脫穎而出開辟“綠色通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