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導向護理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患者創傷性應激障礙、心理狀態的影響

2022-06-29 14:41黃愛玲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關鍵詞:創傷性肌瘤障礙

黃愛玲

馬山縣婦幼保健院 廣西 南寧 530600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常見的良性腫瘤,發病原因較為復雜,多數患者初期并無明顯癥狀[1]。臨床治療該疾病分為藥物保守治療及手術切除治療,近年來,臨床研究發現腹腔鏡對于子宮肌瘤治療優勢明顯[2],其創傷小、出血量少、傷口愈合快、術后并發癥少等。但多數患者對該手術了解不全面,擔心術后影響性功能及生育能力,因此產生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而且患者術后臨床指標及疼痛度等,會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情況,需求導向護理是將患者的需求進行收集、整理、分析,最后幫助患者進行解決,以降低患者術后創傷性應激障礙及改善其心理狀態[3],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1月收治的子宮肌瘤56例,隨機計數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8例。對照組:年齡30~67歲,平均(48.15±2.57)歲,子宮肌瘤類型:漿膜下肌瘤11例,肌壁間肌瘤7例,闊韌帶肌瘤9例,混合型肌瘤1例,病程0.3~2年,平均(1.04±0.25)年;觀察組:年齡32~65歲,平均(48.37±2.62)歲,子宮肌瘤類型:漿膜下肌瘤12例,肌壁間肌瘤7例,闊韌帶肌瘤8例,混合型肌瘤1例,病程0.5~2年,平均(1.25±0.31)年。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1)患者均有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指征[4],且臨床資料完整;2)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了解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重要臟器嚴重損傷者;2)免疫系統障礙或精神障礙者;3)患有其他惡性腫瘤者;4)臨床資料不完整或中途因不可抗力因素退出研究者。

本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方法

對照組:常規護理方式,術后監測患者生命體征,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進行常規心理護理干預,出院進行相關注意事項宣講。

觀察組:需求導向護理方式:

1)明確患者術后護理需求,對患者進行術后需求分析,同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患者對該疾病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明確患者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優勢及術后疼痛度和并發癥的了解程度,調查患者對術后需要進行的康復鍛煉及飲食方面的有關需求,強調患者根據自身需求,填寫問卷。對調查的所有問卷進行匯總分析,根據患者需求編制問題清單,經匯總,得出患者護理需求主要有“疾病知識”“負面情緒應對”“疼痛”、“并發癥”等。

2)疾病知識需求導向干預,護理人員為患者整理疾病及手術相關的知識點,加入生理圖表及優良案例等,對患者進行驅動教育,讓患者了解子宮肌瘤的發病機制,使其更加直觀地感受到子宮的生理結構,及子宮肌瘤的發病位置。護理人員為患者講解該手術治療具有創傷小、出血量少、傷口愈合快等優點,以及術后休養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合理飲食,堅持康復訓練。在驅動教育過程中,護理人員要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對于接受能力較弱的患者,護理人員要為其列舉治療成功的案例,增加其治療康復的信心。

3)負面情緒應對需求導向干預,護理人員在與患者互動交流的過程中,注意觀察患者的性格及心理狀態,對于負面情緒較輕的患者,對其進行心理疏導,準備網絡、書籍等分散患者焦慮的心情;若患者負面情緒較重,護理人員可先用SDS及SAS量表對患者進行負面情緒的評估,根據患者自量表中所表現出來的問題,對患者進行有針對性地溝通,取得其信任,了解具體問題所在,用心理學的方式疏解患者負面情緒。

4)疼痛需求導向干預,患者術后均會有不同程度的疼痛,部分患者疼痛度低或者其疼痛耐受度高,對于疼痛護理需求沒那么迫切,護理人員可使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對其進行干預;另一部分疼痛度明顯的患者,護理人員要格外關注,對其進行物理干預,若效果不明顯,可上報醫生,為患者開具止痛藥。疼痛感過于明顯會增加患者煩躁的心情,使患者產生心理抗拒,增加其警覺性,不利于患者康復。

5)并發癥干預,護理人員在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及疼痛干預的同時,還要關注患者并發癥的情況,該手術術后常見的并發癥有尿路感染、切口感染、血腫形成、便秘等等。護理人員要定時觀察患者切口敷料是否干燥,若有滲出及時向主治醫生上報,并協助處理。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拔除尿管,并且有助于促進胃腸道消化,預防便秘。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不僅能預防血腫的形成,更有利于降低患者創傷性應激障礙。

1.3 觀察指標

(1)觀察患者術后創傷應激性障礙,采用創傷性應激障礙自評量表(PTSD-SS)進行評分,分別從回避癥狀、主觀評定、警覺性增高、社會功能損傷、反復重現體驗等5個維度進行評定,分值0-100分,分值與患者創傷性應激程度成正比。

(2)觀察患者心理狀態,根據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進行評分,分值0-100分,分值與其負面情緒呈負相關。

(3)觀察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該手術常見的并發癥有尿路感染、切口感染、血腫形成、便秘等。

(4)觀察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問卷,進行調查,91-100分為非常滿意;81-90分為一般滿意;80分及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創傷性應激障礙評分

觀察組患者術后創傷性應激障礙各項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術后創傷性應激障礙(±s,分)

表1:術后創傷性應激障礙(±s,分)

反復重現體驗對照組 28 4.86±1.29 6.37±1.94 4.28±1.33 3.76±1.29 5.98±1.81觀察組 28 3.12±1.85 4.84±1.23 3.16±1.25 2.14±1.34 4.19±1.42 t -4.082 3.524 3.247 4.609 4.117 P -0.000 0.000 0.001 0.000 0.000分組例數回避癥狀主觀評定警覺性增高社會功能損傷

2.2 比較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見表2。

表2:心理狀態(±s,分)

表2:心理狀態(±s,分)

分組例數 抑郁自評量表(SDS) 焦慮自評量表(SAS)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 28 59.24±2.19 42.51±1.38 61.34±2.18 52.65±1.25觀察組 28 59.87±2.45 37.16±1.59 61.28±2.36 43.75±1.86 t -1.014 13.446 0.099 21.015 P -0.157 0.000 0.461 0.000

2.3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并發癥發生率n(%)

2.4 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滿意度調查n(%)

3 討論

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的良性腫瘤,其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而成,其中有少量纖維結締組織,作為支持組織的物質。子宮肌瘤病因尚不明確,可能涉及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臨床試驗結果表明[5],該疾病屬于激素依賴性良性腫瘤,主要依賴激素為雌激素。另外,高級神經中樞控制調節激素代謝和卵巢功能,因此,該疾病的發病因素與神經中樞活動有密切關系[6]。

該疾病多數患者早期無明顯癥狀,一般在體檢檢查盆腔時才會被發現,肌瘤生長部位、速度及有無并發癥和發生性變等,與患者體現的臨床癥狀關系密切。該疾病的治療常最先使用藥物治療,出現手術指征時,行子宮肌瘤切除術或者子宮切除術。隨著臨床研究及發展[7-8],目前較為先進的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成為治療該類疾病的重要手段,行該術式后有患者疼痛評分低、愈合時間短、并發癥的發生率降低等諸多有點。

但是很多患者對該疾病了解不全面,存在恐懼心理,大多患者擔心手術的安全性、術后疼痛度,以及會影響其生育能力和性功能等[9-10],因此,根據患者需求對患者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術前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該疾病及該手術的相關知識宣教,讓患者了解手術的目的,以及術后注意事項,增加患者治療的信心[11],術后觀察患者疼痛情況,根據不同的疼痛程度為其進行物理方面或者藥物止痛,減少患者術后因疼痛造成的情緒應激障礙,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從而提高患者依從性,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還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2]。

本次研究表明,經過不同護理方式,觀察組患者術后創傷性應激障礙各項目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態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焦慮、抑郁等心理狀態較對照組明顯改善(P<0.05)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可見觀察組護理方案效果明顯。需求導向護理能有效明確患者所擔心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干預,并用問題驅動教育,使患者明白配合護理的重要性,讓后患者了解術后并發癥的預防手段,增加患者手術及康復的信心。

本研究還存在一些不足,因醫院收治患者數量有限,本研究選取的樣本量相對較小,而且因患者受所在地區生活習慣的影響,在選取樣本時,可能存在一定偏倚性,后期可將樣本納入范圍進行擴大,將更多合適的患者邀請到研究中,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結論。在研究中,還可根據患者的年齡或性別等進行分組,了解需求導向護理措施,對于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子宮肌瘤切除術后患者,是否在護理效果上存在差異。后期可對需求導向護理這一護理方案對患者創傷應激反應的護理效果,做更深入的研究。

綜上所述,需求導向護理對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患者的創傷性應激障礙、心理狀態干預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猜你喜歡
創傷性肌瘤障礙
子宮肌瘤和懷孕可以共存嗎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睡眠障礙,遠不是失眠那么簡單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內及肺外CT表現
你了解子宮肌瘤嗎
17例創傷性十二指腸損傷的診治體會
跨越障礙
多導睡眠圖在睡眠障礙診斷中的應用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中醫治療概述
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后抑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