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熏洗中醫護理在糖尿病下肢周圍神經病變的應用評價

2022-06-29 14:56張小妹
今日健康 2022年7期
關鍵詞:熏洗下肢中藥

張小妹

陜西省人民醫院 陜西 西安 710068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是糖尿病的慢性并發癥也是最常見的,發病率隨著糖尿病患病時間的延長而增加,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神經功能檢查時發現大約60%~9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經病變,其中30%~40%患者無自覺癥狀,而往往神經的損傷是不可逆的[1]。下肢周圍神經最早累及,臨床癥狀為下肢疼痛、麻、木、走蟻感、發冷等異常感覺,甚至出現閃電樣疼痛,活動后加劇難以忍受夜間疼痛加重[2]。中醫藥治療的方法多樣,內治法以藥物治療為主,包括中藥湯劑,外治法則包括針灸、穴位貼敷、中藥熏洗、穴位注射等,這些中醫護理技術具有簡、便、廉、效等優勢,在治療糖尿病防治中發揮重要作用[3]。本文針對中藥熏洗對糖尿病下肢周圍神經病變研究發現,應用了中藥熏洗中醫護理的患者臨床效果明顯,身體疼痛明顯降低,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21年12月—2022年3月患有糖尿病且伴有下肢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80例,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具體見表1。

表1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基礎護理包括(1)生命體征的監測(2)飲食護理,飲食清淡,以低鹽,低脂,高蛋白飲食為主。(3)控制體重,遵醫囑按時服用藥物,不可自行調節藥物。(4)健康宣講,幫助患者建立正確的生活方式,延緩疾病的發展

1.2.2 觀察組在基礎護理上增加中藥熏洗中醫護理,包括(1)藥物選擇:水蛭,紅花,金銀花,連翹,土茯苓等藥物,將所選藥物用生水浸泡30分鐘,后大火煮沸,轉中火繼續熬煮30分鐘,后濾出藥汁放入熏蒸盆,水位在患者膝蓋處即可,熏洗時藥汁的溫度保持在38~40度左右,熏洗時間為10分鐘。在熏洗時對患者的下肢皮膚要隨時進行觀察,避免患肢燙傷,并且對患肢進行保暖,在熏洗結束后要及時擦干水分,可進行適當的按摩,幫助藥汁滲入。以上熏洗每日1次,連續熏洗10日為一個療程。因中藥治療大部分患者都是低敏性,但也不排除有患者會對中藥洗劑里的某種藥物過敏,因此在熏洗前要詳細詢問患者的藥物過敏史,觀察患者下肢皮膚是否有破潰,紅腫的情況,如果皮膚有破損,暫停熏洗,待皮膚好轉后方可繼續。

1.3 觀察指標

(1)護理滿意度;(2)VAS疼痛評分。

1.4 統計學方法

將本組數據代入SPSS21.0軟件處理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實施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在應用中藥熏洗后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明顯低于對照組,具體見表2,表3

表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n,%)

表3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s)

表3 兩組患者VAS疼痛評分(±s)

組別例數治療前評分治療后評分對照組 40 5.69±0.37 4.84±0.63觀察組 40 5.58±0.92 3.88±0.69 t/χ2 -0.697 4.285 P-<0.05 <0.05

3 討論

糖尿病下肢周圍神經病變與高血糖引起的患者血管內皮損傷及機體代謝紊亂等有關,致使患者微血管管腔變窄,血液壅滯血管,肢體神經纖維缺血缺氧,從而造成神經病變的發生。西醫以控制血糖與甲鈷胺等治療,但治療效果有局限性,臨床逐漸將研究熱點轉變為中西醫結合方向[4]。中醫認為,糖尿病下肢周圍神經病變屬“痹”范疇,痹阻不通,治療應以益氣活絡、補氣固表為主。中藥熏洗藥方中藥物可破血、逐瘀、通經,止痛,解毒、通利關節等,諸藥合用并通過熏蒸刺激,有效成分經皮膚吸收后能促進機體髓鞘蛋白合成,改善患者微血管循環,促進患者神經血氧供應,提升神經傳導速度[5]。

本次研究針對80例糖尿病患者且伴有下肢周圍神經病變的癥狀進行分組護理后發現,應用了中藥熏洗中醫護理的40例患者延緩了疾病的發展,同時提高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并且應用基礎護理和中醫熏洗,極大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因此中醫熏洗值得在臨床糖尿病下肢周圍神經病變患者中應用。

猜你喜歡
熏洗下肢中藥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西醫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研究進展
您知道嗎,沉香也是一味中藥
中醫,不僅僅有中藥
準媽媽要重視下肢靜脈曲張的預防
中藥貼敷治療足跟痛
中藥熏洗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58例
微創旋切術治療182例下肢靜脈曲張的術后護理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支架術后再狹窄的治療
退黃熏洗方藥浴預防新生兒黃疸6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