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圍性面癱患者采用針灸治療的臨床效果

2022-07-03 12:43畢均芬
中國藥學藥品知識倉庫 2022年13期
關鍵詞:周圍性面癱針灸療效

畢均芬

摘要:目的:探究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臨床效果。方法:82例觀察對象為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周圍性面癱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41例一組,傳統組予以西醫治療,實驗組在西醫基礎上聯合針灸治療,觀察療效。結果:實驗組療效“不佳”病例少于傳統組,總有效率97.56%(40/41),高于傳統組(P<0.05);實驗組面癱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傳統組(P<0.01)。結論: 針灸治療有助于周圍性面癱癥狀轉歸,早期改善面癱癥狀,療效顯著。

關鍵詞:周圍性面癱;針灸;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45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13--01

周圍性面癱指多種因素導致面部癱瘓,可見口眼渦斜、眼瞼閉合不全、額紋消失等典型癥狀,發生較為突然,急性期多是因受壓或炎癥導致神經水腫、脫髓鞘改變;因面部表情不受控,患者心理負擔較大,若沒有及時予以治療,預后不佳,易導致后遺癥[1]。西醫治療周圍性面癱以營養神經藥物、激素藥物為主,西藥治療周期長,藥副作用大,單一應用價值受限,多輔以面部康復訓練[2]。隨著近年中醫在面癱疾病治療中取得的突出療效,受到臨床學者高度關注?,F研究筆者特于周圍性面癱治療中配合針灸療效,旨在為診療方案制定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82例觀察對象為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周圍性面癱患者,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組,41例一組,傳統組男24例,女17例,年齡區間28-77(51.09±2.09)歲,病程1-14(4.04±0.37)天;實驗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區間26-74(51.12±2.11)歲,病程1-14(4.01±0.42)天;周圍性面癱患者組間差異細微(P>0.05),排除病歷資料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1.2方法

傳統組予以西醫治療,藥物選取甲鈷胺片、醋酸潑尼松片、維生素B1口服,按照說明書用藥;聯合康復訓練,指導患者呈端坐位,專業康復師指導患者進行眼輪匝肌、額肌、口鼻肌肉、面頰肌肉群進行康復運動,指導患者自行鼓氣、皺眉、噘嘴、閉眼等動作,每日運動3次。

實驗組在西醫治療基礎上聯合針灸治療,取患側陽白、下關、太陽、牽正、頰車、風府,雙側風池、合谷,依據臨床癥狀加減治療,若患者閉眼困難,加攢竹、四白,若患者味覺失常,加廉泉,若患者聽覺異常,加聽宮穴,若患者鼻唇溝變淺,加禾髎;針刺之前對上述穴位進行常規消毒,取華佗牌一次性毫針,行平補平瀉手法,針對太陽、下關、牽正穴位,針刺得氣后再深入1cm艾灸,其他穴位得氣后取艾灸點燃后插在針柄上,留針30min,每日艾灸1次,7天為一療程,艾灸6天休息1天,持續治療3個療程。

1.3評價標準

采用面癱程度House-Brackmann(H-B)分級評估療效,若H-B分級為Ⅰ級,則為痊愈;若H-B分級降為Ⅱ級,則為顯效;若H-B分級降為Ⅲ級,則為起效;若H-B分級降為Ⅳ-Ⅵ級,則為不佳,計算有效率,計算公式=(痊愈+顯效+起效)/n(n=41)×100%[3]。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SPSS24.0進行假設校驗,P<0.05組間存在差異,P<0.01組間差異顯著,具有統計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周圍性面癱療效分析

實驗組療效“不佳”病例少于傳統組,總有效率97.56%(40/41),高于傳統組,組間有差異(P<0.05),見表1。

2.2兩組周圍性面癱癥狀消失時間

傳統組面癱癥狀消失時間(18.59±1.36)天,實驗組面癱癥狀消失時間(13.62±1.19)天,組間有顯著差異(P<0.01)。

3討論

臨床針對周圍性面癱病因尚未明確,多數學者認為與莖乳孔病變、病毒感染或非特異性感染相關,因面神經受壓或損傷出現局部血管微循環障礙,于多年齡段均有發病可能。我國傳統中醫將周圍性面癱納入到“口僻”、“口眼渦斜”范疇內,主病位在手太陽小腸經、足陽明胃經的經脈及所屬經筋;針灸作為中醫特色治療方案,集針刺與艾灸技術于一體,充分發揮疏風通絡、活血化瘀、調整陰陽的作用[4]。網絡藥理分析顯示,針灸具有改善微循環作用,有助于局部水腫消散,改善局部組織缺氧缺血狀況,針對周圍面神經損傷具有修復再生作用,符合面癱治療指征。

我國傳統中醫認為周圍性面癱發生與內外因相關,正氣虧虛、脈絡空虛、衛陽不固為內因,外邪侵襲局部經絡為外因,出現氣血淤阻、脈絡失養,研究選取患側陽白、太陽、下關、牽正、頰車、風府,雙側風池、合谷,諸穴配伍發揮開竅去邪之功效,濡養經脈。研究觀察數據顯示,實驗組療效“不佳”病例少于傳統組,總有效率97.56%(40/41),高于傳統組,組間有差異(P<0.05);實驗組面癱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傳統組,組間有顯著差異(P<0.01);組間差異得益于針灸治療,在針刺得氣的同時開展艾灸,艾灸點燃導致的溫熱效應,可促進血管擴張,增加針下刺激,可促進受損面神經恢復,與西醫聯合治療,可促進面癱癥狀恢復;同時針灸治療不會增加患者機體負擔,與西醫聯合治療安全系數高。本研究開展存在一定不足之處,未針對針灸遠期療效及針劑時機進行探討,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上,針灸治療有助于周圍性面癱癥狀轉歸,早期改善面癱癥狀,療效顯著。

參考文獻:

[1]馬菡,李晶,宇鳳.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CiteSpace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J].針灸臨床雜志,2021,37(6):57-62.

[2]簡妮,金瑛.耳尖放血聯合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急性期耳后疼痛效果觀察[J].中國鄉村醫藥,2021,28(3):19-20.

[3]續百紅,李新紅.針灸配合康復訓練對周圍性面癱患者臨床效果及面神經功能的影響研究[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11):1582-1583.

[4]趙士梅.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在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21,40(18):105-108.

猜你喜歡
周圍性面癱針灸療效
中西醫結合治療腦出血的療效觀察
中醫治療糖尿病的療效觀察
針灸在腦梗死康復治療中的應用
以苦參為主治療心律失常的療效觀察
補鋅在小兒腹瀉治療中的療效觀察
針灸
中醫特色護理方法在急性期周圍性面癱患者中的應用
西藥加電針治療急性期周圍性面癱的臨床效果觀察
針藥結合辨證治療68例周圍性面癱的臨床研究
針灸圍刺治療帶狀皰疹56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