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基因理念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更新利用

2022-07-05 04:35賈春光蔡承揚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2年5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基因

賈春光 蔡承揚

摘 要: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座城市發展過程的縮影,也是一座城市的魂與脈,它作為連接城市過去與未來的橋梁,見證了城市的歷史,見證了城市傳統格局、空間肌理、歷史風貌和地域文化的變遷,是城市歷史記憶的物質留存和歷史底蘊的體現。因此,從文化基因的角度出發,梳理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文化價值和歷史文脈,探索歷史文化街區中文化基因與街區保護更新之間的內在聯系,使歷史文化街區在符合現代城市發展的需求下重現生機并可持續發展下去。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歷史文脈;文化基因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強化歷史文化保護,2021年1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工作的通知》,文件指出要在城鄉建設中做好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的保護工作,對于堅定文化自信、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塑造城鎮風貌特色、推動城鄉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歷史文化街區作為第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居住環境、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逐漸從追求自身需求的滿足上升到追求精神的滿足,因此,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應充分發揮繼承歷史文脈的作用,不斷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一、文化基因

文化基因常被西方各國的研究學家們叫作摹因①,英國知名演化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一書中提到,摹因是文化傳遞的基本單元,諸如語言、思維、信仰、行為方式等,其在文化傳播過程中和基因在生物繁衍進化過程中的地位相似[1]。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個城市歷史發展的縮影,反映著城市歷史傳統格局、城市歷史人文風貌與城市空間肌理,是活化的城市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價值。而我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五千多年的厚重社會歷史底蘊。在國內對于文化基因的研究成果中,大多是在傳統社會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針對我國的傳統文化進行的具體研究。其中,劉長林在《中國的系統思維:文化基因透視》一書中,將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定義為“對民族的文化和歷史發展產生過深遠影響的心理底層結構和思維方式”[2]。因此,文章從文化基因的視角出發,來探討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保護,通過不同的文化基因信息來重塑街區的歷史文脈和文化精神,利用現有的舊建筑,探索新的延續方式。

二、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概況

(一)歷史背景

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建成于20世紀50年代。作為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的“156個重點工程”之一,同時結合長春老牌工業城市的特殊地位,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順勢而生。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拉開了中國汽車工業史的序幕,被譽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現位于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總土地面積約176.2公頃。街區街巷布局與總體風貌保留完整,現存東風大街、昆侖一路等十一條歷史街道(圖1)。2015年,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入選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對外公布的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街區。

(二)建筑特色

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整體規劃布局保留20世紀50年代的結構體系和規劃理念,呈現蘇聯式軸線對稱的方格網狀布局特點,街區內分為生活區和廠區兩大部分。生活區建筑沿街道布置,中間形成聚合庭院,庭院中間布置休憩涼亭、健身設施和綠地小品等。生活區內有紅磚清水墻、翹檐斗拱出椽、精致的小陽臺、坡屋頂,極具巴洛克風格的腰線與中式傳統風格的屋頂相得益彰(圖2)。廠區內多為大體量矩形平面建筑及現代主義的簡潔立面,開窗較高。

(三)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現狀

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作為中國最大的工業配套居住區之一,其布局手法在我國城市規劃歷史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國工業發展的起點與標志。直到今天,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仍在使用。隨著時代和社會的進步,街區內部的一些問題凸顯出來,例如:基礎設施不完善、水暖線路老化、供電線路外露、消防規范不達標等。街區內多數居民為第一汽車制造廠退休職工,街區內缺乏對老年人的關懷,人性化的環境設施設計有所不足[3]。因此,需要在地方相關部門的引導下對街區進行更新,對多元公共空間進行場所再造,提高社區宜居性的同時增強街區的活力,從而讓其得以可持續發展。

(四)一汽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基因解析

1.街區空間肌理

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在規劃建設初期受時代環境影響,規劃上采取了蘇聯常用的建筑形態,以東風大街為主軸橫貫整條街道,構成“一側生產、一側生活”的功能布局,整個街區功能分工明確,具有鮮明的工業生產特色。街區的西側為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廠區,東側為中式傳統建筑風格和俄式建筑風格相融合的生活區建筑組群(圖3),生活區至今仍保持著規劃初期“圍合式庭院”的生活模式。傳統模式的居住生活狀態配合現代化工業的生產方式,形成風格獨特、個性鮮明的“一汽式”空間形態。

2.街區建筑形態

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建筑形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既有坡屋頂、翹檐斗拱以及八角窗等中式傳統建筑造型,又有現代工業藝術風格的紅磚清水墻等建筑立面,而建筑的坡屋頂形態豐富,展現了中國傳統建筑燦爛繁盛的歷史。生活區最大的特色就是具有“回”字形圍合式的庭院布局,但是受蘇聯建筑布局的影響,每個庭院出入口較多,又與中式傳統的封閉式庭院空間布局有所區別[4](圖4)。

3.街區歷史文脈

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價值,在我國工業發展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是“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長春一汽歷史街區保留了20世紀50年代的城市記憶,其建筑風格、規劃模式在中國現代建筑史和城市規劃中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廠區門前豎立著的毛澤東同志親自題字“第一汽車制造廠奠基紀念”的奠基石(圖5),見證了中國汽車工業從起步到現如今飛速發展的歷程。5C49615E-33DD-4F5F-A3FC-DF23295FDB88

4.街區居民認同感

歷史文化街區的主體是居民,居民是歷史文化的直接參與者和傳播者。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居民大多為“一汽人”,相同的生長背景與生活方式使他們對街區有著深厚的感情,同時他們也是街區歷史的直接見證者[5]。這些具有時代烙印的建筑和街區傳統的生活方式彰顯著獨特的街區歷史文化。

三、文化基因理念下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更新利用研究

(一)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研究

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獨特時代背景和中西建筑文化的交融,既反映了長春工業城市發展的步伐,又體現了街區的地域特色。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發掘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空間肌理、建筑形態等顯性文化基因和歷史文脈,居民的認同感等隱性文化基因,保護街區現有的傳統街道居住模式和建筑風貌,對延續街區歷史文脈和工業內涵以及活化城市的歷史記憶有著重要意義。

(二)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研究

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最大的工業區及配套居住區之一,保留了原始空間規劃布局,如今依舊在使用。但是由于建造時間早且使用時間長,出現了許多問題,例如,部分設施老化、缺少無障礙設施、供電線路隨意外露、部分商戶隨意搭建等,阻斷了街區歷史文脈的延續。綜合來看,筆者認為,在對長春一汽歷史街區進行更新和再利用時,要防止大修大建,在保護獨特的建筑布局和建筑風貌的基礎上,在有關部門的主導下,先進行街區公共設施和線路管道的修繕,提高歷史街區的宜居性,煥發街區活力。繼而采用漸進式的方法更新歷史建筑,保證歷史建筑在更新后保留原始的物質構成、材料和形式。其核心是從整體和發展的視角把握和諧與統一的關系,同時也要處理好建筑改造中新舊元素的對立統一關系,在統一中求變化[6]。

(三)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利用研究

1.打造城市記憶

長春市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在發展過程中保留了各個時代特點鮮明的歷史文化街區。這些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城市記憶的記錄者,連接了城市的過去與未來。因此,在文化基因的視角下,對外部環境進行直觀塑造,促使環境空間在滿足居民生存需求的基礎上,還要滿足居民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挖掘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底蘊,達到活化歷史街區的記憶、延續和傳承地域文化的目的。

2.促進街區多元化發展

在旅游產業和共享經濟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打造多元化的經濟,能夠帶動街區的整體活力,并且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擁有獨特的街區特色和歷史文化,在新時期全域旅游的背景下,開發創新型的商業空間、現代化的旅游形式、體驗式的居住環境,通過加強歷史建筑資源的保護更新利用,打造真正屬于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新型商旅住模式。

3.提升街區居民參與感

居民是街區直接的使用者,應當引導其積極參與對街區的保護更新,了解街區的特殊歷史和文化環境,提高街區內居民在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決策中的重要性,改善街區內的醫療條件,完善基礎設施,提高街區內居民的幸福感。

四、結語

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是中國工業發展的時代縮影,是城市歷史脈絡的繼承者和傳播者。文章通過文化基因的視角,探討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更新利用,在傳承歷史文化的同時利用原有建筑,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對活化城市記憶、傳承城市文脈以及促進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注釋:

①本文所用的“摹因”至今還沒有統一的譯名。摹因的英文名稱是“meme”,它首先于2001年被盧允中、高申春等人音譯為“謎米”,后來有“敏因”“覓母”“模因”等叫法,直到2005年浙江寧波大學杜世洪在尊重道金斯“原文構詞與基因的形義相關性”的考慮,以及綜合國內各種譯名的基礎上,把它譯為“摹因”,故本文采用“摹因”。

參考文獻:

[1]理查德.自私的基因[M].盧允中,張岱云,陳復加,等,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295.

[2]劉長林.中國系統思維:文化基因透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2.

[3][4]宋亞楠.長春一汽歷史文化街區景觀環境的保護與更新研究[D].吉林:吉林建筑大學,2018.

[5]唐曄,王文瑾.公眾參與下的一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J].城市建筑,2021(5):38-40.

[6]何鏡堂.建筑改造中的新與舊[J].建筑與文化,2021(4):11.

作者簡介:

賈春光,吉林建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歷史遺產保護、風景園林。

蔡承揚,吉林建筑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設施設計。5C49615E-33DD-4F5F-A3FC-DF23295FDB88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街區文化基因
推進廣州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活化的思路與成效
洛陽老街區“微空間”改造設計思考
舞蹈人類學視角下湘西土家族擺手舞的文化基因解碼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城市文脈延續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滿意度的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開發探討
德國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文化系統剝離與市場割裂對文化創意體驗產品的影響研究
德國“國富民強”的奧秘
旅游體驗背景下重慶下半城歷史文化街發展策略探析
當代中國的文化基因安全問題與倫理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