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德育人,潤物無聲

2022-07-05 17:47梁中兵
中學生學習報 2022年37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初中

梁中兵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堅持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的教育原則。初中道德與法治作為青少年思政建設的重要學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構建教學模式。本文針對這一主題進行探討,結合道德與法治教學規律與青少年身心發展特點簡要闡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德育教育的融合策略: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②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③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

道德與法治是一門以塑造學生健全人格為導向的學科,與德育教育目標一致。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傳授學生課本知識、應試技巧的同時要注重德育教育的滲透,圍繞課本主題對教學內容、方法進行優化,堅持智育與德育相結合的原則,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獲得全方位發展。就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實施情況來看,教師重視知識講解而忽略了德育教育,課程育人價值未得到充分發揮?;诖?,本文就如何通過科學教學實現以德育人、潤物無聲的教學目標進行探討。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奠定以德育人的基礎

教材是教學實踐的重要載體,文本內容直接影響教學目標。在傳統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專注于課本知識與應試技巧的講解,忽略了德育教育。而立德樹人理念下,教師應及時革新思想觀念,在備課環節應全面解讀道德與法治教材,同時發揮自身的指導作用,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加工,比如剔除一些不具有時效性的知識,比如增添一些具有生活性的素材等,以此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現代性、實效性,達到以德育人的目的[1]。具體來說,教師應有意識地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資源,深度解讀,實現智育與德育并重。

以《敬畏生命》一課為例,除了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獨特性還可以深入挖掘其內涵,借助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到生命至上的道理,培養他們對生命的敬畏情懷,懂得生命價值高于一切。與此同時,還可以以此為契機滲透理想信念教育,激勵學生珍愛生命并不斷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這樣既達到了課程教學目標又在無形中滲透了德育。以《師生之間》這節課為例,除了傳授學生與教師交往的技巧與方法,還要讓他們學會理解老師、尊重老師,從而拓展延伸至社會領域,引導學生尊老愛幼,以此培養他們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與行為習慣。

二、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認知體驗

在傳統道德與法治課上,教師主要采取講授法,師生之間互動接近于零,學生全程處于聆聽和記憶的狀態,沒有真正參與到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探究中,所以情感體驗不足。而以德樹人需要學生情感的參與,因此教師需要遵循以生為本的原則創新教學方法,采取能夠激活他們思維與情感的教學手段,達到潤物無聲的目的,使立德樹人教育目標順利落地[2]。

例如,創設故事情境。初中生喜歡聽故事,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將教學內容用故事呈現出來,這樣可以提升教學趣味性,在深化學生感悟的同時使他們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以《社會生活講道德》一課為例,在給學生講解“以禮待人”這個知識點時可以引入劉備三顧茅廬、楊時程門立雪等經典小故事。趣味故事的介入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高度集中注意力,而且加深了他們對主題的印象,于無形中培養了學生以禮待人的良好習慣。

又如,運用多媒體技術。在大力加強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新時代下,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呈現教學內容,給予學生良好的視覺體驗,在加深他們的印象同時激發情感共鳴[3]。以《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一課為例,教師在課上可以運用多媒體播放各種車禍的視頻合集,讓學生直觀地看到不遵守交通規則的嚴重后果。相較于口頭教育學生遵守規則,以視頻形式呈現的內容讓初中生印象更深刻,從而在無形中增強了他們遵守規則、自覺維護秩序的公民意識。

三、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知行合一品質

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若只是停留在口頭說教上,德育效果會大打折扣,難以取得預期效果。因此,基于立德樹人理念展開道德與法治教育,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利用活動促使他們知行合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以《親情之愛》一課為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理解并體會父母長輩培育自己的辛勞與良苦用心,感受到家人的愛,并且學會感恩,力所能及地給予家人回報。在這節課結束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實踐作業,讓他們課后做一件表達對家人感謝之情的事情,比如幫爺爺奶奶捶捶背、給爸爸泡杯茶、給媽媽泡腳等,用行動去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愛,以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這種愛由“小家”拓展至“大家”,譬如周末組織學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幫助他們疊衣服、打掃衛生等,用行動去尊重和愛他們,以此培養初中生感恩、奉獻、孝順父母、尊老愛幼等精神品質,從而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目標。

結論: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當前大中小學都在積極響應和踐行的教學方針,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應及時革新傳統思想,堅持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原則展開教學活動,通過有效的教學指導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道德品質、政治覺悟、思想水平,使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做到嚴私德、守公德、明大德,成為社會需要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林興民.淺談如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融入德育[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03):151-152.

[2]馬學義.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加強學生德育工作的策略[J].智力,2022(07):139-141.

[3]王麗娟.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J].中學政史地(教學指導),2021(12):49-50.6AE29D52-9D1F-4F00-9032-0AC1D4D90483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德育教育初中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初中科學課程中利用情境教學法滲透德育的探討
淺析小學校園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分析
德育在新傳媒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中的重要性
初中物理“問題—發現”式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共情教學模式在科學課堂的構建與實施研究
計算機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素質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學管理目標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