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校企合作談莆田木雕的當代轉型

2022-07-05 06:15郭光磊
莆田學院學報 2022年3期
關鍵詞:莆田木雕校企

郭光磊

(莆田學院 工藝美術學院,福建 莆田 351100)

莆田木雕是福建傳統民間雕刻的重要代表,以“精微透雕”的龍眼木雕聞名遐邇,與浙江東陽木雕、樂清黃楊木雕、潮州金漆木雕并稱為中國四大木雕[1]。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結構與消費結構的轉變,莆田木雕產業逐步沒落,亟需轉型。

一、莆田木雕的歷史文化價值

1.莆田木雕的發展脈絡與漸變

莆田木雕興起于唐初,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唐朝時期佛教興盛,達官顯貴、富商大賈大力修建廟宇、佛堂,促進了作為建筑裝飾的莆田雕刻的發展。五代末至宋初因中原地區戰亂大量人口入閩,大量的房屋建設增加了對木雕的需求,初步形成了莆田木雕的藝術生態。清代是莆田木雕發展的鼎盛時期,分工更加細致,據同治年間《莆田縣志稿》記載:“莆木工、土工、金工、石工皆有。木工分為三,曰都繩,曰細墨,曰雕柴。都繩唯能建造屋舍,其工堅致牢實。細墨制造椅桌器用等項,間有新巧之工,然而堅致細密視他處多矣。雕柴者,凡一切雕刻之工歸焉?!盵2]同時也涌現出游伯環、廖熙、廖明山等許多名匠,提升了莆田木雕在全國范圍內的聲譽。民國時期更是出現了朱榜首、陳仙閣等多位承上啟下的木雕工藝名匠,他們將畫意融入莆田木雕之中,形成了以莆式神佛、武將、仕女造型為特色的圓雕人物風格。建國以來,以黃丹桂、佘國平、閔國霖、方文桃等人為代表的工藝美術大師創辦了企業,推動了莆田木雕的轉型升級。2000年后,莆田木雕產業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借助政策引導與平臺優勢,打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藝美術品牌。2006年建立了莆田工藝美術城,并于每年秋季在此舉辦“海峽工藝品博覽會”,匯聚國內外的工藝美術精品。綜上所述,莆田木雕歷史悠久,文化積淀深厚,在業界具有重要地位,極具開發價值[3]。

2.莆田木雕的工藝特色與審美特征

地域文化有著自身的發展規律與自身的文化生態。莆田木雕融匯了本土文化和南洋文化等多種文化,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藝術文化。

莆田木雕藝人始終將“美”與“善”作為最高審美追求,在選擇題材時,多會選擇一些代表美好生活意愿或反映傳統倫理道德的內容,如“龍鳳呈祥” “代代封侯” “百子鬧元宵”等。他們將這些帶有美好寓意的“善”融入審美創作之中,通過相形度勢、依形造物,對木材進行描形、打坯、修光、雕鏤、打磨、染色、上漆、擦蠟、裝牙眼,經過略有藝術化夸張造型表達,雕刻成精致細膩的圓雕、浮雕或透雕作品,實現形神兼備、變化多端的藝術效果。以莆田木雕代表性傳承人李鳳榮的作品《瑤池集慶》為例(圖1)。這件作品取材于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王母娘娘的蟠桃會生日宴,作者運用了圓雕、浮雕與立體鏤空雕刻相結合的方法雕刻了116個人物。人物繁而不亂,再配以纏繞飛騰的祥云、海浪,以及云間隱約可見的亭臺樓閣,形成了宛如國畫的“山形步步移,山景面面觀”的視覺流動感。作者充分利用了木料的面積空間,以散點透視的技法將場景建筑和人物銜接,運用“以線造型”“以形寫境”的手法塑造出木雕變幻豐富的層次美,給人以無限的遐想空間,令觀者透過外形見其神,進入神游的意境。

圖1 檀香木木雕《瑤池集慶》 作者:李鳳榮

在商品經濟時代,追求物質生活的強烈欲望讓人心愈發浮躁,莆田木雕藝人卻踏實沉穩地將一塊塊原木雕鑿成一件件藝術精品,這種恪守本心、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應得以傳承、發揚。

二、當代莆田木雕的轉型需求

傳統工藝的發展源于人類對于生活用品的需求,匠師們因地制宜,利用當地所產原材料制作工藝品。其內涵、技法及裝飾手法等,與制作者及使用者的生活經驗息息相關,是地方文化的載體[4]。然而隨著大規模機械化取代人工勞動,以及國際化競爭導致的市場需求、消費結構轉變,使得傳統的莆田木雕已難以適應高速發展的市場經濟與互聯網經濟,亟需探尋新的發展模式。

1.市場需求的轉變

孟子曰: “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為備?!?《孟子·滕文公上》)民間工藝品起初是人類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是功能性與大眾審美的完美結合。然而在物質過剩的當下,人們生活質量提升,對于需要慢工細活、更新速度慢的傳統工藝品需求量減少,更傾向于選擇價格低廉、更新迭代速度快的流水線工藝品,從而導致了傳統工藝品行業的經濟效益銳減,市場份額萎縮,生存空間狹小?,F今,許多傳統手工藝品行業受到機器生產技術以及外來文化的沖擊,只能以高產量來應付市場,而不再注重手作的獨特性。莆田木雕行業也引入雕刻機器,雖然縮短了制作周期、形成了流水線,但出現了設計環節投入不足、粗制濫造的問題。如不改變現狀,可能會使莆田木雕行業進入惡性循環的泥淖之中。

2.傳統手工藝文化內涵消解

“文化內涵最淺顯的解釋就是一個非遺項目經過歷史積淀被公認為反映其本質特征的技藝和風格,表現在三個方面:1.項目作為同類項目的基本屬性;2.項目最好水準的技藝或最鮮明的特點;3.項目的地方或民族特色文化?!盵5]面對商品經濟的沖擊與大規模機器生產帶來的低成本化,文化內涵的消解成為莆田木雕行業無奈的選擇。比如,因為成本或產量等原因放棄優質的龍眼木,選用材質較差的木材進行雕刻;采用大規模機器加工,形成一套作業流水線,造成品類的單一化和產品的雷同化;放棄長期積淀的地域特征,選擇迎合市場等等。這些都是莆田木雕文化內涵消解的具體體現,若此類現象長期存在,勢必會讓莆田木雕進入惡性循環,最終瓦解自身的文化內涵。

3.手工傳承后繼乏力

莆田木雕行業同其他手工藝行業一樣,后繼乏力。學習掌握木雕技藝的過程漫長,浮躁的社會的風氣使得當代年輕人極少會有恒心深入其中。且莆田木雕行業人才培養囿于傳統的“師帶徒”模式,教學手段單一枯燥,明顯不能滿足當前的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從業的年輕人在文化底蘊和藝術素養等方面的欠缺,使得莆田木雕行業普遍存在工藝研發能力和創新意識滯后的問題。此外,為了節省投資,行業間產品模仿、抄襲現象嚴重,急需納新來提升行業創作水平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以上諸多問題是莆田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至今種種癥結的集中體現。

傳統手工藝是技藝與經驗的積累,往往靠家族傳承與師門傳承,一旦失去年輕血液,或為利益所驅放棄自身的標準原則,則有可能直接導致文化斷層、傳承斷代。因此面對莆田木雕的發展現狀,人才培養、創新風格、品牌建立和拓寬銷路是最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6]。

三、探索莆田木雕的活化路徑——校企合作下的當代轉型

2008年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到莆田考察莆田木雕工藝,對這項特有的民間工藝表現出強烈的興趣,針對莆田木雕行業文化內涵消解、人才斷層等問題提出了校企合作的解決方案。企業與學校建立聯系,實現校企教學資源共享,共建校內聯合實驗中心、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共同打造“互聯網展示平臺”等合作模式,為莆田木雕行業的轉型發展提供新思路。

1.工藝與學術的強強合璧

“工藝師既是工廠或企業的核心技術人員,又是在一線從事雕刻藝術的手藝人,還是管理決策者,他們既要擔負起自學童時期養成的對卓越工藝的追求,又要擔負起家庭、工廠在市場競爭中的生存責任。但這種商業性與工藝性的協商關系,也有其局限性。就目前來說,莆田木雕的商業化和工藝性有日趨漸離的趨勢,出現了只注重單一取向的傾向?!盵6]因此為了莆田木雕能夠形成良性發展模式,需要兼顧莆田木雕的商業性與工藝性,據此,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建議高校與手藝人合作培養社會所需高端工藝人才。

這種模式的校企合作,通常是學校聘請工藝美術大師等企業人才作為學校的客座教授,長期為學校培養人才。近年來,木雕工藝與設計藝術的結合日漸興盛,但流入市場的工藝品卻魚龍混雜,主要原因就在于藝術工坊式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人才良莠不齊。高校美術專業學生,因為受過嚴謹的學院派教育,相比社會上半路出家的學藝人,他們的藝術理論素養和工藝基本功更加扎實。如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鮑海寧院長和莆田木雕工藝大師鄭春暉聯合培養的學生王海登、從家男,獲得了2021年度“曾竹韶雕塑藝術獎學金”提名獎。他們的作品大膽地改變了傳統的莆田木雕形式,將抽象語言、熱點題材與莆田木雕傳統工藝相結合,開創出巨大的探索空間。王海登的《厚土本生》(圖2)系列作品描繪了現代人與鄉土割裂的游離感,寓意人類文明代代相傳、經脈相連,現代人在雜亂的物欲割裂下探尋本根。王海登將香樟木作為材料主體,再飾以老房木、機械鐘表、小麥等綜合材料,為木雕增添新語境,重新審視和尋找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在雕制過程中新的結合點,可謂別具匠心。

圖2 香樟木木雕《厚土本生》 作者:王海登

由此可見,通過校企合作將工藝與學術銜接,可以促使校企雙方共同研討傳統手工藝與當代新技術、新材料等的有機融合方式。校企合作聯合培養學生,不但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幫助學生迅速成長為高水平的美術專業人才,還能解決工藝市場人才缺乏問題,從而保障莆田木雕行業的良性發展。

2.產學研一體化的新式融合

產學研一體化是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作為人才培養主體,協同培養社會所需的各類人才。這種合作方式不僅對人才培養質量及科技成果轉化有促進作用,對師資隊伍建設、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有著推動作用,還有利于實現高校-基地-行業協會-企業等產學研合作各方的互利共贏,形成“環境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的長效運行機制。

對于莆田木雕而言,產學研一體化的合作方主要是高校、工藝名匠、企業三者。高校在藝術理論、知識創新方面遙遙領先,但偏重理論,對市場需求不太關注;工藝名匠在工藝品制作方面有絕對權威,但師徒式傳承技藝無法為社會培養大量工藝人才;企業則需要創造效益,是優質成果的需求者,但創新能力有限。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可以彌補三者各自的不足。產學研一體化模式可以為學生提供“理論→實踐→再理論→再實踐”的學習過程。這種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可以直接對接社會,成為文化傳承的新生力量。這種合作模式的優越性還體現在學院專家教授、工藝名匠也可以為企業解決創新不足、技術水平低等問題, “以產定研、以研促產”,最大限度地為企業解決科研投入成本問題。

2008年,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與福建騰暉工藝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建立了教學實踐基地。學生通過前期理論學習后,再到教學實踐基地進行實踐,使其所學的專業理論與實踐形成有機對接。學生經過實踐,舉一反三,利用機器與手工工具,將現代雕塑技法融入莆田木雕的精工細作之中,實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完美整合。由此可見,校企合作、產學研一體化模式能夠使學院派發揮專業與學科優勢,企業發揮當地資源優勢,共同把學生培養成具有木雕行業發展需求的專門人才。同時,創新成果也可以直接商業化,增加企業的經濟效益。

3.共建互聯網展示平臺

互聯網經濟的興起消弭了手工藝品行業生產地域、規模與資金量的差異,長尾效應促使市場需求擴大。手工藝品有了更廣闊、更透明的展示平臺。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用戶體量龐大[7]。網絡經濟也為莆田木雕產業的轉型帶來新的契機。

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了解世事萬物的重要渠道。因此,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建設互聯網平臺,不僅可以有效連接企業需求與學校供應,還能擴大木雕藝術品牌的影響力。從實際需求看,高校與企業合作共建的互聯網平臺有諸多功能(圖3)。一是展示功能。通過攝影、錄制、電腦制作等方式將藝術作品進行數字化、網絡化、多媒體化處理,讓客戶能夠通過網絡直接了解作者、作品等信息。二是教學功能。高??梢栽诨ヂ摼W平臺上設置專業課程、學術資源、作品解析等模塊,利用共建網絡完成專業教學工作。三是企業推廣功能。企業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傳播能力,推廣展示自身資源,吸引人才入駐,同時還可進行跨地域、跨行業及跨媒體經營,整合線上線下營銷。線上廣告投放、自媒體推廣為莆田木雕的品牌打造與市場營銷提供多元化的發展策略,使莆田木雕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創新工藝形式,打開市場銷路,提高市場占有率,連接企業與學校、企業與企業,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完成由“產地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

圖3 校企合作共建互聯網展示平臺界面內容設計

四、結語

莆田木雕的傳統工藝是工匠們日積月累、集體勞作的共同成果,為了不使其泯滅于文化同質化,勢必要對它加以保護和傳承。面對市場經濟,手工藝要生存,就不得不進行商業化轉型。莆田木雕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在轉型的過程中要注重傳承藝術性、功能性,不能為了迎合市場,而消弭自身的文化內涵。

本文應用魯迅美術學院雕塑系考察莆田木雕工藝時提出的轉型校企合作模式,探討校企合作的可行性。美術院校培養人才遵循學院派教學的高標準,秉持嚴格訓練、師生相傳的教育宗旨。校企合作可最大程度地兼顧莆田木雕的傳統工藝特性與審美性。未來的莆田木雕產業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種模式,緊隨市場需求與行業發展形態,嘗試多元轉型。通過校企合作建設產學研三位一體融合機制,堅持高標準、精工藝;利用互聯網的強大傳播力與便利性進行文化輸出、品牌打造與市場營銷,助力莆田木雕產業轉型升級。

猜你喜歡
莆田木雕校企
高職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飼料行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評《探索與實踐-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的電子商務課程教學模式
農學類專業校企協同育人的探索與實踐
莆田巾幗架起棗農“連心橋”
對民辦本科院校應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研究
莆田“上刀梯下火?!边^元宵
“莆田系”與百度的魚水情
木雕魚
木雕創作隨想
莆田工藝美術雕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