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聲引導下股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在膝關節置換術中的應用

2022-07-06 02:22張磊冀玉萍于琦琦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2年17期
關鍵詞:膝關節置換術臨床應用效果全身麻醉

張磊 冀玉萍 于琦琦

摘要:目的:探究超聲引導下股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在膝關節置換術(TKA)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我院于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階段收治的96例TKA患者進行研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48例,對照組:全身麻醉,實驗組:超聲引導下股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比較兩組鎮靜及鎮痛效果。結果:麻醉后,實驗組 30 min的RSS評分高于對照組,且術后12h、24h和48 h的靜息VAS評分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于TKA中應用超聲引導股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提高鎮痛與鎮靜效果,減輕患者麻醉蘇醒后的應激反應,可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股神經阻滯;全身麻醉;膝關節置換術;臨床應用效果

【中圖分類號】? R61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7--01

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接受TKA的患者人數在不斷增多,該手術方式可有效緩解由膝關節炎引起的疼痛、運動障礙等,通過術后早期功能鍛煉,可促進膝關節功能進行有效恢復,但由手術創傷等引發的疼痛,則會影響患者鍛煉效果,降低恢復速率[1]。

對于TKA來說,超聲引導股神經阻滯是一種全新的鎮痛方式,其通過超聲成像技術對患者骨神經定位,以行精準股神經阻滯,有著維持時間長和起效快的優勢,聯用全身麻醉,可減少麻醉藥物使用量、提高麻醉安全性和鎮痛效果[2]。本研究選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階段來我院接受治療的96例TKA患者展開研究,觀察其鎮痛與鎮靜效果情況,現將內容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在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接受膝關節置換術治療的96例患者展開研究,依據麻醉方式將其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男25例,女23例,年齡59~78歲,平均年齡68.50±9.5歲,身體質量 47~73 kg,平均(60±13)kg;實驗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60~78歲,平均年齡69±9歲,身體質量 46~72 kg,平均(59±13)kg。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無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予以患者全身麻醉,行靜脈滴注4μg/kg 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 H20054171)+靜脈滴注 0.03 mg/kg 咪達唑侖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 H20067041)+0.3 mg/kg依托咪酯乳狀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020511)+0.5 mg/kg 注射用苯磺酸阿曲庫銨(上海恒瑞醫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1298)+麻醉誘導3 min左右,待患者BIS達50以下、意識消失時連接機械通氣裝置并置入喉罩,而后行靜脈注射4~8 mg/kg丙泊酚注射液(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 H20040079)+0.2 mg/kg注射用鹽酸瑞芬太尼(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20143315)進行麻醉,術后行常規復蘇和鎮痛。

觀察組:行超聲引導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在實施全身麻醉前,通過西門子 SC2000 超聲引導獲取患者術側坐骨神經橫斷面的高回聲圖像,連接德國貝朗HNS12神經刺激儀和短斜面神經阻滯針,確保穿刺針、探頭平行,行大腿前內側刺入至后外側,設置神經刺激儀刺激頻率2Hz,脈沖寬度0.1ms與電流0.2~0.5mA,先誘導背曲、足部趾曲,分次注入15mL 0.5%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103553),通過注入穿刺針,將藥物擴散至神經周圍,再于患側行股神經阻滯,在神經刺激儀、超聲引導定位下,進針至股神經,再分次注入15mL 0.5%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阻滯15min后予以患者行全身麻醉(步驟同對照組)并完成手術。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麻醉后30 min Ramsay鎮靜評分,評分為1~6分,清醒為1分,深睡為6分,顯示為對呼叫無反應。其中, 鎮靜滿意為2~4分,鎮靜過度為:5~6分;記錄兩組患者術后12h、24h和48h的靜息VAS評分情況,滿分10分,評分越高表面疼痛越嚴重。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軟件,采用t來檢驗計量資料(x±s);應用x2檢驗計數資料[n,(%)],P表示差異顯著程度,(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鎮靜與鎮痛效果情況

經麻醉后30 min,觀察組的R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術后12h、24h與48h的靜息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見(P﹤0.05),表1。

3討論

膝關節置換術是臨床用于治療各種膝關節病變疾病的手術,可有效改善患者膝關節功能,但該術式會造成較嚴重的疼痛[3]。目前,臨床常用全身麻醉方式予以患者麻醉治療,具有松弛骨骼肌、抑制反射的作用,但鎮痛效果不是很理想,為確保麻醉效果,常增加麻醉藥物用量,因而極易引發麻醉并發癥,加重患者應激反應,致使關節置換初期周圍組織受損傷,阻礙了術后膝關節功能的良好恢復。因此針對TKA患者,臨床需求更為有效且安全的麻醉方式,其中,在各類手術麻醉中,超聲引導神經阻滯已被廣泛應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麻醉后30 min,觀察組的RSS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術后12h、24h與48h的靜息VA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見(P﹤0.05)。

綜上所述,于TKA中應用超聲引導股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可有效提高鎮痛與鎮靜效果,減輕患者麻醉蘇醒后的應激反應,可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馬昆鵬.超聲引導腰骶叢神經阻滯聯合喉罩全身麻醉與氣管插管靜吸復合全身麻醉在膝關節置換術患者中的效果比較[J].中國民康醫學,2021,33(19):132-134.

[2]薛海霞.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在膝關節置換手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系統醫學,2021,6(11):80-82+92.

[3]王倩.超聲引導下神經阻滯聯合全身麻醉用于膝關節置換手術患者鎮痛對其血流動力學的影響作用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1):150-151.

猜你喜歡
膝關節置換術臨床應用效果全身麻醉
膝關節置換術后康復護理的應用及意義探究
雙下肢站立位DR全長攝影在骨科矯形中的臨床價值
生化檢驗項目在診斷肝硬化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康復新噴劑對支氣管插管術后咽喉并發癥的影響
喉罩全麻在老年下腹部短小手術中的應用
三項同位素骨掃描在全膝關節置換術后無菌性假體松動與感染性假體松動的診斷價值分析
鈦鎳記憶合金肋骨環抱器治療多發性肋骨骨折的療效觀察
兩種方法治療急性髂股靜脈血栓對照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