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奶牛蹄病的防治

2022-07-06 06:41朱學軍
中國乳業 2022年6期
關鍵詞:蹄部后肢前肢

朱學軍

山東省沂南縣畜牧發展促進中心,山東臨沂 276300

0 引言

蹄既是奶牛的重要支撐器官,又是運動器官的重要組成部分。蹄的健康狀況與奶牛的產奶性能息息相關。蹄部健康可以保證奶牛高產、穩產,反之則會降低產奶量,影響奶牛的繁殖性能、降低奶牛的飼料回報率,嚴重者甚至會縮短奶牛的使用壽命,導致奶牛淘汰,給奶牛場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奶牛蹄病是指蹄的形狀和組織結構發生改變而引起的一類疾病。臨床上常見的蹄變形主要是長蹄、寬蹄和翻卷蹄,可通過定期修蹄、蹄浴、加強管理等措施解決;而以蹄部組織紅、腫、熱、痛,功能障礙為主要癥狀的腐蹄病、蹄葉炎患牛則會表現出明顯的疼痛、跛行,蹄叉潰瘍、腐敗,負重、運步,采食量下降,產奶量下降,消瘦,繁殖受阻;種公牛還會出現采精困難,不但需要采取綜合性防治措施,而且治療時間長、費用高、治愈率低。為此,本文從奶牛蹄變形、腐蹄病和蹄葉炎的發病原因、臨床癥狀和防治措施進行闡述,以期為奶牛場提供參考。

1 蹄變形

蹄變形是奶牛臨床上最容易發生的疾病之一,是在多種不良因素的刺激下,導致奶牛角質過度生長,促使蹄外形發生變化的疾病,也叫變形蹄。

1.1 發病原因

1.1.1 飼養管理不當

一是營養不平衡。日糧搭配不均衡,飼料中礦物質元素,如鈣磷等供應不足或比例不當,影響蹄的發育。二是管理不到位。奶牛舍陰暗、潮濕,糞尿清理不及時,牛蹄長期浸漬在污穢中;長期拴系飼養,運動不足,蹄部血液循環障礙;缺乏定期修蹄制度,蹄變形早期沒有及時修蹄;無機氟中毒,飼料添加劑中長期使用了含氟量較高的磷酸氫鈣,無機氟干擾了鈣磷代謝和吸收,導致奶牛骨關節病變,表現為跛行蹄殼發育受阻和跛行。

1.1.2 其他原因

槽位設置太低。奶牛在采食時必須用力向前伸頭頸,兩前肢叉開放低身軀才能夠到草料,這種肢勢勢必使奶牛的大部分體重移向前肢的內蹄。前肢內蹄長期過度負重,會造成遠軸側壁逐漸代替負面,甚至向軸側上翹翻卷。早期,奶牛蹄部只出現歪斜,傾蹄;如果得不到及時、正確的矯正,隨病程發展即逐漸變成卷蹄,最終形成螺旋蹄。

遺傳因素。變形蹄與公牛的遺傳基因有一定關系。研究表明,公牛后肢外側趾嚴重翻卷的公牛,其女兒蹄變形率可達50.7%[1]。

疾病因素。高產奶牛大多營養充足,酸中毒的可能性大,蹄變形幾率更高。

1.2 臨床癥狀

1.2.1 長蹄(延蹄)

長蹄(延蹄)(圖1)是指蹄的兩側指超過了正常蹄指的長度,蹄角質縱徑向前過度伸延,大部分體重落到蹄踵上,外觀呈長形。

圖1 長蹄(延蹄)

1.2.2 寬蹄

寬蹄(圖2)是指蹄的兩側指長度和寬度都超過正常蹄指的范圍,外觀大而寬,蹄角質部較薄,蹄踵較低,蹄角度變緩,駐足和運步時蹄前緣負重不實,向上翻翹,不易返回[2]。

圖2 寬蹄

1.2.3 翻卷蹄

翻卷蹄也叫螺旋狀趾(圖3),是指蹄壁向趾間卷曲,多見于奶牛后蹄。前肢卷蹄時,蹄的內側指向內翻卷;后肢卷蹄時,蹄的外側指向內翻卷。從正面檢查,蹄指狹小,蹄尖部變細并向上翻卷;從蹄底面檢查,蹄底磨損不正,外側緣過度磨損,蹄背部彎曲翻卷已變為蹄底,因蹄底負重不均勻,病牛呈“X”狀肢勢,后肢跗關節以下向外傾斜,臨床表現弓背,呈拖拽式運步。嚴重翻卷蹄病牛以蹄壁著地,蹄呈螺旋狀,蹄角質長,多以蹄踵負重,后肢跛行明顯[3,4]。

圖3 翻卷蹄(螺旋狀趾)

1.3 預防措施

一是加強選種選育。選用遺傳性能穩定、肢勢端正、蹄質結實的種公牛及其精液。二是優化日糧結構。根據奶牛的體況和各階段泌乳量,調整日糧配比,保持鈣磷比例在1.4:1~1.8:1之間。三是改善環境衛生。及時清除糞尿,保持圈舍、運動場清潔、干燥;四是定期修蹄與蹄浴。每年定期修蹄2 次;每周定期使用5.0%硫酸銅溶液或0.1%高錳酸鉀溶液進行蹄浴。

1.4 治療措施

藥物治療不能使變形蹄恢復正常,生產上要采用修蹄療法,根據蹄變形的程度進行不同的修整。修蹄人員須經過專業培訓,配備專用修蹄設備,精心保護孕期奶牛,防止受傷或流產。

(1)修整前肢外側指和后肢內側趾蹄前壁長度與蹄底。通常情況下,荷斯坦牛前肢的外側指或后肢的內側趾從蹄冠帶到蹄尖的長度約為7.5 cm,用蹄鉗剪去多余的部分,蹄鉗的鉗口應與蹄底垂直。之后,用蹄刀修整外側指和內側趾的蹄底,將蹄底上多余的角質修整,暴露白線,蹄底厚度修整到0.7 cm左右。

(2)修整前肢內側指和后肢外側趾蹄前壁長度與蹄底。以修整好的一側指(趾)為參照,用同樣的方法修整另一側指(趾)的蹄前壁到合適的長度,并修整蹄底到同樣的厚度。

(3)修整指(趾)間隙。除去內、外側指(趾)軸側壁多余的角質,使指(趾)間隙光滑平整。此外,蹄負重主要靠遠軸側壁負緣和蹄球,后肢外側趾負重較內側趾多,修蹄時應人為增大外側趾蹄底的負重面,少切削外側趾的蹄底,使內側趾蹄底凹的較深;在前肢,內、外側指蹄底應修整到同一高度;蹄變形嚴重者,要多次修整。

(4)修整蹄底。對蹄底不規則的地方再次進行修整,修整成從遠軸側壁到軸側壁呈15°傾斜角的面;最后去除蹄踵部松散和糜爛的角質。

2 腐蹄病

腐蹄病是蹄的真皮和角質層組織發生化膿性病理變化的現象,是導致奶牛生產性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2.1 發病原因

2.1.1 致病微生物感染

蹄部皮膚和軟組織被小石子、玻璃碎片、瓦礫等硬物刺或鐵釘鐵絲等金屬尖銳物扎傷后,直接踩在含有壞死桿菌、化膿性棒狀桿菌、鏈球菌等的污泥和糞便中,導致蹄病傷口感染。

2.1.2 季節與環境

季節、環境因素與奶牛腐蹄病的發生有重要關系。夏秋季節,南方地區多雨潮濕,牧場積水嚴重,導致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致病幾率明顯增加;冬春季節,北方地區糞尿凍結,地面打滑,奶牛極易摔倒受傷;糞尿融化后,清理不及時,奶牛長期站立在糞尿中,蹄部趾間皮膚彈性降低,蹄冠周圍或蹄間沾附污泥而造成缺氧狀態,為壞死桿菌等致病菌的繁殖創造了條件;秋季氣候干燥,雨量少,牛蹄容易皸裂,致病微生物經皸裂口可侵入蹄部而引發感染。

2.1.3 日糧營養失衡

一是精飼料飼喂過少或過多,導致營養失衡。當奶牛精飼料飼喂過少,日糧營養缺乏,無法滿足正常產奶需要時,機體就會動用骨骼與血液中的營養物質,如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的貯備,導致抵抗力下降,影響牛蹄健康[6];而如果增加精飼料飼喂量會導致瘤胃內乳酸過度蓄積,pH降低,微生物菌群失衡,引發機體酸中毒,而過多的內毒素可通過血液循環進入蹄部組織而引發蹄病炎癥。二是日糧中缺乏礦物質和維生素。如果鈣、磷等礦物質投喂不足,會導致蹄角質疏松、蹄部開裂[7];維生素的缺乏或不足,會導致蹄部組織代謝異常。

2.1.4 其他因素

一是疾病影響。高產奶牛長期處于高負荷狀態,應激因素多,蹄病的誘發因素也多,如奶牛酮病、乳房炎、產科疾病等均可誘發腐蹄病。二是管理因素。長期拴系飼養,缺乏運動;不定期進行修蹄;牛舍通風不良,陰暗潮濕;糞尿不及時清理,運動場泥濘不堪等。

2.2 臨床癥狀

2.2.1 蹄趾間腐爛

病初,不易被發現。后期,牛臥地不起,不愿走動,如果驅趕運動,跟不上節奏,經常離群掉隊、孤立前行;采食量逐漸下降,精神狀態差;蹄部檢查,往往僅見蹄趾間皮膚充血、發紅、腫脹。嚴重時,蹄趾間皮膚、組織化膿、糜爛,腐肉增生,蹄冠腫脹;不敢負重,站立時頻頻換腿,或患肢提舉、輕輕點地、踢腹;強迫運動時,或跛行,或躑躅,或搖擺[8]。

2.2.2 腐蹄

腐蹄是奶牛蹄的一側或兩側真皮、角質部組織發生腐敗性化膿。病牛站立時,球關節以下屈曲,頻頻換蹄、敲地、踢腹;前肢患病時常向前伸出;檢查蹄部,蹄變形,蹄底磨損不平整,角質部黑色,修蹄時可從蹄叉中流出惡臭液體。如果炎癥蔓延至蹄冠、球關節,則表現關節腫脹、疼痛,局部皮膚增厚,呈典型“三腳跳”式運動;球關節處破潰、化膿,流出奶酪樣膿汁;體溫升高到40 ℃以上,食欲廢絕,產奶量驟降;蹄匣脫落,起臥困難,日漸消瘦[9]。

2.3 預防措施

一是加強管理。保持合理的飼養密度,給奶牛提供足夠的活動空間,提升奶牛體質;依據奶牛不同年齡段合理分群;合理設計牛舍和運動場,牛舍和運動場的水泥地面最好壓上紋路,防止打滑傷蹄;完善排水系統,定期清理糞尿,保持地面排水順暢,清潔干燥;牛舍、運動場地面上要保持干凈整潔,無尖銳、硬實異物;牛床位置設置合理,盡量遠離河流和低洼處,以降低舍內濕度,減少蚊蟲叮咬。二是供給營養充足且均衡的日糧。同蹄變形。三是修蹄與藥浴。

2.4 治療措施

2.4.1 外科手術

對已發生腐爛并出現腐爛膿腔的患蹄,在除去壞死組織、贅生組織、擴開腔隙,顯露出健康組織并流出鮮血后,局部1.0%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消毒,紗布填塞創腔,外周撒布高錳酸鉀粉,纏上保護繃帶,3~5 d更換1 次。

2.4.2 全身療法

出現發熱等全身癥狀時,肌內注射青霉素100萬~200 萬U/頭,1 次/d,連用3~5 d。同時靜脈注射10.0%葡萄糖注射液500.0~1 000.0 mL,5%碳酸氫鈉注射液500.0 mL,40.0%烏洛托品注射液50.0 mL[10]。

2.4.3 中藥治療

在充分清潔、消毒患蹄的基礎上,用血竭、白芨、龍骨各100 g,兒茶、紅花、沒藥、乳香各50 g,樟腦、朱砂、冰片、輕粉各20 g;或用地榆炭、黃芩、黃柏、黃連、白芨、冰片各50 g,共研極細末,凡士林調制成糊狀,填塞膿腔,涂敷創面,紗布包裹。間隔2 d換藥1 劑,連用3 劑。

3 慢性蹄葉炎

蹄葉炎是奶牛蹄真皮層基底細胞的彌散性炎癥。

3.1 發病原因

一般認為,奶牛的慢性瘤胃酸中毒,是引起規?;膛龈弋a奶牛蹄葉炎的重要原因,其次是管理、疾病和遺傳因素。

3.1.1 慢性瘤胃酸中毒

精粗飼料比例過高,特別是長期使用高碳水化合物日糧飼養,常會引起瘤胃酸中毒;當酸性飼料占主體或飼料中有大量易消化的糖類物質時,易發生慢性瘤胃酸中毒。而當奶牛發生瘤胃酸中毒后,其體內就會產生大量的組織胺和類組織胺類物質。這些物質,刺激了蹄壁真皮肉小葉,導致蹄壁真皮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滲出,大量滲出物如組織胺等蓄積在真皮小葉與角小葉之間,刺激、壓迫真皮小葉神經末梢,引起劇烈疼痛。

3.1.2 管理因素

同體變形和腐蹄病。

3.1.3 疾病因素

除了奶牛慢性瘤胃酸中毒外,產后胎衣不下、子宮內膜炎引起蛋白質分解異常,產生以組織胺為主的炎性產物,刺激牛蹄,而乳房炎、酮病等疾病均可引起奶牛體質下降,繼發蹄葉炎。

3.1.4 遺傳因素

牛蹄、指(趾)、體型等的特征,也有一定的遺傳性,如蹄踵過高、趾骨畸形、蹄畸形、內卷趾、螺旋形趾,指(趾)部結構和體型(包括體重、體形、肢勢尤其是飛節的角度、指趾的大小與形態)等。

3.2 臨床癥狀

3.2.1 急性型

體溫突然升高到40 ℃以上,呼吸急促,心動加速,指動脈亢進,出汗,肌肉震顫;站立不穩,喜臥,嚴重時臥地不起,強迫運動時運步急短,呈緊張步樣。前肢發病時,兩前肢用力前伸并交叉站立,蹄尖翹起或輕輕點地,且以蹄踵著地負重,后軀下沉甚至后肢伸入腹下,站立時高抬頭;后肢發病時,頭部低沉,兩后肢用力前伸,兩前肢后踏,軀體向前傾斜,強迫運動則步態拘謹,腹部緊縮;前后肢同時發病時,頻頻換腳、交替負重,因蹄部疼痛而常改變肢勢,拱背,拒絕在硬地上行走。蹄部檢查,蹄冠及系部皮膚發紅,蹄壁與蹄冠帶之間常呈現一條凹陷的圈線(俗稱“苦難線”),蹄壁增溫,叩診或鉗壓蹄尖壁有疼痛反應。

3.2.2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轉來,全身癥狀輕微,患蹄變形,或患指(趾)前緣彎曲,趾間彎曲;或蹄輪向后下方延伸,蹄尖窄而蹄踵變寬,蹄尖壁角質增厚;或蹄踵高而蹄冠部傾斜度變小,蹄扁闊變長,俗稱“拖鞋蹄”;或蹄壁伸長;或系部和球節下沉等。弓背,僵硬,運步強拘,逐漸消瘦。

3.2.3 亞臨床型

臨床癥狀非典型性,無明顯的姿勢和運動異常,僅在修蹄時發現角質變軟,蒼白,蹄底出血、潰瘍,白線損傷,但蹄背側無嵴和溝。

3.3 預防措施

同腐蹄病。

3.4 治療措施

3.4.1 分清病因,積極治療

因慢性瘤胃酸中毒引發的蹄葉炎,應及時調整日糧結構、減少精料供給、增加干草和青綠多汁飼料飼喂量;因管理不善導致的蹄葉炎,應加強管理,改善環境;對因疾病引起的蹄葉炎,應積極治療原發病[11]。

3.4.2 溫熱療法

病初,可用冷水澆蹄;或讓患肢踏入塑料桶,桶內加上碎冰。病的中后期,蹄部因炎癥導致滲出物增多,可用溫熱療法。如滲出液多,癥狀不改善時,在患處的白線部造溝,直達真皮,以利滲出液的排除。

3.4.3 封閉療法

輕癥病牛,可用0.1%高錳酸鉀溶液沖洗患蹄,干燥后用5.0%碘伏溶液消毒系部和蹄部,涂擦魚石脂;5%青霉素普魯卡因注射液15~30 mL,系部皮下注射,封閉神經,緩解疼痛。重癥病牛,蹄壁的真皮、蹄底可能化膿,應先用3.0%雙氧水清洗、排凈膿汁,而后再消毒并使用普魯卡因青霉素進行封閉治療。

3.4.4 脫敏療法

可使用抗組織胺藥物,靜脈注射鹽酸苯海拉明注射液0.5~1.1 mL/kg體重,1~2 次/天,連用3 d;還可用0.25%鹽酸普魯卡因液100.0~150.0 mL緩慢靜注,每2 d 1次,連用3~4 次[12]。

3.4.5 緩解瘤胃酸中毒

可用5.0%碳酸氫鈉注射液500.0~1 000.0 mL,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500.0~1 500.0 mL,0.1%維生素C注射液10.0~20.0 mL,10%葡萄糖酸鈣注射液500.0~1 000.0 mL,靜脈注射2 次/d,連用2~3 d。

3.4.6 中藥療法

紅花、沒藥、焦山楂、萊菔子各40 g,神曲、炒麥芽各50 g,桔梗、當歸、炒枳殼、川厚樸、陳皮各30 g,白藥子、黃藥子各25 g,甘草15 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

4 小結

奶牛蹄病病因復雜,表現多樣,蹄病帶來的高淘汰率和短使用年限,降低了奶牛的養殖效益。進一步提高奶牛的飼養管理水平,建立高效的奶牛蹄部護理制度,科學搭配日糧,嚴格做好日常誘發病的防控工作;堅持常抓不懈,強調防重于治,發病后及時有效治療并防止復發,才能保證奶牛蹄部健康,獲得更高的養殖回報。

猜你喜歡
蹄部后肢前肢
奶牛蹄部護理措施
犬頭低位后肢去負荷模擬失重模型的建立與驗證
倒掛的蝙蝠怎么拉便便?
如何保證奶牛蹄部健康
如何保證奶牛蹄部健康
為什么麻雀喜歡跳著走
奶牛難產助產技術
奔跑殺手短面熊
樹懶
霸王龍的前肢為何這么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