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分析

2022-07-07 09:05黃塨宇
中國商論 2022年12期
關鍵詞: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摘 要: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過程中,主要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要求,適應體制改革,推動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順利完成。當前,我國面臨的經濟形勢復雜,將多項政策相互配合實施,尤其是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是穩定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本文將簡述我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的現狀,并提出適應客觀經濟形勢發展的需求、加強國債管理并優化國債結構、完善政策性金融體系、完善各項制度以提升財政管理水平四種對策建議。

關鍵詞: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協調配合

本文索引:黃塨宇.<變量 2>[J].中國商論,2022(12):-024.

中圖分類號:F82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2)06(b)--03

我國實行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主要是為了實現宏觀調控目標。其中,財政政策是國家從穩定經濟需求出發,采取財政收支規模、財政收支結構、財政體制、稅收制度等政策,對社會總供求作出適當調整,確保國家經濟發展處于穩定狀態。貨幣政策是國家借助利率、公開市場業務等政策工具,達到對貨幣供求的調節目的,確保宏觀經濟目標順利實現。兩大政策在調節范圍、目標側重點、作用方式及調節途徑等方面有著較大差異,需注重協調配合,為我國經濟騰飛打下堅實的基礎。

1 我國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的現狀

1.1 改革開放后財政貨幣政策協調情況

1979—1992年,我國經濟發展增長速度非???,但是存在著供給缺乏的現象。長時間以來,很難滿足社會對資金方面的要求,如何與社會整體供給需求相符,是該階段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的關鍵。該階段兩大政策基本上以“松”為主,進行擴張性政策協調搭配。

1993—1996年,我國經濟總量逐步擴大,在微觀主體活躍度方面有了巨大提高,國內市場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的軌道。但是,受到有效供給缺乏的限制,經濟若是過熱,導致通貨膨脹的風險不斷上升。在宏觀調控的過程中,我國主要采取兩大政策“雙緊”的調控手段,在緊縮性政策實施過程中,節約了財政資金,不用大量發行國債,保證財政赤字和貨幣投放總量始終處于合理范圍內,這是政策協調的主要目標。此外,經濟制度改革為兩大政策同時發揮作用創造了條件,如稅制、分稅制等內容的調整與優化,確保公共財政獲得條件,此后貨幣政策將獨立執行,減少其他因素的干擾。

1997—2002年,國內經濟增長基礎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以往的資源約束型被需求約束型取代,但同樣遇到了有效需求缺乏的問題。在此階段,每過一段時間經濟增長幅度將放緩,在金融危機中消費端出現了不足的問題,物價長期偏低,投資力度減弱,越來越多的人面臨下崗危機,呈現較多通貨緊縮跡象,針對這些不良經濟局面,兩大政策由適度從緊轉化為“雙松”。我國在增發國債后,通過吸引資金完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是該階段實施積極的擴張性財政政策的重要方法。貨幣政策通過對調存款準備金率和存貸款利率的調低,解決貨幣供應需求,在整體上體現“穩健”的原則。

2003—2008年,我國經濟經歷了多次宏觀調控,政策工具不斷豐富,整體上為“雙松”和“雙緊”搭配政策交替使用。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能在控制經濟總量上體現效用,且在一些新興行業上也能協調配合,具體來說可以控制利息稅,加強外匯儲備管理,消除流動性現象,也通過對特殊國債的發行實現目標。

1.2 2009年后財政貨幣政策協調現狀

2009年至今,我國主要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與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點是提質增效,而穩健貨幣政策的核心內容是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靈活適度等。2008年后,政府出臺了很多經濟刺激政策,雖然在后續發展中產生了很多副作用與遺漏問題,但對我國消除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因素產生了效果,也成功完成了經濟復蘇。僅一年后,國內信貸規模不斷擴大,局面消費價格指數較前幾年有了很大提高,GDP增速為10.64%,與2009年相比增加1.24%。2009年,我國開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并在貨幣政策上體現穩健的特點,且結合國內形勢不斷完善具體的內容,讓經濟整體上發展更加穩健。在這個階段,政府部門對各種稅費進行了適當降低,“去杠桿”轉變為“穩杠桿”。表1為2010—2020年我國歷次宏觀調控政策下主要經濟指標的運行情況。

這個時期兩大政策的特點,通過協調配合控制著經濟走勢:第一,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產生了促進作用。2015年以后,我國進行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三去一降一補”背景下,兩大政策推動著國民經濟的結構性調整。財政政策主要是為特定產業提供更多資金支持,解決落后的產能問題,實現稅費的有效減少。而貨幣政策主要將普惠金融提供給農村農業農民、中小企業等,在信貸上給予適當優惠,落實降息降準等措施[1]。第二,解決系統性金融風險。由分析財政政策具體內容與舉措可知,重點是管控地方政府債務性風險。在貨幣政策方面,制定了《存款保險條例》,既解決了金融風險問題,又保證了金融的穩定性。第三,為疫情后復工復產提供助力,幫助中小企業減輕負擔。2020年,疫情下中小企業面臨復工復產困難的問題,城鎮失業率增加,兩大政策協同發力,在疫情防控與恢復經濟活力上發揮著巨大作用。財政政策中赤字率在3.5個百分點以上,結合疫情推出專門的國債,既讓地方債務持續性提高,又在減少稅費上增加了力度[2]。企業既能夠延長稅款繳納時間,又能在財政上獲得貼息,從而在疫情中更好地應對各類風險。在貨幣政策方面,對各種政策工具的利率進行調低,在資金方面進行了嚴格控制,利用公開市場操作等方式,讓市場的流動性增強。

1.3 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經驗分析

第一,由分析兩大政策協調配合機制可知,重點是對市場進行有力調控。對現有公共財政框架來說,財政政策為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從政府投資性支出發展采取公債、稅收、轉移性支付等手段。隨著國內金融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入推進,貨幣政策執行過程除了進行傳統信貸控制外,還表現出更為開放的市場經濟國家特征。

第二,由分析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效果可知,財政政策的作用越來越弱,貨幣政策的作用越來越強。改革開放后,國內以財政政策為主,在宏觀上加強調控,此時貨幣政策發揮的效果不顯著。金融體系成熟后,貨幣政策重點加強對信貸規模的控制,從而給貨幣供應量帶來影響,尤其是分稅制實施后,財政政策不再占據主導位置,而是貨幣政策發揮著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積極財政政策淡出前后,貨幣政策在大量政策協調配合的過程中處于主導地位。

第三,在兩大政策協調配合的過程中,要提高對總需求管理的關注度,確保在整體上讓經濟總量始終處于預期水平。結合凱恩斯主義經濟理論可知,在封閉體系下的自由利率基礎上,兩大政策在共同作用中讓整體需求維持著最好的狀態。在發展市場經濟的過程中,一個國家是否具備成熟的金融體系,直接影響著最終政策選擇的效果。而在國內,不僅要解決經濟發展中的問題,還需要消除體制轉軌中的障礙,對凱恩斯經濟理論來說,在整體需求管控上較為單一。從長遠角度來看,兩大政策的協調配合要重視不斷調整金融體系,確保真正適應開放的經濟環境。為順利完成結構性改革,需要在供給管理上加大力度,確保宏觀經濟調控目標可以順利實現。

2 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的對策建議

2.1 適應客觀經濟形勢發展需求

分析近年來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情況可知,主要滿足國家宏觀調控的要求。在中國經濟各個發展階段,考慮到實際經濟形勢的發展要求,兩大政策的搭配方式存在差異,獲得的政策發揮作用也不一樣。若是經濟出現過熱現象,財政政策通常會提高收入、降低開支,避免社會整體需求快速增長,同時在貨幣政策上體現緊縮性特點,可以解決這些問題[3]。如此一來,可以讓國內經濟在發展中始終趨于穩定狀態,這個時期要重點關注貨幣政策,但也要發揮財政政策的輔助效果。若是經濟陷入了低迷狀態,通過實行貨幣政策,讓信貸資金流向獲得正確引導,達到逐步優化產業結構的目的,并借助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拉動經濟增長。比較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前者能在經濟蕭條后產生催化作用,而后者在經濟過熱時期起緩沖作用,使用兩大政策須做到有所區分并配合使用,從而適應客觀經濟形勢的發展需求。

2.2 關注國債管理,完善國債結構

要想進一步增加國債發行量,且在成本上得到有效控制,就需要在持有者結構上加大調整力度。第一,商業銀行應增加持債的比重。結合國有銀行購買國債的情況,盡快調整或取消其中一些限制性規定,確保商業銀行可以順利進入國債市場。第二,對結構投資者群體結構進行優化,避免國債市場被資金實力雄厚的機構壟斷,在國有持債結構中體現機構投資者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降低籌資中的投入,發揮國債市場的調節作用。第三,推動國債投資主體變得更加多元化,重點是讓保險行業、個體投資者及社會組織等作用體現出來,使國債市場發展得更具有深度與廣度[4]。要想在經濟調控中發揮國債作用,就應該關注短期國債供給,不能過多發行中長期國債,這樣其流動性才能變得更強,盡快完成變現,從而優化國債結構,獲得多樣化的國債品種,并有利于償債風險得到控制。此外,要引導國債投資向民生等方面流入,并對國債利率結構進行調整,達到利率市場化目標,在市場經濟中體現國債利率機制的作用。

2.3 完善政策性金融體系

第一,確定政策性金融框架與定位,有效控制財政投資方向。為完善政策性金融體系,要將政策性金融與商業銀行的界限確定下來,其中前者要涵蓋薄弱領域與弱勢產業,要加大投資與扶持的力度[5]。政策性金融機構要逐步從競爭性行業與領域退出,根據職責與權限可知,在投資方面要保證社會公平,并將國家戰略意圖落到實處。第二,實行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機制。為達到政策性與市場性等目標,投資風險性通常會超過商業險金融機構,需建立風險共擔機制,使資金不再面臨安全問題,其中的風險需要多個部門與企業共同承擔[6]。由于風險與收益并存,要有專門的收益共享機制,政府也要采取有效措施對政策性虧損進行補償。第三,將民間資本吸引進來,讓投資主體不再單一化。對一些競爭力不大的產業,要轉變傳統政府進行投資的局面,讓社會上的資本得到充分利用。

2.4 健全規章制度,加強財政管理

關鍵是對預算制度、國債發行管理制度及國庫集中支付制度等的完善與落實,減輕央行貨幣政策受到財政存款季節性變化的對沖。為了實現國庫單一賬戶的調整,讓財政資金在繳存中能夠集中進行,讓國庫財政存款與資金都能夠大幅度增加,并將國庫中統一歸集一般的財政性收入[7]。財政部門要嚴格管理財政性資金,并與中央銀行、稅收部門、非稅收部門、預算支出單位等部門和單位加強聯系,對國庫現金流作出準確預測,確保庫存現金能夠解決各項支出的需求,能夠以安全與剩余為基礎,確保多余資金能夠用于投資,緩解貨幣政策受到財政資金的對沖,保證財政資金的效益與效率實現提高。

3 結語

在財政政策方面,我國政府需不斷優化企事業單位的結構,完善社會民生與各地基礎設施,并減少對大型企業的資金扶持;在貨幣政策方面,由于很難在短時間內影響較大范圍的資金流動,因此需要與財政政策加強配合,確保兩大政策可以有效發揮作用。此外,也要實行其他經濟政策,有效解決國內外貿易、通貨膨脹等經濟問題,提高我國在國際經濟市場中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姬曉晨.對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配合與協調的研究[J].中國商論,2019(2):174-175.

侯勝洪,徐剛,馬玉珊,等.供給側改革背景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協調配合問題研究[J].華北金融,2017(12):14-18.

王麗.我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及其協調配合研究[J].大眾投資指南,2019(7):37.

魏琪.新常態下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J].財政科學,2020(7):147-153.

朱軍,李建強,張淑翠.財政-貨幣政策的協調配合:理論綜述與展望[J].金融評論,2019,11(4):43-53.

陳喆.不同財政貨幣政策配合模式的宏觀經濟效應[J].武漢金融,2019(9):8-19.

王璟諦,李麗珍.財政貨幣政策協調及對實體經濟的影響研究:基于協整VAR模型分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1(3):185-193.

猜你喜歡
財政政策貨幣政策
兩次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的比較及啟示
全球高通脹和貨幣政策轉向
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流動性的互相關關系研究
貨幣政策與股票市場流動性的互相關關系研究
央行不能逃避責任
基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分析經濟增長的動因
蕭條經濟學、惡性通貨膨脹和赤字研究
正確理解財政政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