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藥學干預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的應用效果

2022-07-07 21:16陳雪軍
錦州醫科大學報 2022年4期
關鍵詞:病原學藥學干預合理使用

【摘要】目的 探究藥學干預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間抽選在我院實施抗菌藥物治療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時間的不同將其分為對比組(2021年1月至6月,未實施藥學干預,共100例)與觀察組(2021年7月至2022年2月,實施藥學干預,共100例)。對比兩組的單聯、二聯、三聯、四聯抗菌藥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劑量不合適、選藥不合理、聯合用藥不合理、無指征用藥、藥品更換頻繁、用藥療程不當、藥物溶媒選擇不合理)、抗菌藥物費用、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住院天數、病原學檢查率、抗菌藥物使用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率(肝腎損傷、過敏、二重感染、藥熱、胃腸道不適、頭痛、眩暈)。結果 經干預,觀察組的單聯、二聯抗菌藥物使用率更高于對比組,而三聯、四聯抗菌藥物使用率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觀察組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為8.00%,明顯低于對比組的19.00%(P<0.05);觀察組的抗菌藥物費用少于對比組,而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住院天數短于對比組(P<0.05);觀察組的病原學檢查率為71.00%,更高于對比組的52.00%(P<0.05);觀察組的抗菌藥物使用滿意度為96.00%,顯著高于對比組的87.00%(P<0.05);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結論 在抗菌藥物使用中實施藥學干預,能夠降低選藥不合理、聯合用藥不合理、無指征用藥、藥品更換頻繁等不合理使用發生率和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減少抗菌藥物費用,提高單聯抗菌藥物使用率、病原學檢查率以及抗菌藥物使用滿意度,保證抗菌藥物用藥的合理性。

【關鍵詞】藥學干預;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病原學;抗菌藥物費用;滿意度;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R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6-5328(2022)04--02

前言

抗菌藥物是臨床常見的殺菌或者抑菌藥物,使用范圍涉及廣,合理使用下可以有效殺滅細菌,提高疾病治療效果[1]。但隨著抗菌藥物品種的增多和抗菌藥物的濫用,臨床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現象愈發普遍,這不僅會增加患者的耐藥性和不良反應,而且會影響最終的療效,提高患者的治療負擔,造成醫療資源浪費[2]。相關研究指出[3-4],門診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處方比例不能超過20%,而住院患者的抗菌藥物使用率不可超過60%,但部分醫師過于依賴抗菌藥物治療,且對抗菌藥物的認知度不足,容易出現無指征用藥、聯合用藥不合理、頻繁更換藥品等現象,影響臨床合理用藥性,難以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因此,臨床非常重視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藥師干預屬于臨床一種新型干預措施,其能參與醫師用藥抉擇,審核抗菌藥物處方,指出不合理用藥現象,保證患者用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5-6]?;诖?,本次研究重點探究藥學干預在抗菌藥物合理使用中的應用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間抽選在我院實施抗菌藥物治療的2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時間的不同將其分為對比組(100例)與觀察組(100例)。納入標準:⑴年齡超過18歲,由醫師開具抗菌藥物處方的患者;⑵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本次研究,同意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⑶患者具有良好的認知和溝通能力;⑷臨床資料完整,對抗菌藥物無過敏現象的患者。排除標準:⑴合并心、腎、肝、肺功能不全的患者;⑵有精神病史的患者;⑶妊娠期或者哺乳期的患者;⑷年齡超過80歲的患者;⑸入組研究前已經接受過抗菌藥物治療的患者。本次研究在開展前已獲得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對比組中,有男患者54例,女患者46例;年齡19~78(48.63±12.03)歲;疾病類型:呼吸道疾病29例,消化道疾病34例,泌尿生殖系統疾病32例,其他疾病5例。觀察組中,有男患者58例,女患者42例;年齡19~79(48.89±12.74)歲;疾病類型:呼吸道疾病31例,消化道疾病32例,泌尿生殖系統疾病35例,其他疾病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類型等基線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比組完全依照抗菌藥物處方實施用藥,未實施藥學干預,并根據患者的病情發展適當調整用藥方案;密切留意患者用藥的不良反應,告知患者如有不適應第一時間通知醫護人員處理等。

觀察組實施藥學干預,具體方法為:⑴根據《抗菌藥物臨床治療管理制度》相關內容在我院制定詳細的抗菌藥物使用方案,并將文件發放各個科室和醫師,要求醫師充分閱讀,掌握各種抗菌藥物使用指征與禁忌癥,依照國家要求和相關說明書進行用藥。⑵加強藥師培訓:定期組織藥師進行培訓,內容包括不同抗菌藥物的抗菌譜、不合理用藥危害性、醫師用藥權限、不良反應等,提高藥師的專業水平,讓其能更好的審核處方,指出不合理用藥現象。⑶藥師干預過程:醫師開具抗菌藥物處方后,必須有藥師審核,并要求醫師出具藥敏試驗、病原學檢查、診斷、患者病情等詳細資料,評估抗菌藥物的使用合理性。一旦發現用藥劑量、療程、用藥頻率、用藥選擇、給藥途徑、聯合用藥、用藥間隔時間等存在問題,需第一時間聯系醫師指明錯誤,協商調整處方,針對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合適的用藥方案。改正后再詳細確認處方,無誤后方可為患者實施用藥,并密切留意患者的用藥不良反應,評估用藥后的療效。對于一些特殊疾病類型的患者應實施藥學監護,以免在使用抗菌藥物治療期間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性。⑷定期舉辦抗菌藥物使用交流會,要求藥師、醫師共同參與,指出處方中常見的抗菌藥物使用不合理現象,明確醫務人員的責任醫師,要求醫師重視病原學檢查,促進藥師、醫師的交流、理解,讓其共同為合理用藥制定更好的用藥管理方案。⑸建立專門的藥學咨詢窗口或藥學咨詢室,供患者、家屬詢問。藥師要詳細、耐心解答患者和家屬的問題,消除其用藥疑慮,明確抗菌藥物使用的必要性和安全性,告知其抗菌藥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項等。⑹每月整理各科室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現象,指出不合理用藥相關藥物名稱以及問題,并以藥訊方式通告全院,提高醫師的用藥安全意識,讓醫師了解常見的不合理用藥現象,促使其在開具處方時能謹慎選擇用藥,保證患者的治療有效性和安全性。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的單聯、二聯、三聯、四聯抗菌藥物使用率以及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劑量不合適、選藥不合理、聯合用藥不合理、無指征用藥、藥品更換頻繁、用藥療程不當、藥物溶媒選擇不合理)、抗菌藥物費用、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住院天數、病原學檢查率、抗菌藥物使用滿意度、不良反應發生率(肝腎損傷、過敏、二重感染、藥熱、胃腸道不適、頭痛、眩暈)。

抗菌藥物使用滿意度:采用我院自擬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評定,總分為100分,內容包括不良反應發生、抗菌藥物更換、治療費用、是否進行病原學檢查等,非常滿意:超過90分;滿意:80~90分;一般滿意:70~79分;不滿意:低于70分,抗菌藥物使用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100.00%。該調查表的信度系數(Cronbach’s α)為0.88,一共發放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為100.00%。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者轉換為正態分布后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對比兩組的單聯、二聯、三聯、四聯抗菌藥物使用率

經干預,觀察組的單聯、二聯抗菌藥物使用率更高于對比組,而三聯、四聯抗菌藥物使用率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

經干預,觀察組的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見表2。

2.3對比兩組的抗菌藥物費用、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住院天數、病原學檢查率

經干預,觀察組的抗菌藥物費用少于對比組,而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住院天數短于對比組(P<0.05);觀察組的病原學檢查率更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3。

2.4 對比兩組的抗菌藥物使用滿意度

經干預,觀察組的抗菌藥物使用滿意度顯著高于對比組(P<0.05)。見表4。

2.5 對比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比組(P<0.05)。見表5。

3. 討論

抗菌藥物主要應用于細菌性感染疾病的預防和治療中,能有效殺滅細菌,提高臨床療效[7]。但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可增加患者的耐藥菌株,提升治療難度,影響療效,延長治療周期,也增加患者的治療負擔[8]。更重要的是,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會加重患者的不良反應,最終難以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9]。因此,臨床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臨床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單聯、二聯抗菌藥物使用率更高于對比組,而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率低于對比組(P<0.05),可見通過藥師干預能減少二聯、三聯用藥現象,提高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率。藥學干預作為一種新型藥學管理方法,其需要藥師必須充分掌握各種藥學知識以及抗菌藥物的藥學動力,才能準確評估處方中不合理使用現象,與醫師一同商討制定最佳的抗菌藥物治療方案,保證患者的用藥安全[10-11]。在實際用藥中,部分醫師為了縮短治療時間,急于求成會選擇二聯、三聯甚至四聯用藥。通過藥師干預,醫師會盡可能進行單聯藥物治療,只有在感染無法控制或者多重耐藥菌感染下才允許聯合用藥,最終可以減少抗菌藥物的使用率和費用,保證用藥的有效性[12]。同時,藥師可以根據自身所學的藥學知識指出處方中的不合理用藥現象,并及時糾正,能避免無指征用藥、劑量不合適等現象發生,提高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率[13]。故經過干預,觀察組的抗菌藥物費用少于對比組,而抗菌藥物使用時間、住院天數短于對比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也進一步說明通過藥師干預可縮短治療周期,降低醫療成本。

此次結果還指出,觀察組的病原學檢查率、抗菌藥物使用滿意度,而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比組(P<0.05),這提示藥師干預能督促醫師重視病原學檢查,提高患者滿意度,減少藥物副作用。通過藥師干預,醫師能重視病原學檢查,并根據結果合理選擇抗菌藥物,進一步提升用藥合理性,保證療效,最終讓患者更為滿意[14]。同時,濫用抗菌藥物會增加患者的機體耐藥性,引起腸道菌群失調,嚴重者還會誘發二重感染,增加肝腎損傷、過敏等不良反應,最終無法保證療效[15]。在藥師干預下,能為醫師、患者提供專業的藥學指導,提高醫護人員對合理用藥的認識,促使醫師盡可能規避風險,避免出現不合理用藥現象。

綜上所述,將藥學干預應用于抗菌藥物使用中,不僅可以避免聯合用藥不合理、無指征用藥、藥品更換頻繁等不合理現象發生,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縮短抗菌藥物使用時間,減少治療費用,提高單聯抗菌藥物使用率、病原學檢查率以及抗菌藥物使用滿意度,保證臨床用藥合理性。

參考文獻:

[1]陳應,黃春麗,莊秀清,等.藥學干預在促進醫院抗菌藥物合理應用中的作用分析[J].海峽藥學,2022,34(2):177-179.

[2]冷怡林,李娟,金豆豆.臨床藥學干預對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及患者治療費用的影響研究[J].藥品評價,2022,19(2):108-110.

[3]黃玉芳,江川,章靚.藥學干預在美羅培南合理使用中的作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2,15(3):36-39.

[4]王永升,劉鏡軍.藥學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影響分析[J].系統醫學,2022,7(1):185-188.

[5]薛穎妍,劉英,譚艷玲.臨床藥學干預對降低普通外科抗菌藥物使用強度的效果評價[J].中國處方藥,2021,19(12):32-33.

[6]陳怡,郭柳清,陳韋良.綜合醫院對特殊使用級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藥學干預分析[J].北方藥學,2021,18(12):60-63.

[7]王璐,劉曉靜.藥學干預服務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抗菌藥物合理使用及用藥依從性的影響[J].臨床醫學工程,2021,28(11):1491-1492.

[8]張繁紅,蘇愛霞.藥學干預對外科手術圍術期預防應用抗菌藥物的影響及價值[J].系統醫學,2021,6(21):186-189.

[9]呂嫦,黃艷艷.臨床藥學干預對呼吸內科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作用[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1(20):112-114.

[10]張雪山.臨床藥學干預在抗菌藥物治療中的具體作用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21,15(18):214-216.

[11]劉大雁.藥學干預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1,34(9):67-68.

[12]黃紹雄,陳志文.藥學干預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的影響[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1(4):96-97.

[13]陸麟,吳祖安.某院藥學干預對急診外科患者抗菌藥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抗感染藥學,2020,17(12):1780-1782.

[14]楊悟新,朱哲.藥學干預對AECOPD患者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療效的影響[J].抗感染藥學,2020,17(11):1642-1644.

[15]林家萍.藥學干預對提高骨科Ⅰ類切口手術患者圍手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影響[J].抗感染藥學,2019,16(4):603-605.

作者簡介:陳雪軍(1975.08),男,壯族,廣西柳城縣,主管藥師,本科,研究方向:藥劑科

猜你喜歡
病原學藥學干預合理使用
視頻宣教結合回授法對肺結核患者病原學陽性率的影響
臨床藥師對臨床不合理用藥的藥學干預效果評價
藥學干預聯合系統化處方評估對促進喹諾酮類藥臨床合理使用的效果
室外藝術品原作者署名權的行使規則案例分析
新聞版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與重構
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高危因素及病原學狀況分析
老年糖尿病醫院獲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學與危險因素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