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應用3D打印輔助下內固定治療的效果觀察

2022-07-07 00:45黃曉科鄭慧鋒
智慧醫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脛骨膝關節實驗組

黃曉科 鄭慧鋒

摘要:目的:觀察評價3D打印輔助下內固定治療對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按照隨機數表法將50例、2020年3月-2022年3月影像科接收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以1:1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25例。前者行3D打印輔助下內固定治療,后者行常規內固定治療。對比兩組手術情況。結果:同比對照組,實驗組的手術時間及出血量均更少,膝關節功能恢復更佳(P<0.05)。結論:應用3D打印輔助下制作骨折模型,通過模擬手術操作,對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采取內固定治療,可減少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促進其膝關節功能的良好恢復。

關鍵詞:復雜脛骨平臺骨折;3D打印;內固定治療;臨床效果

脛骨平臺骨折多為高能量損傷,常合并關節面塌陷、交叉韌帶、半月板、內外側副韌帶的損傷,以創傷性關節炎和關節僵硬等相關合并癥較常見,因此,精準的手術方案和充分術前準備可保障脛骨平臺骨折手術患者脛骨力線的準確恢復和關節面塌陷的有效糾正。傳統手術治療需充分暴露軟組織,對骨折塊進行多角度的復位及固定以此解決關節面塌陷及粉碎性游離骨塊等問題,但患者術中的復位及透視的復位效果并不理想;手術切口的選擇無法完全暴露骨折端;術前的影像學對術中的接骨板和螺釘的長度的數據參考價值不高。因此,針對脛骨平臺骨折的治療需細化骨折分型、合理選擇手術入路及內固定。3D打印技術可立體化分析三維影像學。針對復雜的脛骨平臺骨折可輔助3D打印技術,術前經軟件處理快速建模并充分準備,可取得理想復位效果。本研究對50例、2020年3月-2022年3月影像科接收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予以選取,旨在考察3D打印輔助下內固定治療的有效性。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表法將50例、2020年3月-2022年3月影像科接收的復雜脛骨平臺骨折患者以1:1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其中,實驗組中,男女比率:14:11;年齡值選定20~75(56.12±8.46)歲界限內;對照組中,男女比率:15:10;年齡值選定21~74(55.03±8.42)歲界限內;兩組相關基線信息均衡可加以比較,P>0.05。

1.2方法

1.2.1術前準備:術前行心電圖、心臟超聲、膝關節正側位片及CT薄層平掃+三維重建,確診,無手術禁忌證。

1.2.2手術方案:對照組行常規內固定治療,實驗組以DICOM格式將患者的膝關節 CT 薄層平掃數據保存,經由Mimics軟件處理,與計算機連接后模擬建模,設置運行參數,獲得3D模型后再行虛擬復位。在此期間,對骨折塊的移位情況、復位順序及方式進行清楚標記,確定手術方案。按照1:1的比例3D打印原始和虛擬復位后的骨折模型,制作出脛骨平臺骨折模型。將原始模型進行低溫消毒,為術中復位提供指導。在虛擬復位后的骨折模型上進行預模擬手術,選擇合適解剖鋼板,與脛骨緊貼,鉆孔置釘,確保復位的骨折塊固定可靠,根據骨性標志對鋼板位置及置釘角度、長度、位置等進行標記。充分顯露脛骨平臺關節面,撬撥骨折塊準確復位塌陷的骨折塊,克氏針臨時固定,取自體髂骨植骨對塌陷壓縮部位進行支撐,根據手術經驗對鋼板及螺釘進行合理放置。

1.2.3術后處理:術后切口引流<50ml拔除。術后對膝關節進行冷敷,并適當抬高患側下肢,給予消腫鎮痛、預防感染等相應處理。術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鈣可對下肢靜脈血栓進行有效預防。術后第2d起行膝關節非負重被動活動,術后第8周,指導患者患肢開始部分負重鍛煉,在骨折愈合后可進行完全負重訓練。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及透視次數、隨訪3個月的運動功能(FMA,總分100分)評分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利用SPSS24.0軟件對研究計數、計量結果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應用(%)表述,經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同比對照組,實驗組的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透視次數均更少,膝關節功能恢復更佳(P<0.05)。見表1.

3.討論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及交通工具、出行方式的豐富更新,生活高能量損傷所造成的關節周圍及關節內骨折等疾病較為常見。其中,粉碎性骨折為常見合并癥,且涉及到松質骨伴有骨質缺損與塌陷,手術方式復雜,需及時采取良好復位方對創傷性進行預防,有利于保存關節功能。3D打印技術是可打印任意形狀的新型制作加工技術,隨著近年來醫學建模技術、軟件、三維CT影像的發展,3D打印技術在醫學方面中的發展較快,3D打印技術可按照1:1的比例預制與患者骨折部位相符的3D模型與實物模型,術者通過在術前觀察其骨折損傷情況,提升診斷的精確性,基于3D實物模型的損傷情況,在模型上實施預手術,預彎內將接骨板正確置入,選擇合適大小的螺釘,并合理選擇置入方向,為患者制定科學合理的手術方案,實現精準醫療??捎行Эs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軟組織損傷及術中C臂透視次數,降低其術后并發癥,有利于促進其術后關節功能的早期恢復,可使患者致殘率顯著降低。

參考文獻:

[1]張擎柱,萬乾,張義,等. 3D打印技術輔助改良后內側倒L入路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8,32(11):1091-1093.

[2]王明輝,鄭德勇,楊紹東,等. 3D打印技術輔助下鋼板內固定術與傳統鋼板內固定術治療復雜脛骨平臺骨折的效果對比[J].當代醫藥論叢,2021,19(14):83-85.

[3]時亮,段亮,董向輝,等. 3D打印聯合數字化設計在復雜脛骨平臺骨折內固定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裝備,2019,16(10):10-13.

猜你喜歡
脛骨膝關節實驗組
脛骨平臺骨折并發肺脂肪栓塞綜合征一例
經皮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遠端骨折37例
3D技術打印在脛骨平臺骨折患者的應用及護理
論下肢力量訓練對拉丁舞的重要性
人老常捏捏膝關節
關節痛這樣來運動
SHR主動脈結構重構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機制
趣味 “課課練”對城鎮小學四年級肥胖男生的體重和BMI的影響
也議對照實驗中的“對照組”和“實驗組”
有限切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脛骨Pilon骨折73例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