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動式教學法在病理學實驗課實踐中的應用

2022-07-07 08:18孫艷芹姚運紅廣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學系東莞523808通訊作者
基礎醫學教育 2022年6期
關鍵詞:互動式病理學實驗課

成 瑩,熊 暉,孫艷芹,姚運紅 (廣東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理學系, 東莞 523808; 通訊作者)

互動式教學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調師生在教學活動中深入交流的一種教學方式。研究實踐證明:相對于傳統灌輸式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傳統教學模式的缺陷,有利于提高病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1]。該研究從筆者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探討拼圖法和思考-討論-分享等互動式教學法在病理學實驗課的應用,研究互動式教學在病理學實驗課教學中的應用方式和應用效果,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筆者從廣東醫科大學2020級檢驗專業隨機抽取2個班共64人作為研究組,2個班共69人作為對照組。

1.2 研究方法

研究組采用拼圖法和思考-討論-分享等互動式教學法。前兩次實驗課采用拼圖法開展互動式教學:教師根據實驗教學內容分組(2-3人一組),分給每組一套需要學習的大體標本。每個學生分得其中一個標本,結合病例、實習指導觀察標本5 min,成為這部分教學內容的“專家”,輪流向組員解說自己負責的內容。小組間交換標本,重復以上內容直至所有小組完成標本學習。教師隨機選擇病理標本,結合標本診斷、病變特點、臨床病理聯系、相似病變區別點等設計問題開展教學互動,學生回答問題,教師視回答情況給予該同學課程積分,回答優異者獲10分,良好者獲8分,一般者獲5分,錯誤者獲0分。在師生互動過程中學生可以提出問題,教師視提出的問題給予該學生課程積分,問題有討論價值者獲8分,與記憶相關者獲5分,與病例無關者獲0分。每位同學參與提問或者回答問題記學生參與教學互動次數一人次,教師記錄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次數以及得分。

后兩次實驗課采用思考-討論-分享法開展互動式教學:教師根據實驗教學內容分組(4-5人一組),選定組長。思考:教師分給每組1個標本,學生個人思考學習,結合病例、實習指導觀察標本5 min。討論:學生進行小組討論5 min,組長組織,每位學生可自由提出自己的問題和見解,并統一意見。分享:每組指定一人,結合標本診斷、病變特點、臨床病理聯系、相似病變區別點等分享小組討論的結果和意見。教師視分享情況給予學生課程積分,分享者分享小組結果和意見優異者獲10分,同組小組成員獲8分;良好者獲8分,同組小組成員獲5分;若結果和意見與該病例不相符,全組獲3分參與分。在互動過程中教師和同學也可以提出問題,教師視情況給予學生課程積分,提出的問題有討論價值、回答優異者均獲8分,提出的問題與記憶相關、回答良好者獲5分,提出的問題或者回答與病例無關者獲0分。每位同學參與分享、提問或者回答問題記學生參與教學互動次數一人次,教師記錄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次數以及得分。

對照組四次課均采用傳統教學模式:由教師先行講授標本30 min,然后學生自行觀察或者分組觀察,學習過程中有疑問可舉手示意教師來解疑,教學過程也會有部分時間進行師生簡單的提問-回答互動。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提出問題或者回答問題獲得課程積分,教師視提出的問題給予該學生課程積分,問題有討論價值者獲8分,與記憶相關者獲5分,與病例無關者獲0分?;卮饐栴}優異者獲10分,良好者獲8分,一般者獲5分,錯誤者獲0分。最后由教師結合標本診斷、病變特點、臨床病理聯系、相似病變區別點等進行總結。每位同學參與提問或者回答問題記學生參與教學互動次數一人次,教師記錄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次數以及得分。

1.3 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1.3.1 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次數以及課程積分。

1.3.2 作業成績 教師布置課后作業,4次總計40分,每次作業完成優異者獲9-10分,良好者獲6-8分,一般者獲0-5分。

1.3.3 實驗小測 在實驗課程結束后教師進行標本小測,將標本照片制作成PPT,考查學生快速辨認標本的能力。小測時間與內容兩組相同,總計100分。

2 結果

我們將兩組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人次數以及課程積分進行比較,研究組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人次數以及課程積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結果顯示4次實驗課中,對照組學生參與互動的總人次數為160人次,平均每次課40人次;研究組學生參與互動的總人次數為528人次,平均每次課132人次。4次實驗課中,對照組85.51%(59/69),研究組3.13%(2/64)的學生參與了0-4次的教學互動;對照組10.14%(7/69),研究組53.13%(34/64)的學生參與了5-8次的教學互動;對照組4.35%(3/69),研究組34.38%(22/64)的學生參與了9-12次的教學互動;對照組0人,研究組6.25%(4/64)的學生參與了13-16次的教學互動;對照組0人,研究組3.13%(2/64)的學生參與了17-20次的教學互動,見圖1A。4次實驗課中,對照組學生獲得課程總積分為1 425分,平均分為20.65分;研究組學生獲得課程總積分為2 853分,平均分為44.58分。4次實驗課中,對照組68.12%(47/69),研究組3.13%(2/64)的學生獲得0-16分的課程積分;對照組13.04%(9/69),研究組6.25%(4/64)的學生獲得17-32分的課程積分;對照組7.25%(5/69),研究組59.38%(37/64)的學生獲得33-48分的課程積分;對照組10.14%(7/69),研究組26.56%(17/64)的學生獲得49-64分的課程積分;對照組1.45%(1/69),研究組4.69%(3/64)的學生獲得65-80分的課程積分,見圖1B。

圖1 兩組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人次數以及課程積分

我們將兩組學生作業成績以及實驗小測成績進行比較,研究組學生的作業成績以及實驗小測成績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學生作業成績以及實驗小測成績 (分)

3 討論

病理學是一門依賴形態變化進行診斷的基礎學科。在實驗課中,學生分別通過觀察大體器官標本以及切片標本的病變特點,結合病史掌握臨床病理聯系、相似的病變區別點等進行標本診斷和鑒別診斷。實驗課的教學質量對于學生的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因此,如何提升實驗課的教學質量成為教師面臨的一道難題。作為一種嘗試,筆者將拼圖法和思考-討論-分享等互動式教學法應用到病理學實驗課的課堂教學中,通過師生交流和互動把“教”與“學”結合起來,在全體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病理學診斷和鑒別診斷能力。兩組學生參與教學互動的人次數以及課程積分比較的結果提示,拼圖法和思考-討論-分享等互動式教學法應用到病理學實驗課課堂教學比傳統的教學模式更能增強學生學習病理學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課堂氛圍更活躍。結合兩組學生作業成績以及實驗小測成績的分析,我們更肯定了拼圖法和思考-討論-分享等互動式教學法應用到病理學實驗課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優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引入并創新互動式教學方法可明顯地提高病理學實驗課教學質量。

課堂設計對教學品質有非常重要的影響,課堂設計的難點在于如何活躍課堂氛圍,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的成效。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課堂互動采用最多的形式就是課堂提問。但此方式互動形式單一,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參與互動的積極性不高。不少研究者探索互動教學模式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在基礎教學模式的基礎上融入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或者案例教學法,通過選取經典病例,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2,3]。筆者認為在此基礎上,應該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融入更多互動教學的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如嘗試運用拼圖法和思考-討論-分享等互動式教學法。在教學中開展互動式教學,不僅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學生社會交往能力、培養學生團結互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促進師生關系的重要方式。有研究認為互動式教學不僅限于課堂,其最終或者長遠目標應該在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終身自學和團隊合作的能力[4]。為實現該目標,筆者期待能探索更多互動教學的創新方法應用于病理學實驗的課堂中。

猜你喜歡
互動式病理學實驗課
密林深處——“從寫生到創作”的水墨實驗課
摭談初中英語課堂互動式教學策略
有趣的實驗
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豬的組織病理學觀察
78例顱腦損傷死亡法醫病理學分析
『互動式』是理論宣講大眾化的有效途徑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的病理學和影像學研究進展
高中化學實驗課改進和實踐及其效果評價
創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實驗課中的應用
提高病理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