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PEST分析

2022-07-11 23:03李丹丹
職教通訊 2022年6期
關鍵詞:PEST分析基礎教育背景

摘 要:“雙減”對職業教育進一步發出了應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強烈信號。面對時代號召,職業教育應抓住契機,作出發展戰略,保證其有效賦能基礎教育。PEST分析模型是一種專門制定戰略性發展規劃的科學分析模型,借助其分析發現,“雙減”背景下,教育政策、法律法規為職教有效賦能基礎教育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職教經費投資結構失衡,非學科類教育消費需求有望增加;職教社會觀念有望重塑,“雙減”及市場均需職教助推普職合理分流、協同發展,職教在鄉村更加凸顯資源優勢、促進教育公平;中小學線上培訓、師資信息化建設急需強化AI+職業教育,二者之間的資源共享機制有待搭建。因此,職業教育應強化類型定位與自身建設,憑借“有為雙減”重塑職教觀;重點關照鄉村基礎教育,提供職業規劃指南,強化學生建設與激勵制度;探索職業啟蒙教育,開放多種職教機構以供學生參觀、體驗;強化勞育建設、豐富勞育形式,培育學生勞動技能和美德;與基礎教育共享“資源庫”學習賬戶,構建雙方專門的資源云平臺;優化自身投資結構,積極提供培訓服務以吸引多方投資主體;有序協助非學科教培事業,強化教培隊伍及教培課程建設;積極融入課后服務,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優化服務質量;發揚AI+職教優勢,科學管理線上培訓,強化基教教師信息化建設。

關鍵詞:“雙減”背景;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PEST分析

作者簡介:李丹丹,女,曲阜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成人教育基本理論、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47(2022)06-0042-09

2021年7月,國家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強調基礎教育應在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的前提下,提高學生綜合素養,促進學生健康而又全面地發展?!峨p減》進一步強化了教育的“育人”功能,有助于推動基礎教育的生態化回歸,同時也向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提出了更強烈的時代要求,提供了更有力的時代保障。為了適應時代發展,有效賦能基礎教育,職業教育應根據時代需求作出戰略性的未來發展規劃,而PEST分析模型就是專門制定戰略性發展規劃的科學分析模型,該模型通過對研究主題的政治(Politics)因素、經濟(Economy)因素、社會(Society)因素以及技術(Technology)因素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為探索問題的解決提供思路?!峨p減》從政治上向職業教育發出了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號召,但由于教育問題受到經濟、社會的制約,并且需要與技術相輔相成,為此需要綜合考慮各種宏觀因素,方能確保職業教育真正實現有效賦能,這正與PEST分析模型的四大分析內容相契合,能夠推動職業教育在“雙減”背景下抓住時代契機,有效賦能基礎教育,進而促進二者的協同發展。

一、“雙減”背景下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政治因素分析

政治環境包括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政府的方針、政策、法令等,往往能夠直接反映出國家對某項事務開展的支持態度與否。通過PEST分析中的政治(Politics)因素分析,有助于職業教育在上層建筑的引領下明晰自身發展定位,在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的保障下有效賦能基礎教育。

(一)《雙減》進一步強化了基礎教育改革中“職教有效賦能基教”的信號

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在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進程中,發出了職業教育應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信號。1993年2月,《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指出中小學要擺脫“應試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身體素質等[1];1999年6月,《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強化勞動技術教育及社會實踐等[2];2001年5月,《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強調中小學應增設信息技術課程、綜合實踐活動,加強勞動教育等[3];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強調中小學要給學生留下了解社會、動手實踐的時間[4]。據此可知,基礎教育改革始終注重培育學生的勞動技能與實踐能力,而職業教育是培養勞動技能和實踐能力的直接相關者,這顯然就向職業教育發出了應助力基礎教育改革、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信號,且《雙減》更是對此種信號加以了具體的描述和施以了強勁的力度。其一,全面壓減作業?!峨p減》對基礎教育學生的作業總量與時長作出了明確限定,并進一步強調應科學利用課余時間,倡導學生從事相應勞動、開展相應鍛煉等[5]。一方面,這極大地增加了學生的課余時間,使其有更多的機會與精力充分踐行相關實踐活動,強化自身的實操本領;另一方面,這也對學生的勞動技能、實踐本領等提出了更高期望。職業教育作為孕育技術技能型人才的搖籃,《雙減》較之以往更需要其授予學生實踐技能,確保學生能充分利用課余時間,這給予了職業教育更多機會去有效賦能基礎教育。其二,全面開展課后服務是“雙減”的一大特征。為切實發揮其功能、彰顯其價值,《雙減》強調應注重拓展課后服務的渠道。如:聘任社會專業人士、志愿者等;著力提高課后服務的質量,滿足學生發展興趣特長的需求,為學生開展豐富的活動,諸如勞動等[5]。職業教育作為開展勞動技能等活動的相對專業主體,既能夠拓展其渠道,創新課后服務形式,又能夠滿足學生的興趣特長需求,提高育人質量。由此可見,《雙減》為其有效賦能基礎教育提供了更多途徑,提出了更迫切要求。

《雙減》是基礎教育改革進程中的又一有力之舉,進一步強化了“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信號。毫不夸張地說,其為職業教育實現有效賦能基礎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保障與時代機遇。

(二)“雙減”背景下職教法律法規更加鼓勵中小學增設各種職教課程

1996年5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以下簡稱《職教法》)最早版本指出,普通中學可以利用相應條件開設相應職業教育課程,或根據自身需求增加相應職業教育內容[6];2022年4月,最新修訂版本指出,中小學可進行職業啟蒙、職業認知、職業體驗,開展職業規劃指導、勞動教育等[7]。通過對比得知,在“雙減”背景下,《職教法》更加明確地提出了“中小學”等關鍵詞以及各種職業教育內容,這意味著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間的融通渠道更加豐富且明確,更加注重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全面發展。這與《雙減》的取向不謀而合,顯然為“雙減”背景下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提供了堅實而又有力的法律保障。因此,職業教育更應滿足“雙減”需求,緊隨法規變化,強有力地有效賦能基礎教育。

二、“雙減”背景下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經濟因素分析

經濟(Economy)因素分析主要涉及到教育經費投資結構與市場消費結構等,有助于職業教育明晰“雙減”背景下自身經費的投資結構缺陷、基礎教育的消費結構偏好等,進而補偏救弊、“投其所好”,從而實現有效賦能。

(一)職業教育經費投資結構失衡,制約了其有效賦能基礎教育

目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資結構在投資總額、投資主體兩個方面暴露出一定問題,這不利于其有效賦能基礎教育。(1)職業教育的投資總額偏低,職業教育、普通教育的投資結構失衡。2020年,有學者運用MRW模型計算出了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最佳經費投資比為0.324[8],偏離這個比例就會反向影響經濟增長,制約教育發展,進而阻礙其有效賦能的發揮。據《中國教育經費統計年鑒—2020》的數據可知,目前我國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之間的經費投資比還未達到最佳值,投資結構失衡。此外,以與基礎教育關系最為密切的中職和普通高中為例,2019年中職學校、普通高中的教育經費增長比分別為6.0%、8.4%,雖然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度在逐年提高,但相比普通教育仍然具有一定差距,并且二者間的經費投入比與最佳投資比仍相去甚遠。(2)職業教育的投資主體單一,政府、社會的投資占比懸殊較大。目前,我國職業教育的經費來源主要為政府,社會對職業教育的投資意愿較低,而職業教育作為向企業、向社會輸送人才的重要發源地,還需要借助一定的社會資源向基礎教育提供教育之便,諸如通過合作企業向中小學生提供實地參觀機會等。這既不利于職業教育的自身發展,也不利于其“雙減”背景下有效賦能基礎教育。

(二)“雙減”使基教階段家庭的教育消費結構向非學科類傾斜

2017年底,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公布的“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CIEFR-HS)”數據指出,2016年下學期和2017年上學期,全國學前和基礎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支出占2016年GDP的比重高達2.48%,相當于財政性教育經費的60%,其中中小學生參與學科類校外教育的比率為37.8%,參與非學科類校外教育的比率為21.7%[9]。據數據可推測,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家長十分重視文化課成績,參與各類校外教育已經成為家庭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校外教育的類型而言,學科類校外教育的消費比率約是非學科類的兩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在校外教育消費結構上的側重與偏好?!峨p減》明確規定要進一步減輕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堅決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這勢必對家庭的教育消費結構產生重大影響。此外,《雙減》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對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辨別,強調其培訓質量,同時還鼓勵其參與課后服務以滿足學生的興趣、特長等特殊需求[5]。這也將使家長更加清醒地意識到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的重要性。

三、“雙減”背景下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社會因素分析

社會(Society)因素包括價值觀念、市場狀況等,對其進行分析有助于職業教育明晰“雙減”背景下社會的觀念取向、市場需求及生源需求,從而確定自身的教育觀念、重點關照領域及對象,進而對癥下藥、精準實現有效賦能。

(一)“雙減”進一步沖擊了對職業教育的錯誤認知與固有偏見

一直以來,我們對“職業教育”的認知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偏差,這與我國傳統思想有一定淵源,但“雙減”將對其產生進一步的沖擊??鬃幼鳛閭ゴ蟮慕逃?,其“學也,祿在其中矣”“學而優則仕”等一系列教育思想反映出他對教育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大眾追崇普通教育這種價值取向的基礎;且直到今天,一些家長仍對職業教育抱有錯誤認知、固有偏見。實際上,“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2021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強調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地位平等,要進一步強化其類型定位;最新修訂的《職教法》也再次對其類型定位加以法律保障?!峨p減》進一步倡導學生躬行實踐、發展學生興趣特長、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等,這些信號體現了國家對職業教育愈發地高度重視,尤其是《雙減》政策更加彰顯出職業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價值,此種社會價值取向為重塑職業教育觀念、緩解基礎教育焦慮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雙減”及勞動力市場均需職教助推普職合理分流、協同發展

普職分流的方式是劃分途徑與類型,結果是人人皆可成才、盡展其才[10],但當下的勞動力市場狀況卻不容樂觀。據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顯示,市場對各種技術等級的勞動力人才需求較大,求人倍率均大于1;而對高級技師用人需求缺口最大,求人倍率高達2.9。[11]從長遠來看,各級技術人才尤其是高級技術人才需求缺口較大的現實困境,對國家的經濟發展、科技進步而言或將是一種挑戰。而此種困境與職業教育生源質量不高、數量不足緊密相關,這說明既有的普職分流有待優化。而《雙減》愈發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志趣發展,以實際行動進一步促進普職合理分流、協同發展,有助于勞動力市場的均衡發展。

(三)“雙減”使職教在鄉村更加凸顯資源優勢,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

《雙減》強調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有效開展課后育人活動[5]。聚焦于鄉村來看,在長期鄉村環境的熏陶之下,鄉村學子更有鄉土情結、更易成為本土人才,更需要掌握現代化技術等來推動農業發展、鄉村振興,從而縮小城鄉差距,實現共同富裕。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種類型教育,能為鄉村學子提供同等重要但更適切的教育機會。鄉村擁有的資源優勢,為通過“雙減”挖掘鄉村學子的潛力提供了足夠的保障,可以提高“雙減”背景下職業教育育人活動的效用。顯然,在鄉村,職業教育更具備資源和技術優勢,更易滿足鄉村學子的教育需求,更能為其從小就提供技術支持和奠定技能基礎。這有助于提高鄉村學子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和認可,增加他們的職教接受率,為其提供更多的教育機會,進而減緩鄉村的“輟學”現象,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同時,也能充分發揮職業教育的資源優勢培育更多合適且有利于鄉村發展的本土人才,推進鄉村振興。

四、“雙減”背景下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技術因素分析

技術(Technology)因素分析主要明晰“雙減”對技術的需求重點、國家對技術的支持重點以及職業教育的技術水平等,有助于職業教育發現自身的技術優勢及劣勢,進而改進和完善,并在技術的保障下進一步有效賦能基礎教育。

(一)中小學線上培訓、師資信息化建設急需強化AI+職業教育

《雙減》對教學技術提出了進一步和更具體的要求。一方面,針對線上培訓,《雙減》強調應積極探索、利用AI技術,合理控制學生的連續線上培訓時間[5]。AI+職業教育的智能化學習空間能利用多模態數據感知及大數據學習分析等技術,整合學生的面部表情和眼動,感知學生的腦電等,精準可靠地判斷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而為其提供個性化服務[12]。這顯然能夠滿足“雙減”對教學技術的需求,但也對AI+職業教育強化自身建設以便于科學管理中小學線上培訓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雙減》愈發注重為學生開展諸如科技等素質類課程,這就需要進一步提升中小學師資的信息素養。此外,《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也倡導中小學廣泛開展各類AI課程,同時鼓勵職業學校等機構積極開展AI技能培訓[13]。這些都為AI+職業教育強化中小學師資信息化及素質類課程建設提供了更多時代機遇,同時也對其發展提出了更高標準要求。

(二)職教—基教資源共享機制有待搭建

《雙減》強調要做優做強線上學習服務,征集、開發豐富優質的網絡教育資源[5],這拓寬了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線上渠道。職業教育正在進一步建設并完善“國家、省、學?!比壻Y源庫,資源庫基本已經全面覆蓋了高職教育的全部專業以及中職教育的大部分專業;同時,也與行業、企業之間初步形成了教育資源整合、建設的機制。[14]然而,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建設雖已初見成效,但其還并未與基礎教育之間形成良好的資源共享機制,雙方之間的教育資源有待進一步融通、整合。在“雙減”背景下,這不利于職業教育暢通地向基礎教育提供網絡教育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其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線上渠道。

五、“雙減”背景下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發展戰略

綜上可知,借助PEST分析模型,在對“雙減”背景下的政治、經濟、社會及技術四個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分析后發現,宏觀環境為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提供了一定的支持與保障,但也不乏一些挑戰與阻礙。為此,職業教育應采取相應的有效措施,通過切實行動來確保其有效賦能基礎教育。

(一)強化類型定位與自身建設,憑借“有為雙減”重塑職教觀

《雙減》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注重“學術”“技術”齊頭并進,而職業教育作為培育“工匠”的搖籃,是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必不可少的關鍵一步。職業教育應進一步意識到自身在“雙減”背景下的重要意義,緊隨時代發展和社會觀念更新,著力彰顯自身價值。首先,“打鐵還需自身硬”,職業教育應進一步強化類型定位,明確并勇擔自身所肩負的獨有責任與使命,通過不斷優化教學質量、強化師資建設、提高畢業生質量,用實力破除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誤解與偏見”,不斷提升自身的社會地位。其次,職業教育要真正在“雙減”中有所作為,讓家長切實看到其在增強學生技能、促進學生多元及全面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使他們領悟到無論是“學者”或是“工匠”均能活出不同出彩人生的道理,引導他們理性地看待職業教育,幫助他們進一步革新職業教育價值觀,緩解教育焦慮。

(二)重點關照鄉村基教,提供職業規劃指南,強化學生建設與激勵制度

職業教育的資源優勢在“雙減”背景下更加彰顯,更加需要強化鄉村基礎教育建設。對此,職業教育應加大與農村中小學的合作力度,重點關照鄉村基教,以鄉村教育振興為杠桿撬動鄉村振興。其一,提供更多更適宜的教育資源,以便于鄉村學子積累自身資本。除了提供相應的職業課程之外,職業院??梢韵蜞l村學子提供實踐活動指導課程或開放實訓基地等,幫助學生從小就有更多的機會接觸或切實掌握職業知識與技能,為其實現自我發展、服務于鄉村振興不斷累積自身資本。其二,提供職業規劃指南,促進鄉村學子的未來職業生涯發展。職業院??梢栽谡n后時段不定期地為鄉村中小學開展公益性質的職業課程,強化其對職業生涯、本土人才的認知,更加明晰自身對鄉村振興的重要意義,引導他們對未來發展有更加清晰的認知與規劃。其三,強化激勵制度、保障其教育權益。職業教育應進一步加大對符合條件的優質畢業生或弱勢畢業生的就學優惠力度,為其提供減免學費、發放獎助學金等機會,防止這部分學生過早步入社會,使他們通過繼續接受職業教育不斷增強自身本領,憑借技能改善生活、建設家鄉,成為有力推進鄉村振興的后備軍。

(三)探索職業啟蒙教育,開放多種職教機構以供學生參觀、體驗

勞動力市場的各級技術人才尤其是高級技術人才稀缺的現象是多重因素導致的,其中也不乏教育層面的原因,而《雙減》進一步發出了破除“唯分數論”的號召?;凇半p減”及勞動市場現狀,職業教育既應加大力度培育各級技術人才尤其是高級技能人才,更應盡早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幫助學生從小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助推普職合理分流,使保質保量的技術人才有序融入市場。然而,我國職業啟蒙教育依舊處于探索期,且小學階段的職業啟蒙教育基本是一種空白狀態[15]。為此,一方面,職業教育應專注于開發適切基礎教育階段的職業啟蒙課程,或在相關課程中提高職業知識的模塊比重。授課教師應采取故事講解、視頻觀看、角色扮演、分組討論等符合學生心智成長規律的教學方式,在日常教學中滲透職業教育知識,逐漸激發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規劃意識。另一方面,可以選取固定時間或寒暑假等向中小學生開放職業院校、職業體驗館、職業教育虛擬仿真教學基地等,以供學生參觀與體驗。學生可以通過觀察、動手進一步感悟職業魅力,探尋自身志趣,在內在動機的驅動下理性地選擇升學方式,真正出于熱愛而選擇職業教育,習得適切技能。這既能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志趣發展,實現職業教育對基礎教育的有效賦能,又能助推普職合理分流,培育保質保量的勞動力儲備人才。

(四)強化勞育建設,豐富勞育形式,培育學生的勞動技能和美德

縱觀國家基礎教育改革政策以及結合《職教法》來看,勞動教育始終是基礎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半p減”背景下,國家更加重視中小學的勞動教育,因而學生能更科學地利用課余時間,更順利地踐行日常勞動,提高《雙減》的落實成效。職業教育是實施勞動教育更專業、更高級的形式,強化勞動教育建設,可以更有助于其實現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為此,職業院校應充分發揮自身的技術及實訓基地優勢,為中小學生開展相應的勞動教育實踐課程、學工學農活動等,并為其提供一定的實地參觀、體驗機會等,切實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正是這種體悟式的教學方式,更能夠使中小學生在動手與感悟中增強勞動認知和職業認知,培育他們珍惜勞動成果、尊重勞動人民、創新勞動方式等一系列的勞動美德,引導其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職業價值觀。

(五)與基教共享“資源庫”學習賬戶,構建雙方專門的資源云平臺

針對職業教育、基礎教育,我國已經建立了“職業教育教學資源庫”“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等,但基礎教育中的素質類課程資源仍然較少,且二者間的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等有待完善[14]。為推進二者之間暢通地進行資源共享,一方面,職業院??梢韵蚝献鲗W校尤其是鄉村中小學提供學習賬戶,以備中小學教師自取所需、尤其是獲取素質類課程資源,從而提高基礎教育的資源獲得率。另一方面,相關人員應積極開發、建設職業教育與基礎教育兩者之間“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專門網絡資源云平臺,提高基礎教育獲得資源的精準度?!霸破脚_”應包含專門模塊來整合“雙減”背景下基礎教育對“職業教育內容”的具體需求,集中收錄相應的資源和內容,并對其加以篩選與監管,以供學校、教師和學生享用;同時,也應集中整合相關職業教育教師的擅長領域及個人信息,以便中小學根據自身需求更精準、更便捷地聘任職業教育專家指導開展相應課程。

(六)優化職教經費投資結構,積極提供培訓服務以吸引多方投資主體

當下,職業教育經費投資結構失衡會阻礙其發揮應有之用,這不符合“雙減”背景下基礎教育愈發需要職業教育有效賦能的時代要求,其經費投資結構急需優化。其一,政府應繼續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資力度,以接近職業教育、普通教育的最佳經費投資比為目標。政府在進行教育經費分配時,應切實根據職業教育需求對其加大撥款力度,有意識地縮小其與普通教育的投資差距,使職業教育能夠發揮資金的正向效用從而有效賦能基礎教育,服務于“雙減”。其二,職業教育應積極為社會主體提供培訓服務,以此吸引更多的投資主體。這既能夠加強社會主體的自身建設,又能破除職業教育投資主體的單一性,還能更便捷順暢地有效賦能基礎教育。如職業教育通過為非學科教培機構、社會企業等提供培訓服務以吸引他們對職業教育的投資,這既能夠滿足雙方的需求,還能促使職業教育更便捷地滿足學生的非學科教育培訓和對社會實踐場所體驗的需求等,從而保障其有效賦能的便捷性。

(七)有序協助非學科教培事業,強化教培隊伍及教培課程建設

《雙減》無疑給非學科教育培訓的發展帶來了新的生機,職業教育作為其息息相關者,更應有序強化非學科教培建設,有效賦能基礎教育。其一,要加強對轉行教培人員的培訓力度,提升其專業性?!半p減”實行之后,《2021教培行業人才市場分析報告》顯示,51.4%的“原教培者”面臨轉行,超過60%的教培求職人員選擇繼續堅守“教培”崗位,他們對“素質教育”充滿信心[16]。因此,職業教育應對選擇轉向或求職于“非學科教師崗”的人員進行系統培訓,提升其專業素養,為其順利進入非學科教育培訓領域做好前期準備,進而滿足“雙減”背景下家庭對非學科教育培訓的消費需求。其二,注重與非學科教培機構合作,豐富其教育形式,提升其教育質量。在符合非學科校外培訓的相關規定以及學生身心發展的成長規律前提下,一方面,職業教育應協助非學科教培機構開展諸如信息技術教育、人工智能技術教育等,尤其要強調教培的質量與專業性,真正通過非學科教育培訓提高學生的眼界、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助力“雙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另一方面,職業教育應注重同非學科教培機構共享實訓基地,通過真實的場景、切實的操作,讓學生在動手及試錯中掌握相應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其全面發展。

(八)積極融入課后服務,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形式,提升服務質量

全面開展課后服務拓寬了職業教育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渠道,職業教育應把握機遇、滿足《雙減》需求。首先,強化自身定位,進一步明晰職業教育主動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使命擔當。在我國公開發布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文件中,不乏職業教育應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信號;在《雙減》頒布之后,這一信號更加明顯、更加具體。為此,職業教育應緊隨政策走向,深刻把握相關要求,進一步強化自身的使命擔當,積極承擔并落實有效賦能基礎教育的責任。其次,主動融入課后服務,豐富其服務形式、提升其育人質量。一方面,職業院校應積極協助中小學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興趣課程等,創新課后服務形式,增強其趣味性,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實踐中強化自我認知、挖掘自身個性,滿足自身的興趣、特長需求,并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成績”之外的優勢,打破“唯分數”的枷鎖,不斷減輕自身的心理負擔、思想負擔,激發并強化他們參與課后服務的內在動機,從而進一步推動課后服務的順暢開展。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在實踐層面的專業優勢,提高課后服務質量。職業教育可通過助力科普、勞動等活動,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向低年級、高年級學生傳授適宜的生活技能、專業技能,提升其實操能力,切實提高課后服務的育人質量。

(九)發揚AI+職教優勢,科學管理線上培訓,強化基教教師信息化建設

針對“雙減”對教學技術所提出的進一步要求,職業教育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實現有效賦能。其一,根據中小學生特點,優化職業教育技術,科學管理線上培訓,保障學生綠色、高效學習。AI+職業教育應在符合線上培訓時長、間隔及結束時間的總體要求下,根據中小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適當優化內部運行程序,收集、整合學生的內外在學習表現,計算其投入程度、注意力水平等,選擇終止或繼續培訓,繼而智能調整其休息時長、下節課時長等,確保線上培訓的綠色性、高效性,滿足“雙減”的教學技術需求。其二,要強化中小學教師信息素養建設,確保其專業地開展素質類課程。職業教育應進一步向中小學教師提供專項AI等相關信息技術培訓課程,并不斷優化培訓的內容與形式,保障培訓的質量及吸引力,切實提升其信息化素養,幫助他們更專業地開展AI、科技等課程,更優質地滿足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從而使素質類課程真正能夠創新學生思維、開闊學生眼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實現對基礎教育的有效賦能。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的通知[Z].中發〔1993〕3號,1993-02-13.

[2]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Z].中發〔1999〕9號,1999-06-13.

[3]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Z].國發〔2001〕21號,2001-05-29.

[4]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J].人民教育,2010(17):2-15.

[5]新華社.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1(22):14-19.

[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1996(16):624-630.

[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N].人民日報,2022-04-21(13).

[8]閻世平,武可棟.職業教育—普通教育投資結構與經濟增長——基于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研究[J].調研世界,2020(1):26-31.

[9]魏易.2017年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中國家庭教育支出現狀[A].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中國教育財政政策咨詢報告(2015~2019)[C].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2019:57-65.

[10]李劍萍.深入推進“雙減”需要全面辦好中等職業教育[J].教育研究,2022(3):31-34.

[11]任社宣.2021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狀況分析[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22(3):31-33.

[12]王洋,顧建軍.智能職業教育:人工智能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新路向[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2(1):83-90.

[13]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的通知[Z].國發〔2017〕35號,2017-07-08.

[14]趙宏,蔣菲.“互聯網+”時代教育資源建設新模式探析[J]. 電化教育研究,2020(7):48-54.

[15]劉曉,郁珂,杜妍.小學階段開展職業啟蒙教育的構建理路[J].全球教育展望,2020(10):39-48.

[16]李雪婷.一線城市招聘收縮幅度大[N].中國婦女報,2021-08-20(7).

[責任編輯 ? ?曹 ? 穩]

PEST Analysi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Effectively Empowering Basic Educa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LI Dandan

Abstract: "Double Reduction" further sends out a strong signal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that it should effectively empower basic education. Facing the call of the times,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grasp the opportunity of the times and mak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ensure effective enabling basic education. PEST analysis model is a scientific analysis model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trategic development planning. With the help of its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under the "Double Reduction", education policies, laws and regulations provide a stronger guarantee for the effective empower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basic education. The investment structur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funds is unbalanced, and the consumption demand of non-disciplinary education is expected to increase. The social concep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expected to be reshaped, both the "Double Reduction" and the market need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reasonable sepa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has more prominent resource advantages to promote education equity. Online training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and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urgently need to strengthen AI+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he resource sharing mechanism between the two needs to be built. Therefore,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strengthen the type orientation and self-construction, and reshape the view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virtue of "promising and reducing"; focus on basic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provide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strengthen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incentive system; explor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open a varie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for students to visit and experience;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enrich the forms of labor education, cultivate students' labor skills and virtues; share the "resource library" learning account with basic education, and build a special resource cloud platform for both sides; optimize their own investment structure, actively provide training services to attract multiple investors; provide orderly assistance to non-academic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rograms, and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personnel and courses; actively integrate into after-school service, enrich service activities, innovate service forms and optimize service quality; carry forward the advantages of AI+ vocational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 manage online training, and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f basic education teachers.

Key words: in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effective empowerment; basic education; PEST analysis

猜你喜歡
PEST分析基礎教育背景
選背景
等腰直角三角形背景下的旋轉相似
跟蹤導練(一)5
基于PEST分析的中國農業眾籌發展研究
重慶職業教育宏觀環境的PEST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政策話語的遷嬗
教育均衡發展:現代教育發展的新境界
“中國夢”之中國“自主高考”夢
基于微課應用的專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基于Modelica的高爐頂壓控制仿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