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職業教育宏觀環境的PEST分析

2016-11-28 11:53吳思聰
商情 2016年40期
關鍵詞:PEST分析職業教育

吳思聰

【摘要】重慶地區產業經濟發展迅猛,產業結構調整變化顯著,也給職業教育帶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PEST分析法是管理中戰略或組織外部環境分析的一種方法。本文采用PEST分析法,從政治、經濟、技術和社會這4類因素,對重慶職業教育進行剖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職業教育 宏觀環境 PEST分析

一、引言

PEST分析是對宏觀環境進行分析,即分析影響行業和企業的各種宏觀因素。一般而言,都對政治、經濟、技術和社會這四類影響行業和企業的主要外部環境因素進行分析。各因素的分析說明如表1所示。

二、政策和法律環境分析

自上世紀的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職業教育上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尤其是進入本世紀之后,國家明確了職業教育的重要地位,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推動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使職業教育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

1996年5月15日,我國正式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并于同年9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這是我國職業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對職業教育的改革發展起到了重要的積極影響和促進作用。2010年7月29日,我國正式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其中明確了國家把職業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提高質量作為重點,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通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建立健全政府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辦學機制,加快農村的職業教育的發展,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

2012年4月23日,為大力推進職業技術教育(含技工教育)改革發展,培養大批適應重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加快建成職業技術教育強市,重慶市人民政府頒布了《重慶市職業技術教育改革發展規劃》。2015年3月30日,重慶市人民政府發布了《加快發展現職業教育的實施意見》。

三、經濟環境分析

重慶是我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和老工業基地,是國務院批準的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笆濉逼陂g,重慶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產業升級,建設成國家重要的現代制造業基地以及國際貿易大通道和內陸出口商品加工基地。通過實施“大投資、大支柱、大基地、大企業、大項目”發展戰略,重慶著力打造汽車摩托車、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石油天然氣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等“6+1”重點產業,重點發展壯大“6+1”產業的53條產業鏈,并以西永微電子產業園、北部新區和茶園工業園為主要載體,建設國家軍民兩用集成電路產業基地、國家低成本信息終端產業基地、國家汽車電子產業基地和國家嵌入式軟件基地。

隨著重慶工業經濟規模急劇擴大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伴隨而來的是適應新行業、新技術的技能型人才缺口不斷增大,人才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已成為制約我市重點產業發展和進一步優化提升的“瓶頸”。例如,信息產業作為我市大力發展的新興產業,“十二五”期間,以三倍于國民生產總值增速增長,2012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000億元人民幣,占工業總產值20%,取代汽車與摩托車,成為重慶市第一支柱產業。因此信息產業急需大量生產一線技能人才,到2015年末,IT行業新增100萬人,其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將達到30萬人。汽車摩托車作為我市傳統優勢產業,在緊缺技術、操作水平、管理創新等方面仍需大量人才支撐,特別是第一線從事操作的高技能人才。據統計,目前重慶數控技術人才缺口在50萬人左右。石油天然氣化工是我市重點發展產業,先后在長壽、萬洲、涪陵、潼南、榮昌等地區建立化工園區,發展勢頭十分迅猛,人才缺口大,特別是中高級技能人才,市場需求在10萬以上。未來五至十年,全市“6+1”重點產業將進一步擴張和提升,所需要的勞動力也將成倍增長,特別是對復合型的中高級技能人才的需求將大幅增長。在未來的幾十年,職業教育的發展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四、技術環境分析

技術進步同時也改變了生產方式,產生了新的職業、新的技能,并促使職業技能的形式向高技能、復合型轉化。如制造業中高技能的崗位在增加,信息產業相關的職業中出現了大量新的工作崗位等。這要求了職業教育的專業設計和課程設置上應密切結合新技術在生產實踐和經濟活動中的應用。

技術的發展和進步也給職業教育帶來了新的學習和培訓方式,如信息、電子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和普及使職業教育除了傳統形式的課堂教學之外,增添了許多融合了現代科技的教學手段,如遠程教學、多媒體展示,計算機仿真模擬等,以及近期興起的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形式,不僅豐富了職業培訓內容,還提升了教學效果。

五、社會環境分析

在我國,經濟建設最重要的是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勞動大軍己形成共識。社會把技能的培訓擺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對新技術、高技術的培訓需求越來越迫切。就目前來說學歷教育的觀念仍然占主流,優秀的學生一般選擇讀高中,考大學,而職業學校的生源主要是成績較差的初中畢業生,而且以農村的孩子為主,家長送孩子讀職業學校的主要目的是通過這個途徑讓孩子能順利就業。就業市場行情的趨勢正在轉向現代服務業,很多家長對服務業有一種抵觸的情緒,這對于學校的專業設置和市場就業接軌也是一個不利因素。隨著社會經濟現代化的進程不斷深入、科技一體化時代到來,技術技能型人才得到社會廣泛的認可。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己經建立并實施,就業準入制度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推廣,職業培訓的作用因此更為凸現。這種趨勢預示著社會對職業教育的需求將持續地保持旺盛的勢頭。

六、結論

從PEST分析來看,重慶職業教育從各個宏觀環境因素方面都面臨著機遇和挑戰,加大改革和發展力度是重中之重。因此,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投入,優化職業教育結構整合、擴大優質辦學資源;鼓勵行業企業舉辦職業教育,探索不同主體合作辦學,拓寬國際化辦學模式;職業學校應當加強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強化實踐性教學和動手能力培養,動態調整職業教育的專業課程體系。

參考文獻:

[1]宋雅麗.中等職業學校新課程改革的探索[J].西北職教,2009,(10).

[2]李華.中職學校專業建設與區域經濟結合的探索和實踐[J]. 教師, 2009, (18).

[3]梁德.市場經濟環境下中等職業學校的戰略管理模式選擇[J].教育與職業, 2008, (8).

[4]孟衛東,張衛國,龍勇.戰略管理[M].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4.

[5]舒輝.企業戰略管理[M].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0.

猜你喜歡
PEST分析職業教育
基于PEST分析的中國農業眾籌發展研究
論我國失能老人養老產業發展路徑
淺談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福特公司外部環境變遷的應對
M公司的困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