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時代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微視頻的合理應用

2022-07-14 01:36于丹
魅力中國 2022年3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程課堂

于丹

(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第二中學,河北 灤平 068250)

引言

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加快了信息化步伐,傳統的文本演示及PPT 教學手段略顯落后,局限了學生的應用能力,難以滿足新時代人才的知識需求。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微視頻應運而生。這是近幾年來一種新生的教學方法,它利用計算機和互聯網為媒介,將教材知識點制作為精簡的短視頻,借助多媒體播放給學生觀看,將課本上比較抽象的理論變得具體生動,不僅可以加深知識要點的掌握程度,還能使用它來學習上機操作步驟,讓信息學技術在學生腦海里留下深刻的內容印象,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學習信息技術,也使學生的形象和能力得到提高。另外,再加上教師的參與,枯燥繁雜的信息要素變得立體化,大幅度降低學習難度,提高課堂效率,學生擁有充裕的時間獨立思考消化課堂知識,提升同學們的綜合素養。目前關于微視頻在信息技術課堂中的應用水平不高,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部分教師堅持傳統教學模式,意識不到先進便捷技術的重要性[1]。對此,要積極科普微視頻技術的良性作用,根據不同學校的實際情況進行正確引導,結合視頻更好地了解信息技術的內容,使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更加認真。

一、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視頻的意義

(一)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

微視頻的播放時間通常設置在5 分鐘左右,與普通視頻相比,它具有內容多樣化、傳播方式廣、擴散速度快的優點,并將音、圖及動畫整合在一起,使枯燥乏味的信息技術理論知識變得充滿樂趣。由此,學生們會更傾向于新穎的視頻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在微視頻的幫助下可以充分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索,激發他們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提高信息技術的教育水平。

(二)突破學科時空限制,減輕教師壓力

微視頻的共享功能使其在信息教學中變得更加重要,其可以激起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熱情,并有助于增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課堂上它不僅可以囊括課本知識,還可以使老師進行備注講解,更加方便學生自主學習;課堂外,雙方可以隨時隨地的高效溝通,學生遇到瓶頸或者難以掌握的內容可以通過教師的共享視頻實時解決問題,也可以和教師討論探索,以此增強學生的交流技巧與主觀能力。在微視頻的幫助下,學生不再被動接受知識灌輸,利用課余時間在互聯網平臺上共享信息技術資料,自主復習知識要點,一定程度上也減輕了教師的行業壓力。另外,每個學生理解能力和學習進度都不同,教師應該熟知學生的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比如利用微視頻可以進行反復觀看學習的優勢,可以對一些基礎格外差的同學進行重復教學。一方面,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查漏補缺,檢查自己在制作過程中是否有知識點遺漏的問題;另一方面,學生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沒有掌握的知識點。

(三)知識內容更加明確,提高學習效率

教育心理學研究顯示,初中生在課堂上很難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狀態,很可能因出小差而錯過課堂內容。這種情況下如果課堂氛圍沉悶、師生缺乏互動,那么知識傳遞率可能會折損一半。而利用微視頻將內容碎片化處理后,知識脈絡清晰呈現在學生眼前,重點、難點更為集中,在教師的同步講解下順利吸納相關要點,幫助學生鍛煉了思維邏輯,使他們更加高效高質的完成課堂學習[2]。

二、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應用微視頻存在的問題

(一)初中生對微視頻教學的適應程度不同

微視頻對學生的學習一定是有幫助的,但也并不能簡單地一蹴而就。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對新興事物的接受程度不同,相比于計算機上進行的教學,有的學生可能會更愿意接受傳統教學,或者短時間無法轉變自己的學習狀態,無法適應這種教學方式;有的學生可能會把對微視頻教學的興趣轉變成對計算機依賴,這時候微視頻在他們眼中就不是一種教具,而是娛樂偷懶的工具。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正處在身體和心理發育的關鍵期,有的孩子天賦好可以憑借微視頻發揮學習能力,而有的孩子可能對信息技術的接受程度低,妨礙了原本正常的學習進程,更會有些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較低的學生會因此荒廢學業。這些情況下微視頻教學不僅沒有起到正向作用,還反而耽誤了青少年的學習[3]。

(二)學校和學生對微視頻的重視程度較低

信息技術課程本身在初中課程中就不被重視,將微視頻應用于信息技術課程就更加困難了。傳統的課程每周安排密集,信息技術作為一門需要上機操作的課程,受機器數量,教師團隊的影響,每周只能安排寥寥幾節,而這幾節課的間隔時間也很長。學生可能只把這門課作為繁重課程中放松身心的一節課,對課程內容重視程度低,學生甚至在上下一節課后就會忘記上一節課的內容。因此對課程內容的豐富和重視程度也是學校和學生亟須解決的問題。

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微視頻應用的整改措施

(一)融入網絡資源以突出課堂趣味性

初中生更喜歡有趣的游戲項目,而不是枯燥的理論學習。因此,在設計教學方案時,信息技術課程老師要注意將微視頻特點與時代發展需求相融合,以課本的基本內容為出發點,運用大數據在互聯網上廣泛搜索貼合學生生活或最前沿的教學資源,并將網絡收集到的資源與學科教材相結合,對這些復雜艱澀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簡化,從優化教學內容及方式兩方面來激發學生的自主能動性和積極性。利用這樣的方式,學生們可以掌握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更實用的操作,能夠極大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例如,在“幻燈片中如何添加聲音”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在微視頻的幫助下,播放一段6-10 分鐘的flash 動畫,利用其簡短生動、真實直觀和有趣的優勢,向學生詳細展示課前精心制作的課件,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他們也會自然而然地參與到課堂中。這時候,老師結合視頻講解知識和具體制作方法,鼓勵學生理論聯系實際,不斷進行練習實操,夯實理論基礎。甚至在大部分學生掌握“為幻燈片添加聲音”技術后,任課教師可以擴展延伸,將當前最流行的多媒體軟件與信息技術相對應,為學生們解釋這些流量軟件是如何制作出吸人眼球的短視頻,幫助學生清楚認識到信息技術的社會應用價值。

(二)創設真實教學情境以提高教學效率

信息技術課程在初中階段屬于輔修學科,僅靠每周一節課的零碎時間,很難讓學生真正掌握相關知識。因此,有必要提高信息技術的課堂效率,以便學生能夠理解所涉及的技術理論。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該課程本身的良好優勢,營造一個溫馨快樂的教學環境,不斷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其達到最佳學習狀態。然后利用微視頻教學模式,情景融合,讓學生自然進入模擬情景中,將重點內容添加到創建的生活情境中,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學習,意識到信息技術知識在實際中的多方面運用。這樣不僅能讓學生高效完成課堂作業,同時也能讓其熟練掌握基本操作,使教學效果得到質的飛躍,大幅度提升學生課堂體驗感。

例如在PPT 制作內容上,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找到麥克風視頻,讓學生使用他們的文字,帶領學生進入“PPT 制作”場景中,然后利用計算機向學生展示詳盡的操作步驟,講解完畢后讓學生進行實操練習,保持微視頻、模擬情景及演示三者的無縫銜接,從而鞏固加強學生們完成任務的能力。再者,介紹計算機硬件、軟件設備時,由于現實原因無法拆開電腦主機,學生看不見其內部結構,這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微視頻方法,對電腦的硬盤、運行主板、聲卡顯卡、內存設備以及散熱系統等部分進行直觀拍攝,從多角度、多方位、動態直觀地記錄細節。利用互聯網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真實構造,能讓該項內容在學生腦海中更加形象化和具體化,從而加深記憶[4]。

(三)合理選擇教學內容以確保微視頻的有效性

雖然我國信息化發展十分迅速,但對于一些同學來說,日常生活中并沒有很多機會接觸信息技術,課堂上系統的教學理論對他們而言可能是陌生的,甚至是難以理解的。因此,遇到難度較大的內容可能會降低部分學生的自信心,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學習熱情衰退。為了避免以上問題的發生,教師要精讀熟知教材編排,篩選出必學重點,優化難點,對知識進行系統分類,在教學過程中借助微視頻的形式,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學習,并對能力差的同學及時進行輔導講解,實際幫助學生解決困難。如在“圖像采集與處理”一課中,教師可以提前把教學內容大致分為簡單和相對復雜兩大板塊。對于簡單知識,學生可以根據老師的演示一步一步地進行操作,從而快速掌握相關要領[5]。對于更復雜的知識來說,可以將其組合成微視頻,比如動畫設計、文字嵌入這種對技術要求較高的環節,教師可首先向學生全面展示一遍,讓他們大致了解流程;接著用微視頻播放加工處理的內容,二次加深印象;最后,在二者的基礎上讓同學們上機操作,并隨時提供微視頻回放,以有效降低課程難度。由此可見,微視頻教學模式在初中教學應用中應該以學生為基礎,根據不同個體的特點促進同學們個性化發展。

與此同時,教師要明白一個原則,那就是信息教育不僅僅是純理論式教學,它更注重于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捕捉即時信息能力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緊跟互聯網社會的步伐,不被時代所淘汰,而合理挑選微視頻教學的內容與播放時間是其中的關鍵一環。當利用新鮮有趣的主題情景或動畫形式吸引學生的興趣后,要集中于重點內容的講解上,避免重復、冗雜及煩瑣的解釋,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們的課堂效率。到驗收課堂成果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始上機操作,將自己的所學知識、所悟技巧應用于實際中,不斷完善自己的短板,真正做到教材與技能的融會貫通。與此同時,可以組織精通計算機的優秀同學不定期開展信息技術競賽、微視頻制作比賽及主題創意大賽等活動,讓他們在信息技術舞臺上肆意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實力。比賽結束后,可為獲獎者頒發獎章或物質獎勵,在增強同學溝通的同時,也能激發更多人對信息技術的熱愛。

(四)加強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微視頻具有重復性,它可以被多次反復觀看,因此同學們可根據自身學習習慣及進度選擇播放速度、次數,這種特性與小組學習模式非常契合。上文也提到,老師可以將課本里的重難點制作為微視頻,組織學生搭建合作小組,大家相互交流想法,探究討論思路,共同解決學習上的瓶頸,在溝通中加深對章節知識的理解,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團結協作意識。此外,小組合作學習活動還能體現出微視頻教學的趣味性,調動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信息技術的重視程度,從而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家的信息綜合素養[6]。

(五)提高學生知識鞏固能力

階段性鞏固學科知識應該是教師授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內容,學生通常會忽略已經學過的知識,主動復習的欲望幾乎為零。因此需要教師課前利用微視頻設計好本節課用到的鞏固課題并發給學生,每個微視頻對應一個知識要點,觀看視頻后也會有相關練習。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重溫知識體系,還能梳理規范學生的操作流程。最后,老師又可以把反饋回來的優秀作業集合做成微視頻,公開播放,在學生群體中起到鼓舞激勵的積極意義,提升同學們的主觀性。

(六)創新教學形式以提高課堂活力

大多數教師采用傳統模式,照本宣科地給學生傳授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然后控制計算機進行演示,毫無新意,學生們也早已厭煩這一形式,因此課堂效率并不高。引入微視頻、創新舊方法、注入新活力已成為現階段老師們的教學指南。只有結合時代不斷地改革,才能讓學生對課本知識更加清晰[7]。例如,在“認識計算機”課堂上,教師先給同學們全面介紹教科書中計算機的結構,重點講解其主機和軟件系統,通過二次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對電腦有基本印象,接著教師利用“動物與生態環境”為例,結合微視頻動態講解電腦內部結構。比如主機就是一個生態環境;硬件、軟件相當于動物和植物等等,把有趣的資源融入信息技術課程中,寓教于樂,讓學生快樂學習。

四、結束語

社會對信息技術教育的標準逐漸升高,伴隨著新一輪的新課改,教師不得不進行課程創新,為傳統教學注入全新的發展活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利用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微視頻進行信息技術教學,讓同學們在課堂上的求知欲更加強烈,并使其保持高度專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充分發揮微視頻即時性、共享性和方便性的特征,打破課堂小小區域范圍的限制,從而實現線上線下合作教育的目標[8]。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微視頻的應用,明白該技術在我國教育行業的巨大潛力,結合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學校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全方位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在提升學生整體信息技術素養的同時,優化自身教學手段,實現雙方共贏的美好目標。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課程課堂
現代信息技術賦能中小學裝備管理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甜蜜的烘焙課堂
探討建筑施工管理中的信息技術應用
微視頻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
美在課堂花開
課程思政在專業基礎課程中的實施
《管理學原理》課程中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