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溪市地工路地區詳細規劃及城市設計

2022-07-14 01:36李閣馮娟劉洋
魅力中國 2022年3期
關鍵詞:本溪市用水量用地

李閣 馮娟 劉洋

(本溪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遼寧 本溪 117000)

一、規劃背景

地工路地區位于本溪市中心市區的老城區內,緊鄰城市的新城區,是新、老城區間進行聯系的重要過渡區域。該地區是本溪市中心市區老城區內的一個地方工業區,其形成是計劃經濟時期的產物。由于近些年來該地區的各家企業大部分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關、停、并、轉現象比較普遍,土地閑置狀況嚴重;一些企業為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開發建設,使該區缺乏開發建設可遵循的系統性規劃,在用地布局、公共設施配套、居住環境等方面存在較多問題。

二、規劃原則、目標和范圍

(一)規劃原則:①堅持高起點的城市發展目標,近遠期相結合;②調整用地功能,完善空間結構;③營造系統的視覺效果,形成景觀軸線并使其與城市功能相關聯,以建立良好的城市空間秩序。

(二)規劃目標:該地區控規的目的在于對該地區的土地使用性質、土地使用強度和建筑布置做進一步的調整、控制、引導,通過劃分地塊、制定指標,提出城市設計要求,賦予政策法規的內容,使該區改造有序化、法制化、科學化、合理化。本次規劃力求做到從城市生態、人文景觀學和社會經濟學的觀點出發,綜合考慮該地區的發展形態,確保社會經濟、生態環境健康協調地發展。

(三)規劃范圍:該地區位于本溪市的老城區,東側為城市公園——高峪山公園,南側鄰本鋼技術學校,西側為現狀居住區,北側與太子河相臨。地勢西高東低,南高北低,坡勢平坦,交通便利。

三、現狀情況分析與存在問題

(一)現狀情況分析

地工路地區是本溪市的地方工業帶,規劃區內現有工廠23 家。其中:一、二類工業8 家,三類工業15 家;規劃區內居住用地(含商住用地)三類;隸屬于三個辦事處(明山、金山、高峪),六個社區(西勝、消防、武山、紫金、育民、新峪),共有居民8 千余戶(不含銀億佳園住宅小區,天龍佳園,博林金色年華住宅小區);規劃區內公共服務設施包括行政辦公、商業金融、醫療衛生和教育科研四類用地,共計17家;規劃區內市政公用設施共計10 家;規劃區內現有兩條城市主干道——地工路、勝利路和一條次干道——紫金路貫穿其中,另外,張家河位于規劃區內。

(二)現狀存在問題

通過現狀調查和分析,認為規劃區存在以下問題:1.用地布局不合理,功能不明確。規劃區內,工業、居住、辦公、商業、倉儲等多種用地混雜在一起,相互干擾;2.該區常年產生的空氣、工業污水、噪聲等一系列污染對周圍居民影響很大;3.一些企業處于停產或半停產狀態,關、停、并、轉現象比較普遍,土地閑置狀況嚴重;4.企業自行進行開發建設,使該區內規劃缺乏系統性和整體性;5.在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居住環境、綠地等方面嚴重缺乏;

四、區位分析和功能定位

(一)區位分析

規劃區位于本溪市中心市區,距新城區中心6 公里,距老城區中心僅2.5 公里,是本溪市中心市區新、老城區連接的紐帶;該區緊鄰小堡高速高速公路出入口,縱貫該區的地工路是聯系本溪市兩個城市出入口——新立屯和小堡出入口的唯一一條主干道,交通十分便捷;同時該區緊鄰太子河小華山公園和高峪山公園,周圍環境良好,土地開發潛力很大,良好的區位為該區的開發和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空間基礎。

(二)功能定位

針對該區在城市中所處的區域位置,結合該區內部分地塊的規劃成果,將該區功能定位在以居住為主,同時承擔市級建筑裝飾、五金等專業性商貿功能的現代化住區。

五、規劃結構和布局

從該地區的區域范圍分析,本規劃區用地功能、空間布局應納入到城市中心市區的范疇,而非獨立發展的區域;結合區域分析和功能定位,將該地區劃定為二個功能區:居住區和商貿商住區。

(一)居住區

居住區布置在整個規劃區的南側,由城市干道——平山路、唐家路及支路武安路圍合而成。規劃布局形式采用居住區——小區——組團類型。

(二)商貿商住區

規劃將由峪明路、張家河、武安路、西勝路圍合的區域確定為商貿商住區。

六、土地利用規劃

(一)規劃區用地共分為14 類

分別為:1.二類居住用地(R2);2.三類居住用地(R3);3.商住復合用地(Rc);4.行政辦公用地(C1);5.商業金融業用地(C2);6.醫療衛生用地(C5);7.教育科研用地(C6);8.供應設施用地(U1);9.交通設施用地(U2);10.其它市政公用設施用地(U9);11.道路用地(S1);12.廣場用地(S2);13.社會停車場庫用地(S3);14.公共綠地(G1)。

用地性質分類在采用國家分類標準的基礎上,根據地工路地區實際情況,增加了商住復合用地,用地用符號Rc 表示。

規劃后,除道路以外用地共劃分為75 個地塊(其中保留現狀34 個地塊),平均每塊用地面積2.0 公頃。規劃對每一地塊均確定了明確的界限和性質,并用一套量化指標來體現主要規劃意圖。

(二)土地利用規劃重點是對原有土地調整。

本次規劃承襲了《本溪市城市近期建設規劃(2003-2007)》對本地區的要求,保留了總體規劃的指導方針和思路。

近幾年,隨著本溪市經濟環境的改善,該地區已被納入我市的主要經濟增長點;本規劃結合該思路,對其用地性質和道路骨架做了適當調整。調整后,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大了開發強度,改善了環境和景觀面貌。

七、人口規劃

結合功能定位,本次規劃將規劃區調整為以居住為主的地區級中心。遠期建成后會給該地區帶來一定數量的人口增長;同時旅游業的發展,會創造一些新的就業機會,環境質量的提高,經濟的發展,還會帶來部分流動人口。

綜上所述,地工路地區的人口將隨經濟的發展而增長。

八、公共服務配套設施規劃

規劃區內公共配套設施配建水平是與實際用地規模、規劃人口容量和居住人口分布情況相對應。各地塊內的公共配套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是必須提供的基本設施,不得隨意減少,并應與土地開發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和同步使用。

規劃區內規劃設置中學(完中)1 所,設計班型30 班;設置小學1 所,設計班型30 班。中學服務半徑不宜大于1000 米;小學服務半徑不宜大于500 米。

社區服務中心、托老所、殘疾人托養所等社區服務設施應配建完善;可單獨建設,也可與其他建筑合建。

垃圾轉運站,每處建筑面積100 平方米,用地面積100 平方米,環衛工人休息房、工具房應附設其中。

公共廁所在城市主次干道上按間距500 米左右設置一處,每處用地80 平方米左右,或附設于其他公共建筑內部。

九、道路交通規劃

在總體規劃的指導下,結合現有道路情況、存在的問題及綜合規劃要求,對該地區的道路和交通狀況進行規劃和改造,綜合整治,以提高通行能力。

規劃區內道路網基本格局為“二橫四縱”。

縱向:平山路、紫金路、勝利路和峪明路。

橫向:地工路、唐家路。

道路分三級設置:

第一級為城市主干道,包括地工路、平山路、峪明路和勝利路,是交通性道路并兼有一定對外交通功能,紅線寬30-40 米。主要功能為承擔規劃區同外界的交通性聯系。

第二級為城市次干道,為生活性交通干道,紅線寬25---30 米。其主要功能為聯系規劃區內部各組成部分。在規劃區內基本上成枝狀布置。

第三級為一般性生活道路,紅線寬15---25 米。主要解決小區內部之間的交通聯系。

建筑后退道路紅線規定:

沿地工路建筑后退道路紅線距離為10—15 米;

沿峪明路建筑后退道路紅線距離為10 米;

沿勝利路、平山路建筑后退道路紅線距離為8-10米;

沿唐家路、紫金路建筑后退道路紅線距離為5-8米;

沿小區路后退道路距離為3-5 米。

各地塊建筑后退紅道路線規定詳見圖紙。

十、綠化、廣場景觀規劃

規劃綠地采用點、線相結合的布局方式:以街頭綠地、小廣場游園、居住區內公共綠地、公建門前小環境綠地等為散布的點,這些散布的點通過橫縱幾條干道兩側的帶狀綠地溝通,形成點、線相結合的、有機的綠化系統。

公共綠地的設計要以綠為主、同時注重軟硬比的均衡,不宜設置較多的建筑物,可布置一些小品、雕塑、步廊、座椅等。

道路兩邊的綠化帶要有規模、有層次、高標準、上檔次。喬木、灌木、草坪、花卉互相搭配,根據每條道路的不同情況和行車要求,組織樹種和造型設計,并配合設計部分小品,恰當點綴,以豐富道路景觀。

地工路沿線規劃的林帶和張家河西側規劃的游園綠帶要形成規模、形成系統,為旅游區創造一個良好的綠化環境。

十一、市政工程設施規劃

(一)給水

1.水源為大峪凈水廠。

2.日用水量估算。

計算標準采用《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98)的要求,依據《規范》表2.2.5-1,表2.2.5-2,表2.2.5-3,表2.2.5-4 中的指標要求:(1)居住用地用水量0.5715×1.7×104=9715.5(立方米/ 天);(2)商住復合用地用水量0.2376×1.4×104=3326.4(立方米/ 天);(3)行政辦公用地用水量0.0025×0.75×104=18.75(立方米/天);(4)商業金融業用地用水量0.0999×0.75×104=749.25(立方米/天);(5)醫療衛生用地用水量0.0035×1.25×104=43.75(立方米/ 天);(6)教育科研用地用水量0.0054×1.25×104=67.5(立方米/天);(7)供應設施用地用水量0.0098×1×104=98(立方米/天);(8)交通設施用地用水量0.0078×1×104=78(立方米/天);(9)其它市政公用設施用地用水量0.0032×1×104=32(立方米/ 天);(10)道路用地用水量0.0599×0.3×104=179.7(立方米/天);(11)廣場用地用水量0.0055×0.3×104=16.5(立方米/天);(12)社會停車場庫用地用水量0.0118×0.3×104=35.4(立方米/天);(13)公共綠地用水量0.0573×.3×104=171.9(立方米/天)

日用水量為:9715.5+3326.4+18.75+749.25+43.75+67.5+98+78+32+179.7+3326.4+35.4+171.9=14532.65(立方米/天)

3.管網規劃。

從大峪水源地DN800 干管唐家路段引入后,沿勝利路向西至地工路,再沿地工路以DN600 管徑向北、向南延伸,北到峪明路,南到平山路。區內沿各干路形成網狀供水方式,在各地塊預留開梯井。

為保證供水的穩定性,區內干管與城市管網成環狀布置。

管徑采用DN300、DN400、DN500、DN600 系列。

(二)排水

排水體制為雨、污分流制。

1.生活污水經化糞池沉淀后由規劃排水管線就近排入張家河內規劃敷設的污水截流管內,再排入到太子河下游的林家崴子污水處理廠。

2.日污水量估算(按日用水量的80%計)

日污水量:14532.65×80%=11626.12(立方米/天)

3.雨水由雨水口收集后,排入各道路上的雨水干管,流向因地勢由高向低,最后排入張家河內。

管徑采用DN300、DN400、DN600、DN800 系列。

(三)電力

電力負荷預測為8.0 萬千瓦;規劃從明山二次變電站輸入,電纜沿地工路地下敷設,分別從沿勝利路、紫金路、峪明路南側縱向干路及從地工路東側經橫向干路引入雙回路線,在各地塊設變(配)電箱。

規劃區內沿地工路有現狀架空10KV 電力線路,結合規劃調整用電負荷,并采取地埋方式敷設。

(四)電信

規劃區內沿地工路有架空電信線路,規劃考慮結合地工路改造采取地埋方式敷設。

(五)供熱

熱源為兩處,一處為泛亞熱電廠,另一處為華興集中鍋爐房。規劃區內沿城市干道敷設供熱干管,通過規劃的換熱站換熱后供給用戶。以紫金路為界限,規劃用地南側,熱源由華興集中鍋爐房提供,規劃用地北側,熱源由泛亞熱電廠提供。換熱站以供15 萬平建筑面積為單位設置,依規劃建筑規模設置10 處。結合實際用地開發可增加設置。

(六)燃氣

規劃在該地區新建燃氣混氣站一座,容量規模需服務1.7 萬戶。占地面積8436 平方米。通過燃氣調壓站調壓后供給用戶。燃氣調壓站以小區和獨立式組團為單元設置。

(七)有線電視

結合電信線路的規劃一并改造。

近些年,本溪老城區改造效果顯著。希望本次規劃對老城區的城市綠化亮化、道路拓寬改造的完成有所啟發。使老城區的城市面貌得到進一步改善,百姓的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猜你喜歡
本溪市用水量用地
基于雙模型的農業用水量預測算法仿真
自然資源部:堅決防范臨時用地“臨時變永久”
你來問 我來答
你來問我來答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本溪市科技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及提升路徑研究
Nozzle噴嘴
2016年房地產用地供應下降逾10%
王寵智作品
國土資源部啟動全國土地變更調查臨時用地審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