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制造40時代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2022-07-17 12:40周婷
速讀·下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升級制造業工業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國際制造業激烈的競爭背景下,促使我國制造業必須要轉型發展。新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技術的出現,對我國的產業結構和企業人才需求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負責人才培養的高職院校,在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需要做出調整來順應潮流的發展。

1智能制造4.0時代對我國制造業提出新挑戰

2019年中國制造業產值占全球17.6%僅次于美國19%的份額,成為了世界“制造大國”。盡管如此,由于三十多年來形成的粗放型的產業和勞動力密集模式使我國制造業正面臨著環境污染加劇、人力成本上升、資源消耗巨大以及產品利潤附加值被壓縮等一系列嚴峻問題,迫切需要我國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由世界“制造大國”轉變為世界“制造強國”和“設計大國”。因此國際制造業競爭對于我國制造業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國應當積極實現制造產業轉型和升級并積極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隊伍,以應對智能制造行業提出的新挑戰。

2產業結構的轉型對制造業人才提出新需求

2019年我國工業部和教育部聯合發布《中國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目的是為了健全制造業人才培養體系,創新人才發展體制機制,進一步提高制造業人才隊伍的技能和素質,為實現制造強國戰略目標提供人才保證。中國制造業人才規劃指南對制造業十大重點領域人才需求進行了預測。除了數量上的需求以外,對不同領域制造業人才的知識技能和人才素養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提出了新的需求,由此可見,在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背景之下,企業對高端復合型人才產生了迫切的需求。

3人才規格的轉變對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新要求

實現制造業轉型和升級的關鍵在人才,高等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必需符合制造業的發展需求與企業的人才規格。當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背景下人才隊伍的建設存在著許多問題。比如,大量的傳統產業工人供過于求,其能力結構已經無法符合企業的需求;另一方面,先進制造業高端技術人才十分短缺,制造業的轉型升級難以為繼。高職院校作為制造業人才的主要來源,在人才培養的內容和過程與企業的實際需求相脫節,無法培養出社會和企業所需要的高素質高技術高技能人才。因此由于制造業轉型引發人才規格的轉變,導致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

通過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研究,可以提高師生的綜合素養,優化學科專業布局,創新教育教學模式,推動課程考核方式改革,培養工業設計技能與素養并重的專業型人才,從而促進工業設計專業內涵水平的提升。

(1)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

通過對現階段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現狀,走訪與調研,分析高職院校工業設計人才培養模式存在問題,積極創新教學研究和發展,從而使工業設計人才培養質量得到提升。

(2)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工業設計人才生態圈,促進行業經濟的發展

通過工業設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研究, 讓高校與企業展開緊密合作, 將為工業數字化和自動化領域培養更多專業設計技術人員, 從而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工業設計人才生態圈, 推進工業設計智能化轉型,促進工業設計行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工業設計是以美學、工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設計。1980年第十一次國際工業設計協會聯合會年會上將工業設計的定義為“就批量生產的產品而言,憑借技術知識、訓練經驗及視覺感知而賦予結構、材料、色彩、形態表面加工和裝飾以新的資格和品質,叫作工業設計。清華大學柳冠中教授是這樣的定義工業設計的:“在大批量生產前,處理橫向協調工種之間的矛盾,為整合制造、需求、使用各種環節、流通的關系,這種考慮整體系統利益的方法、理論、技術、程序、管理以及社會機夠的活動稱之為工業設計”,簡單的說就是,由傳統的“造物”上升為“謀事”。中國工業設計協會會長湯重熹教授把工業設計定義為就是“創造一種更健康、更科學、更合理的新的生活態度”,湯教授把它分為三個層次來說明,一是產品設計改良、二是產品設計開發、三是集合式設計服務系統,第一個設計是改型造物的低層次設計,而第二和第三個設計才是針對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而提倡的高層次工業設計。

4人才培養模式概念

有人才培養,就一定會有人才培養的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的基本問題。我國教育行政部門、高校、學界在20多年以前就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過討論。高校提出“人才培養模式”理論,最早是在文育林1983年的《按學科設置專業,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文章中,主要內容是關于如何進行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這之后,也有一些實踐工作者和高校工作者繼續討論經濟學和醫學等各類高校人才的培養模式及改革,但都沒有說清楚為“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對其定義都比較模糊。

5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與實踐。

大多數學者都是認為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主要體現在課程體系的設置、教學內容和培養目標要與社會需求對接,要適應崗位標準能力需求方面進行闡述。而郭楊在《近年來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七大轉變》中把近年來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進行總體概括,從以下七幾個方面進行闡述:高職院校辦學理念由封閉式轉向開放式;教學評估指標體系由本科壓縮型向高職特色型轉變;師資引進與培養由學科型教師向雙師型轉變;教學內容由注重理論和學科體系向注重實踐和就業能力轉變;課程系統建設由穩定的學科課程向靈活的模塊化課程轉變;辦學模式由單一學校辦學模式向校企合作轉變;培養方式由單一課堂教學向注重實習實訓轉變。

5.智能制造4.0時代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大多數學者認為在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的下,應該根據能力目標與制造企業對接的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組建和培養具有項目工程實踐能力的專業教師隊伍,構建與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需求相匹配的人才培養模式。 而李東航在《論產業升級背景下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臺灣經驗對柳州的啟示》中則是比較具體的指出產業升級背景下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培養科學化的理論知識體系、規格高端化人次培養體系、將專業內容市場化、課程設計企業化、教學方法創新化、培養評價體系多元化、實訓條件國際化等七個方面來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以適產業升級對高技能人才培養的要求。

作者簡介

周婷(1983.09.10—),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講師,產品設計方向。

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協會 “ 十三五”規劃 2020 年度立項課題。

課題名稱:制造業轉型升級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

課題批準號:XJKX20B122

課題類別:高等教育一般課題

猜你喜歡
升級制造業工業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小投入,大升級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幸福,在“家門口”升級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工業人
回暖與升級
掌握4大工業元素,一秒變工業風!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2014上海制造業50強
“工業4.0”之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